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走读专项治理
Ⅰ 十个专项整治 纠正不正之风
十个专项整治
拖欠群众款项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监管不力,导致民工工资被拖欠。对宅基地复垦费等其他应付群众款项打白条、不兑现等突出问题。
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未按“三到位一依法”要求,认真办理征地拆迁、城乡建设、涉法涉诉、劳动社保、城乡低保等方面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特别是涉及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和生活待遇的诉求问题,以及对群众反映事项麻木不仁、敷衍塞责、久拖不决,不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导致群众合法利益受损,长期反复上访的突出问题。
违法建设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违章违规的用地建房行为,特别是党员干部在违法建设中存在的监管不力、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非法获利等突出问题。
执法监管部门“三乱”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执法不严不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搭车收费,指定中介机构垄断经营等突出问题。
窗口单位吃拿卡要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服务不主动、工作效率不高,推三阻四、百般拖延,不一次性告知办事要件、让群众来回折腾,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等突出问题。
教育系统乱收费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公办中小学校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违规招生等突出问题。
医疗行业损害医患利益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医务人员在医药购销中搞提成、吃回扣,在医疗服务中收红包、开大处方、搞过度检查等突出问题,同时整治破坏正常医疗秩序、伤害医务人员等“医闹”行为。
机关干部纪律涣散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机关干部不遵守工作纪律,上班时间玩游戏、斗地主、逛淘宝,擅自离岗、脱岗、缺岗,以及乡镇干部走读等突出问题。
党员干部赌博敛财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党员干部参与赌博活动,以赌拉关系、借赌敛财。利用婚丧嫁娶、乔迁升学、亲属生日等名义,违规大操大办、收受礼金,助长一些地方过度人情消费等突出问题。
基层干部办事不公问题专项整治
具体问题:乡镇街道干部在办理低保时,不切实际向村(社区)下指标、分名额,人为制造不公,好事办不好;村(社区)干部虚报冒领、截留侵吞支农惠农资金,在征地拆迁、救灾物资发放、扶贫慰问等方面优亲厚友,为群众办事收好处费、喝感谢酒、得包包烟等突出问题。
Ⅱ 如何看待村干部“走读“现象
据资料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村干部“走读”现象比例很高,究其原因大致为:一是随着城镇化发展,部分村干部在城区购买了住房,工作圈、生活圈向城镇转移。而城乡交通的便捷和现代通讯的发达,又缩短了城乡之间、镇村之间的时空距离,为“走读”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待遇较低,为了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能提供更多务工或经商机会的城镇成为居住、生活的首选。
村干部的“走读”问题说到底是作风问题,如果任其蔓延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治理效能。既然广大的人民群众推选你为村干部,你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投身于基层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Ⅲ 干部走读是什么意思
走读干部一般是指县乡两级干部家住县城以上的城市,本人在县城或回者乡镇工作答,要么晚出早归,要么周一去单位上班、周五回家过周末。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的议论多是批评性的,认为这些干部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官僚主义,造成行政成本增加和腐败。
Ⅳ 如何看待“干部走读”问题
时事评论背景: 如今,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住到城里去了,有些人上班晚来,下班早走,做群众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讨论干部走读现象正当其时。 时事评论观点: 如今,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住到城里去了,有些人上班晚来,下班早走,做群众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讨论干部走读现象正当其时。 城市生活的确能解放乡村干部的思想,带来科学技术、致富经验和先进管理理念等。但相比较而言,干部走读,还是使得农村工作凸显以下弊端。 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乡村干部的工作是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百姓排忧解难,寻找农村致富之道。这就要求乡村干部能与农民打成一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基层干部一旦住进城市,必然大大减少了与百姓沟通交流的机会。 容易形成怠惰和滋生腐化。一方面,走读模式很容易带来不良的工作作风。一些干部借故在城里办理手续、交接材料等,不去乡镇上班的现象在某些地区较为普遍。村民想找他们反映情况,那才叫“一面难求”。 另一方面,城市生活对物质的需求远远大于农村。作为乡村干部,他们的收入并没有随着住进城市而提高,但消费却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如何提高收入,自然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容易导致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一旦乡村在非工作日产生突发状况,如山林火灾、地质灾害等,基层干部住进城市,就不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安排救治。 不管走读的出发点是什么,作为一名公职人员,首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
Ⅳ 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的“走读”现象
今年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大力提倡各乡镇搞好:新办公环境、新市场环境、新公路环境、新城镇环境、新干部作风环境为内容的“五新环境建设”,其中新干部作风环境建设中,包含了乡镇干部的值班考勤制度,也是“五新环境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十分关注,要求基层组织部门大力整顿干部“走读风”,以单位为家,加强乡镇干部的住宿,与人民群众多时间的沟通和联系,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浅析乡镇干部“走读”现象,和如何纠正乡镇干部的“走读风”。一、远近高低看“走读”乡镇“走读”现象可套用一句古诗来形容:远近高低各不同。——远看:远离县城的乡镇,天天跑来跑去不方便,条件也不允许,一些乡镇变“天天走读”为“时段走读”,搞轮流值班制。——近看:离县城较近的乡镇,交通方便,时间较短,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比较普遍。表现为上班迟、下班早,晚上基本不在乡镇住。——高看:乡镇主要领导“走读”现象相对严重一些,由于基本配有专车,他们以县城为大本营,如遇重大、紧急事件才偶尔住在乡镇。