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徒骇河治理

徒骇河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2-09 07:31:51

Ⅰ 徒骇河的徒骇河文化

有人说现滨州境内的徒骇河是4000多年前的禹疏之河,其实非然。成书于春秋时期(一说战国)的《禹贡》记载说,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也就是说:大禹自积石山导河,曲折到山西,陕西的龙门,南到华山的北面,再向东到了三门峡砥柱山、孟津及洛水入河处,然后经河南省浚县东,东北汇合降水(今漳河),向北流入河北省的古大陆泽(今宁晋、大陆二泊),就此开始分为九河。
因河口段受到海潮顶托倒灌,使河海不分,共同归入渤海。这就是史称的“禹河故道《尔雅》记九河的名称为徒骇、太史、马颊、胡苏、简、钩盘、鬲津等。徒骇之名的由来是,禹治此河,用工极众,沿河工难,众徒惊骇,故名徒骇。西汉人认为此前九河已湮,不可考。东汉河堤都尉许商认为徒骇、胡苏、鬲津在成平、东光、鬲县境内,即今德州、沧州之间的二百里内。可见,今滨州之徒骇位于禹疏九河之南,并非禹疏之河。
还有人认为是漯水演变而成,其实这是讹传。据史书记载,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徙,别禹时故道,经濮阳西、大名东、平原南、德州东,至沧州折转向东,在黄骅西南入海。汉代中期,黄河的这条流路旁侧,有两大支流,一为济水,一为漯水。
据《水经注》记载,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之黄河,东经定陶南、济阳南,又东入海;漯水自南向北出黄河,经聊城西、禹城南、济阳北、高青北、滨州南,到广饶北入海。当时,济水在南,黄河在北,漯水居中。
漯水作为黄河下游的一条支流,在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影响下逐步走向湮没。汉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黄河决东郡(治所在河南濮阳),泛滥兖(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豫(今豫东、皖北),入平原(今德州东部、滨州西部)、千乘(今滨州南部)、济南(今济南到邹平);汉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渤海(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清河(治所在今清河东南)、信都(今河北省南部、德州北部)三郡河溢。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又决魏郡(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泛清河以东数郡”。
黄河这3次决口逐渐造成主流南移,侵占了漯水流路,由平原、济南、千乘,又东入海。此流路位于泰沂山北麓,地势低洼,距海较近,泄水浚利,特别是经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治理后,黄河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于是,漯水全线湮没,不复存在。

Ⅱ 古代徒骇河有商船走过吗

徒骇河古名漯(tà)川(亦名“漯水”、“漯河(tàhé)”),为禹疏九河之一,元代以后称徒骇河。
徒骇河由来已久,历经沧桑,是由古代相继形成的商河、土河(徒河)等河流疏通合并而成。一说,当时因大禹治理此河时用工极多,又因当时两岸森林密布,野猪出没,时有民夫被伤,众徒一骇重劳,又骇野猪,故名为徒骇。
数千年来,故河早湮,形迹难觅。如今的徒骇河并非禹疏之河,而是金元时期开挖并以“徒骇”而冠名的一条防洪排涝河道。
徒骇河源自濮阳的清丰县瓦屋头镇,向东北流经山东的莘县、阳谷、东昌府区、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城、沾化、无棣14个县区,河道全长436.35公里,堤防全长747公里;流域总面积13902平方公里,其中山东省13296平方公里,河南省602平方公里,河北省4平方公里。
徒骇河滨州段由惠民县郑家村西南入境,南临黄河,北依德惠新河,向东北流经惠民、滨城境域,又向北横穿沾化境内,至无棣东风港北与秦口河汇流,经套尔河至暴风站入渤海。徒骇河滨州段长150.1公里,堤防长243.8公里,流域面积4677.6平方公里。
干流自聊城地区莘县文明寨起,流经聊城、德州、滨州3个地区13个县(市),在滨州市沾化县与秦口河汇流后,经东风港于暴风站入海。
聊城地区境内流域面积5189.1平方公里,干流长度169.26公里。境内徒骇河支流有37条,其中新金线河、赵王河、小运河、西新河、四新河、七里河、管氏河、赵牛河等8条较大,流域面积都在300平方公里以上。
齐河县境内,上游经禹城县在大黄乡二郎庙入境,于宣章屯乡小张村东流入济阳县。境内左岸长6.5公里,右岸长16.5公里。有赵牛新河、老赵牛河、戚官屯干沟、六六河、齐济河、大寺河等6条支流汇人,流域面积1512.55平方公里。
河道现状:堤距210~260米,河槽上口宽129米,底宽99~144米,平均深7米,防洪水位20.16米,流量955立米/秒。除涝水位18.7米,流量625立米/秒。

