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韩愈治理潮州

韩愈治理潮州

发布时间: 2021-02-01 23:19:31

㈠ 韩愈对潮汕文化的影响

愈谪潮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的影响
作者:赵松元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

民俗形成的原因到底有哪些?陶立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曾从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地域的原因、宗教的原因以及语言的原因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颇令人信服的阐析。但笔者感到,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地方的民俗建构还往往与迁谪这种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相关。很多著名的迁客逐臣都是文化名人,他们对贬所的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屈原之与岳阳、柳宗元之与柳州,等等。
中唐时韩愈贬放潮州,对潮州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潮州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潮州之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就离不开韩愈。甚至可以说,没有韩愈,就没有潮州的现在。本文拟就韩愈谪潮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的影响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求正于方家。
一、三大效应: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一个贬臣逐客如果能够赢得贬地人们永久的崇敬与怀念,从而对贬地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发生影响,往往离不开这样三个因素:
A 棠阴效应:贬官在贬地积极有为,如召公施以惠政,造福一方,赢得当地士庶的永久怀念;
B 名人效应:贬官本身是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名人(诗豪、文豪或名艺术家等);
C 宣传效应:贬官身后得到他人的推崇宣传。
唐代贬谪潮州的中央大员可谓多矣,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李皋、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等都曾贬逐潮州。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在潮人心灵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后人观瞻的文化遗迹。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这三大效应:或在贬潮期间无大作为,影响微微。 如果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无论如何也不会为当地人士所认同,所怀念;或虽为中央大员,却文名、诗名不高。所以,他们在贬所只能是匆匆过客,很快就被“雨打风吹去”,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了。
韩愈则与之不同。韩愈之于潮州,完全具备了这三大效应。因而,他地位虽不如曾高居相位的李德裕辈,贬居潮州的时间也很短,仅七个多月,却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永远活在世世代代潮人的生活世界之中。当然,不仅仅是潮人尊崇韩愈,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尊韩”几乎是唐宋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这不是个别的、局部的甚至也不是地域性的问题,而是一个历时性的全国性的突出文化现象。但相对而言,在全国范围内,恐怕很少有一个地方的人象潮州人那样崇敬韩愈、神化韩愈,以致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都为之受到了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
韩愈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古文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在当世已享有盛名,因而他所到之处,自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与尊敬。而实际上,在韩愈未到潮州之前,韩文就已流传到了潮州,潮人进士赵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览,饥食渴饮”,并为之“沛然满饱”而自发把韩文编录成集了①。韩愈的“名人效应”于此可见一斑。
韩愈之能为潮人永久崇敬,尤其与宋代仕潮官吏的尊韩和其他文化名人的推崇与宣传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宋哲宗时,王涤知潮州,把刺史堂后的韩文公祠迁至城南七里处,并专门约请名满天下的苏东坡撰写碑文,东坡因而写成《韩文公庙碑》的千古名文,文章高屋建瓴,高度评价了韩愈,这对潮州以至全国性的尊韩发生了巨大影响。此外,历代仕潮官吏尊韩学韩,也对潮人崇拜韩愈起着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对此,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早在《宋代潮州的韩学》一文中有过细致而精辟的论述②,庄义青先生也在其近著《宋代的潮州》一书中进行过详细的阐述。兹不赘述。
众所周知,韩愈之治潮惠政,主要有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等方面。当韩愈贬来潮州之时,潮州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潮州自古以来,远离中原,僻处岭外,交通不便,形成一个带有封闭性的地理文化圈。唐杜佑《通典》云:“五岭之南,人杂夷獠,不知礼义……是以汉室常罢弃之。”到唐代,当中原文明已高度发达的时候,潮州大部分地区还仍然处在荒凉落后的状态之中。因而潮州成为当时贬臣逐客的弃置之所。有唐一代,在韩愈之前,先后有不少中央官员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李皋、常衮等谪放潮州。他们把中原文化礼俗某种程度地传播到了潮州。当时潮州固然土广人稀,落后荒僻,但社会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化教育亦已有了一定的根基。自韩愈贬潮之后,潮州的社会历史则加快前进的步伐,到了宋代,潮州人口迅速增多,由唐元和年间的一万零三百二十四户,猛增到北宋元丰年间的七万四千六百八十二户与南宋淳祜年间的一十三万五千九百九十八户③。随着人口激增,潮州的经济文化也迅速发展,并逐步赶上了中原和江淮地区的发展水平。可见,韩愈恰好是在潮州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上贬到了潮州。潮州当时的历史发展,正需要文明的火焰烧去蛮荒落后,代表中原文化的杰出人物韩愈,恰逢其时,贬来潮州,奋发有为,德化潮州。这大约是一种历史的因缘吧;而潮人之尊韩,应该也离不开这个因缘。
二、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与潮人群体心理的深刻影响
