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府南河治理

府南河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2-02 07:28:57

⑴ 府南河环境报告

府南(古称郫江)、南河(古称检江、锦江)是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南河是李冰修都江堰时从岷江干流上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绕成都西、南,向东流去。汉以后,因水量巨大,曾被误认为是岷江正流。《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它水面宽阔,“竟似一海”。府河则是在都江堰市崇义镇从检江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原名郫江,绕成都北门,然后东下与南河汇合后成为府南河。
府河与南河交合处,有一合江亭。合江亭是依历史记载新辟的旅游景点。唐贞元年间西川节度使韦皋在郫江(今府河)与流江(今南河)交汇处兴建,是文人骚客吟诗作赋、迎来送往、宴请宾朋之处,成为“一郡之胜地也”。南宋末年毁于兵火。1989年重建。新建合江亭高12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新筑一楼一底的听涛舫与亭相呼应,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可供游人品茗弈棋。
府河河心岛,旅游景点。在双流县中和镇旁。占地2万多平方米。形如莲花瓣。岛上绿竹成荫,四周清流环绕,风光迷人,已建成茶园和俱乐部。与中和镇1公里左右的十八步岛、姐儿堰河心岛首尾相连。十八步河心岛占地7万余平方米,整个岛是天然竹园,楠竹、慈竹、百夹竹,郁郁苍苍,青气氤氲,翠影摇曳,置身竹林,如入绿色迷宫。姐儿堰河心岛,翠竹、枫杨、芦苇错杂其间,芒花与水雾相映,别有一番野趣。

中国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淡水管理工程的杰作,在德国德绍市举行的21世纪城市世界大会上获得2000年度“地方首创奖”,全球有200多个城市参加2000年度“地方首创奖”的评选,成都市是亚洲唯一一个获奖的城市。 “地方首创奖”是1995年设立的,旨在奖励地方政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作的努力。

1993年成都市投巨资治理流经市区的府南河(锦江)。经过5年的努力,16公里破败残缺的土质河道得到加固修整,居住在河两岸的10万居民搬进了新居,600余条向河里排污的管道全部截流,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同时,成都市政府还在河两岸种植草坪32万公顷,建起了活水公园、音乐广场等公共景点。昔日污水横流的“腐烂河”重现绿色与清流,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曾在1998年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国际优秀水岸奖和国际环境地域设计奖等国际大奖。

"府南河"之迷

府河(古称郫江)、南河(古称检江、锦江)是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南河是李冰修都江堰时从岷江干流上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绕成都西、南,向东流去。汉以后,因水量巨大曾被误认为是岷江正流。《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它水面宽阔,“竟似一海”。府河则是在都江堰市崇义镇从检江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原名郫江,绕成都北门,然后东下与南河汇合。唐时,改郫江从府城下经过,成为护城河,故称府河。

昔日府南河

府南河不仅给成都平原带来了经济繁荣,而且孕育了成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可惜的是,6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的猛增,府南河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风采。

今日府南河

1993年成都市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投入27亿元人民币彻底整治府南河。1997年,府南河城区段的整治工作基本结束。综合整治后的府南河具有防洪、环保、旅游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防洪能力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环保设施方面,在府南河两岸埋设了共25千米长的排污管道,将城市污水统一引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河流下游,净化城区850公顷水面;新增加25公里河堤,新建和改造18座跨河桥。两岸环境治理方面,拆迁了河边棚户区三万户居民10万人,搬入24个居民新区,新建成了占地687亩的商贸区和占地860亩的住宅区;道路方面,建成了宽25米,长14.79千米的沿河内环线和宽20至40米,长8.6千米的外侧道,以及宽16米,长10.76千米的护河路。

绿化景观,河岸新建了共400余亩的绿化带和小公园、小游乐团,以及具有成都二千多年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雕塑等。其中,二江汇合处的合江亭及其对岸的音乐广场等各具特色的小景圆13个,加上沿岸原有的名胜古迹,使整治后的府南河形成了一条新的旅游风光带。水面上有豪华游船和快艇。