Ⅲ 徒骇河的现代治理

由于徒骇河流经山东、河南、河北三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因沿岸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和工矿企业的快速发展,河流受污时常发生,受害最严重的是下游几个县区。仅2000年以来,徒骇河严重受污4次,滨州150公里的河段泛着大量白沫,气味熏人,河中鱼类全部死亡漂浮在河面,河水不能用于灌溉,沿岸地下水不能饮用,沿途群众叫苦不迭。受害地区组成调查组,多次追查污染源,由于条块分割及地方保护作怪,使河流受污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步伐的加快和各级治理水污染力度的加大,沿途各地对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的排污企业或关停、或重罚,毫不手软,逐步实现了污水达标排放,徒骇河水质日趋好转,沿途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1990年,滨州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洪水袭击,暴雨过后,徒骇河洪水暴涨,滨城河段二十里堡闸最大洪峰流量达74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村庄被淹,损失惨重。
1991年,沿岸各级政府对徒骇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裁弯和堤防加固治理,徒骇河滨州段治理河道47.16公里,加固堤防21.6公里。
1993年,山东省把徒骇河治理列为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治理了沾化县坝上闸以下海口段31.3公里,解决了徒骇河对其支流排水顶托问题。
1997年春再次治理,疏浚下游河道15.86公里,完成清淤土方380万立方米、各类建筑物68座。后又经多次清淤疏浚,徒骇河终于恢复了灌溉、排涝功能。

Ⅳ 莘县描写徒骇河花的作文

徒骇河古名漯(tà)川(亦名“漯水”、“漯河(tàhé)”),为禹疏九河之一,元代回以后称徒骇河。答
徒骇河由来已久,历经沧桑,是由古代相继形成的商河、土河(徒河)等河流疏通合并而成。一说,当时因大禹治理此河时用工极多,又因当时两岸森林密布,野猪出没,时有民夫被伤,众徒一骇重劳,又骇野猪,故名为徒骇。
数千年来,故河早湮,形迹难觅。如今的徒骇河并非禹疏之河,而是金元时期开挖并以“徒骇”而冠名的一条防洪排涝河道。
徒骇河源自濮阳的清丰县瓦屋头镇,向东北流经山东的莘县、阳谷、东昌府区、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城、沾化、无棣14个县区,河道全长436.35公里,堤防全长747公里;流域总面积13902平方公里,其中山东省13296平方公里,河南省602平方公里,河北省4平方公里。