现代民俗学认为,民俗作为文化现象,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世界和文化生活④。就其整体而言,民俗又是一种历时性的文化创造与文化积淀。而一个地域的民情风俗,则反映着该地域人们的独特心理。现代民俗学的思想为我们研究韩愈贬潮与潮州民俗生活的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韩愈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潮州市区今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学”。人们为一条路、为一个学校起名,决非随意而为,它往往反映着命名者的特定的文化心态。以韩愈的号命名,其作为一个民俗文化事象,就反映着潮人对韩愈的怀念与崇敬。在昌黎路中段今潮州博物馆前有巍峨的石牌坊,它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坊额题着“昌黎旧治”、“岭海名邦”八字,既表达了潮人对韩愈的怀念与赞誉。又流露出潮人因有文化名流韩愈治潮而产生的自豪之情。潮州西湖公园内涵碧楼后面山坡上有一“景韩亭”,亭内正壁中有据说是韩愈所书而由清代潮州知府龙为霖主持摹刻的《白鹦鹉赋》石碑。潮州北郊韩江北堤旁还建有“祭鳄台”,等等。潮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韩愈,与此同时,潮人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因此增添了几处胜迹,增添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内涵。
尤值一提的是潮州有一永久性的纪念韩愈的胜地韩文公祠。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迁至韩山。后几经变迁,几经修葺,历八百年而香火不断。它是我国现存纪念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该祠之修建与存在,作为一突出的民俗事象,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极大。它寄托着潮人的崇韩心理,又是旅游观光或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极好场所。不管过去还是现时代的潮人,都喜欢到韩文公祠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这已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一种风气。在某种意义上,该祠可视为潮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凡是到潮州来的达官贵人与一般的海内外游客,都要慕名参观瞻仰。
由以上文字,足可见出韩愈对潮州生活世界的影响之大。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韩愈对潮州民俗生活尤其是潮人群体心理建构的深层的隐性的影响。
美国现代社会科学著名学者萨姆纳(1840 1910)有《民俗》一书,在其理论体系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行为方式。他认为,人生活着,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希望得到满足。为满足需要,就得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对行为方式进行优选,就很容易养成个人的习惯;而群体对同一行为方式的反复则形成风俗。他指出,“每一个人都受惠于其他人的经验,因而大家都趋向于被证明为合宜的行为方式。终至大家都采取达到同一目的的同一方式,这样,活动方式就转化成了风俗,成了集体现象。
韩愈对潮人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建构的隐性的深层的影响,直接与他治潮之惠政联系在一起。
韩愈治潮惠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驱鳄除害。这对潮人的民俗生活影响甚巨。驱鳄除害事,在新旧唐书中皆有记载。《新唐书·韩愈传》云:“初,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韩愈并写了《鳄鱼文》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对韩愈祭鳄一事,后世向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些文人士大夫持批评的态度。宋王安石在《送潮州吕使君》诗中告诫当时的潮州太守吕说:“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明确表示韩愈祭鳄为“诡怪”之事。近人郭朋在《隋唐佛教》中则认为,韩愈简直就是中国古代的唐·吉诃德,演出了一出“无聊的闹剧”。与之相反,千百年来,更多的一些文人学士、潮州历任太守及佐僚都对韩愈驱鳄称颂备至,苏轼肯定韩愈“能驯鳄鱼之暴”⑥,明宜德年间潮州知府王源《增修韩祠之记》中称颂韩愈“存恤孤茕,逐远恶物”;清代楚州人周玉衡则在《谒韩文公祠》诗中说:“驱鳄文章非异术,化民诗礼亦丹心”;……至于潮州的民众与学人则更抱赞赏与感激的态度。潮州当代学者曾楚楠肯定说,虽然凭一纸文章不可能根治鳄害,但韩愈驱鳄却富有积极意义,而韩愈“作为 一个被贬官员,置个人忧愁、不幸于度外,为了解除民瘼,刚上任即‘询吏民疾苦’,并诉诸行动,形诸文字的动机和行为,理所当然地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因此,驱鳄行动成为宋代以后潮人尊韩的一项重要内容⑦。清乾隆间人李调元在《题韩祠诗》中写道:“官吏尚镌鹦鹉字,儿童能诵鳄鱼文。”这二句诗,即道出韩愈祭鳄事在潮州生活世界中的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在韩祠正堂东侧石柱上,镌刻着清道光年间潮州知府觉罗禄昌的一付联语:
辟佛累千言,雪岭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
“香火遍瀛洲”五字,即表明韩愈在潮人生活世界中的深远影响。
韩愈治潮惠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度重视文化教育。贬来潮州不久,韩愈就写了《潮州请置乡校牒》,他认为,治理国家,“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于是,他一方面荐举地方俊彦赵德主持州学,一方面花大力气兴办乡校。办学缺资金,韩愈就“出已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给学生厨馔”⑧。百千之数,大致相当于韩愈八个多月的俸禄,也就是说,韩愈为兴办学校,把其治潮州八月的所有俸禄,都捐了出来。这正是重义轻利的古君子之风的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愈的兴学,决定性地影响了后来历代治潮者对自己行为方式的优化选择。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而实际上,不独王涤治潮以韩愈为师,两宋所有莅潮官吏,都崇奉韩愈,历任州刺史及州郡长官之佐僚,也都无不以韩愈为师⑨。萨姆纳指出:“风俗是一致的行动历时地造成的。”⑩尊韩奉韩,以兴学为首务,确乎已成为自昌黎之后历代莅潮官吏的不约而同的一种习惯,一种集体现象。
韩愈兴办学校,同时荐举当地俊彦主持州学,这也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潮人的群体性格。潮人向以聪明灵活、善于经商著称,在外地人眼里,潮人无异于中国的“犹太人”。然而,如果对潮人的认识仅止于此,那就是片面的了。只要深入潮人生活世界,你就能深切感受到潮人群体性格的方方面面,尤其能感受到潮人好学崇文的风气。这种好学崇文风气的形成,追根溯源,则直接得益于韩愈当年的兴学。早在北宋,苏轼就已指出:“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由是潮之士笃于文行,至于今号称易治。”(1l)。南宋乾道年间潮州太守曾造也说,潮州文物之富,始于唐而盛于宋,“爰自昌黎韩公以儒学兴化,故其风声气习,传之益久而益光大”(12)。这些话,明确揭示出好学爱文不仅是潮人个人性的习惯,而且已成为潮人群体行为方式的优化选择,成为一种有地域色彩的风气。
