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货的现象及整治
① 从消费者角度如何整治恶性窜货现象
我觉得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想整治恶性窜货现象,那就是发现一次就以后永远不买他家的货,大家齐心协力。
② 什么是窜货表现形式有哪些试述如何治理窜货
窜货是指经销商置经销协议和制造商长期利益于不顾,进行产品跨地区降价销售。
表现形式:
(1)分公司为完成销售指标,取得业绩,往往把货销售给需求量大的兄弟分公司,造成分公司之间的窜货。
(2)中间商之间的窜货:甲乙两地供求关系不平衡,货物可能在两地低价抛售走量流转。
(3) 为减少损失,经销商低价倾销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产品。
(4) 更为恶劣的窜货现象是经销商将假冒伪劣商品与正品混同销售,掠夺市场份额。
解决办法:
1、选择好经销商(窜货主体)
2、创造良好的销售环境
3、制定完善的销售政策
(2)窜货的现象及整治扩展阅读:
善后工作:
1、防止窜货的扩大。一是允许窜货经销商将所窜货在被窜货市场销售,直到被窜的货物被完全消化,但销售价不能低于企业规定的价格;二是责令窜货经销商停止窜货。
2、制裁窜货经销商。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惩罚:没收保证金、取消年终返点奖励、取消年终奖金、取消广告支持、取消经销资格。
3、安抚被窜货经销商。当窜货发生时,企业或者被窜货经销商收购窜货产品,防止窜货冲击当地价格体系,同时给被窜货经销商适当的补偿,以减少其不满情绪。
B2C网站的巨头出现以后,经销商、辖区、窜货这些概念的定义都得推到重来,甚至不复存在。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将促进经济体内统一市场的真正建立。有时甚至是全球化的。
③ 如何处理窜货问题
我们要根据影响窜货的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1、你的取舍是什么。是看你更看重未来的发展,还是更看重现在的销量的提升。看你的目的是什么?注重当前的销量和生存,那么对窜货我们就要采取温柔的手段,就不能对窜货者一棍子打死,要采取分步的办法。如果我们更加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那么我们对窜货的态度就要坚决一些。抓一个就处罚一个,这样就能对其他客户起到震慑的作用。
2、企业的实力。你的企业实力大,对市场销量的承受能力比较强,我不在乎当前销量,我更注重企业的营销环境的建设,更看重企业未来的发展,那么,我们对窜货就要下狠手;如果企业的实力较小,当前的生存都很成问题,那么,我们更多的就是要关注当前的销量,我们对企业的窜货就要采取温柔的方法,而不能一棍子打死。那样企业也许还没等到治理窜货那一天,企业已经死掉了。
3、窜货的程度。一是严重影响到了你的价格体系,比如出厂十元而定产品,批发价是十元,那么就完全影响到了你的价格体系。再者就是窜货的客户明目张胆的窜货,成车的窜货,并且各个区域都在窜货,那么窜货就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再者就是经销商的承受力,如果已经有经销商因为被窜货搞得很无奈,要放弃我们的产品,那么我们的窜货就到了必须抑制的程度。 五窜货的处理方法 我们根据窜货的程度、企业的实力、窜货的良性和恶性,我们的办法分为四点:1、一棍子打死的办法。2、有步骤的制止窜货。3、把握关键客户的处理。4、建立区域价格联盟。5、放任自流。
④ 窜货的处理办法
窜货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自然窜货,一种是恶性的人为窜货。良性窜货是对市场空专白点的自然属覆盖,对渠道的一种有效补充;但是恶性窜货对市场危害很大,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窜货是指恶性窜货。对于窜货对市场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得很多,有百害而无一利:窜货诱发价格危机,导致通路利润降低,经销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产品在通路上形象受挫,一旦危及渠道畅通,那么这个产品的生命也该寿终正寝了。
尽管恶性窜货危害尽人皆知,但是窜货还是经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了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撬动市场和自身利益的一块筹码。一直被窜货骚扰,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向厂家投诉,请他们立即处理,否则不要再做他们的代理了。
⑤ 哪些有窜货现象及其他们的整治方法
现象有很多,比如低出。整治这种现象的直接办法就是罚款或撤消代理权。
⑥ 什么是窜货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止与治理窜货
