治理应对
⑴ 环境治理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环境治理的具体举措有
一、水源保护
1、建设生活用水设施,生活供水系统按照卫生标准进行净化,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
2、水池附近不准堆放垃圾等废弃物,不准修建渗水坑、渗水厕所,不准铺设污水管道,不准居住人员等。
二、施工废水处理
1、施工场地修建截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并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排水达标。
2、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3、经处理后排出的施工废水不得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地方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4、《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部分代替GB
8978-199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皂素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20425-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
三、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满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并定期清理,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固体废弃物以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
3、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和监理工程师指导下进行处理。
5、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卫生设施,定时清除垃圾,并将其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或掩埋、焚烧处理。
6、完善渣场地表截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
五、大气污染防治
1、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2、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及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4、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实施。
5、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敞蓬车,车厢两侧和尾部配备挡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过挡板,并用干净的雨布覆盖。
6、在现场安装冲洗车轮设施并冲洗工地的车辆,确保工地的车辆不将泥土、碎屑及粉尘等类似物体带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场地上,在冲洗设施和公共道路之间设置一段过渡的硬地路面。
六、噪声控制
1、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免车辆噪声污染对敏感区影响。
2、调整施工时段:晚间控制高噪声机械的设备运行、作业,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实行轮班制,控制工作时间;并为相应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配发噪声防护用品。
3、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
4、进入生活营地和其它非施工作业区的车辆,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尽量减少鸣笛次数,最好以灯光代替喇叭;广播宣传、音响设备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公众办公、学习和休息。
七、人群健康保护
遵守并执行国家或当地医疗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条例和要求,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传染病,并定期进行灭蚊、灭鼠、灭蝇等工作。
八、绿色植被保护
1、搞好生活营地的绿化、美化工作,临时住房、仓库、厂房等临时施工设施,在设计及建造时,考虑美观和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要求。
2、在每个施工区和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拆除各种临时设施,施工临时占地及时恢复植被或本来用途。
3、按施工设计要求,认真及时地完成工地绿化工作。
九、资源保护
1、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然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在施工区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2、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的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并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
十、水土保持措施
1、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进行土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3、不得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如情况特殊,需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4、施工活动中严格按合同要求采取设置截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造成水土流失;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⑵ 如何应对网络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加强网民监督力度
2,把好接入服务关口, 开通“绿色上网“服务
3,培养网络人才,开发“绿色”软件
4,科学使用电脑,快乐健康上网,计算机使用的客户端是网民,科学使用计算机和健康文明上网是每个网民应尽的责任。
总之,治理网络,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和长期额度的政府投入,加强实施行业管理力度,号召和发动广大网民参与治网,共同构筑一道强有力的“防火墙”,这样才能长而远地将网络的糟粕拒之防火墙之外。
⑶ 数据治理的应对型数据治理的缺点及其改进方案
批量集成和应对型数据治理方法引入的时间延迟可能导致业务部门继续操作重复、不完整且不精确的主数据。因此,这会降低多领域MDM方案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人员提供正确数据这一预期业务目标的能力。在期望被设定为数据将变得干净、精确且及时之后,批量集成引入的时间延迟让人感到沮丧。应对型数据治理(下游数据管理员小组负责整理、去重复、纠正和完成关键主数据)可能导致让人认为“数据治理官僚化”。应对型数据治理还会导致最终用户将数据管理团队看做“数据质量警察”,并产生相应的官僚化和延迟以及主数据仍然不干净的负面认识。这还将使得MDM方案更难实现它的所有预期优势,并可能导致更高的数据管理总成本。此方法的风险是组织可能以“两个领域中的最差”而告终,至少部分上如此–已在MDM方案中投资,但是只能实现一些潜在优势,即在整个企业内获得干净、精确、及时以及一致的主数据。有三个方法可超越应对型数据治理。1.用户将数据直接输入到多领域MDM系统中:用户使用界面友好的前端将数据直接输入到多领域MDM系统中,但是他们的新记录和现有记录的更新留在暂存区域或保留区域,直到数据管理员审核和认证为止。这之后MDM系统才接受插入或更新,以便进行完整的整理、匹配、合并,并将“最佳记录”发布到企业的所有其他应用程序。此方法好过将一个完全不同的应用程序(例如CRM或ERP系统)作为“录入系统”,但是它仍然会出现延迟和效率低下。尽管存在这些缺点,使用暂存区域确实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例如不用强制执行重要属性的录入或在创建前不必进行彻底搜索。此外,由于我们并不受传统应用程序或现代CRM或ERP应用程序如何处理数据录入功能的影响,通过不对应对方法进行批量数据移动,我们还大大缩短了时间安排。2.用户输入直接传送到多领域MDM系统中的数据:在外面输入新记录或更新,但是会立即传送到MDM系统,以便自动整理、匹配和合并。异常或例外传送到数据管理员的队列,几个管理员便可支持最终用户。这是第一个主动方法的改进,因为我们利用MDM系统的业务规则、数据整理和匹配功能,只要求管理员查看作为整理、匹配和合并流程的例外而弹出的插入或更新。3.用户使用特定于数据治理的前端输入数据:第三个方法是允许最终用户直接录入到多领域MDM系统中,但是应使用专为主动数据治理方法而设计的前端。可专门为最终用户数据录入设定屏幕,您可利用功能齐全的MDM系统允许的自动化、数据整理、业务规则、搜索和匹配等所有功能。因此,不必首先将数据输入到MDM系统的暂存区域中,并且您不需要系统外的单独工作流应用程序。
