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治理现代化
⑴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版全面深化改革权的总目标,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譬如党和政府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城乡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新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党治国理政的理念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⑵ 如何理解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
社区治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网络信息化的建立和应用上面,建立是硬件的投入,应用才是能力的体现。
⑶ 新时代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1、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
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一原则,体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党的领导关乎国家治理主体中的领导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3、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
4、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和方法手段。
5、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联动和集成效能。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⑷ 如何推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实现这一总目标,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行政体制改革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全会就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许多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些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研究,细化改革的重点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此为基础,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⑸ 现代化工业园区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四周。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版1994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权立,同年5月启动。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分3期实施,首期开发建设8平方公里。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配套的国际化现代化工业园区。自启动以来,已有51家中外企业破土动工,38家企业建成投产,一大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进入园区,累计合同外资25.8亿美元。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基础设施如煤气厂、电厂、水厂等已建成或在建,中心商贸区和居住区建设已启动。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已形成并正在实施。
⑹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哪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版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权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⑺ 张江现代化工业园区 概况
张江现代化工业园区建于1992年7月,是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南部,内环线浦东段的中点。园区范围内没有污染源,是浦东新区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交通方便,北邻龙东大道,西靠内环线,紧邻规划中的浦东新区行政中心和已开工建设的中央公园;南濒川杨河,东至规划中的辅环线。距市中心12公里,距即将兴建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1公里,筹建中的地铁二号线龙东路站就在附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园区的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首期开发4.2平方公里,经过3 年多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33平方公里,区内外竣工道路13.5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完善,规划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到产业、科研和生活居住的结合,园区也相应地划分成高科技产业区、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高级商住区和居住生活区,功能小区的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在科技产业导向上,园区面向未来,以生物医药、微电子与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为三大重点发展产业。投资园区的有:瑞士罗氏、日本松下、美国联信、加拿大鲍尔和法国法雷奥等著名跨国集团,其中有些企业已步入投产阶段。
在科研教育项目上,园区力促形成教学—科研—开发—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已引进诸如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等权威性研究机构,并逐步引进一些高层次教育单位,如将迁入园区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已开工兴建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浦东外国语学校。
园区在大力引进产业和科研项目的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生活配套环境。依附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环境和配套上的优势,园区将力创一个宁静、文明、高层次的生活环境。园区内将兴建由香港汤臣集团投资的占地17万平方米的中高档标准住宅区,由澳大利亚著名设计师规划设计的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日出苑”别墅群也已开工建设。
园区经过3年多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完善的投资环境。根据上海市和浦东新区规划,张江高科技园区定位于中国新一代的高科技园区,目标是在下世纪初建成国内一流的国际化技术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