一,什么叫窜货 所谓窜货,就是由於经销网络中的各级代理商,分公司等受利益驱动,使所经销的产品跨区域销售,造成价格混乱,从而使其它经销商对产品失去信心,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的营销现象.许多企业在开拓市场时,对自己的销售体系信心百倍. 目前,国内销售通路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经销制,代理制和分公司制,这三种销售模式各有所长,但对通路的管理也各有其难. 通路的管理除了对渠道本身管理以外,还包括对质量,特别是对价格的管理或监控. <<战国策>>里有篇文章<<扁鹊见蔡桓公>>,名医扁鹊对蔡桓公作了四次免费诊断,讳疾忌医的典故即出於此. 其实,我们的营销疾病也可分为四个层次,先是腠里疾: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如商品过期等);其次是血脉,肠胃疾:渠道出现扭曲;然后价格混乱,已是疾在骨髓;开始窜货,已经到了病人膏盲的层次了. 二、窜货的危害 营销就是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营销要素中,渠道就好比人体的血脉,价格就是维持血液正常流通的血液因子. 产品从营销的心脏--企业沿血脉输送到终端,一旦价格出现混乱,将会导致连锁反应.首先,经销商对产品品牌失去信心. 经销商销售某品牌产品的最直接动力是利润. 一旦出现价格混乱,销售商的正常销售就会受到严重干扰,利润的减少会使销售商对品牌失去信心. 销售商对产品品脾的信心树立最初是广吿投放,这是空中支持,其次是地面部队的配合,就是营销监控:企业对产品质量,价格的监控. 当窜货引起价格混乱时,销售商对品牌的信心就开始日渐丧失,最后拒售商品.其次,混乱的价格和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会吞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 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来自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规范的价格体系. 前面提到过名牌的一个特质:比别人卖得贵. 这是从价格角度提出对名牌的市场要求. 金利来对此曾有深刻的教训. 金利来通过大量广吿宣传和优质的产品成功塑造了"男人的世界"的良好形象,但早期对假货和窜货现象管理不严,地区差价达到一倍甚至几倍,消费者由於惧怕买到假货,不敢购买真假难辨的金利来,金利来作为名牌的品脾再保证价值显得苍白无力. 另一个例子是价格定位失误的沙驰皮具. 沙驰皮具曾经塑造了高档,尊贵的品牌形象,但对香港市场控制不好,用地摊摆卖的方式在各百货公司推销,给人一种低档的感觉,冲击了沙驰皮具的名牌形象.第三,窜货现象导致价格混乱和渠道受阻,严重威胁着品牌无形资产和企业的正常经营. 在品牌消费时代,消费者对商品指名购买的前提是对品牌的信任. 由於窜货导致的价格混乱会损害品牌形象,一旦品牌形象不足以支撑消费信心,企业通过品牌经营的战略将会受到灾难性的打击. 企业之所以能在不长的时期内塑造一个名牌,是因为适逢市场转型这样一个时代机会,一旦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瓜分完毕,企业再想通过白手起家创名牌,那是非常困难的. 在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国家,塑造一个名牌极为不易,新品牌成功概率只有5%左右,也就是说100个品牌中95个是失败的.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不轻易涉足制造业,因为成功推广一个品牌需要一亿美元左右,而在中国则需五千万元,耗时一般只需3年甚至更少的时间. 因此说,对品牌的完全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品脾保值的过程. 窜货问题作为品牌管理的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营销人员高度重视.三、防止窜货的对策 窜货作为企业营销病症中的超级杀手,要根治它,还得从中医所讲的"固本清源"人手.首先,堵住源头. 企业销售应该由一个部门负责. 多头负责,令出多门最容易导致价格的混乱. 这种现象多数源自行政部门对销售部门的干扰. 在部门责权明晰的企业,即使企业最高首脑要货,也须通过销售部门按企业法定价格办理,企业维护了产品的价格法统,在一定程度上就堵住了源自企业内部的窜货源头.其次,加强对销售通路的管理. 销售通路是窜货发生的渠道,因此,规范了通路,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抵御了窜货的入侵. 建立销售通路,当然,首先要做到科学有效,但是,通路的安全性绝对不应被忽视. 所谓通路安全,主要是指通路上产品价格的规范和稳定. 通路要安全,必须加强对销售通路的有效管理. 影响通路安全的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就是对销售终端的管理. 比如在窜货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小商品批发市场,如果它的销售价格低於一级,二级代理商,后者的利益将受到威胁,一,二级代理商很有可能降价来保护自己,因此,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销售价格一定要高於一,二级代理商. 