潮州有所谓八景,其中有一景曰“韩祠橡木”。橡木,亦称韩木,传说为韩愈手植,今已不存,但“潮人想慕者,久而弥殷”(13)。自宋以来,关于韩木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俗传说:韩祠橡木开花之繁稀,预示着潮州士子登科人数之多寡。宋代潮人王大宝《韩木赞》即记载了韩木花开“兆先机”的神异传说:“(韩木)遇春则华,或红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状而小。每值士议春官,邦人以卜登第之祥,其来旧矣。绍圣四年丁丑开盛,倾城赏之,未几捷报三人,盖比前数多也。继是榜不乏人,繁稀如之。”这个民俗事象是韩愈以儒学兴化直接结出的果实。王大宝分析道:“公刺是邦,命师训业,绵绵厥后,三百余年。士风日盛,效祥于木,理之宜然。”这几句话,表明在韩愈影响下潮州养成了多么浓厚的爱文好学的“士风”。南家王十朋《曾潮州到郡未几,首修韩文公庙,次建贡闱,可谓知化本矣。某因读韩公别赵子诗,用韵以寄》诗“至今潮阳人,比屋皆诗书”,即是这种风气的生动写照。曾有这样一个记载:宋孝宗问王大宝曰:“潮风俗如何?”大宝则以“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习尚至今”对之。(l4)这种好学崇文之风习一直绵延到现代。笔者自湘入潮,已寓居潮州五年,颇为深切地感受到,潮州好学爱文、尊师重教之风确乎比其他地方浓郁。诗词书画这些传统的文学艺术,在潮州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往往一些貌不惊人的人能随口吟诵韩愈的诗文;而一些个体户老板则往往能舞文弄墨,吟诗作赋。有一位企业家不仅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而且还由中华诗词学会为他出版了一部颇有份量的诗集。一定地域的民俗事象及其群体性格,一般都负载着千百年历史的深厚文化资源。潮州的这种人文传统,这种民情风俗,正因为遥接着绵延着韩愈当年以儒学兴化的古风,总使人感到其中氤氲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
三、由人到神:韩愈在潮州的神化
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说:“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确实,早在宋代,韩愈就被潮人请上了神坛,连带所致,韩愈的侄孙因护送韩愈有功,也成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韩愈不仅在士人农工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成为商界奉祀的神灵。苏州现存的、立于康熙初年的《潮州会馆记》云:“我潮州会馆……敬祀灵祜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曾楚楠先生指出:“商务组织中尊关帝、祀天后、拜观音,到处皆然而奉祀韩夫子,实为潮商所独有。”(15)可见,在潮州民俗世界中,韩愈已不复是历史人物,俨然已是一个神话人物。神话本是远古人类集体心理的文化载体,但在某些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中,非神话时代同样能够产生新的神话。而在中国神话的家族中,把现实中的真人史实加以神秘化以及神圣化,则是神话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历史人物,如秦代的李冰、三国时代的关羽、宋代的岳飞、包丞等等,就都是被神秘化神圣化而从人的地位提升到神的地位,成为被祭祀崇拜的偶像,成了神话化的史实人物。象关羽,本是一历史人物,由于他身上所集中体现的忠、义、勇、刚等传统的特殊文化内涵,不仅符合广大民众生活世界中不能缺少的思想文化信仰之需要,而且也适应封建统治阶级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的需要,因此,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中,关公由一历史人物而被提升为神 “武圣”、“关帝”。但韩愈之在潮州成为神话人物,与关公不同。关公之成为神话人物,虽然离不开下层民众的崇拜,而更主要还是因为历代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而不断加封与宣传。韩文公之成为神话人物,则主要出自潮人的崇韩之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远谪八千里来到潮州以后,韩愈就成了潮人心灵世界与民俗世界中的永远的神祗。在潮州历代的生活世界中,韩愈驱鳄及其许多与韩愈有关的民间故事一直被流播着、传颂着,也一直不断被丰富着,从而演变成了非神话时代的新神话。兹再举二例:
1、“走马牵堤”。相传恶溪(今潮州韩江)两岸原无堤坝,时有水患。韩愈抵潮以后,率领百姓筑堤。他先骑马沿溪岸勘测地界,下属则跟在马后,按他指定的路线插上竹竿作为标志。到了山跟前的终点,竹竿还未用完,便顺手撒在山上。隔天,在插过竹竿的地段,突然出现一道高大坚实的大堤。从此,汹涌的水流就被堤坝和高山挡住,而终端的山坡则长出茂密的竹子,山名也改为“竹竿山”(16)。
2、八仙造湘子桥。湘子桥为我国四大古桥之一。始建于北宋乾道年间(1171年),向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梁舟合一的“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著名。关于此桥之修建,在潮州流传着这样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韩愈驱杀鳄鱼之后,请来侄孙韩湘子与广济和尚,各从一边江岸向江心比赛造桥,佛道施法,工程顺利,不想工程快要煞尾时,因故停工待料,江心处未能垒石架桥。广济和尚只好请来十八罗汉,迅速把桥墩筑好。韩湘子则叫来“八仙”中其他七位道友,施法相助。何仙姑先掰了几片莲花,撒在江上,顿时化作十八只梭船;曹国舅拿出植板,放在梭船上,当作桥板;铁拐李解下腰带将十八只梭船串起,并系于东西两座石墩上,这样就造成了一座独特的桥。(17)
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指出:“神话本身并非是一大堆原始的迷信和粗陋的妄想,它绝不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它具有一个系统或概念的形式。”(18)如果完全以理性的眼光来看,神话也许荒唐无稽。但对于产生此神话的纯朴民间大众来说,这一点也不荒唐,而是严肃的事实。神话并非出于个人的创作,而是一个民族集团或一个地域群体的心理和观念的呈现。民族集团或地域群体所信以为实的神话内容,也即是构成民族信仰或群体信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所说的群体信仰是指一个地域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整体反映,也是较之个人的宗教信仰更强有力的地域性共识或共同体规则。群体信仰的产生,并不是由理性的自觉而形成的,它是一个群体在长期的历史经验与文化传统的累积中形成的共同观念,并蕴藏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态度。把这种观念与情感投射到生活世界中,就产生了民俗事象与民俗仪礼,也产生了神话。(19)苏轼说:潮人对韩愈“独信之深、思之至”,出于对韩愈的一种深厚的感激、崇敬的心理,潮人把韩愈由人神化为神,这正整体性地折射出潮人的观念世界与心灵世界;而潮州的民俗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潮人陈亿先生曾以诗的形式概括了神化人物韩愈的几个民俗故事,充分表达了潮人对韩愈的崇敬之情:“判石牵堤说有神,赤诚育得满园春。韩渠千载留恩泽,社戏笙歌究有因。”(20)
赵朴初老《访韩文公祠口占》说韩愈“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作为贬臣逐客的韩愈,能够对潮州民俗生活与与潮人群体心理发生如此深远巨大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富有意味的话题。