Ⅳ 徒骇河的考证

那么,究竟是何时何流演变成了徒骇河呢?据考证,是汉代开挖的商河和以后出现的土河演变成了今徒骇河。据史书记载,汉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黄河决口后,“灌县邑二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所”(《汉书·沟洫志》),为宣泄黄河洪水,河堤都尉许商于当年开挖了一条商河,自今高唐起,经禹城、临邑、商河、惠民、滨城,至沾化分为二支入海。此后,在黄河与商河之间又出现了一条土河。由于商河和土河防洪排涝作用巨大,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代中叶,商河在惠民南与土河合流,从而形成了现代的徒骇河。徒骇河形成之初,名称比较混乱,明嘉靖《武定州志》说:“州城南五十里,今称土河,旧志遂谓即徒骇河故道”,“惠民沟南望徒骇河”。直到清代,有的地方志仍称徒骇河为“土伤(商)河”。
清代,徒骇河至沾化花家村向东折转,经孔家、下河、老鸹嘴入海,该段又名洚河。当时,徒骇河上泄洪水,下受潮汐冲刷,畅通无阻,江南和东北及朝鲜的货运船只可一帆而达今三河湖,有的还沿土马沙河直抵惠民。后经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的黄河三次决口,将洚河淤为平地,逼迫徒骇河自沾化富国西向北入套儿河注海至今。据统计,徒骇河自形成至建国,曾决口漫溢21次,先后治理了23次。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赋予了徒骇河新的使命,一处集度假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景区在徒骇河上初具规模,其因位于徒骇河、土马沙河和付家河交汇处。遂命名为三河湖,该湖处河宽263米,景区(刘珍桥至石家村)内水域面积2500余亩,您若到烟波浩渺的三河湖荡舟戏水,观赏那巍峨的大闸和两岸的绿树长廊,说是人间,又似仙境,那幽深、恬静之情,使人心旷神怡。

Ⅵ 徒骇河的发源地是哪里

徒骇河发源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瓦屋头镇,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山东的莘县、南内乐(河南省)、阳谷、聊城容、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县和沾化等14个县市,于沾化区套儿河口注入渤海。

(6)徒骇河治理扩展阅读:

徒骇河是宋代漯川堙没后逐渐演变而形成。随着黄河的南徙,为适应地表径流排泄的需要,在古漯川流域发育了一些新的河流,明代以前一般都称土河,即为徒骇河的前身。

徒骇河由来已久,历经沧桑,是由古代相继形成的商河、土河(徒河)等河流疏通合并而成。一说,当时因大禹治理此河时用工极多,又因当时两岸森林密布,野猪出没,时有民夫被伤,众徒一骇重劳,又骇野猪,故名为徒骇。

Ⅶ 历史题之大禹治水——大禹采取了什么方法治理水患治水的“水”是指哪条河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1)大禹采取了什么方法治理水患?
大禹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版了
(2)大禹治水权的“水”是指哪条河?
黄河
(3)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①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灵活地变换思维角度,不能抱着老一套的做法死死不变。②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平时学习要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③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只要确定了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应一往无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④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那么,作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应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答出一层意思即可)
望采纳!欢迎追问!

Ⅷ 黄河,黄河综合治理出谋划策!

黄河多综合治理也是对渤海的深度保护,看下面分析:

一、黄河严重威胁着渤海的寿命,渤海将在未来200年后消失

渤海的平均深度在20世纪70年代为20米,但到了90年代已变为18米(据大港油田),最深处也不过70米。渤海变浅当然是由于从北、西、南三面注入渤海的十几条大小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淤积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从西南方向注入渤海的黄河。这从渤海海底地势总体上西南部浅、东北部深(注:最深处在旅顺老铁山以西的海域)即可看出。
有资料显示,在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现象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黄河口每年都向渤海内部推进。从1975年5月21日的卫星图像所显示的黄河口位置与1958年出版的相同比例尺地形图(注释:所表现的实际地形按前推一年,即1957年计)相比较,18年间前进了26公里(据李建华等,1989),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4公里。最令人惊讶的是,用1976年8月31日的卫星图像再与上述1975年的图像相比较,在15个月的时间里黄河口竟向渤海内推进了9公里(所据文献资料同上),推进速度一年为7.2公里!因此,将黄河口向渤海内的挺进速度按每年1公里去估计决不过分。从现在的黄河口到旅顺老铁山直线距离仅为200公里,作者(1998,2000)曾由此推断:如果不改变黄河注入渤海的现状,渤海将会在200年后消失。
这种判断决不是耸人听闻,因为从渤海变浅的速度也可以做出同样的结论:渤海平均水深在20世纪70年代的20年间,从20米变成了18米,即变浅了2米,平均每10年变浅1米。按照这样的变浅速度,对于水深不到20米的这个超浅海而言,200年后当然也就非消失不可了。这些计算方法还都属于“单利算法”,即不考虑前一年黄河泥沙对渤海的累计贡献。如果按“复利算法”,肯定要小于200年,因为随着渤海的日益变小,黄河口向渤海推进的速度必然越来越快;随着渤海面积的日益缩小,渤海变浅的速度也必然越来越快。所以,对渤海会消失的忧患意识绝非杞人忧天,而是确确实实从现在起就需要将“保卫渤海、防止渤海消亡”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考虑。
二、拯救渤海应为治黄方略之首