参考资料:http://www.scol.com.cn/sichuan/XiaoYao/renwen/200109300950.htm

⑵ 如何整治府南河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们国家、周边地区的水环境普遍恶化,河流污染非常严重,为了控制污染,改善人居环境,装饰城市,争取成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最佳人居城市、环保城市,全国各大城市都刮起了一次治河运动,严格的来说,就叫治河风。这股风有人说是从成都府南河开始刮起的。清华的一个教授,叫俞孔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城市美化运动,更确切的是城市化妆运动,典型特征是唯视觉形式美而设计,为参观者而美,为城市决策者或者设计者的审美取向为美,强调展示性,以取得政绩为动力”。 对府南河工程要一分为二,确实有好的地方,确实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府南河第一期工程一共投资27亿人民币,主要为治理成都市中心区域府河与南河14公里河道。工程在1993年动工,1997年准时完工,完工后连续获得“联合国人居奖”(1998年)、“地方政府首创奖”、“最佳范例奖”三个奖项。一个工程能够连续获得三个奖,说明它确实有值得赞扬的地方,这是事实,但是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治河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水质,而府南河水质的整治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整治前地表水是5类水,整治过后还是5类水。(府南河水质状况表参见PPT)我们国家地表水分5个标准,第一类是最好的,源头水;第二类与第三类,也是靠近水源的,水质比较好;第四类,人的身体就不能接触了;第五类是最差的。在整治前,成都市的地表水是五类水,甚至连五类水的标准都达不到,整治后还是这样。南河也是这样,整治前和整治后水质一样,介于五类水与四类水之间,人的身体是不能接触的。虽然我们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整治,但最关键的水质量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结果河堤两岸的确是做到了绿树成荫,河水却总是清不起来,这个缺憾一直困扰着我们。这也引发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治理城市河流的合理有效的方法究竟是什么?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水资源、水危机、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这些都是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那么,回顾成都的治河经历,结合成都市的治河经验,探讨成都的治河方法,把成都市府南河整治工程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剖析,寻求合理的治河之道,是有意义的。
首先我们应了解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怎么一回事。我现在大致给大家介绍一下府南河工程。府南河包括两条河:府河与南河。府河在成都北边,南河在成都南边,包围着成都。在1200年以前唐朝时,这两条河都在成都的南边,唐朝以后变为两江环抱。当时的市长川西节度史高骈,为了保护城市安全,形成两江环抱的格局,作为屏障,当时不叫府河与南河,叫郫江和检江,水质非常清,水量充沛。马可波罗到成都,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河水非常清,有许多鱼,河宽达到800米,河里有许多船,”人们根本不能想象有那么漂亮的一条河,有人认为他吹牛撒谎。我们不能把马可波罗的用语作为科学考察的标准,他可能有夸张,但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旅行家,他向世界介绍了成都,向世界介绍了中国。许多人因为这本书才发现了东方。
那时,水质很好,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水质变糟糕了。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府南河的水质急剧恶化,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成都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经济发展,需水量成倍增加,污染废弃物也成倍增加;另一方面是上游来水减少,府南河的水源来自岷江,由于岷江上游森林过度砍伐,致使水源涵养能力减弱,近60年来,岷江水量日益减少(都江堰岷江来水量变化情况表参见PPT)。岷江水的年径流量从20世纪30年代的174亿方到2002年的107亿方,减少了40%左右,但是在来水减少的同时,农用灌溉水却不断地增加,都江堰灌溉面积从解放前灌溉两三百万亩土地,后来增加到了一千多万亩,到了70年代以后,都江堰重新调配分水比例,成都市府南河到了冬季基本上就没有水了,河流没有了可以维持生态的基本流量,完全丧失了自净能力,造成河流污染。造成这种环境水污染的情况有很多客观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环保意识薄弱,这不仅仅是指我们老百姓,还包括政府决策者。有一次,毛主席说:“我要站在天安门上,看到烟囱。”于是郭沫若老先生也凑热闹写了一首诗,这首诗这样说“一支支冲天的烟囱,像一支支画笔,描绘着蓝天。”所以环境意识的薄弱导致人们不懂得要把人类的活动限制在自然容量的允许范围内。我们确实取得了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但是同时也付出了破坏环境的沉重代价。
