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整改方案
① 如何改善病房环境
针对目前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目前状况,病房配套房间有限,无独立的家属接待室,便民措施有欠缺,部分标识过时。无本科特色治疗介绍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把上述情况反馈给院领导,制定出如下措施:一、 病人进出通道及医护人员进出通道的木门已破损,起不到应有的作
用,鞋柜、衣柜门关闭不严。建议医院改造进出通道的木门,弄好鞋柜、衣柜门,改善病房环境。
二、 病人探视使用的拖鞋较陈旧。要给予更换,并要求保洁员定期清洗消
毒,保证拖鞋卫生。
三、 改善便民措施,使卫生间清洁无味,防滑防摔。增加预防意外事件的
警示标识。
四、 有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及明显的路径标识。严禁在通道内摆放轮椅,
担架等物品,保障通道畅通。
五、 病房内各床之间配备要配备有床帘以及屏风以保护患者隐私。严禁医
护人员未拉床帘就为病人进行导尿、换衣等操作。
六、 为病人提供一次性水杯,开水,并提供微波炉给予病人及家属使用,
方便病人及家属用餐。
七、 病房门前配备有手消毒液,进出病房进行消毒洗手,减少病菌传播。八、 发放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通过病人及
家属意见不断改善我们的服务。
九、 医务工作人员必须熟知各种服务流程,实行首问负责制,上岗时佩戴
十、 通过持续改进就诊环境,及时发现就诊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分
管领导,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患者在就诊时处于良好环境,提高病人满意度。
② 民营医院如何写卫生健康行业作风整治方案
卫生健康行业作风整治?太笼统了,行业作风包括范围很广。上级有没有明确的方案或者整治内容?有没有侧重点?整治的出发点是什么?是重在医疗质量还是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本人从事卫生管理工作,可以提几点建议。
1.组织领导
如果整治规模比较高,怎么都要院长亲自挂帅吧。各位相关领导成立和整治小组什么的。
2.整治内容
一是医疗服务方面。医德医风建设,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医疗投诉受理渠道等方面。
二是医疗质量方面。医疗法规的落实、学习。《核心医疗制度》《处方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毒麻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纠纷处理条例》等,还有医疗质量管理机制是否健全。
三是药品设备管理方面。药品、耗材、设备引进流程是否合规,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设备管理委员会职责作用发挥是否充分,辅助用药管理。
四是经济责任方面。药品回扣,违规统方,工程建设、服务购买是否合规,有无经济问题。
3.方法步骤
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做什么。
4.要求或者达到什么结果。
不知是否有用,可以再交流。
③ 乡镇医院最近要怎么整改
乡镇医院现状如何改变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医疗服务水平提高难 过去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历史因素影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严重偏低。乡镇医院要想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要素”,资本投入、人才投入和市场接轨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乡镇卫生院却连其中的任一条件都无法满足,它们在劫难逃地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没钱,就无法增添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医护人员情绪不稳、信心不足,积极性和责任感得不到充分发挥,很难吸引病人:农村患者小病找村卫生室,大病去县医院;病人少了,医院就更没钱了,使乡镇卫生院的工作呈不饱和状态。现有的医疗服务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1.2 管理经验欠缺,强化管理难 近年来,乡镇医院领导干部大多从业务技术骨干或其他行业提拔上岗,未经过系统的卫生管理培训,缺乏基层卫生管理经验。改制前,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分配上的“大锅饭”,用人上是终身制,人浮于事,难以管理,普遍缺乏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内在动力。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情绪不稳、信心不足、缺乏责任感,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1.3 市场经济对医院发展的影响:①利益驱动的负面效应,造成人才大量流失,影响医护队伍的稳定性。②医疗卫生收费价格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极大的影响了正常医疗工作运转和新技术新疗法项目的开展。③政出多门的多头医疗改革政策,客观上加重了医院各方面的负担,冲击了传统的医疗秩序,并突出了多种医患之间的矛盾。
2.改革与发展的探讨
2.1 乡镇医院的功能定位 乡镇医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受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还应具有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处理危急病人的能力。
2.2 加大对乡镇医院的投入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一方面乡镇卫生院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办医,以工助医,以商补医,完善补偿机制,保障农村卫生事业有较充足的资金用与发展。
2.3 加强医院干部队伍建设 乡镇卫生院的前途和命运与医院领导的管理经验和水平有直接关系,同时适时举办各种基层医院干部培训班,以提高领导者管理水平。
2.4 深化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 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新的用人制度。专业技术职称应进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实行全员聘用制,鼓励人员合理流动。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向一线、专业技术、高风险岗位倾斜,真正做到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2.5 加强医院专业人才培养及专科建设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专业人员出去学习,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鼓励年轻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自学、函授、学历提高班,以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医学院校毕业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加强农村卫技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有计划清退无学历、业务水平低的乡村医生。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把适应当地医疗服务的项目引进来,以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高科技含量,走“科技兴医、专科兴院”的路子,建立1~2个具有一定特色的专科,创出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2.6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自身优势,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力争政府财力支持前提下,创建花园式医院,优化、美化、静化、亮化就医环境;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医院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手段。
2.7 创新服务模式 成立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中心,开展疾病调查、建档工作,为社区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心理咨询;重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预防残废、康复医疗、健康保健等全程服务;开展母婴健康社区活动;出院病人随访制;深入农村社区、家庭、学校、工厂、企业,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
2.8 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推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大病致贫、返贫问题,对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根据政府财力,逐步推行农民医疗保险,为乡镇卫生院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2.9 认清形势 革新制度 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政事分开,打破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逐步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宏观管理,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采取多种措施调整和控制卫生资源的存量和增量。 改革预防保健体系,建立综合性预防保健体系,负责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领域的业务技术指导,并提供技术咨询和调查处理传染病流行、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入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