⑷ 大国治理如何应对意识形态分歧
统治阶级的不同,以及,阶级的利益、政策等的不同。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⑸ 国家在社会治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应该肩负的责任的看法
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在总体措施上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防疫斗争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定力和静气,在思想上必须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在总体措施上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在整体部署上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协调,在具体步骤上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调度。
全国各地均坚决服从中央的统一部署,听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指挥,把本地区本部门的防疫工作纳入全国防疫斗争的大局,在满足本地区本部门需要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和照顾全国防疫斗争的大局,决不能将局部凌驾于全局之上。
(5)治理应对扩展阅读:
社会治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规定:
1、坚持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出文件,依法从严惩治隐瞒疫情、扩散病毒、造谣传谣、暴力伤医、欺行霸市等直接危害疫情防控的犯罪行为,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
2、针对当前防疫斗争的形势需要,党中央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建设,特别是针对长期以来猎捕食用野生动物,导致环境破坏、病毒泛滥的教训,严格关闭野生动物市场,打击捕猎、贩运、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行径,从源头上防范重大卫生风险,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⑹ 治理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首先是使用低杂质的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产工艺或更新设备,研究和开发无公害、少污染的生产技术,发展绿色产品,减少单位产出的废弃物排出量。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对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业企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等调整措施。研制和使用能耗低或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后的交通运输工具。
2、合理利用能源与资源
(1)加强工业生产管理,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轨道。节能降耗,减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气体、余热、余压,工业三废要回收再生、交叉利用,建立闭合生产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提高设备运行完好率,防止跑、冒、滴、漏和事故排放;
(2)改进燃煤技术,提高燃烧效率,低硫优质煤优先供给民用,积极开发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构成逐步实现燃气化和电气化,扩大联片或集中供热。
3、废弃物处理
对暂无综合利用价值的工业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如采用废气净化和除尘技术来控制烟尘、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就能排放。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污水等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医院污水可能含多种病原微生物、放射性废物,必须经专门的消毒处理方可排放。
(6)治理应对扩展阅读:
环境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现为呼吸系统受损、生理机能障碍、消化系统紊乱、神经系统异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残。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环境污染与癌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是癌症综合预防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植物危害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⑺ 应对一级舆情应采取的治理手段是什么
应对疫情舆情应采取的治理手段是应对舆情的手段,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面对现实,要秉持公平公正的这种情况。
⑻ 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应对的方案
一,需求上拉引发通胀。
1,货币因素(货币贬值)
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经济中交易商品×物价水平 (MV=PQ)
在08年经济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发展,第一,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制度;第二,加大了政府支出,公共建设大举进行,三峡、百万公里的高铁、高速公路,军费的大幅增长,以及正在进行的3000W套保障房建设,还有全民进军的房地产。近年来派生出巨款使M2增幅到了新的历史高点。
2,两极分化带来的实物上升
前面讲的巨量货币涌入社会,首先流入的是少数行业中,如资源、建筑、银行等,当手上的货币超过他们的保留货币时,他们倾向消费,如高消费拉动平均价格的上升。
二,成本推动通胀
1,土地做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因为它的供给刚性与高税率,近年来土地的上十倍,上百倍的增涨,厂房、住房成本大幅推高,终端商品价格上调成为消化成本的主要手段。
2,最低工资、强制保险等法令使劳动价格上升。占中国经济很大比重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成本上升,(农业、制造业)
三,结构性变化引发通胀
新的行业兴起,一些旧的行业没落。需求增加的部门,产品价格和工资的增长。例:在工业化程度较低时,落后的农业与速个经济发展的矛盾并不突出,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一个行业向另一个行业的转移。(本来种地的变成了建筑工,他们的继承人变成了房产中介)使汽油、金属、电力等需求增加。
四,其它因素
因娜尼拉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冲突使供给减少。
治理应对的建设性方案也有了构思,但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无法实现,所以今天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