【附注】
(1)赵德《文录序》,转引自曾楚楠《韩愈在潮州》,文物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2)见《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3)参见庄义青著《宋代的潮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4)参见高丙中著《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5)萨姆纳著《民俗》第1节,转引自《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6)见《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
(7)参曾楚楠《韩愈在潮州》。
(8)《韩愈全集校注·潮州请置乡校牒》,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9)饶宗颐《宋代潮州之韩学》,载《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
(l0)萨姆纳《民俗》第8节,转引自《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1l)见《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
(12)陈余庆《重修州学记》,转引自《韩愈在潮州》。
(l3)饶宗颐《潮州韩文公祠沿革考·附录三·韩木考》,见黄挺编《饶宗颐潮汕地方史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14)《永乐大典》卷 5343【风俗形胜】引《余崇龟文集》。
(15)见曾楚楠《韩愈在潮州》。
(16)参《韩愈在潮州》
(17)据陈亿著《潮州烟云录》。东方文化馆丛书1995年12月。
(18)恩斯特·卡西尔著《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19)此处参考了王孝廉著《中国的神话世界》第1章,作家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
(20)见《潮江烟云录》。

㈡ 唐代韩愈到潮州上任后是怎么治理了潮州水患

唐代韩愈来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自、古文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在当世已享有盛名,因而他所到之处,自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与尊敬。

