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治理
㈠ 郏县饸饹面汤料配方
用料:香抄油 适量袭 生抽 1勺 香菜 半勺 蒜末 1勺 醋 2勺 糖 半勺 辣椒油 适量 葱末 半勺 色拉油 适量
1、蒜末切好,结合以往经验,蒜末比蒜泥香
(1)郏县治理扩展阅读:
辣椒油是自制的,是只放了盐的辣椒油,放盐可以让辣椒油保持新鲜,不会发霉,在盛出来的时候注意污染,全程勺子用同一个量,生抽1醋2这个黄金比例。
㈡ 宝丰县国土资源局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平顶山市辖县,地处北纬33°47′~34°02′,东经112°43′~113°18′。北依汝河,南临沙河。东和东南与平顶山市郊区接壤,南和西南与鲁山县及平顶山市西区相连,西北与临汝县交界,北和东北与郏县毗邻。东西长54公里,南北宽27公里。总面积722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4乡、1个林业工作站、1个办事处,320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
张新宇 局长、党组书记(2010年3月任)
王曙吉 党组书记(2010年3月调离)
宋国峰 土地开发中心主任(2010年3月调离)
王延涛 党组成员、副局长
胡长炜 党组成员、副局长
肖国欣 党组成员、副局长
牛广军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张新宇,男,宝丰县石桥镇人,汉族,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任宝丰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1989年7月,在石桥高中、宝丰二高工作;1989年8月~2001年12月,在县财政局、大营镇政府、石桥镇政府工作;2001年12月~2009年6月,任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9年6月~2010年3月任局长、党组副书记;2010年3月至今任现职。
【机构设置】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财务股、文印室、审计股、人事股、用地审批管理股、纪检监察室、规划股、宣传股、工会、团支部、妇联、计生、地籍管理股、勘测队、开发股、储量股、法制室、地质环境股、测绘股、利用股、铝粘土市场开发办、信访股、政策研究中心、行政服务大厅国土资源窗口、耕保股、宏观调控股、信息中心、国土资源派出所等29个职能股(室)。下辖土地监察队、土地开发中心、地产市场管理处、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土地矿产交易中心、矿产资源稽查队、征收办、铝粘土市场开发办、冶金办、土地估价事务所等11个直属机构。下设城关国土资源所、杨庄国土资源所、周庄国土资源所、闹店国土资源所、李庄国土资源所、肖旗国土资源所、赵庄国土资源所、商酒务国土资源所、大营国土资源所、张八桥国土资源所、观音堂国土资源所、前营国土资源所、石桥国土资源所、周庄矿产资源所、张八桥矿产资源所、大营矿产资源所、韩庄矿产资源所、大营铝粘土管理所、张八桥铝粘土管理所、观音堂铝粘土管理所等20个派出机构。全局现有工作人员592人。
【土地资源】截至2010年底,宝丰县土地总面积72949.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2470.95公顷,园地面积641.69公顷,林地面积3438.61公顷,草地面积8610.0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441.7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457.8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900.49公顷,其他土地面积987.94公顷。
【耕地保护】严格规范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审批,认真落实“三个不报批”,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全年共为建设项目补充耕地230.9251公顷。与原阳、温县等地签订补充耕地协议,完成易地补充耕地2000多亩。确保了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4.1803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3.6416万公顷。
【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体系;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已经完成,成果上报市局;完成了全县12个乡级规划的修编工作,规划成果已经省市政府批准,上报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对全县集体土地建设用地进行了清查和规划认定,为违法占地的处理提供依据;编制2010年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规划,申报建设项目建新区面积90.61公顷,经省厅批复面积70公顷;做好新农村建设用地挂钩规划编制工作,新农村建设规划涉及20个中心村55公顷土地的外业测量工作已经完成,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正在进行。
【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计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7宗,面积154.1834公顷,其中铁路、公路用地2宗,教育用地2宗,煤炭设施用地2宗,老年福利设施用地1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9宗,出让面积22.426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2宗,商住及其他用地7宗;办理村组企业项目用地手续31宗,面积39.9938公顷,其中补办洗煤厂用地手续16宗,其他村组企业用地手续15宗。土地一级市场全年共征收土地出让金11073.864万元,其中征收5952万元,追缴3500万元,调整容积率补缴1621.864万元。
【地籍管理】地籍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为建设用地审批报件、农用地转用报件上图210幅;办理国有土地登记发证60宗、集体土地登记发证20宗,出具地类认定80余份。
【建设用地管理】经省政府批准6个批次建设用地,分别为2009年城市第一、二、三、四批次用地共计127.4655公顷,2010年第一批城市调整区位项目用地1.8687公顷,2010年第三批乡镇建设项目用地2.8816公顷;12个批次建设用地通过市政府审查,报省厅待批,分别为2010年第一至五批城市建设用地项目,面积144.9146公顷,2010年第一、二、四、五批乡镇建设用地项目,面积115.6581公顷,2010年第一、二批挂钩试点项目,面积92.1890公顷,2010年第二批城市调整区位项目,面积3.9820公顷。全年储备土地面积1000余亩。
