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题目
A. 用环境整治,爱我美丽家乡为话题作文450字
“南部是我家,人人热爱她”。这是一句朴实的话语,也正是南部人民共同的心声,更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更是130万儿女为之魂牵梦绕、身心永系的家园。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我无忧无虑、幸福愉快地度过了九个春秋,南部伴着我成长,我时刻感受着家乡的辉煌。
南部县历史悠久、山川秀美、生态环境良好、物产资源丰富,城市建设起点高,发展快,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全省闻名,是省级卫生县城和市级文明卫生县城。工业门类齐全、能源、食品、化工、机械、纺织、建筑、建材已形成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畜禽、蚕桑、水果、优质枇杷、中药材等已形成规模。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旅游业更加兴旺。升钟省级风景名胜区、嘉陵山水、禹迹山揽胜、碑院大佛、古刹里封观、“三陈”故里、红军战斗遗址、红岩子风景区、凌云山公园、八尔滩水库,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部大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社会化事业全面发展,一个新兴快速发展的中等城市,一个正向着生态园林形城市发展的新南部巍然屹立于嘉凌江畔。南部不论什么时候它都给我美的享受,不论什么时候它都用独特的秉性陶冶着我的情操。南部的春天是温柔的,南部的夏天是豪放的,南部的秋天是丰硕的,南部的冬天是纯洁的。正可为“翠绿的春,火红的夏,金黄的秋,洁白的冬。”
我们是幸运的,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不曾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苦难,不曾看见过祖国母亲昨日的沧桑,但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了解到了民族的兴衰,亲眼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来,西部开发了,我们南部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南部的儿女们拆危房、建新楼、修公路、创品牌……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奋斗着。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南部人民利用科学走上了致富之路,为把南部建成祖国西部的明珠而奋斗。
我家住在南部县大坪镇,这儿也在和祖国一同成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土坯房、茅草房到花园洋房;从烧柴火到用上天然气;从井水时代到自来水时代;从搓衣板时代到全自动洗衣机时代;水泥马路纵横交错,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与十几年前那荒凉、穷困的穷山村相比,这样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祖国母亲,我大坪镇的变化,不正是南部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着质朴的兄弟姐妹,有着深沉厚重的关爱与支持,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我深深地明白,如果没有祖国母亲的培养,如果没有家乡父老的关爱,也就没有我们美好的明天。
我自豪,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让我们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感恩回报社会。让我们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挺立潮头,勇担重任:
弘扬拼搏争先的南部精神,
建设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
创造美好辉煌的南部未来,
续写蒸蒸日上的大坪篇章!
让南部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地球不受到污染。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张小纸屑开始做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环保”这两个字写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如果我们不做到“环保”,那么也许在五年后,也许在十年后,也许就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世界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可能是天灰蒙蒙的,到处都可以看到垃圾,每隔三两天就会来一次沙尘暴,就会来许许多多人们无发想象的事情……
我真的不敢再想象下去、再写下去了,这真的太可怕了。但是如今又有多少的人是真真正正地在环保呢?你们看,每个垃圾桶旁都有数不胜数的垃圾。尽管这些垃圾离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四周围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一个人会将这些垃圾投入垃圾桶内,大家对它都不约而同的做到视而不见;有多少棵树在被砍伐,送往工厂,做成一次性筷子,给那些贪图方便的人使用,做成火柴,做成纸巾……然后到市集上去卖。我想如果这些物品会说话,他们一定会说这么一句话:“醒醒吧!不要再破坏环境了,不要再破坏自己的家园了,你们以后一定会追悔莫及的。难道你们不想要家了吗?不想要地球了吗?如果你还想要这些东西的话,那就请你们开始保护我们,开始保护你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吧!”