在府南河整治工程以前,也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前,府南河主要存在哪些表面可以看到的问题呢? 1、水质恶化,污染严重,城区河道两岸有650个排污口,平均每天向河里排放污水60万吨,特别到了冬季,河里全是污水;2、河道淤塞,无法抵御五年一次洪水(在合江亭水流量489立方米/秒),防洪能力不足。在解放以后,成都发生过13次洪水,平均5年发生一次。最严重的一次是1981年7月13日,那一天死了107人;3、两岸房屋破败、环境脏乱。两岸住了10万居民,居住环境非常恶劣。滋生着疾病、贫穷、犯罪,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有小学生给市长写信,新华社在内刊里发表通讯,说成都市锦江污染严重,这种情况使得成都市政府决心整治府南河。这种情况使得成都市政府决心整治府南河。
我们开始整治的时候是在1992年,当时的府南河整治规划设计原则还是非常正确的。一共三条,第一条是以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强调综合整治,以治水为核心,带动城市基础建设。第二个也是非常正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方向,改善两河及沿岸的生态环境;第三点是,挖掘两河文化传统,突出地方特色。一方面是历史文化传统,一方面是地方特色。但是限于当时我们的经济条件以及认识水平,尽管我们的规划原则很正确,但是在实施当中打了很多折扣,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这项工程在规划后,于1993年动工。计划5年完成,我们准时的在1997年完成了。工程包括哪些内容呢?综合整治有哪些内容呢?包括了六个方面:
第一,防洪工程,通过综合整治工程,我们把五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了200年一遇(1300立方米/秒)。第二,环保工程,原来的650个排污口,在第一期工程时,我们就堵了500多个,还剩105个,现在更少了。并且扩大污水处理厂,当时成都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厂,原来每天可以处理10万吨污水,通过工程提高到可以处理40万吨污水,到现在成都的这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可以处理90万吨污水。第三,安居工程,因为工程需要,我们必须节省用地,必须拆迁。过去拆迁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府南河工程的优点,把拆迁工程变成了安居工程,老百姓都非常自觉,我们新建了24个新小区,搬迁10万人,人均居住面积提高1.4倍。原来河边居住环境非常糟糕,现在他们住进了套房,有卫生间、厨房,这个就体现了联合国的一个人居原则“人人都有适当的住房”。解决了十万人的住房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社会公正。第四,市政管网工程,我们在河两岸修了路,修了排水管道,埋设了电、气、通讯等地下管线,增加城市的服务能力。第五,绿化工程,我们在河两岸开辟了23多万平方公里的绿化带,修了19个开放性公园,不需要买门票,大家都可以进去,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活水公园,可能很多同学都去过,它完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造园手法,使公园具有了教育功能。第六个,文化工程,我们以水为依托,以成都市的主要文化为内容,以雕塑为主要手段,形成了府南河文化圈,个人认为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1997年底府南河综合整治第一期工程(包括六个子工程)准时完工,完工以后,确实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周边十万居民的居住环境,消除了水灾隐患,两岸的地价房产也升值了,老百姓确实参加并监督了这个工程的实施过程,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家园感,热爱成都之情油然而生,大家都说成都变得很漂亮,所以它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因如此,联合国才会给我们颁这个“人居奖”。
府南河工程好的经验在哪儿呢?我认为,府南河的工程技术上没有特殊之处,是常规的河道工程,所以它的成就并不归功于技术与工程,而应该归功于出色的工程组织管理,例如宣传动员十分到位,把政府目标和市民的愿望紧密结合等。当时的常任副市长王少雄,代表成都市到联合国去介绍成都府南河工程经验和留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府南河的模式。府南河模式是什么呢?他说:“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个欠发达的地区,只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动员人民群众参加,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成都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府南河模式的要点有以下几点:一个是用可持续发展指导规划与建设,第二,抓好成都的整体规划;第三,充分发挥伙伴的作用,要发动群众,把政府的目标和群众的利益结合起来,征集专家的意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要把政府的目标和市民的意愿结合在一起,调动社会各个阶层的建设积极性,扫除建设工程的各个障碍。”这一点我们做得非常突出,包括拆迁,在一年以内搬光,说明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第四,政府工程和宣传工作非常到位,同开发方合作,用一种正确的方法进行管理,多渠道筹集资金,就能把这个工程搞成功。