【矿产资源】宝丰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目前已发现22种矿产,产地58处,其中煤、铁、铝土矿、镓、熔剂灰岩、白云岩、磷、水泥灰岩、水泥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和矿泉水12种矿产勘查程度较高,探明了较为丰富的储量。优势矿产包括煤、铝土矿、水泥灰岩、水泥粘土4种,煤井田4处,查明资源储量10076.90万吨,预测的资源量2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6913.60万吨;铝土矿产地4处,查明资源储量1717.92万吨,预测的资源量741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200.53万吨;水泥灰岩产地6处,其中工业矿床3处,矿点3处,查明资源储量4743万吨,预测的资源量11500万吨,保有资源储量4711万吨;水泥粘土产地4处,其中工业矿床3处,矿点1处,查明资源储量1062.08万吨(未利用)。目前,煤已大规模开发利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宝丰县的支柱产业。铝土矿、水泥灰岩、水泥粘土也不同程度被开发利用,对促进宝丰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矿产资源管理】2010年,一是对全县59座矿山实际年检23座,年检率为39%,实地检查率为100%;二是对韩庄煤矿等两座煤矿和宏昌采石场等八座非煤矿山企业采矿权进行了延续,全县59座矿山企业采矿证均在有效期内;三是矿业权核查外业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四是省定非煤重点矿区整合工作,已按照省、市非煤资源整合工作的部署要求,完成了整合矿山现状摸底调查、确定整合主体企业、编制整合实施方案、划定矿区范围等前期工作;五是对全县煤矿企业动态检测报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基本完成了全县境内矿山企业2009年动态检测的上报备案准备工作。
【执法监察】执法力量不断加强。2010年,为7个矿产资源所配备执法车辆10台,为国土资源所配备电动巡查车52辆。通过基层管理工作的加强,夯实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
执法机制不断完善。2010年,联合县检察院下发《关于惩治和预防渎职等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协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县法院下发《关于强化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执行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监察局下发《关于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的意见》,逐步构建了国土资源保护社会共同责任机制。
卫片执法检查进展顺利。经过集中整治和核实整改,全县有卫片图斑32个,涉及地块41宗,面积930.4亩。其中,合法用地25宗,涉及占地面积686.76亩;违法用地2宗,涉及占地面积66.72亩;伪变化宗地14个,涉及占地面积177.02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为8.46%。
违法违规用地整治成效显著。结合土地卫片执法,配合县政府,联合县发展改革、环保、建设、水利、公安、监察等部门开展了违法违规用地污染环境洗煤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在整治行动中,出动人员2100余人次,组织车辆410台次,拆除违法违规用地污染环境洗煤企业144家。
矿产资源执法深入开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先后组织打击行动50余次,共取缔非法矿(坑)100个(次),充填井筒30个,充填矿坑55个,炸毁、充填斜井15个,拆除电线1600米、辘轳16个,拆除房屋、临时工棚50间,扣留违法开采挖掘机19台,载重大卡车12辆,没收矿用绞车等设备百余件,遣散非法采掘者260人(次),查扣非法矿产品280吨。
【信访工作】信访工作成效显著。接待来访50余起、180人次,日常咨询69起,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律渠道解决2起,立案47起,已结案47起,到期结案率100%。正在立案调查19起,未发生一起赴京、赴省、赴市集体上访事项。
㈢ 唐朝的28大将
唐朝的二十八员大将应该是长孙无忌(齐国公),李孝恭(河间王),杜如晦(莱国公),魏征(郑国公),房玄龄(梁国公),高士廉(申国公),尉迟敬德(鄂国公),李靖(卫国公),萧瑀(宋国公),段志玄(褒国公),刘弘基(夔国公),屈突通(蒋国公),殷开山(勋国公),柴绍(谯国公),长孙顺德(薛国公),张亮(勋国公),侯君集(陈国公),张公瑾(郯国公),程咬金(鲁国公),虞世南(永兴公),刘政会(邢国公),唐俭(莒国公),李绩(英国公),秦叔宝(胡国公),罗成(越国公),薛仁贵(平阳郡公),薛丁山(两辽王),樊梨花(威宁侯)。
1.长孙无忌: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2.李孝恭: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3.杜如晦: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唐朝初年名相。
4.魏征: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5.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6.高士廉:高俭(575年-647年),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7.尉迟敬德: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8.李靖: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9.萧瑀: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梁靖帝萧琮异母弟,萧皇后之弟。唐朝宰相,从小以讲孝道闻名天下,而且能够善于学习和书写,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
10.段志玄: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字志玄,以字行,齐州邹平(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名将。