在韩愈未到潮州之前,他的文章就已流传到了潮州,潮人进士赵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览,饥食渴饮”,并为之“沛然满饱”。

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传说人们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有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㈢ 潮州和韩愈的故事

唐元和十四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韩愈在潮州上任未满八个月,然而却专在潮州人民的心中属待了一辈子。在潮州,韩愈积极投身于为民谋利的工作中。

驱除鳄鱼,奖劝农桑,兴办教育,大修水利,延选人才,传播中原先进文明,从而使当时的蛮荒之地潮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潮州人民感恩韩愈,潮州的山水、路堤、亭台,很多都为纪念韩愈而命名,后人因此赞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3)韩愈治理潮州扩展阅读:

韩愈被贬潮州: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后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㈣ 韩愈贬潮州的原因是什么

  • 韩愈贬潮州的原因是: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版骨,韩愈不权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㈤ 韩愈为何深受潮州人民的尊崇

韩愈,生于唐代,字退之,谥号文公,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合称"韩柳"。韩愈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担任朝廷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上造诣很高,是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也是政治家。自古至今,韩愈的诗文广为流传,我们读书时就都读过韩愈散文《师说》,韩愈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成为我们至今尊师重教的先祖。韩愈在晚年,元和十四年因为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也因为这件事被贬为潮州刺史,来到我的家乡潮州,使荒凉落后的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的山水也因为韩愈而改姓。因为韩愈在潮州当官,潮州也就有了韩江,有了韩山,韩山脚下有了韩山师范学院,有了昌黎路,有了昌黎小学,韩山上也有了韩文公祠。潮州人民世世代代感恩韩愈,韩愈也成为潮州历代官员学习的楷模。那么,韩愈到底为何受到潮州人民的尊崇,韩愈在潮州做了哪些历史功绩,有了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 其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韩愈的德化潮州对群体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历史上,唐代中央大员被贬到潮州的为数不少,如张元素、唐临、常怀德、卢怡,等等,但他们基本上没有在潮州人心灵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后人观瞻的文化遗迹。是因为他们虽为中央大员,但没有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的名声不响,他们在潮州没有大作为,因此,他们也只是匆匆过客。而韩愈则不同,韩愈在潮州仅仅八个月,就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永远活在世世代代的潮州人生活世界之中,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尊韩"几乎是唐宋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士子的共同心理。因为韩愈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古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韩愈在文学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作为修武人,思想渊源于儒家,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韩愈主张作家的思想修养、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对搞好创作的重要性。由此看来,韩愈是进步的,正是因为韩愈的进步思想才让潮州从荒凉之地有了文化复兴。众所周知,韩愈对潮州的贡献在于治潮惠政,主要有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等方面。当韩愈来到潮州之时,潮州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潮州自古以来,远离中原,僻处岭外,交通不便,形成一个带有封闭性的地理文化圈。到唐代,当中原文明已高度发达的时候,潮州大部分地区仍处在荒凉落后的状态之中。韩愈来到潮州之后,潮州的社会历史则加快前进的步伐,文化教育亦已有了一定的规模。潮州人口迅速增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并逐渐赶上了中原和江淮地区的发展水平。可见,韩愈来到潮州时是潮州正需要文明的火焰烧去蛮荒落后的关键时期,韩愈能奋发有为,德化潮州,也是韩愈成为潮州人民世世代代尊崇的历史因缘。 其二:韩愈治潮惠政,驱鳄除害,对潮州人民民俗生活与群体心理产生隐形的深层影响。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的百姓叫苦,韩江以前也叫"恶溪",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决心为民除害,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在城北江边设坛祭鳄。韩愈驱鳄除害,对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响很深远,在新旧唐书中都有记载,"初,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猪投溪水。"韩愈也写了《鳄鱼文》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行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尽管后人对韩愈祭鳄一事争议很多,一些文人士大夫甚至认为是一出"无聊的闹剧",但是,千百年来,更多的是一些文人学士,潮州历任官员对韩愈驱鳄称颂备至,苏轼肯定韩愈"能驯鳄鱼之暴",潮州的民众与学人则更抱赞赏与感激的态度,因为韩愈作为一个被贬官员,能置个人忧愁、不幸于度外,为了解除民忧,刚上任就"询吏民疾苦",并诉诸行动,形诸文字的动机和行为,理所当然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因此,韩愈驱鳄,为民除害,也就成为宋代以后潮州人尊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潮州人民生活世界中广为传播,影响是很深层次的。 其三:韩愈重视文化教育,使潮州有了深厚的文化资源,是潮州人民民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历史渊源。韩愈被贬到潮州之后,就认为必须发展文化教育,他认为,治理国家,"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也。夫欲用德礼,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于是,韩愈一方面荐举地方俊彦赵德主持州学,一方面花大力气兴办乡校。办学缺资金,韩愈就把自己八个多月的俸禄都捐了出来。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愈的兴学,决定性地影响了后来历代治潮者对自己行为方式的优化选择。潮州也有了林大钦等状元榜眼和一大批杰出的政治人才。事实证明,尊韩奉韩,以兴学为首务,确实已成为自昌黎之后历代莅潮官吏不约而同的一种习惯,一种集体现象。韩愈兴办学校,确实真的滋润了潮州人的群体性格。潮州之所以有广济桥、有牌坊街,有许驸马府,等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显现出潮州人好学崇文的风气,追根溯源,都直接得益于韩愈当年的兴学。正因为韩愈的兴学,才使潮州人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蕴含,诗词书画这些传统的文学艺术,在潮州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往往一些貌不惊人的人能随口吟诵韩愈的诗文,而一些个体户老板则往往能舞文弄墨,吟诗作赋。这都可以证明,一定地域的民俗事象及群体性格,一般都负载着千百年历史的深厚文化资源,潮州的这种人文传统,这种民情风俗,正因为遥接着韩愈当年以儒学兴学的古风。 现代民俗学认为,民俗作为文化现象,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对于一个地域的民情风俗,则反映着该地域人们的独特心理。在潮州市区有昌黎路,有昌黎小学,人们为一条路,为一个学校起名,绝非随意而为,它往往反映着命名者的特定文化心态,以韩愈的号命名,则反映着潮州人对韩愈的怀念与崇敬。在昌黎路中段今潮州博物馆前有巍峨的石牌坊,坊额题着"昌黎旧治","岭南名邦"八字,表达了潮州人对韩愈的怀念与赞誉,又流露出潮州人因有文化名家韩愈而产生的自豪之情。潮州西湖公园内涵碧楼后面山坡上有"景韩亭",潮州北郊韩江北堤旁还建有"祭鳄台",所有这些,都体现着潮州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韩愈。当然,人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韩文公祠,韩文公祠历经八百年而香火不断,"百代文宗"依然绽放出迷人的光芒。韩文公祠的修建与存在,是潮州历史文化名臣的标志,也是潮州人尊崇韩愈的习惯和风气。 是啊,作为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潮州虽然只有八个月,但能关心人民疾苦,驱鳄除害,能兴学育才,为潮州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潮州民众群体民俗生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潮州人民是世世代代尊崇韩愈的,韩愈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神,韩愈的神话传说"走马牵堤","八仙造湘子桥",更是一种长期累积的历史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反映,也充分表现出人们对韩愈的尊崇之心。