销售终端的管理还包括对商场的监控. 营销人员管理商场有两项任务,一是管柜台形象,一是价格管理. 如果价格有明显变化,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其中重点是向上搜索一,二级代理商渠道,检查有无窜货现象发生.第三,实行产品代码制,便於对窜货作出准确判断和迅速反应. 所谓代码制是指给每个销售区域编上一个唯一的号码,印在产品内外包装上,一旦在甲地发现乙地产品,就应该作出快速反应.第四,实行奖罚制. 发生窜货的两地,必有其它经销商由於利益受损而向企业举报,对於举报的经销商,应该给予奖励. 对於窜货商,应该立即停止向其发货,重新选择经销商.窜货是一种极易被忽视,但对品牌和企业经营杀伤力很强的营销病症. 特别是对有深厚品牌积累的企业,忽视窜货,有可能导致千里之堤,毁於蚁穴. 因此,企业应该对通路安全给予足够重视
⑦ 窜货现象及其整治(
答:窜货是指经销商置经销协议和制造商长期利益于不顾,进行产品跨地回区降价销售,产生这种答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某些地区市场供应饱和、广告拉力过大,渠道建设没有跟上、企业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不足,造成不同区域之间渠道发展不平衡、企业给予渠道的优惠政策各不相同,分销商利用地区差价窜货。
整治:(1)企业内部业务员与企业之间、客户与企业之间签订不窜货乱价协议。
(2)外包装区域差异化(3)发货车统一备案,统一签发控制运货单(4)建立科学的内部分区业务管理制度,采取“七定”措施。定区定人定客户定价格定占店率定激励定监督,
⑧ 窜货的解决问题
消除窜货产生的条件
窜货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窜货主体、环境、诱因。
所以,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窜货问题,就必须从这三点入手。
1.选择好经销商(窜货主体)
在制定、调整和执行招商策略时要明确的原则就是避免窜货主体出现或增加。要求企业合理制定并详细考察经销商的资信和职业操守,除了从经销的规模、销售体系、发展历史考察外,还要考察经销商的品德和财务状况,防止有窜货记录的经销商混入销售渠道。对于新经销商,企业不是太了解他们的情况,一定做到款到发货。宁可牺牲部分市场,也不能赊销产品,防止某些职业道德差的经销商挟持货款进行窜货。此外,企业一定不能让经销商给市场拓展人员发工资,企业必须学会独立承担渠道拓展人员的基本工资与补贴。
2.创造良好的销售环境
(1)制定科学的销售计划。企业应建立一套市场调查预测系统,通过准确的市场调研,收集尽可能多的市场信息,建立起市场信息数据库,然后通过合理的推算,估算出各个区域市场的未来进货量区间,制定出合理的任务量。一旦个别区域市场进货情况发生暴涨或暴跌,超出了企业的估算范围,就可初步判定该市场存在问题,企业就可马上对此做出反应。
(2)合理划分销售区域。合理划分销售区域,保持每一个经销区域经销商密度合理,防止整体竞争激烈,产品供过于求,引起窜货;保持经销区域布局合理,避免经销区域重合,部分区域竞争激烈而向其他区域窜货;保持经销区域均衡,按不同实力规模划分经销区域、下派销售任务。对于新经销商,要不断考察和调整,防止对其片面判断。
3.制定完善的销售政策
(1)完善价格政策。许多厂家在制定价格政策时由于考虑不周,隐藏了许多可导致窜货的隐患。企业的价格政策不仅要考虑出厂价,而且要考虑一批出手价、二批出手价、终端出手价。每一级别的利润设置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容易引发降价竞争,造成倒货;过低调动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价格政策还要考虑今后的价格调整,如果一次就将价格定死了,没有调整的空间,对于今后的市场运作极其不利。在制定了价格以后,企业还要监控价格体系的执行情况,并制定对违反价格政策现象的处理办法。企业有一个完善的价格政策体系,经销商就无空可钻。
(2)完善促销政策。企业面对销不动的局面,常常是促销一次,价格下降一次。这就表明企业制定的促销政策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完善的促销政策应当考虑合理的促销目标、适度的奖励措施、严格的兑奖措施和市场监控。
(3)完善专营权政策。在区域专营权政策的制定上,关键是法律手续的完备与否。企业在制定专营权政策时,要对跨区域销售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什么样的行为应受什么样的政策约束,使其产生法律约束力。此外,还应完善返利政策。完善的营销政策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窜货现象。
⑨ 窜货的表现
(1)分公司为完成销售指标,取得业绩,往往把货销售给需求量内大的兄弟分公司,容造成分公司之间的窜货;
(2)中间商之间的窜货:甲乙两地供求关系不平衡,货物可能在两地低价抛售走量流转
(3) 为减少损失,经销商低价倾销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产品
(4) 更为恶劣的窜货现象是经销商将假冒伪劣商品与正品混同销售,掠夺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