11.刘弘基: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唐初名将,隋朝河州刺史刘升之子。
12.屈突通:屈突通(公元557~628年待考),复姓屈突,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治临邛,今四川邛崃)刺史。
13.殷开山:殷峤(?—622年),字开山,雍州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4.柴绍:谯国襄公柴绍(588-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5.长孙顺德:邳国襄公长孙顺德(生卒年不详),唐朝初年外戚、将领,北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秦州刺史长孙澄之孙,文德皇后长孙氏的族叔。高祖起兵晋阳,拜统军,平霍邑、破临汾,又在桃林生擒隋主将屈突通,平定陕县,屡建战功。李渊称帝,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16.张亮: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7.侯君集: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
18.张公瑾: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9.程咬金: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0.虞世南: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21.刘政会:刘政会(?-635年),滑州胙城(今河南滑县牛屯镇)人。隋末唐初大臣。
22.唐俭:唐俭(公元579-656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之孙,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
23.李绩: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24.秦叔宝: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5.罗成:罗成,是隋唐系列小说中人物,排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与秦琼是表兄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有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与秦琼、程咬金等于贾家楼结义,居末位。先后助瓦岗军攻破长蛇阵、铜旗阵,反王大会时夺得状元魁。
26.薛仁贵: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27.薛丁山:薛丁山(公元649年—公元720年),小说演义人物,其历史原型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母亲柳金花。娶樊梨花、窦仙童、陈金定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西突厥),后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高宗被武则天下令处死。
28.樊梨花: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3)郏县治理扩展阅读: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参考资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网络
㈣ 谁知道郏县八大景
□ 龙门山色
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始称“龙门”。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 马寺钟声
马寺钟声是洛阳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5000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因此,马寺钟声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 金谷春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子针,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 邙山晚眺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它像一条长龙蜿蜒横卧洛阳之北,东西横旦数百里,海拔约250米,如同洛阳的天然屏障。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气势雄伟,土质深厚的北邙当作死后长眠的好地方。孟津新庄村附近古冢林立,这就是东汉诸陵和王公大臣们的墓葬区。每当春天清明时节和秋高气爽的重九(农历九月九),成群结队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远望。特别是城北的翠云峰,唐宋时代古木森列,苍翠如云,是人们登高游玩的圣地。每当夕阳西下,暮色茫茫,万盏华灯初上,万户炊烟袅袅,站在峰顶观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皇的楼阁,十分壮观。这就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写照。
□ 天津晓月
天津桥初建于隋大业三年,原是一座浮桥,是洛阳南北交通的要冲。唐时改为石桥,又称洛阳桥。北与皇城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桥上原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拂晓时分,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尔又传来洪亮悠扬的钟声。无怪乎唐代诗人列希夷写道“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真是写景如画。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著名景观。天津晓月历来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诗人有不少歌咏天津晓月的诗篇。可惜自宋以后,战火连绵,建筑物大多被毁,天津桥亦未幸免。民国年间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伫立于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两座大桥,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凭吊。