为什么要拯救渤海?渤海的存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作者在《陆内水体浅识》(1998)中曾对陆内水体(现今环境学界称为“陆上湿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有过一些论述,现单就渤海问题再做如下扼要论述:
(1)渤海是深入到我国大陆内部的一个大海湾,是宝贵的陆内水体(也可以认为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湿地)。它对调节华北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生态学界把陆上湿地叫做“地球的肺”,那么,渤海湾就是华北的肺,尤其是京、津、唐的肺。
(2)渤海有着丰富的海生动、植物资源,且因其风浪小、近海底浅而平坦,对沿渤海的近岸养殖业非常有利。环渤海的养殖业是当地人民赖以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
(3)渤海将我国六大区的东北、华北、华东三者连接起来,海上交通便宜而便捷。甚至连地处华南的两广、地处华中的两湖、地处西南的四川也都可以通过水运同华北沟通。
(4)环渤海至少有4~5个大中型海港,新近国家又投巨资兴建了黄骅港。它们在国防、外贸、内贸、交通以及环渤海经济带的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已是众所周知,仅其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就以小时乃至分秒计。无需等到渤海消失,只要其水深变浅一倍,即小于10米时,这些港口大多数就将关闭。
(5)环渤海众多的风景名胜已成为旅游热点,不少地方因其宜人的气候和碧波白沙而建设为避暑胜地和度假休闲之处所,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沿岸正在开发中。它们都同渤海的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6)渤海是一个半封闭型海湾,在其东部不大的出口(渤海海峡)处,又几乎被长岛列岛所封杀,因而风浪较小,风暴潮灾害也较少。因此。渤海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避风港湾。
(7)黄海、东海、南海均出现过领海争议(只是由于我国睦邻友好外交政策而暂时搁置争议),与其相反,我国对渤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渤海是我国神圣的蓝色国土,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既然渤海对中国如此重要,难道我们还能见死不救,静观它的日益萎缩、渐趋消亡吗?
近年来,中央接连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山川秀美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其中的江河源生态治理规划、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计划都为治理黄河提供了最基本的背景条件。在黄土高原的斜坡地上退耕还林还草,无疑是减少黄河泥沙最切实有效的办法。然而,即便到了山川秀美工程胜利完成之日、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全面完成之时,黄河泥沙也只能相对减少、黄河水相对变清,而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仍将稳居百川之首。黄河泥沙含量之大,一向闻名于世,曾有人作过统计,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在正常年份占全国注入四大海域的全部河流的泥沙总量的近2/3(据鹿守本,1999)。因此,我们对于黄河泥沙量的减少不能有过高的奢望。泥沙量的减少只能延长渤海的寿命,而不能永保无虞。最根本、最彻底的办法只能是将黄河引到黄海去。
因此,不考虑渤海的寿命而治黄,只能是一种短视行为,拯救渤海应放在治黄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考虑。

