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工作整改方案
㈠ 目前我县的县,乡,村三级免疫规划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1.家长忙农活忘记了,是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人员通知了也不来接种,2.有及个别的不相信科学接种了疫苗也耍患病.
㈡ 国家免疫规划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方案》规定,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通过这些疫苗的接种,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方案》规定的总目标为: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方案》提出了四项工作的指标:一是到2010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二是到2010年,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普及接种。三是出血热疫苗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要达到70%以上。四是炭疽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应急接种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
《方案》规定,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接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根据需要国家会制定一些其他病例的强化规定方案。出血热疫苗为重点地区16—60岁的目标人群。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钩体疫苗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的高危人群。
卫生部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要制定本地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并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会同财政、发展改革、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因为免疫规划工作涉及面比较广,需要的经费投入、疫苗供应,以及实施疫苗的一些必须冷链设备保障。同时,要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认识。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要完善免疫服务形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要加强冷链建设。这个冷链指保存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的低温保存的条件设施,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㈢ 免疫规划查漏补种月活动督导计划怎么写
督导记录如何写,就先看检查什么内容。督导体现督查、指导为原则。
谈谈个人一些看法:
一、工作计划
查漏补种效果如何,首先看它的工作计划,计划里主要是看落实的人员是否到位,全部村医是否发动或培训?根据查漏的量来判断,接种单位是否抽其它科室的医师参与?各个接种点的工作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否定以前成功的经验,当然有些方法是创新的要记录下来。
二、查漏摸底
按7岁以下各年龄组的儿童上卡人数计算,是否覆盖所有的儿童,漏种的儿童数,针剂数,当然有接种系统最好处理数据,看看接种点是如何提取漏种儿童及针剂,这些漏种花名册是否发到做工作人员的手上?配套给家长的接种通知单是如何制作的?是如何考核村医或医师的工作质量的?
三、补种
补种是否做到安全接种?接种针剂次完成情况?
四、疫苗管理 特别注意疫苗的使用量与接种针剂次是否吻合。
五、工作的真实性
抽取几名儿童家长的电话,询问接种与否?当然能入户调查是最好的方法。
六、资料
完整性,真实性。
七、督导记录书写:
1、督导人员
2、督导内容 按上述
3、督导结果:按上述填写,客观公正,以事实为准绳,数据为依据,如实记录,避免一些空话, 陈述要有数据说明。不要在结果里写些较果好的空话词语。
总体算出接种率(按人数计),再算单疫接种率,这是评价的核心,不能漏的。再以方案的接种率比较,评估工作完成效果。
4、建议(整改):做不足的提出意见。按书写结果顺序提出整改的内容、措施、整改时限等。
督导记录不是表扬书,即使做得好是应该的,不能评价好,只能评价建议差的。
根据情节轻重,让接种单位签字。情节严重的一定要其单位一把手签字,一般的,副手签,做事过得去的由门诊负责人签。在签字之前先口头说明检查情况、意见后才签字的,以示重视。各保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