□ 洛浦秋风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余年,经过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风景之胜。那时的洛河,桃李夹岸,杨柳成荫,长桥卧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特别是“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时节,更是充满诗情画意。千余年来,洛宾景色便使许多诗人留连忘返。早在三国时,曹子建说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题发挥写了一篇《洛神赋》。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麟、骆宾王曾徘徊洛宾,不忍离去。唐高宗时,上官仪循着河堤,缓辔咏诗,洛宾景色之佳,可以想见。
□ 平泉朝游
在洛阳城南30里,龙门西边的山脚下,有个梁家屯村。这里山峦环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萦回,这就是唐武帝时宰相李德裕的别墅椘郊易
□ 铜驼暮雨
“铜驼暮雨”是洛阳八大景的最后一景。城东关外的中通巷,隋、唐、宋时叫“铜驼陌”,它位于隋唐城的城东北隅,当时国际贸易市场叫“丰都市”一带。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楼瓦屋,红绿相间,每当阳春时节,桃花点点,蝴蝶翩翩,莺铭烟柳,燕剪碧浪,其景色之美,别有洞天,不亚于石崇的金谷园。隋唐时代这里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家家炊烟袅袅上升,犹如蒙蒙烟雨,纷纷扬扬,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铜驼暮雨”的由来。
㈤ 郏县饸饹面哪家好吃
郏县饸饹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小吃,简称郏县饸饹。郏县饸饹是一种圆形条状面制食品,初以荞麦面为面料,其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而且有暖胃去寒,滋阴壮阳,保健防病的功能。清末,始以小麦面替代荞麦面,口感营养更胜一筹。《中华风味饮食总》一书称郏县饸饹“舒脾艰胃,养生至宝”。 编辑本段历史由来饸饹面,古称河漏,又称活络.为北方及西北地区风行的面食,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先人就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一陕西人逃荒至河南郏县,并在当地做起了“饸饹”生意,因其做工讲究,味美价实,备受民众喜爱,食之者众多。 编辑本段发展二十世纪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郏县饸饹的制作也由过去千年的笨重制作方法改为机械制作,佐料更加丰富,在原来用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肉桂、枸杞等十余种养气滋补的中药佐料,加上祖传的配料秘方,更具暖胃祛寒,滋阴壮阳的保健防病功效。如今,从事饸饹生意的郏县商户被媒体誉为“郏县饸饹人”,“郏县饸饹人”的身影已遍及全球。
㈥ 苏轼《乐毅论》的译文
译文:
自己知道可以成就王业并且真正称王的,是古代三王(夏禹、商汤、周武)。自己知道不可以成就王业而成就了霸业的,是春秋五霸。有人曾经这样论说:“图谋成就王业却没有成功的,那最坏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
唉!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事情(王道),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所谓的王道,不可以用在小的地方。用在大的地方可以成就王业,用在小的地方,就会被消灭。
当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推行他们的仁义,但是最终自取灭亡,失去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所以如果有获取天下的方法,但是却没有获取天下的想法,这才可以同他说王道。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汉留侯张良,虽然不是辅佐商汤、周武王的贤臣,但也可称得上是刚毅果敢的人物,才能卓越,遇事不糊涂,能够有他一定要做的事。看看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城上,而向越王勾践哀求保全性命,勾践曾经想赦免他,当时只有那范蠡认为不可以,然后击鼓进兵攻打姑苏城,并最终杀死吴王。
(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籍突破重围向东败逃时,高祖也曾想罢兵西归,可是张良上谏说:“这是上天要让项羽灭亡,赶快追击,莫失良机。”这两个历史人物,都认为小小的仁义,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军国大计。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
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如今用百万的军队去攻打(莒、墨)两城的残兵败将,而用了几年的时间都不能取胜,军队长年在外,这样就一定会有敌人利用他的国力空虚。诸侯在内部作乱,齐国在外面攻击。到了这时候,即使是姜太公、田穰苴在世也不能不失败。
然而,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
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为何乐毅用百万军队和两个小城对峙好几年却不决战?这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
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让天下人讥笑。
(6)郏县治理扩展阅读:
《乐毅论》 小楷,梁模本有题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书付官奴”。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人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
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启发王献之的悟性,导引其进入书学的正轨。