工程虽然搞成功了,但是水质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当时社会上就有一些比较极端的看法,表示非常遗憾,有人说:“你们是建设了一条非常豪华的臭水沟。” 我是参加建设府南河的,听着心里都很不舒服,但是我仔细想了想以后,认为府南河工程确实存在着缺陷。一方面,我们要肯定成绩;另一方面,我们确实不能回避问题,然后再考虑应该怎么办。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刚刚提到的,成都市的经济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我们那个时候的认识水平局限。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谈谈府南河工程的一些缺陷,一些我觉得做得不够的地方,这是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大家可以讨论。
府南河实现生态目标的主要措施是截污和河岸绿化,这两项措施当然是必要的,但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我们对污染源没有好好地研究,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我们府南河的污染问题。府南河整治工程提出明确的指导原则是“改善两岸的生态环境,构成以水为核心的两河生态圈.”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生态”。那么,涉及生态主题的有哪些工程措施呢?把河流中的污水除掉,把河两岸绿化起来,这两项措施是很必要的,但也是很不全面的。而且有些工程措施完全违背了生态理念,最明显的是,我们将河岸做了渠化硬化,两岸用水泥砌了河岸,南河的上游干河不仅砌了水泥岸,河底还浇筑了混凝土,河底甚至可以开汽车,当时是为了防止冲刷,另一个原因是为了疏导方便。现在看来,这项设计是很不恰当的。而且我们在城区14公里的河段上修了7座橡胶坝,平均两公里一座,当时考虑的是,冬季断水时,可以用水坝抬高水位,使得城里可以有一些水。但是这样导致府南河的自然形态完全破坏了,这显然也是不符合生态要求的。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呢?第一,水的循环系统被破坏了,水生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河的自洁能力减弱了,人们就以为水污染加剧了。第二,河两岸变得僵直,非常整齐的河岸,不再弯弯曲曲,改变了水文特征,降低了保水和蓄洪的能力。第三,高高的河岸,拉开了人与水之间亲近的距离,修了河以后反而把人与水之间的距离拉开了。这里我可以说一个真实的笑话,府南河修好以后,有人在此跳水自杀,于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就跳下去救她/他,不但人没有救上来,跳下去救人的工作人员也死了,为什么呢?因为河岸太直了,根本没有可以攀爬的地方。人一下去,就只能死路一条。于是,当时我们府南河指挥部召开了一次会,请了很多专家来讨论“怎样才能使跳入府南河的人能够爬上来?”这是一个很滑稽的题目,大家提了很多很多方案,中间有个方案给我印象特别深。有人提出来,应该在河道两边,每隔20米挂一个救生圈,14公里长我们就需要买1400个救生圈。上帝保佑,没有执行这个方案。大家想一想,外地人看到了,会认为成都是个自杀者的天堂,都到这儿来死了。
为什么要搞河流渠化硬化?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成都土地非常昂贵,河流太宽没有那么多土地。第二个原因是防洪的要求,河岸必须禁得住河水冲刷。这就是成都市河流渠化硬化的主要原因,或者说是主要借口。这是城里面的借口,现在听说农村也想把他们的河流搞成这样,就是柏条河,一会儿会有另一个专家来说这个事情。如果我们的规划设计者可以把生态因素放在首要位置的话,即使在城市的中心,也可以把河流变得生动活泼的。假设我们换一种思路,把河堤做成绿化带,让河堤可以在200年一遇的洪水中淹一下也是可以的,而不是象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府南河两岸都是15米高的两堵墙。河岸应该具有在短期内的淹没能力,这是很正常的。假设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就不需要按照高水位来设计河岸,我们可以按照常规水位或者低水位来设计。另一点就是因为土地太宝贵了,所以整个河段做成了矩形,实际上府南河两岸的绿地宽窄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很窄,有些地方还是很宽的。只要当时我们的设计者能够多花一点心思,河段中间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地理位置而变化,不用象现在这样所有地方完全相同。那样的话,就能做出非常精彩生动的河流,但是当时我们并没有这样做。还有河里修坝的思路,当时是为了保证冬季河里有水,结果因为水不流动,变成死水,在冬季发臭。怎样才能提高河流的美学价值呢?有人说,河流中的水不在于它的多,而在于其动人的姿态。确实是这样,水需要流动。
我想谈到的第二点是,府南河工程在工程技术上的缺陷。府南河治理河水污染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河岸两侧埋排水管道,以免向河里直接排污,再通过城市排水管把污水输往污水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这种工程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事实证明有着明显局限性,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1993年以前,府南河城区段共有650个排污口,通过第一期整治工程到1997年初还剩105个;97年后截污继续进行,到2001年9月检查,还有59个排污口;2004年3月再检查,只发现6个排污口,应该说经过反复截污,成都城区大部分污水已经截除,但河水还是清不起来,整治工程开始时向市民许诺的还两江清水没有兑现,原本以为通过以上的截污工程措施,府南河的水质会得到改善,但是却没有实现。说明我们对治理河流污染的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对污染源没有深入研究,可见工程措施带有非常大的盲目性。虽然已经花了100多个亿了,但是水质仍然没有改善。前不久,市长看到水还那么脏,用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无地自容!”