㈥ 韩愈对潮州做了什么贡献

主要做四件事:

一、是杀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的百姓叫苦,韩江以前也叫"恶溪",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决心为民除害,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在城北江边设坛祭鳄。韩愈驱鳄除害,对潮州人民的民俗生活影响很深远。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

《海阳县志·堤防》引陈珏《修堤策》曰,北堤“筑自唐韩文公”。

三、是赎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

韩愈在潮州建立了一批学堂,大兴文化教育。资料介绍,韩愈找来了潮州有名的秀才和他一起办学,并将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禄几乎全部投入办学。

韩愈认为,国家治理须“以德礼为先,而辅之以政刑”,用德礼即推行儒家的“仁义”之道,“未有不由学校师弟子者”。为了办好潮州乡校,“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供学生厨馔”。

(6)韩愈治理潮州扩展阅读:

韩愈的主要成就:

1、文学:韩诗、韩文、

参见: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2、教育: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又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

3、思想:古文运动。

4、政治:反对藩镇割据。

5、史学:《顺宗实录》五卷。

韩愈被贬潮州后的那些事--凤凰网

㈦ 韩愈在潮州

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杀,幸亏裴度救援才被专贬为潮州刺史。属据《新唐书。韩愈传》说,韩愈刚到潮州,就听说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于是写下了一篇《祭鳄鱼文》,劝戒鳄鱼搬迁。不久,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州境内永远消除了鳄鱼之患。在潮八月,韩愈自出俸禄重建久废的州学,选拔当地进士赵德主持教育事业,注重农业生产,关心民众生活,举行驱鳄活动。自此潮州社会进一步发展,文风蔚起,英才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北宋咸平二年(999),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佑五年(1090),知州王涤迁至城南七里,几经迁徙,至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迁至桥东今址。只要对人民带来了好处,人民永远把他铭记。“潮州山水喜姓韩”,江称之为“韩江”,山称之为“韩山”,市区有条街路叫“昌黎路”,还有个学校叫“昌黎路小学”。韩愈将与潮州的山水世世代代永存在人民的心中。