三、黄河自古就有两处归宿

水流千年归大海,黄河自古就有两处归宿:一为在下游取北东流向入渤海;另一为南东流向入黄海。黄海之所以叫黄海,盖因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其中从而使黄海滨海带之海面泛黄色而得名。据史料记载,黄河泛滥曾北至永定河流域,亦曾南至长江口。由此可见,中国最大的平原——黄淮海平原便是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泛滥平原。
三、四千年来,黄河的大改道就有5~6次,小的改道与决口不计其数(有资料反映达1500余次)。而黄河下游无论取道北东方向入渤海、还是取道南东方向入黄海,都是顺应了构造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学的研究表明,中国地壳处于一个由一系列北东和北西方向的构造交织而成的斜方构造网中。在整个黄淮海大平原上,这类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构造痕迹比比皆是。
现在的黄河下游呈北东流向的河段是在清嘉庆年间以后才基本固定下来的。但每当泛滥,则多从郑州以下决口,且往往向南东方向流入黄海。这样就遗留下来许多黄河故道的痕迹,其中以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黄河故道保留较为清晰,近百年来,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对晚近时期的黄河故道(或称“废黄河”)都有标注。黄河故道现今一般表现为连续的或断续的低洼地带、沙荒地、盐碱地、池塘、芦苇和沼泽地。这些地方大多给人民带来贫穷,而且还会给人一种不祥的征兆:看到它们、甚至一想到它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黄河决口、黄水肆虐和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苦难景象。正因为如此,百多年来在黄河故道附近很少有新兴城市,甚至连比较显赫的集市也不很多(注释:徐州城则因其丘陵地势及位居四省通衢而成为例外);也可能由于同一原因,有关领导和治黄专家绝少想“把黄河往故道上引”的问题。以下笔者再就“引黄(河)入黄(海)”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加以论述。

四、“引黄(河)入黄(海)”好处多

综观一百年来的各种治黄方略,几乎全是在加高河堤、加固堤防、大水冲沙和“平行改道”等方面下工夫。这些都很正确,但只属于治黄当中的战术问题。殊不知,如不解决好治黄的战略问题(将这条巨龙从渤海引走),上述做法只能使本来已经浅得可怜的渤海加速消亡。作者提出的“引黄(河)入黄(海)”治黄方略,就是治黄的战略问题。“引黄(河)入黄(海)”的最大优点,在于可遏止渤海的快速萎缩,保渤海千年无虞。保住了渤海,上述关于渤海存在的重要意义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最大的好处,也是“引黄入黄”的主旨,毋庸赘述。下面分析一下实施这一战略所带来的其他好处,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趋利弊害的问题。
(1)苏北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洼,自连云港市的云台山之间一直到长江口皆为沙岸。自从黄河改道北行,苏北海岸泥沙供应量大为减少,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海岸不断后退,陆地面积有日渐减少之势,一遇风暴潮侵袭更是酿成灾害。将黄河改道至苏北入海,即可从根本上改变以上不利之状况。
(2)黄河所携带的泥沙在扭转了海岸后退之后,更可逐步将海岸线向黄海内部推进,扩大我国的陆地面积。在这里,陆地领土的扩大并不会导致领海面积的缩小,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法以及近20~30年来世界各国关于海洋管理权限的有关协议,沿海国家具有12海里的领海权(即距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海域为该国的领海,领海又称蓝色国土)和200海里的管辖权。
(3)随着我国陆地面积向黄海内部的扩展和领海边界向公海的逐步推移,原本处于公海的海底矿产资源也就陆续变为我国的资源了。
(4)黄河泥沙在下游河床的沉淀,可以逐步改变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低洼地势,提高这些地方抵御灾害的能力。
(说明:我国的水利专家们,在多年来的治黄方案大讨论中,早就有一种倾向性意见,这种意见不失为好的治黄战术,即每过60多年,抑或100年左右,即一旦下游黄河河床成为地上悬河,便对黄河进行平行改道。平行改道的一般办法是,将黄河北堤作为南堤,在其北挖掘一条新河道,用挖掘新河道的泥土在其北另筑一道新堤作为新河道的北堤;于是新黄河就成了低于岸外平原的正常河流了。“引黄入黄”工程完成若干年后,一旦下游出现地上悬河。便可采取专家们原来设想的上述平行改道方案。经几个轮回之后,苏皖北部便可一改现今低洼平坦的单一地貌形态,而成为高低起伏、由多种地貌形态构成的、具有相当抵御旱涝灾害能力的地区。此外,在黄土高原“山川秀美工程”完成之后,黄河泥沙会得到较有效的控制,黄河下游平行改道的周期也将会随之延长到200~300年。)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上游的频繁断流,渤海西南岸已出现海侵现象,“引黄入黄”之后,这种现象还会有所发展,就像现在苏北沿海发生的情况那样。在苏北是坏事,但到了冀鲁交界未必还是坏事,因为我们用了一些滨海盐碱地和烂泥塘换来了等量的蓝色国土,增加了华北的肺活量。
(6)“引黄入黄”之后,现今黄河下游地带之用水问题,可以通过黄河水的“清浊分流”来解决,何谓“清浊分流”?就是从小浪底将河水一分为二:清水入山东,浑水入江苏。其具体做法是:将封闭的引水管道铺设在现今的黄河下游河床上,从小浪底引清水入管道,按适当距离设置支管道,可以解决两侧城市和农村的部分用水问题。在干涸了的“地上悬河”的河床上铺设引水管道有如下好处:①防止了水分的蒸发;②防止了水分的下渗和侧渗;③防止“悬河”两侧土地的盐碱化;④由于“悬河”底高于两侧地面,用水可以自流,节约了能源;⑤可以基本做到定量供水,只让极少量的清水注入渤海(甚至无剩余);⑥管道所占的宽度不到原河宽的1/20,所余大量的土地仍可统一规划使用。浑水入江苏的好处如前述,不多赘述。
总之,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实施“引黄入黄”的治黄方略,便可实现“熊掌与鱼可以兼得”。