⑶ 昔日的府南河是什么样子的

府南(古称郫江)、南河(古称检江、锦江)是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南河是李冰修都江堰时从岷江干流上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绕成都西、南,向东流去。汉以后,因水量巨大,曾被误认为是岷江正流。《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它水面宽阔,“竟似一海”。府河则是在都江堰市崇义镇从检江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原名郫江,绕成都北门,然后东下与南河汇合后成为府南河。 府河与南河交合处,有一合江亭。合江亭是依历史记载新辟的旅游景点。唐贞元年间西川节度使韦皋在郫江(今府河)与流江(今南河)交汇处兴建,是文人骚客吟诗作赋、迎来送往、宴请宾朋之处,成为“一郡之胜地也”。南宋末年毁于兵火。1989年重建。新建合江亭高12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新筑一楼一底的听涛舫与亭相呼应,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可供游人品茗弈棋。 府河河心岛,旅游景点。在双流县中和镇旁。占地2万多平方米。形如莲花瓣。岛上绿竹成荫,四周清流环绕,风光迷人,已建成茶园和俱乐部。与中和镇1公里左右的十八步岛、姐儿堰河心岛首尾相连。十八步河心岛占地7万余平方米,整个岛是天然竹园,楠竹、慈竹、百夹竹,郁郁苍苍,青气氤氲,翠影摇曳,置身竹林,如入绿色迷宫。姐儿堰河心岛,翠竹、枫杨、芦苇错杂其间,芒花与水雾相映,别有一番野趣。 中国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淡水管理工程的杰作,在德国德绍市举行的21世纪城市世界大会上获得2000年度“地方首创奖”,全球有200多个城市参加2000年度“地方首创奖”的评选,成都市是亚洲唯一一个获奖的城市。 “地方首创奖”是1995年设立的,旨在奖励地方政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作的努力。 1993年成都市投巨资治理流经市区的府南河(锦江)。经过5年的努力,16公里破败残缺的土质河道得到加固修整,居住在河两岸的10万居民搬进了新居,600余条向河里排污的管道全部截流,河水水质明显改善。同时,成都市政府还在河两岸种植草坪32万公顷,建起了活水公园、音乐广场等公共景点。昔日污水横流的“腐烂河”重现绿色与清流,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曾在1998年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国际优秀水岸奖和国际环境地域设计奖等国际大奖。 "府南河"之迷 府河(古称郫江)、南河(古称检江、锦江)是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南河是李冰修都江堰时从岷江干流上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绕成都西、南,向东流去。汉以后,因水量巨大曾被误认为是岷江正流。《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它水面宽阔,“竟似一海”。府河则是在都江堰市崇义镇从检江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原名郫江,绕成都北门,然后东下与南河汇合。唐时,改郫江从府城下经过,成为护城河,故称府河。 昔日府南河 府南河不仅给成都平原带来了经济繁荣,而且孕育了成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可惜的是,6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的猛增,府南河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风采。 今日府南河 1993年成都市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投入27亿元人民币彻底整治府南河。1997年,府南河城区段的整治工作基本结束。综合整治后的府南河具有防洪、环保、旅游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防洪能力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环保设施方面,在府南河两岸埋设了共25千米长的排污管道,将城市污水统一引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河流下游,净化城区850公顷水面;新增加25公里河堤,新建和改造18座跨河桥。两岸环境治理方面,拆迁了河边棚户区三万户居民10万人,搬入24个居民新区,新建成了占地687亩的商贸区和占地860亩的住宅区;道路方面,建成了宽25米,长14.79千米的沿河内环线和宽20至40米,长8.6千米的外侧道,以及宽16米,长10.76千米的护河路。 绿化景观,河岸新建了共400余亩的绿化带和小公园、小游乐团,以及具有成都二千多年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雕塑等。其中,二江汇合处的合江亭及其对岸的音乐广场等各具特色的小景圆13个,加上沿岸原有的名胜古迹,使整治后的府南河形成了一条新的旅游风光带。水面上有豪华游船和快艇。 参考资料: http://www.scol.com.cn/sichuan/XiaoYao/renwen/200109300950.htm
记得采纳啊

