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治理环境
Ⅰ 我国治理环境的法律有哪些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规定了环 境与资源保护。具体的法律法规:
一、环境保护方面: 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
二、资源保护方面: 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农业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 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煤炭管理法。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 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陆源污染 物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自然保护区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线保护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 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管理条例、陆生 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四、新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罪》中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92、什么是危害环境的犯罪?
危害环境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健康或生 命财产的严重危害,应受到刑罚的行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沙漠和沙漠化",并提醒人们――"莫使旱地沙漠化"。200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Ⅱ 现在我国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方式有那些
污染和扬尘治理,强化各类烟粉尘污染物治理,确保颗粒物排放达到新标准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发展绿色交通,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和城际间轨道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出行。
Ⅲ 我国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用来治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党和政府已下很大决心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相继出台了有力的政策措施。
虽然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给蓝天保卫战带来了新的思路,不过就目前看来,汽油仍是机动车的主要燃料,因而改善汽油的品质成为蓝天保卫战的迫切需求。然而,我国目前的汽油质量不容乐观,目前国内汽油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辛烷值低,烯烃和硫的含量高,质量较差,这直接导致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汽油燃烧不完全,排出污染物多。城市里每天成千上万行驶的机动车使用低品质汽油,是导致雾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啃机动车排污这根硬骨头,打赢蓝天保卫战这场硬仗,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高品质汽油生产研发的支持,提高汽油标准。例如,利用离子液体催化体系,降低石油产品中的烯烃、硫等副产物的含量,提升汽油品质等。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Ⅳ 我国近年来治理环境污染取得哪些成绩
一、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双双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成绩来之不易,影响广泛深远。
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十一五”,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国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河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宁夏在西北地区率先启动县县建设污水处理厂。
三、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空前。“十一五”,充分发挥污染减排倒逼机制作用,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关闭5000万千瓦的任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1亿吨、炼钢6860万吨、水泥3.3亿吨、焦炭9300万吨、造纸720万吨、酒精180万吨、味精30万吨、玻璃3800万重量箱。
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09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5.1毫克/升,比2005年下降29%,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57%;全国城市空气环境二氧化硫年均浓度0.035毫克/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17%,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46毫克/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24.6%。地级以上城市达到或优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比例明显提升,达79.6%。
Ⅳ 我国治理环境,雾霾的信心和西希望
(一)控制措施
一是对主要污染源进行控制,包括对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燃煤污染控制、区域联防联控等。
二是加强灰霾天气预测预报,如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防御指引,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环保措施决策服务。
三是根据气象条件动态调控,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根据气象条件预测,对主要污染源实行动态调控。
(二)治理措施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国外治理大气污染立法先行,现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立法尚不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施13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亟待修订, 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如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通过立法修订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
天猫美国普卫欣提示:雾霾天气出行记得做好防护。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化石能源占中国整体能源结构92.7%。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以化石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而避免燃煤污染的治本之策,就是要使用清洁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三是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就是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四是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需要全面实施绿色转型,包括发展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就每个公民而言,环境的清新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自己开始,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Ⅵ 政治我国治理环境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西方国家在治理环境当中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们国家呢要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
Ⅶ 我国为了治理环境制定什么法律
1.《水污染防治法》。该法于1984年5月1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11月1日起施行。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该法作了修改,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自修改决定公布之日起施行。
2.《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于1987年9月5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1988年6月1日起施行。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该法作了第一次修改;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该法作了第二次比较全面的修改,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该法于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于1995年10月30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5.《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于1982年8月23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该法作了比较全面的修改,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