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与政治
『壹』 什么是治理"治理"与"统治"有什么区别
治理:治而理之,也就是,使得安定的同时让各种力量有条理地工作或各得其所
首先,治理与统治的最基本的,甚至可以说是本质性的区别就是,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非一定是政府机关;而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所以,治理是一个比政府更宽泛的概念,从现代的公司到大学以及基层的社区,如果要高效而有序地运行,可以没有政府的统治,但却不能没有公共机构的治理。
其次,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
『贰』 政治统治与公共治理有何不同
政治统治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公共治理,否则的话是没法进行的
『叁』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管理就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管理层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管理是在治理既定内的“约束和激励”容的规则下,对组织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确定目标以及实现此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治理是指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利用它来监督管理层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处于治理层既定的规则内(风险可控、绩效可见)。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不能脱离谁而存在。治理规定了整个组织规划与组织、获得与实施、交付与支持、监控与评价的基本框架,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组织奔向目标。缺乏良好治理模式的组织,即使有“很好”的管理体系(而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就像一座地基不牢固的大厦;同样,没有组织管理体系的畅通,单纯的治理模式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缺乏实际的内容。治理是管理的基石,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治理比管理更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治理(约束和激励)机制,组织管理的好是偶然的,管理不好是必然的;对于,如果存在好的治理机制,管理的好就是必然的、管理不好是偶然的。
『肆』 中国传媒大学的行政管理(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方向怎么样)
中国传媒大学的行政管理,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方向怎么样?我感觉能考回入中国传媒大学的答行政管理专业也算你是有水平的了,说明你在高中并没有虚度,那么行政管理专业应该是很好的,将来出来肯定是要干行政工作当官的,所以说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愿你在这个学校能学得更好。
『伍』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区别
所谓政治管理,就是政治系统中的国家公共政治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自觉地、有计划地进行约束和制约的一种方式。
政治统治是掌握公共政治权力的国家凭借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方式使政治系统内的政治行为主体服从其权威和意志,从而将政治系统内的矛盾、竞争和冲突控制在既定秩序范围之内的强制性活动。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两者是同一的。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都是以国家政治机构为主的政治行为,目的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和领导阶级的政治利益。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两者是相互依赖的。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政权前提,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任何政治管理都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统治,反映着政治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现存的政治统治。
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两者又有区别。第一,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行为主体不完全相同。政治统治活动的主体在存在阶级关系的政治系统中是整个的统治阶级和领导阶级,其具体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家政治机构和执政党这一类非国家政治组织。政治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组织,以及组织政府得执政党、与政府合作的参政党组织。第二,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对象也不完全相同。政治统治的对象在资本主义政治系统及其以前的奴隶主阶级、封建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系统中,都是多数人。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政治形态中,政治统治的对象才变成少数人。政治管理在所有的政治形态中都表现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领导、组织、沟通、协调。第三,政治管理和政治统治的作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政治管理主要是引导、组织、协调人民的政治性行为和社会公务事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其作用方式是非暴力的。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强行贯彻和实施自己的权威、意志,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其作用方式是暴力的。
『陆』 什么是政治治理
政治地理是来分析国家的产生、发展和其特征,并探讨地理环境对国家制度与政治决策的影响,同时也研究国际关系,探讨大国和小国、富国和贫国之间的矛盾和协调。
『柒』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以往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不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内涵本质
强调“国家治理”而非“国家统治”,强调“社会治理”而非“社会管理”,不是简单的词语变化,而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从实践上说,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必要求对国家的行政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预算制度、监督制度等进行突破性的改革。
从理论上说,治理的概念不同于统治的概念,从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是21世纪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变革的重要特征。从政治学理论看,统治与治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区别。其一,权力主体不同,统治的主体是单一的,就是政府或其他国家公共权力;治理的主体则是多元的,除了政府外,还包括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其二,权力的性质不同,统治是强制性的;治理可以是强制的,但更多是协商的。其三,权力的来源不同,统治的来源就是强制性的国家法律;治理的来源除了法律外,还包括各种非国家强制的契约。其四,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统治的权力运行是自上而下的,治理的权力运行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但更多是平行的。其五,两者作用所及的范围不同,统治所及的范围以政府权力所及领域为边界,而治理所及的范围则以公共领域为边界,后者比前者要宽广得多。
『捌』 政治就是正和反的治理.
政治就是正和反的治理,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政治是不同利益集团,为了实现、争夺、巩固、维护本集团利益而进行的一切总和,不能简单概括为治理。
政治以经济为基础,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
没有掌握政权的利益集团,就没有办法治理。
『玖』 政治管理和政治治理的关系是什么
政治管理是指一种制度,政治治理是指一种方法,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拾』 什么是治理“治理”与“统治”有什么区别
个人觉得,咱们老祖宗造出来的汉字,最好还是从文言文的语境去解读,然后适当结合一下汉语的传统用词法和新时代的创新用词法,这样就很容易弄明白:
1、统治:统而治之,也就是,使之统且治
(1)统:统一,合一,把不同的东西归拢到一起;
(2)治:安定,太平,无患乱;
这个词基本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既可以理解成并列结构(统且治),也可以理解成偏正结构(以统促治)
2、治理:治而理之,也就是,使得安定的同时让各种力量有条理地工作或各得其所
(1)治的解释同上(2);
(1)理:纹理、条理,“理”这个字原本是指玉石(所以是王字旁)内部依稀可见的纹理,经抽象后就借指事物内部本来就有的规律或脉络。《庖丁解牛》中谈到的“恢恢乎,其游刃而有余地矣”指的就是在解剖牛的肢体的时候如果顺着肉体的纹理就很顺遂。于是,汉语中才有了“条理、纹理、机理、理解、理顺、理会、理想、理由”这些词。所谓的“理解”就是按事物的脉络去解剖,很多词都是这样的比喻用法。
因此,治理这个词也既可以视为并列结构(治字形容词使动,理字名词使动),也可以视为动补结构(治而使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