⑷ 府南河是什么时候治理好的

府南河综合抄整治工程是以治理河流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小区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性城市建设项目。通过河道整治、污水治理、道路建设、管网建设、安居工程、宾河绿化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整治,不仅解决城市防洪、城市水污染、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两岸3万户10万居民的安居问题,对扼制岷江流域、长江上游的污染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避免城市环境恶化、促进城市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工程总投资27亿元(含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城市中心段治理从九三年开始事实至九七年竣工,历时五年,完成工程量22亿元。

⑸ 成都府南河的资料

成都府南河系岷江水系流经成都的两条主要河流,都江堰引入的四条河中的一条:走马河内,它流到成都形成府河容和南河,府河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东而流,南河绕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处汇合。汇合后称府河。
府南河已有2300年的历史,曾给成都带来荣耀。但是60年代以后,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水质渐渐变坏,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马桶盖。"最早提出整治府南河的是86年,龙江路小学的一个小学生,他给当时的市长写信提出"还我锦江清水,"但由于当时市政府正在建设二环路,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投入府南河,所以从87年-92年,进行了五年的论证,92-97年的五年实施,总投资27亿元左右。

⑹ 府南河的资料

⑺ 成都府南河是怎样治理水污染的

对上游企业关停,减排,对市区进行雨污分离,加大宣传力度,加固河堤,沿河植绿、筑坝清扫、深挖淤泥,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今已经持续了十年了,虽然有收效,但是收效还是不够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⑻ 成都府南河的历史

府南河又称锦江,是岷江流经成都市区的两条主要河流,府河、南河的合称。府河进入市区后绕城北城东而流。两河在合江亭相汇东去往南经乐山、宜宾入长江。府南河流经旧城区段总长29公里。

20世纪70年代,都江堰关闸,府南河断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膨胀,农业和工业用水急剧增加,河流不堪负重,府南河变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

1985年,龙江路小学的孩子听到了古老的府南河发出的微弱叹息。这封龙江路小学孩子的来信,使“救救锦江”的呼声迅速地在市民中传播开来。府南河的整治,确实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1987年,新华社内参报道了当时府南河的情形,在这篇日后影响深远的文章中,府南河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臭水沟。

1992年,为履行中国政府在世界环发大会上的承诺,推进《21世纪议》地方化进程,成都市政府针对两河现状、及过去局部河段单项治理效果不大的问题,决心启动以治水为核心、全面带动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工程。

1994年,成都市新任市长王荣轩宣布府南河工程为本届政府的“一号工程”。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

成都城市史是一部治水的历史。据记载,上古时期的成都平原,前生是海。内海消失以后,便成为水泽密布、水道乱流的潮湿盆地,水患相当严重。初步整治、局部整治自先民们进入成都平原地带起就从未停止。但规模最大最有成就的治水是古蜀憋灵。开明帝憋灵的引岷入沱排洪工程使平原出泽国,为古蜀先民定居成都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二次大规模治水是先秦李冰。当地的郡守李冰疏浚三十六江,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和穿“两江成都之中”,沟通了天府之国直达荆楚和吴越的黄金水道,使秦凭借这条黄金水道,如愿以常地实现了“得蜀得楚,得楚得天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第三次大规模治水是西汉文翁。蜀郡守文翁推广水稻种植,首扩灌渠系统,大量增加了农灌面积,引湔水和清白江连接,从此赋予都江堰水利工程以灌溉意义,推进和繁荣了四川盆地的农业经济。

第四次大规模治水是晚唐高骈。西川节度使高骈为拱卫成都,改两江双流为两江抱城,给成都留下了千年不变的独特城市景观。

锦江是成都文化的摇篮,成都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离不开锦江的滋润和哺育,故成都人又深情的称她为母亲河。《华阳国志.蜀志》这样记述成都:“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著名大诗人陈子昂在其《陈子昂集.谏雅洲讨生羌书》中称“蜀为西南—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具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诗仙李白的:“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诗圣杜甫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即是当时成都——锦江的真实写照。意大利威尼斯探险家马可波罗则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成都府》中如是写道:“有一大川,经此大城,川中多鱼,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众,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商人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甚者”。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