㈧ 通过韩愈被贬潮州可以看出韩愈是一个怎样的人

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的中唐。韩愈未出生,李白已去世,韩愈生两年,杜甫离开人世。孟郊稍大于韩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都是韩愈同时代的诗人。 韩愈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官。韩愈一共兄弟三人,大哥韩会,二哥韩介,韩愈第三。韩介早逝,韩愈三岁时父亲也去世了,就跟随大哥韩会生活。后来,韩会也死了,韩愈就由他的寡嫂抚养成人。韩愈少年时代生活状况颇为艰苦,但刻苦好学,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19岁到30岁他到京师应举求官的十余年间也是“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无僦屋赁仆之资”。他到京师应举,先后三次落第,25岁时第四次应举才中进士。但进士只是身份而不是官,想做官还要再过吏部的博学鸿词科,韩愈又连续三年应博学鸿词科,都没有中。他又三次上书宰相求官,也没有得到。在长达十余年的求官历程后,韩愈终于在30岁时去了汴州的宣武节度使董晋手下做了个观察推官,才算真正开始了仕途,这就难怪他悲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了。 贞元18(802)年,韩愈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年34岁。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的开端。此间,他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弟子”,其《师说》就写于这段时间。第二年,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同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秩不高而权限广”,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和建议的。他目睹人民忍饥挨饿,向皇帝写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请求缓征京畿百姓赋税,遭权臣陷害,被贬为阳山令。十年谋官,两月被贬,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在阳山任职三年,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渔猎活动,也收了一大批门徒,《新唐书·韩愈传》说他“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这是韩愈第一次遭贬。有人说韩愈改变了阳山,使一个荒僻小县成为文化名城。 永贞元(805)年,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改任江陵法曹参军。不久,宪宗即位,韩愈官运享通,累升至国子博士。元和十二(817)年,韩愈跟随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军有功,次年升为刑部侍郎。 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佛教的过度盛行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当时有相当人口不事生产而为僧,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和财富的不足,同时有相当数量的信奉者使用自残的方式苦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安定。元和十四(819)年,宪宗皇帝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佛事活动,派遣中使去陕西凤翔法门寺迎一块佛骨,沿途修路盖庙,官、商、民等皆舍物捐款,京城一时掀起信佛狂潮。《旧唐书》说:“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看不惯这种劳民伤财的愚蠢行为,也为无人热衷儒学深感痛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韩愈引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下了著名的《谏佛骨表》。他说尧、舜、禹时代无人信佛,皇帝皆长寿,佛事传入中国,皇帝反倒短命,不短命者也被人所杀。那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天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要求把那枯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韩愈是大文章家,奏折写得畅快淋漓,宪宗皇帝却不以为然,看后龙颜大怒,即刻要将韩愈斩首。经裴度等人力谏,韩愈才免一死,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小城潮州当刺史。韩愈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染恶疾惨死在驿道旁。当他策马行出蓝关,他的侄孙韩湘(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赶来为他送别时,胸中块垒化作笔底波涛,韩愈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年已半百的韩愈心灰意冷由此诗可见一斑。 他到了潮州后,发现潮州不仅地处偏僻,文化落后,而且农耕方式原始,学校不兴,陈规陋习甚多。一般说来,被贬谪的官员如同罪人,不会积极参政,韩愈却不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阔斧连续为百姓做了四件好事。一是驱除鳄鱼。潮州有一条江名为鳄溪,因为江里有很多鳄鱼,经常吃过江百姓,人们也称之“恶溪”。韩愈为驱除鳄鱼还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当属韩愈大兴教育之功。八个月后,韩愈徙袁州。但潮州百姓却把韩愈奉若神灵,祭鳄之地叫做“韩埔”,渡口叫做“韩渡”,鳄溪叫“韩江”,对面的山叫“韩山”。八个月的潮州刺史,韩愈便使潮地的山山水水皆姓了韩,而且人多以韩为姓,街道、店铺、学校、树木也多以韩为名,后人又建一祠千年 相祭。今人有仿者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 一片江山尽姓韩。 元和十五(820)年,宦官谋杀了唐宪宗,穆宗李恒即位,但朝政为李德裕、牛僧孺把持。韩愈回京任国子监祭酒。长庆元(821)年,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韩愈单身匹马,冒着生命危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不久转为吏部侍郎。长庆三(823)年元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韩愈治理下,京城社会安定,盗贼不起,米价不上扬。后来的诗人贾岛因念“推敲”撞了韩愈的马头,二人引为知交,就是这时候的事情。这一年,韩愈又先后转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824)年韩愈与唐穆宗同年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纵览韩愈一生,我不推崇他险怪的诗风,亦不倡扬“文以载道”的文风,倒是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民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豪情让我折服。先哲已逝,一千二百年来他的精神光耀千古,彪炳千秋,更在我的心灵上熠熠生辉。