从现存的本子中还可看到笔画是灵动的,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则重纵行,不拘横行。从整体上言,在静穆中见气韵,显生机。
㈦ 郏县饸饹的名字的来源
饸饹面,古称"河漏",又称"活络".为北方及西北地区风行的面食,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版前,先人就用牛角钻权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一陕西人逃荒至河南郏县,并在当地做起了“饸饹”生意,因其做工讲究,味美价实,备受民众喜爱,食之者众多。
㈧ 郏县饸饹的历史
饸饹面,古称来河漏,又称活络源.为北方及西北地区风行的面食,历史悠久,早在1400多年前,先人就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一陕西人逃荒至河南郏县,并在当地做起了“饸饹”生意,因其做工讲究,味美价实,备受民众喜爱,食之者众多。
㈨ 郏县哈铬面一般都用哪些枓
一般的都用的是哪些料?实在是不好意思,这方面涉及的不太多,不太懂得了。
㈩ 郏县国土资源局
胡京伟 党委书记、局长
李军锋 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方娃 党委委员、副局长(2010年9月,任主任科员)
林庆跃 党委委员、副局长(2010年9月,任主任科员)
史武兴 党委委员、主任科员(2010年9月,任主任科员)
王运旗 党委委员、副局长
吕延民 党委委员、副局长
刘庆辽 党委委员、副局长
黄建勋党委委员、纪检书记(2010年9月,任副局长)
薛尧 党委委员、副局长(2010年9月任)
蔡长利 党委委员、纪检书记(2010年9月任)
李廷选 党委委员、副主任科员(2010年9月任)
胡京伟简介:郏县安良人,1972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5月在郏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任法制科科长;2002年8月,任郏县政府法制办主任;2003年5月~2007年7月,任郏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主任;2007年5月~2009年8月,任李口乡副书记、乡长;2009年8月至今,任郏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根据《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郏县国土资源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郏政办〔2010〕39号)精神,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财务股、规划股、用地审批股、地籍股、矿产开发股、地质环境勘查股、耕地保护股、信访法制股、纪检监察室等9个股室。下设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测绘局、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执法队、土地估价所、地质环境监测办公室、矿产资源补偿费稽征办公室、冢头国土资源中心所、堂街国土资源中心所、薛店国土资源中心所、城关国土资源中心所、黄道国土资源中心所、安良国土资源中心所等13个事业单位,其中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测绘局为副科级单位。
【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72579.7公顷,农用地面积54545.79公顷,其中,耕地44363.17公顷,园地668.24公顷,林地1970.69公顷,牧草地7543.69公顷;建设用地16818.8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563.6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055.6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99.49公顷;其他土地1215.11公顷。
【规划管理】加强和规范规划管理,切实强化规划的严肃性,维护规划的法律地位,要求非农业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否则报件不予受理,并按违法占地予以查处。圆满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14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省、市联审,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耕地保护】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全县40356公顷基本农田逐级落实到乡、村、组、户与地块,层层明确责任人、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保护责任,并按要求设立界桩。从严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非农业建设一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严格落实基本农田补划制度。同时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措施,全年补充耕地77.49公顷。截至2010年底,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40135.01公顷以上,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4363.17公顷以上。
【土地利用】积极开展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工作,全年共盘活存量土地20.01公顷,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供地4.45公顷,完成征而未供土地指标33.97公顷,全年供地35宗,其中划拨土地7宗,出让土地28宗,包括协议出让6宗、挂牌出让22宗,上缴财政土地出让金2.2485亿元。
【地籍管理】基本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调查成果经县政府审查确认,符合相关规程要求,已提请上级进行核查和验收。南水北调工程、河南亿万吨粮食计划、城市建设规划等工作已利用该成果。按时完成了全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预检、验收工作,完成了全县基本农田上图工作。认真做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宅基地批划行为,放开中心村,管住一般村”要求,结合全县实际,提请县政府出台了《郏县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下发并在全县范围内张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登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宅基地批准程序,有效地遏制了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局面。
