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问题
Ⅰ 谈一谈全球治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成长的过程都是波浪线的,有起有伏,当我们遇见问题时,很多时候,希望朋友或是专业人士能给我们一份标准的答案,其实,到头来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我们自身,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所处的环境.首先是冷静客观地分析自身的环境,得出问题所在,自已或是找专业人士解决问题,如果是在自己都不知道问题所在,不能客观的分析问题,就算你请神仙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不能对症下约. 因此,每一次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是先让自己平静,摆正心度,客观分析问题,思路决定出路. 就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Ⅱ 为什么在当今世界需要加强全球治理
一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即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应当是超版越国家、种族权、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规制。即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包括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即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1)各国政府、政府部门及亚国家的政府当局;(2)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体。指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对全球治理绩效的评估,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国际规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适应性、政府能力、权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识基础等。有学者把上述五个核心要素转化成五个问题:即为什么治理、如何治理、谁治理、治理什么、治理得怎样。
Ⅲ 谈谈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治理问题
这玩意儿怎么治理?世界又没有全球皇帝,只能说是利益,合作,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局部动荡不安
Ⅳ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首先,治理体系有失均衡。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在金融危机中虽受到冲击,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治理机制,主导国际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垄断着全球化进程和利益分配的主动权,因而可望通过资本链与货物链向下游国家转嫁危机。危机发生以来,20国集团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载体,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首次以平等地位在全球治理进程中崭露头角,但仍不足以抗衡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
第二,治理主体存在缺失。全球范围逐渐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政府间组织,这些组织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推进国际治理。但是,现行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缺乏主权国家享有的排他性公共权力,因而无法有效行使话语权。
第三,治理机制缺乏弹性。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治理机制均有待于适应全球治理新形势。20国集团虽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但仍停留在“临时性政治俱乐部”阶段,尚待建立和完善全球化监管机制、政策执行机制、治理主体结构,等等。
第四,治理客体存在争议。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因而需要通过国际制度或非制度安排,就需要治理的领域和具体问题达成一致。然而,世界各国对各类问题的关切度不同,因而围绕全球治理的议题设定展开激烈的博弈,围绕治理规则展开较量。
第五,治理效果有待彰显。缺乏监管机制的经济全球化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样,缺乏“同舟共济”精神的全球治理也不具有可持续性。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受国内政治或本国利益驱使,纷纷利用其政治和经济优势,利用全球治理推销西式政治体制和价值观,维护本国既得利益,而置他国利益于不顾。
第六,治理理论存在争议。回顾历史,全球化主要由跨国公司推动。然而,迄今为止,全球经济治理的理论主要停留在国家层面。进而言之,现行全球治理理论由发达国家学术界率先提出,因而有悖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
第七,需要适应国际法规。全球治理需要各主权行为体依法让渡一定的主权,并容纳更多的非主权行为体成为全球治理的伙伴。显然,上述行为直接与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独立的原则相违背。如何处理好国际法和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各利益攸关方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八,国际社会亟待培植集体行动意识。从全球范围看,受政治周期和经济周期影响,各主要大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各行其是倾向愈益明显。未来,南北国家之间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中地位失衡的状态均难有改观,任何新的治理机制和规则的创立,只要无法得到美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只得“绕道走”。
Ⅳ 全球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1、扩大与深化的矛盾。
全球治理的治理边疆不断扩大,治理的效率却明显滞后。按领域分,它包括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安全治理;按区域分包括全球层面、区域层面、次区域层面、多边与双边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各种问题的治理;按建构顺序可分成既有治理领域、新建治理领域以及未来新公域的治理。
2、共治与分治的矛盾。
“共同治理”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合作化。随着美国、欧盟逐渐摆脱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困扰,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领域的较量激烈,大国矛盾上升,使“共治”前景暗淡,碎片化式的“分治”明显。
(5)全球治理问题扩展阅读:
全球治理健行方略
1、坚持长期目标指导下渐进实现短期目标
全球治理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构成了全球治理目标体系。全球治理长期目标看似与短期目标割裂,实则二者统一于全球治理的价值伦理。
从层级上看,全球治理长期目标高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具有宏观指引性与不可操作性。短期目标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且依据长期目标而定,是实现长期目标的阶段性成果。无论它以何种方式呈现都不能偏离长期目标的方向。
2、多维度破解全球治理主体间合作困境
利用正负激励和教化方式破除集体行动困境。可以通过提高未来行动对治理者的重要性来增加不合作成本,同时,制定奖惩机制对能够一直保持合作的治理者给予额外奖励,最大限度改变治理收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