现在大家也许有点后悔了吧!也许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挽救这个世界,来挽救我们的家园吧!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到有废纸掉在地上就弯腰将它捡起;看到小树苗倒了,就几个小伙伴合力,一起将它扶正,一起帮助它成长;保护野生动物,不再贪图它们那鲜美的肉,将它们残忍地剥皮吃肉;开一次小小的演讲会,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身边的人和物。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地球而努力。
C. 用上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等词语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400字的作文
近,全世界的温度都在变暖,主要是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过多。专家估计今年温度要长1。5——4℃。都是因为人类不断的破坏环境造成的。 汽车在马路上不停的奔跑,不停的排放那废气。一点也没有环保的意识,要多骑点单车,减少废气排放量。如果,在红绿灯处堵车,你放下窗,马上一股股废气味迎面扑来,呛你地你直咳嗽。工厂里的烟囱,也毫不放弃一分一秒的时间向瓦蓝瓦蓝的天空排放浓烟,把天空染得黑黑的。有一天晚上,我去广州,看见马路旁的一个烟囱向天空排放废气,那废气比漆黑的天空还要黑,看了就让人心疼。 全世界的温度变暖,农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生产1吨小麦要1000吨水,生产1吨玉米要1200吨水,而生产1吨稻米则要2000吨水。我国西北地区人均水的总占有量仅是1781吨。与全国的平均人均占有2200吨还差得很多。水资源的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是很严重的,再加上自然灾害,那就更了严重了。 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大陆冰川、山岳冰川逐渐融化,海水总量增多。同时,海水温度也在升高,海水因膨胀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气温上升1摄氏度,海平面要升高10厘米,而全球3/4的大城市和占40%的人口都集中在离海岸不过60公里以内的地区。 让我一起来保护地球,让地球母亲恢复自己原来的容貌。只要我们多骑自行车、多种树、少用化学品……就可为地球母亲做出巨大的贡献。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D. 关于环保的标题
这个世界很缺水,水用图替换一下
E. 以"环保"为主题的小报题目
环保相关资料: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学
从喝纯水想起
时下,饮用水正成为一种潮流.尽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绍过饮用水的种种弊端,但"饮用水"族仍然日益扩大.
饮用水不单单指纯水,还包括矿泉水,蒸馏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们喝着长大的自来水则成了相对的"非饮用水". 我们并不排除目前饮用水风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当前水体污染的严重已经到了难以下口的程度.
有报道说:"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 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 1989年对全国代表大会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 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 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 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 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 从喝纯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
F. 用“污染,治理,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等词语,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小镇改造记
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一个无名小镇。那里的人们非常不爱护环境,附近一座山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被他们砍伐的所剩无几,小动物们也都被吓跑了,小溪被污染得成了“黑河”水面上漂浮着鱼儿们的尸体,那里的人们喝了小溪的水,呼吸了森林上方的空气,渐渐地变得体弱多病,很多人因此一病不起。但是,这里的人却始终不知道他们生病的原因,因此,很多人都逃离了这个小镇,远走他乡。这个局面,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过了多少年,小镇的人被疾病逼迫的所剩无几,这时,从远方过来一个小孩,他自称是从城市里走失,来到这里的。他看了这个小镇,呼吸空气,突然猛烈咳嗽两声,感叹道:“这里的环境是如此差啊!”人们非常不解,小孩又说:“这里的环境已经被你们污染了,所以人们生病了,这都是环境恶劣导致的。如果你们要想不生病,就要把环境治理好。先从植树造林开始吧。”于是,人们听从了小孩的建议,全镇子的人都开始植树。一座高似三十层楼的满是沙土的大山,日久天长,经过人们持之以恒的植树,渐渐地,变得生机勃勃起来从远处眺望这座山,绿得就像一块碧绿透亮的翡翠。它从原来的一座荒土山,变成了一座郁郁葱葱的森林。靠近这座山的地方,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极了,人们呼吸了这里的空气,都顿时感觉神清气爽,病都不治而愈了。但是当人们走进那条臭水河的时候,又纷纷捂起了鼻子,有的还甚至呕吐了起来。于是那个小孩又说:“你们把这些水换掉,把山上的清泉引到这里。”人们照做了,换水之后,有人大胆的捧起水品尝,不料泉水甘甜得就像放了蔗糖一样,人们品尝之后赞不绝口。
这时,有人刚刚从他乡回来,看到这山清水秀、焕然一新的小镇,大吃一惊,立刻下定决心在此定居。环境改造好后,小镇上的人们都想找到这个小孩,以表达自己的谢意,可是他已经走的无影无踪了。就在人们为找不到他而叹息的时候,有人发现了一张字条,是小孩留下来的的:“大家不用感谢我,我只是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美好的环境其实是我们共同创造的。但是,你们必须要记住的是,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清泉,不要再破坏环境了,想想你们以前的生活,你们还想过吗?”
G. 求一个水环境整治小论文的题目
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滴水
H. 关于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应该起什么题目
给职能部门提供整治、执法等的依据,给企业投资做出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做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