【建设用地管理】在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市局、省厅甚至国土资源部,上报7批城市建设用地、1批乡镇建设用地、1批区位调整城市建设用地、1个单独选址项目(郏县22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用地),总面积221.5公顷。先后为平煤机、圣光二期、中澳磨料磨具、锋达铝箔等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项目报批和办理用地手续。
【土地估价】根据行业、企业类型和改革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和管理政策,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发挥土地资产效益。全年共办理抵押手续12宗,评估土地42宗,资产量3.69亿元。
【测绘管理】不断加强测绘市场日常监督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测绘资质管理、测绘成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矿产资源】郏县地处华北地区南部边缘区,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南北两侧高、中间低的地貌特征。截至目前,郏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种类达16种,已开发利用10种,优势矿产主要有煤、水泥灰岩、白云岩、紫砂陶土、建筑石料等。正在开发的矿产地有4处,勘查区有8处。煤炭资源量18.19亿吨。其中,已探明煤炭资源量11.45亿吨,预查资源量6.74亿吨。白云岩详查资源储量197.9万吨,普查资源量4.19亿吨。铝土矿详查资源量35.44万吨。耐火粘土矿估算资源量218.5万吨。普通水泥灰岩资源量达4亿多吨,白水泥原料资源量达1.3亿吨。建筑石料估算资源量2.6亿立方米,远景资源量达3亿立方米。建筑用红砂石石料或料石,估算资源量达1.6亿余立方米。高岭土详查资源储量20.56万吨,预计远景资源量100万吨。石英岩详查资源储量197.5万吨,远景资源量1000万吨。紫砂陶土估算资源量在650万吨以上,远景资源量800万吨。
【矿业权管理】认真做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核查工作,编制的年度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矿业权核查工作通过省部级验收。积极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按时提供相关资料,积极配合县政府开展煤矿整合工作,完成13家煤矿的矿业权核查换证审查工作。认真开展非煤资源整合工作,提请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郏县非煤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郏政〔2010〕40号),初步完成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全县石料厂、采石场由52家整合为4家。
【地质勘查】安良煤炭勘查区详查项目、王集煤炭勘查区详查项目、白庙煤炭普查区详查项目、堂街煤炭普查区详查项目、姚庄普查区详查项目5个煤炭勘查区地勘项目进展顺利。已探明煤炭资源量18.19亿吨,为下一步大规模开采、走工业兴县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完成非煤资源勘查初步规划,并向县政府请示拨付勘查资金。投资20万元在县东城区进行地热资源物探,已提交报告。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加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力度,面临煤矿停产整顿等多种不利因素,采取措施,多方努力,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180.73万元,做到了足额征收、全额入库。
【地质灾害防治】制订了《郏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郏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争取到由中央财政投资1900万元的郏县黄道镇西黄道村地面塌陷区治理项目1个,新村首批63户已经开工建房。
【执法监察】严格执法,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秩序。加大动态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和非法开采行为,全年共查处违法占地70宗、无证开采7起。
【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共监测到本县28个违法占地图斑(24宗违法占地),占地总面积534.7亩,违法比例高达94%。通过依法拆除和补办手续,使全县违法占地比例由最初的94%降到1.52%,避免了被上级问责。借助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深入开展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活动,组织联合执法队伍对48宗路边店、沙场、预制厂等违法违规用地的地上建筑进行强制拆除。在此期间,认真接受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例行督查,对督查组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顺利通过检查验收。集中开展煤炭洗选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市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全县13家煤炭洗选企业进行集中整顿,共争取保留5家、关停7家、新建1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来信来访】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案件32起,处理息访30起,有效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
(牛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