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治理专家
『壹』 如何治理蝗灾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1)蝗灾治理专家扩展阅读:
灾害物种: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
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
『贰』 建国后,困扰百姓数千年的蝗灾是如何根治的
在古代,咱们中国长期属于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在国家经济中至关重要。粮食丰产,基本上就能够保证国泰民安。一旦闹灾荒,影响了粮食的种植和生产,老百姓没有饭吃,流离失所,必然会引发天下动乱。
而在所有的这些灾荒中,蝗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而且,蝗灾一般都是伴随干旱发生的,可以说是灾上加灾,给老百姓带来极为严重的危害。
(用农药除蝗)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在治理蝗灾方面,制定了一个“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
所谓“打旱”,就是知道蝗灾往往发生在旱灾之后。也就是说,每当遇到旱灾,乃至于干旱天气太多的时候,就要开始预防蝗灾。避免此后蝗灾发生后,手忙脚乱。
所谓“打小”,就是在蝗虫很小的时候,乃至还是虫卵的时候,就要予以扑杀,绝对不能让它们长成气候了再动手。
所谓“打了”,就是要斩尽杀绝。蝗虫一年会繁殖好几代。而且蝗虫的繁殖力惊人,一只母蝗会产卵200粒以上。因此,如果不对蝗虫进行斩尽杀绝,那么夏蝗过了又是秋蝗。这些蝗虫,会撵着季节走,吃了庄稼的叶后吃庄稼的杆,吃了庄稼的杆后,又吃庄稼的果。所以,要根据蝗虫的生长情况,在各个季节,实行斩草除根,不能让蝗灾死灰复燃。
当然了,除了有好的原则外,还有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人工除蝗、机械除蝗和药物除蝗三位一体来完成。尤其是药物除蝗,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当然了,过多地使用农药,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这也是要一分为二看待的。
总之,因为有了好的原则和好的方法,建国后,严重的蝗灾问题,得到了极好的解决。
『叁』 中国治理蝗虫第一人叫什么
中国历史治蝗虫第一人应该是唐代的姚崇!
『肆』 应该怎样治理蝗虫
多种措施防蝗治蝗,蝗灾的再次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李照会说,战胜蝗灾其实并不难,最现实的做法是,吸取过去在防蝗治蝗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李照会说,现在有些地方领导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他建议,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有关部门曾在东营搞过培育蝗虫天敌---中华雏蜂虻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效果。新疆等地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效果也比较明显。从短期看,药剂防治还是最为主要的手段。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有效控制,近几年人们对蝗虫防治越来越不重视,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少。据了解,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的治蝗药剂系统研发活动已基本停顿,造成关键控制技术和特效药剂匮乏。李照会曾参加过省里组织的治蝗药剂的政府采购,在比较过程中,他发现除了有机磷类药剂外,基本没有什么新型药剂。倒是有一种国外厂家的产品,不但药效好,而且污染小,但由于价钱太贵,最后中标的量很少。他说,研制治蝗药剂并不应单纯是农药企业的市场行为,政府部门应加大在研发、引进方面的引导和投入,新农药的开发任重而道远。
『伍』 巴铁的蝗灾治理的怎么样了
巴铁的蝗虫治理的怎么样了?
巴铁的蝗虫一治理的差不多,在中国的帮助下,用无人飞机喷洒药,杀死蝗虫,也有人工喷洒药。已见成效。
『陆』 中国古代多次发生蝗灾,古人都有哪些治理蝗灾的办法呢
我国古代对于蝗虫的防治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虫的趋光性,用火将蝗虫杀死。
其次还有用器具捕杀的方法。到了后期开始在农业上进行发展,培育特殊的种子来避免蝗虫灾害的发生。
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来减少蝗虫灾害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的主要赋税来源也来自农业,人民的生产生活也依靠农业。因此水灾、旱灾和蝗虫并称为我国历史上三大自然灾害。随着华夏五千年的发展,蝗虫曾多次威胁过华夏大地。为了战胜这一灾害,古人主要采取了政策+技术两种措施来处理蝗灾。
总结:
在我国古代,治理蝗虫的方式有很多,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劳创造的结果,蝗虫灾害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我们不能够过度开发破坏大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
『柒』 印度灭蝗谎言被揭穿,专家解释蝗灾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媒体消息报道,2020年2月24日,中国治理蝗虫专家已经抵达巴基斯坦,将帮助该国对抗蝗灾,一张国内专家和巴基斯坦重要领导人的合照被冲上微博热搜榜。由于国内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巴基斯坦提供了援助,如今它有难,我国当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网友们纷纷评论称:巴铁们别慌,阿中国来帮你了。
有专家发表意见称,最好尽快想方设法控制今次的蝗灾,不然等到6月份的到来,气温上升,更有利于蝗虫的孵化,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增加6倍,被祸乱的范围将会更大。至于国内的情况,则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不仅仅有完美的天然屏障——喜马拉雅山脉阻挡着,而且我国治蝗经验非常丰富,完全有能力、有把握应对此次蝗灾。
『捌』 蝗灾出现后,如何治理包括自然治理和药物治理谁详细说说
防治蝗虫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这些防治要达到的目标都是消灭蝗虫,避免蝗虫对庄稼的为害。
在防治蝗虫时我们强调要预防为主,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所谓的预防为主,就是要尽量在蝗虫大发生之前,或在蝗虫发生程度较低,蝗虫还没有给庄稼造成损失时,及时采取行动,将蝗虫杀死。否则,在蝗虫发生程度严重时采取行动,不但要使用更多的人力和金钱,而且也会给庄稼造成严重的损失。
治理蝗灾方法 :
第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有些种类的蝗虫,如东亚飞蝗,它喜欢在干燥裸露的地块产卵,我们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这样的地块就不适于蝗虫产卵了,也就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
第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2)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3)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很多种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虫,如泽蛙、金线蛙、林蛙、黑斑蛙还有黑眶蛤蟆、中华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泽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头蝗蝻。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头蝗蝻。在自然界鸟吃虫是普遍的常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鸟吃蝗虫记载,如在唐代就记载有数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尽,庄稼免于受害。我国记载吃蝗虫的鸟有18种,包括海鸥、伯劳、灰喜鹊、喜鹊、草鹭、椋鸟等。我曾经在天津大港水库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观察到有大批海鸥飞到发生程度高的地块捕食蝗虫的情形。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蝗虫的发生地可以常见到它们捕食蝗虫的情况。而蝗虫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在自然界中他们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爆发,除非由于某些原因,蝗虫的天敌没有能力控制下蝗虫则大爆发。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
种植可以招引天敌的植物,如中华雏蜂虻和芫青的幼虫捕食蝗虫的卵,成虫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虫发生地种植开花植物,为天敌成虫提供补充食物,提高天敌的数量,控制蝗虫;
第三:农药防治:
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
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经过一段时间后,蝗虫因得病而行动迟缓、不能飞行,产卵量下降,直至死亡。蝗虫一旦得了微孢子虫病,它就成为了传染源,到处传播微孢子虫,而且得了病的蝗虫它产下的卵也带有微孢子虫。这种病可以通过食物污染、蝗虫相互咬食,在蝗虫群中传播,形成长期的流行病,就像是流感一样。因此一次防治后,该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