——低看:乡镇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没有专车接送,他们就变着花样“走读”,要么租车,要么包车或自配摩托车,来去也十分方便,乡镇主要领导一走,他们也错开时间跟着领导后面走。二、主观客观谈“走读”1、从主观原因上看:一是思想松懈。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造成思想滑坡,艰苦奋斗精神不强。二是自律监督不严。下发过严禁“走读”的文件,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律意识很淡薄。三是责任感不强。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四是制度建设不力。从住勤制度来看,乡镇普遍都制订了住勤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从考勤制度来看,只管一般干部而不管主要领导,乡镇领导不来乡镇,往往只打个电话,却无人过问。2、从客观环境上看:一是交通的便捷为干部“走读”创造了条件,通信条件的改善,给处理事务带来方便。二是城乡差距明显成为造成干部“走读” 的重要原因。三是家庭的原因,父母年老和孩子年幼晚上需要人照看也造成一些“走读”现象。四是干部交流机会增多也成为干部“走读”的客观原因。三、三项措施抓“走读”1、用机制把干部管住。一要强化舆论宣传和监督检查。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对“走读”现象进行通报和曝光;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聘请人大、政协委员、老干部和私营业主等为作风建设监督员。二是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试行打卡制,对出勤好的通报表扬,对出勤差的通报批评。三是进一步完善驻村联户制度。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帮扶群众,做到“五必到、三熟悉”。2、用活动把干部留住。开展“五夜”活动,留住干部的心。一是“夜学”,利用晚上时间,组织乡镇干部学理论;二是“夜议”,利用晚上时间分析民情、解决疑难;三是“夜谈”,利用晚上时间,开展谈心活动,了解情况、沟通思想;四是“夜访”,利用晚上时间到各村、企业和农户家中,进行上门访。五是“夜娱”,建立活动室、娱乐室,丰富乡镇的文化生活。3、用工作把干部拴住。一是在招商引资上给压力。让乡镇干部人人有指标、个个有任务,从而使乡镇干部心无旁骛。二是在发展村级经济上给压力。乡镇干部挂村包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挂村工作好坏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在服务上给压力。乡镇干部对村组和农户进行结对服务,并将帮扶工作进行责任包干和量化考核。
Ⅵ 如何破解乡镇干部“走读”难题
近年来,随着异地任职、挂职、交流的乡镇干部增多,形成了一个新的干部群体,这类干部“早晚生活在城里,白天工作在乡镇”,生活城镇化、工作机关化,群众称之为“走读”干部。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第一线,其作风形象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根基。干部“走读”,淡化群众观念、涣散工作作风、贻误工作时机,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必须立足乡镇工作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形成既留得住人又留得住心的机制。
开展经常性教育,使干部真心为民,不想“走读”。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要让干部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道理,着眼于乡镇工作的特殊性和乡镇干部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提高干部对“走读”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干部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以乡镇为“家”,以群众为友,干部经常深入群众,真正做到知百姓事、解百姓难、帮百姓富、暖百姓心。
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干部安心工作,不能“走读”。解决“走读”问题的关键,在于晚上干什么?要推行“四夜”工作制度,解决干部人在心不在的问题。一是“夜学”。利用晚上组织开展学习,弥补平时忙于业务,无暇学习的短板。二是“夜议”。领导班子利用晚上召开例会,研究工作,分析民情,剖析问题,议定措施。三是“夜谈”。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干部和其他干部之间利用晚上开展交心、谈心活动,解难释惑,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四是“夜访”。驻村干部利用晚上群众劳作空闲时间入户走访,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真诚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营造亲情化氛围,使干部舒心生活,不愿“走读”。乡镇机关生活条件、文化娱乐设施普遍较差,干部下乡回来吃不上可口饭菜,洗不上热水澡,夜生活枯燥乏味。要优化学习环境,办好图书阅览室、安装有线电视、连接宽带网络,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使干部身心愉快,和谐共事。要加快干部有序流动,对长期扎根基层的同志,有计划地交流到县级部门或条件较好的乡镇,让他们干事创业有奔头。要改善生活条件,大力建设机关“五小”工程(小食堂、小花园、小浴室、小阅览室、小活动室),把单位建成干部生活休息的“安乐窝”、修身学习的“静心池”和才华能力的“展示台”。
强化制度性约束,使干部用心干事,不敢“走读”。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干部去向,方便群众监督;健全工作考勤制度,切实规定作息时间;严格车辆管理制度,不给“走读”开方便之门。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采取不定期明察暗访的形式检查干部在岗情况,对违反规定擅离职守的要严肃处理,促使乡镇干部行为规范。严格考核评价。推行干部“周考核、月评比、季奖惩”制度,将年度考核分解为日常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Ⅶ 贵州省7+4+10+3专项整治内容是什么
持续推进七项专项整治任务。深入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解决文山会海出现反弹问题;整治“庸懒慢浮贪”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仍然难办问题;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靡浪费,解决挥霍浪费、奢靡享乐“隐形”、“变种”,公款吃喝转入单位食堂、“农家乐”等隐蔽场所问题;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整治“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整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严肃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类不正之风问题。严肃整治群众办事难问题,严肃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严肃整治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问题,严肃整治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问题。
深入开展十项治理。深入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整治培训中心的腐败浪费,清理调整“裸官”,干部“走读”、“吃空饷”,收受红包和购物卡,党员干部参赌涉赌,领导干部参加天价培训、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等问题。
坚决整治“八个照一照”中查摆出的三项问题。严肃整治收受红包和购物卡问题,整治违规干预工程承包问题,整治违规占有多处房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