必须提起注意的是,在引走了黄河之后,环渤海仍有辽河、滦河、大凌河、马颊河、徒骇河、小清河、弥河、潍河、胶莱河等主要河流注入渤海。其中以海河、辽河、滦河较大,它们携带的泥沙仍会对渤海有一定的影响。海河是河北平原上众多河流的汇聚,泥多而沙少,泥质因其颗粒细小而易于扩散,对渤海逐渐变浅有一定的威胁;滦河从燕山东段花岗岩地流出,河水较清澈、沙多而泥少,且多为粗到中沙,如不加紧治理,渤海北部海湾仍将缓慢向南淤积而萎缩。因此,对于它们的治理应对症下药。

Ⅸ 徒骇河的干流概况

徒骇河发源于莘县古云乡文明寨村东,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莘县、南乐(河南省)、阳谷、聊城、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县和沾化等14个县市,于沾化县套儿河口注入渤海。河长436公里,流域面积13902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流域面积602平方公里,河北省4平方公里,山东省1329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0.11/1000。由于流域内地势向东北倾斜,支流多由右岸注入。
徒骇河是宋代漯川堙没后逐渐演变而形成。随着黄河的南徙,为适应地表径流排泄的需要,在古漯川流域发育了一些新的河流,明代以前一般都称土河,即为徒骇河的前身。这些河流逐渐贯通演变,明代便更名为徒骇河。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所修的《临邑县志》载,“徒骇河由齐河县经下口至城东南二十五里,俗名土河”。这是把当时土河冠以《禹贡》“九河”之一的徒骇河的最早记载。“九河”之一的徒骇河,据《汉书》记载,流经西汉成平(今河北省泊头境内)县境,与现代徒骇河了不相涉。