㈨ 韩愈被贬潮州的前前后后经历了什么

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的中唐。韩愈未出生,李白已去世,韩愈生两年,杜甫离开人世。孟郊稍大于韩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都是韩愈同时代的诗人。
韩愈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官。韩愈一共兄弟三人,大哥韩会,二哥韩介,韩愈第三。韩介早逝,韩愈三岁时父亲也去世了,就跟随大哥韩会生活。后来,韩会也死了,韩愈就由他的寡嫂抚养成人。韩愈少年时代生活状况颇为艰苦,但刻苦好学,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19岁到30岁他到京师应举求官的十余年间也是“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无僦屋赁仆之资”。他到京师应举,先后三次落第,25岁时第四次应举才中进士。但进士只是身份而不是官,想做官还要再过吏部的博学鸿词科,韩愈又连续三年应博学鸿词科,都没有中。他又三次上书宰相求官,也没有得到。在长达十余年的求官历程后,韩愈终于在30岁时去了汴州的宣武节度使董晋手下做了个观察推官,才算真正开始了仕途,这就难怪他悲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了。
贞元18(802)年,韩愈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年34岁。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的开端。此间,他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弟子”,其《师说》就写于这段时间。第二年,韩愈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同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秩不高而权限广”,是专门向皇帝提意见和建议的。他目睹人民忍饥挨饿,向皇帝写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请求缓征京畿百姓赋税,遭权臣陷害,被贬为阳山令。十年谋官,两月被贬,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在阳山任职三年,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渔猎活动,也收了一大批门徒,《新唐书·韩愈传》说他“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这是韩愈第一次遭贬。有人说韩愈改变了阳山,使一个荒僻小县成为文化名城。
永贞元(805)年,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改任江陵法曹参军。不久,宪宗即位,韩愈官运享通,累升至国子博士。元和十二(817)年,韩愈跟随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军有功,次年升为刑部侍郎。
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佛教的过度盛行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当时有相当人口不事生产而为僧,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和财富的不足,同时有相当数量的信奉者使用自残的方式苦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安定。元和十四(819)年,宪宗皇帝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佛事活动,派遣中使去陕西凤翔法门寺迎一块佛骨,沿途修路盖庙,官、商、民等皆舍物捐款,京城一时掀起信佛狂潮。《旧唐书》说:“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看不惯这种劳民伤财的愚蠢行为,也为无人热衷儒学深感痛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韩愈引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下了著名的《谏佛骨表》。他说尧、舜、禹时代无人信佛,皇帝皆长寿,佛事传入中国,皇帝反倒短命,不短命者也被人所杀。那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天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要求把那枯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韩愈是大文章家,奏折写得畅快淋漓,宪宗皇帝却不以为然,看后龙颜大怒,即刻要将韩愈斩首。经裴度等人力谏,韩愈才免一死,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小城潮州当刺史。韩愈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染恶疾惨死在驿道旁。当他策马行出蓝关,他的侄孙韩湘(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赶来为他送别时,胸中块垒化作笔底波涛,韩愈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年已半百的韩愈心灰意冷由此诗可见一斑。
他到了潮州后,发现潮州不仅地处偏僻,文化落后,而且农耕方式原始,学校不兴,陈规陋习甚多。一般说来,被贬谪的官员如同罪人,不会积极参政,韩愈却不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阔斧连续为百姓做了四件好事。一是驱除鳄鱼。潮州有一条江名为鳄溪,因为江里有很多鳄鱼,经常吃过江百姓,人们也称之“恶溪”。韩愈为驱除鳄鱼还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3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172名,当属韩愈大兴教育之功。八个月后,韩愈徙袁州。但潮州百姓却把韩愈奉若神灵,祭鳄之地叫做“韩埔”,渡口叫做“韩渡”,鳄溪叫“韩江”,对面的山叫“韩山”。八个月的潮州刺史,韩愈便使潮地的山山水水皆姓了韩,而且人多以韩为姓,街道、店铺、学校、树木也多以韩为名,后人又建一祠千年
相祭。今人有仿者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
一片江山尽姓韩。
元和十五(820)年,宦官谋杀了唐宪宗,穆宗李恒即位,但朝政为李德裕、牛僧孺把持。韩愈回京任国子监祭酒。长庆元(821)年,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韩愈单身匹马,冒着生命危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不久转为吏部侍郎。长庆三(823)年元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韩愈治理下,京城社会安定,盗贼不起,米价不上扬。后来的诗人贾岛因念“推敲”撞了韩愈的马头,二人引为知交,就是这时候的事情。这一年,韩愈又先后转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824)年韩愈与唐穆宗同年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纵览韩愈一生,我不推崇他险怪的诗风,亦不倡扬“文以载道”的文风,倒是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民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豪情让我折服。先哲已逝,一千二百年来他的精神光耀千古,彪炳千秋,更在我的心灵上熠熠生辉。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