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河套
Ⅰ 我是老百姓,有力气。有河套治理的工程能包给我们吗
不可能的,那需要专业的公司接手以后再说
Ⅱ 易县良岗到田岗河套治理二期工程啥时候修
这要看当地政府部门的实际计划了
Ⅲ 河套治理河底老是漏水怎么治理
不好办,除非做成水泥的
Ⅳ 农村河套治理报告以及需用沙石报告怎么写范文
我的家乡是农村,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你走在晚上的街道专上,街道干净极了,街道两旁属的路灯像一个个珍珠闪闪发光,美丽极了。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商店里热闹非凡,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小吃。我还听老家的叔叔说:“以前这里人多地少,山上能开荒的都开来种花生、黄豆等旱地作物,如今大家响应党的号召,退耕还林了。以前农家的菜盘子是见不着肉的,一日三顿吃咸菜萝卜。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衣服也不像从前一样一年一套,现在衣服多得很。旧的还没烂,新的又买据奶奶介绍,以前人们都以种田为生,但是田很少,人很多,经常是吃了一顿饭,就没下一顿的粮食,只能饿着肚子。门前只是一条很窄的土路,遇到下雨天,事情就不好办了。人们不是骑自行车,而是抬着自行车走路。十分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渐渐富裕起来,那长满了绿树,开满了鲜花的安家沟风景区不也是张家口的一大亮点吗?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有芬芳扑鼻的花香,以及那连绵不断的高山,那清澈无比的湖水,真使人心旷神怡啊!
Ⅳ 如何治理黄河
1、黄河的特点是水少沙多,水沙运行过程不协调。黄河65%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来自中游黄土高原,但二者在时间上常不相适应。
2、当中游来沙多,上游来水少时,就造成河道的严重淤积,洪水位不断抬高,威胁堤防安全。为缓解黄河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应从汉江、淮河上游调水入黄,冲沙减淤,改善生态环境,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的供水作用,并通过黄河以南构成的“串联水库”的调度,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扩大黄河下游河道过洪断面,同时将小浪底水库乘机所排泥沙输送入海,提高该水库的综合效益。
3、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4、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绿色GDP,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
5、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如处罚力度,关停污染企业等。
6、环保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实行垂直管理,脱离地方的制约
(5)治理河套扩展阅读: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Ⅵ 治理黄河的方法有哪些
根治黄河的主要方法:
1.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
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
3.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Ⅶ 1658年河套是谁统治的了
1644年入关以前,清朝已经拥有了以后整个东北和内蒙古。到顺治十六
年(1658年)消灭明朝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又获得了明朝的全部领土。这两部分
构成了清朝疆域的主体。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开始于其首领噶尔丹对漠北喀尔喀
蒙古三部的吞并和对漠南的的侵扰,由于准噶尔实力强盛,幅员广大,对清朝构
成极大的威胁,因而清朝除了彻底击败并予以消灭外别无选择。从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近70年。但清朝的目标并没有
扩大到准噶尔之外,所以当清军平定天山南路后,中亚的巴达克山、霍罕(浩罕)、
布鲁特等纷纷要求归附时,清朝并未接受,而是在边境立碑规定了边界。
宁之风
宁之风(1603-1681),字德九。清代宁阳县城西街人。官至太宰太傅。
宁之风的先祖宁义,为元世祖时的千户候。其父宁允济,是宁邑乡贤。1613年,宁之风参加宁阳乡试,补邑生,入县学研习经典。第一天,先生让他背《大学》,结果一字未错。1647年,清世祖大开新科,首选天下英才,他和李树奎、李恩光等相约赴京科考。宁之风一举成名,甲试第二荣登榜首。
1648年,黄河吕梁段再次遇险情,顺治帝诏敕宁之风治理。之风接旨后风雨兼程,披蓑戴笠一路沿河察视,同时传檄各地,限令死守。报清查办了渎职县令,率军民疏通河道中的障碍。同役夫一同背土上堤,险处打桩,填塞涌洞,束水攻沙,苦战月余,确保了吕梁无事。水退后,他用节省下的20万两白银赈农植树,筑堰固土,为吕梁段的长治久安打了坚实基础。据《清史·河务》载:朝廷派员巡检,再奏褒奖之风治吕梁"兴禹治水之功。"
1658年,宁之风升为河南知府,总摄中州诸事。这时他已是三品顶戴花翎,一到洛阳,立即走街串巷,下田同农夫攀谈,了解到当地的耕牛非法宰杀致使当地百姓生活贫寒,他要求各司县衙查清现存耕牛,一律用官价买入分给农户,并让经济人从内蒙、青海贩大批壮牛进豫,每10户配一套,并对宰杀耕牛者罚银一千,当年秋,河南就实现了以牛代耕。为克服中州各地百姓不善储粮的习惯,宁之风拿出自己两年的俸银,帮助主要州府扩建粮仓,并动员百姓注重储粮备荒。
他为政注重纲纪的整顿, 特别对官吏管理更严, 并常用李世民之言告诫部属:"社稷以民为本。 民为重,君为轻。为国尽心,为君分忧首当为民谋福。"他首先从自己做起,巡查州郡,废除一切馈赠迎送,有犯科者立即除名。一些官吏常向客商索要钱财,有的明目张胆设卡征费,他出榜晓知各地:无河南府关文一律不准向客商收取分毫。并暗派稽查,明侦暗访,将胆大妄为者就地惩办。还有些猾吏虚报冒领俸银,增加百姓负担,之风洞察此情,"一概清查,严行裁汰不许滥报,免苦累小民。"
树人重教,是宁之风的又一德行。他把"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作为施政要领。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拨库银兴建学馆,设讲经堂,并亲自从山东延聘名儒执教,经常巡查属吏,嘱他们把尊师重教当成政规,违者罚。数年后,河南殿试23人金榜题名,声震全国。
宁之风在河南一举捣毁土匪穴巢,全歼顽敌凯旋,皇上加封他陕西按察使,兼陕西重藩布政使,河南万民上表乞留,百姓自发在龙泉为其造生祠。宁之风到陕西上任时,了解到那里少数民族较多,他因俗而治,亲抚夷族首领,温言礼让。1662年夏,他再次出巡八卫,在哈密,乃上表辞官养疾,顺治皇上恩准归故里。
宁之风78岁辞世。康熙帝闻报,派山东布政使专程前往祭吊,封太师太宰德翁,赠太子太保
Ⅷ 家乡河套治理,水利局和老百姓各执一词,水利局说是河套地方,老百姓说是我们耕地,这个以什么为标准呢,
拿出你的土地证,没有证就不好办了。
Ⅸ 呼伦贝尔河套治理啥时候结束
我们的和他助理啥时候结束?月末就结束了。
Ⅹ 我们村在合作化时60年代在规划一片林地,如于近河今年河套治理加宽,认定所植树林违反规定对吗
不对,河套治理规划只能是对于现在土地利用的承认,既然你们村的林地在60年代就已经种植,专现在河道治理属加宽需要征用,就必须给予你们村相应的补偿,而且村集体林地只要是种在你们村集体的土地就不存在什么违反规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