徒骇河在明、清两代为运河所横断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山东水利专刊》载,运河以西徒骇河称金线河,运河以东仍称徒骇河。清末运河漕运停止后,运河河道逐年淤高,运河以西坡水排泄受阻,内涝频繁。民国期间,组织民众治理疏浚,把徒骇河大规模治理成为现在的徒骇河。
徒骇河在聊城四河头以上为上游段,河长90.5公里,河流由源地东北流,在左岸相继纳入来自河南省境的8条排水沟,这些沟是碱场沟、山柳沟、刘海沟、安堂沟、土塔河、董固沟、理直沟和永顺沟。又东北流,在阳谷县李秉东村西北,新金线河由右岸注入。新金线河发源于莘县樱桃园,河长55.4公里,流域面积518平方公里。至聊城四河头,赵王河南来注入。赵王河源于阳谷县赵升白村,河长51.0公里,流域面积693平方公里。该河段河槽较深,河道较窄,莘县杨寨以下两岸始有堤防,直至入海口。聊城四河头至沾化坝上村为中游段,河长307公里。东北流至禹城县南营村南,新赵牛河南来由右岸注入。新赵牛河源于东阿县黄河崖村西洼,东北流经茌平、齐河,于禹城县南营闸上入徒骇河。河长84.4公里,流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到滨县二十里堡南,沙河西来由左岸注入。沙河源于商河县商东河,经惠民、滨县,河长65.5公里,流域面积837平方公里。该河段经历代多次疏浚治理,河道较为顺直。坝上村以下为下游段或尾闾段,河长38.5公里,河槽宽浅。1904年前,徒骇河尾闾段由坝上村东行入洚河,再折向东北经老鸹嘴入海。1904年农历六月,黄河在利津北岸薄庄决口改道,穿徒骇河由老鸹嘴入海,洚河逐渐堙没,徒骇河转经坝上村北行,又西北经套儿河入海。徒骇河径流主要来自降水补给,1970年后引黄河水复灌以来,有部分引黄尾水补给。据1956~1979年同步系列统计,山东境内徒骇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05.9毫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为62.3毫米,折合年径流量为8.28亿立方米。径流的年际变化甚大,根据滨县堡集闸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0250平方公里)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出现在1961年,为25.5亿立方米,最小在1958年,为0.339亿立方米,最大和最小的比值达75.2。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 徒骇河。发源于山东莘县西南隅同智营,干流经南乐的阎村、大清、毕屯以下入山东境。濮阳市境干流长约15公里,流域面积为707平方公里,有17条支沟汇入此河。1969年按1964年雨型标准治理,排涝流量为138立方米/秒,按1961年雨型标准,防洪流量为238立方米/秒。

Ⅹ 徒骇河的源头

徒骇河的源头是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瓦屋头镇同智营。瓦屋头镇位于清丰县东南部,处于河南省东北部两省三县(河南省清丰县、濮阳县,山东莘县)交界处。

徒骇河属于海河流域,位于黄河下游北岸,流经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从西南向北呈窄长带状。干流自聊城地区莘县文明寨起,流经聊城、德州、滨州3个地区13个县(市),在滨州市沾化县与秦口河汇流后,竟东风港于暴风站入海。


(10)徒骇河治理扩展阅读:

徒骇河干流情况

徒骇河,发源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瓦屋头镇同智营,干流经河南省濮阳市南乐的阎村、大清以下入山东境。河南省濮阳市境干流长约15公里,流域面积为707平方公里,有17条支沟汇入此河。1969年按1964年雨型标准治理,排涝流量为138立方米/秒,按1961年雨型标准,防洪流量为238立方米/秒。

河道特征

徒骇河由西南向东北流入山东省境,经山东的莘县、南乐(河南省)、阳谷、聊城、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县和沾化等14个县市,于沾化区套儿河口注入渤海。河长436公里,流域面积13902平方公里,其中河南省流域面积602平方公里,河北省4平方公里,山东省1329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0.11/1000。由于流域内地势向东北倾斜,支流多由右岸注入。

徒骇河在聊城四河头以上为上游段,河长90.5公里,河流由源地东北流,在左岸相继纳入来自河南省境的8条排水沟,这些沟是碱场沟、山柳沟、安堂沟、土塔河、董固沟、理直沟和永顺沟。又东北流,在阳谷县李秉东村西北,新金线河由右岸注入。

聊城四河头至沾化坝上村为中游段,河长307公里。东北流至禹城县南营村南,新赵牛河南来由右岸注入。该河段经历代多次疏浚治理,河道较为顺直。

坝上村以下为下游段或尾闾段,河长38.5公里,河槽宽浅。1904年前,徒骇河尾闾段由坝上村东行入洚河,再折向东北经老鸹嘴入海。1904年农历六月,黄河在利津北岸薄庄决口改道,穿徒骇河由老鸹嘴入海,洚河逐渐堙没,徒骇河转经坝上村北行,又西北经套儿河入海。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