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侧磨病害整治效果
1. 怎样测量钢轨侧面磨耗
钢轨侧抄面磨耗是指轨头内侧面的袭磨耗,一般用轨头内侧圆弧与轨头内侧面相切的切点处的磨耗值作为钢轨侧面磨耗值。一般曲线上股铆轨的侧面磨耗比下股钢轨和直线钢轨大得‘多,是曲线钢轨使用寿命的控制因素。因此,定期测量曲线上股钢轨侧面磨耗是十分必要的。 钢轨侧面磨耗和垂直磨耗一样,是用钢轨磨耗测量器测量的,现场使用最多的是61型钢轨磨耗测量器。测量磨耗时,将钢轨磨耗测量器支架的两个脚支在钢轨轨底上,用标准钢轨断面校正过的测针尖端紧靠钢轨表面及侧面,即可读出磨耗值。在有的情况下,当钢轨断面与其垂直轴线不对称的误差较大时,61型钢轨磨耗测量器测量侧面磨耗会出现很大的误差。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设计的TJ型钢轨磨耗测量器改变了支架支在钢轨轨底的方式,把测量器套在轨头上,使轨头宽标尺紧靠轨头外侧,拧紧测量器顶部的固定螺丝,使测量器立于轨头上,这样,消除了钢轨断面与其垂直轴线不对称误差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 现场有时用游标卡尺测量轨面下14~16mm处的侧面磨耗,如游标卡尺放置位置正确,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测量钢轨侧面磨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测量前应将钢轨磨耗测量器支点处钢轨表面的污垢清除干净
2. 维修和整治
1曲线设置的要求 在线路上设计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单曲线,仅在困难条件下才设置复曲线。在曲线地段,应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选择一定的曲线半径和角度,转向角越小,列车运行条件就越好;反之,转向角越大,列车运行条件就越差。所以铺设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小转向角曲线。但是,同时也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半径太大,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行车速度;半径太小,难以保持正确的位置。因此《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不同等级的线路,用不同半径的曲线。如:一级铁路的一般地段的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400m;二级铁路一般地段不得小于8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400;三级铁路一般不得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350m。 2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 列车的运行由轨道来导向,车体在运行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是不会改变方向的。尤其是在铁路线路上,而在曲线地段,轨道却不断的转变方向,迫使车体也不断的改变方向。因此,车体运行方向和曲线轨道的方向总是相互矛盾着的。曲线地段是铁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之一,在一般的地形条件下,铁路曲线约占正线延长线的30%,提高曲线的养护质量,对均衡提高线路的质量,延长轨道各部的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3曲线病害的分类 铁路线路曲线病害主要有:方向不良,轨距不符,水平超限,轨底坡不统一,曲线钢轨侧面磨耗,剥落掉块和波浪形磨耗。由于在曲线地段车轮对钢轨产生的反向力,使曲线地段的线路承受着多方向的作用力。因此线路的曲线地段,特别是小半径的曲线地段是铁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特别值得重点保护。 4曲线病害的危害 在现今时代与社会进步中,铁路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随着行车密度和轴重的提高。不少区段钢轨的侧面磨耗和剥落掉块情况十分严重,轻微的用1—2年就磨耗到限,较严重的区段8个月就需要成段更换磨损钢轨。在有的区段,钢轨波浪形磨耗已成为制约钢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钢轨波浪形磨耗一旦形成,发展下去将是十分危险的。对于曲线的超高设置应根据定期的测速资料来依次设置。在有的区域,由于多年不测速,只是凭现场经验来调整超高,致使超高与速度不相适应,存在较大的欠超高或者过超高。那样将大大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制约行车的速度。曲线地段的病害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整治,轻则影响行车的质量,使旅客感到不舒适或者列车发生晃动;重则造成列车的颠覆。因此,曲线地段的病害应当高度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在曲线地段,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列车车体向外倾斜,迫使钢轨受到冲击而变形。车轮和钢轨就会产生严重的磨耗,必然导致旅客列车上的旅客感觉到不舒适等现象。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使列车能够安全平稳的通过曲线,这就需要在曲线两头设置缓和曲线,合理设置外轨超高和加宽轨距,加强线路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保持曲线线形等。 5曲线地段的养护 曲线时线路上的病害多发地段,应加强养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尤其是那些病害的多发、易发地段,特别应当加强防护的事小半径曲线地段。从设备上加强曲线,使路基参数达到设计标准。路肩平整,排水良好,整治路基病害,防止路基基础变化带动上部建筑的变形,并按规定更换失效的轨枕。根据设计的曲线要素正确测定曲线位置,及时安设曲线头尾标志固定曲线位置。正确测定现场正矢,用计算机进行拨正计算,全面拨正线路。 6设置合理的曲线外轨超高 我国铁路缓和曲线和曲线的线形大多数都采用三次抛物线,这类缓和曲线正矢和外轨超高的分布呈折线梯形,缓和曲线在其终点,不能满足正矢和超高圆顺过度的要求。因此,在缓和的始终点不可避免的要出现附加动力作用,致使缓和曲线部分正矢和超高的变化较大,超限处高于圆曲线部分。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缓和曲线的养护质量,在设置缓和曲线正矢和超高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固定缓和曲线的头尾位置,曲线头尾应有正确的标记,每次起拨道前均应校对,对已经发生的异变,应采用偏角法,角圆法或者绳正法进行校核,以确定正确位置。 2)合理设置缓和曲线头尾的正矢和超高,为了消除三次抛物线形和曲线头尾离心力的突变,可在其始终点进行适当的改善,对与不同的曲线,其取值也不尽相同,在小半径曲出现负误差,在终点更不允许出现正误差。 3)为了尽量减少缓和曲线始终点的附加动力压值,该点至直线部分50m范围内的轨距应为1435±2mm。在曲线部分设置合理的曲线加宽,曲线部分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要给车轮留一定的游动空间,否则会造成列车的倾覆。 7展望铁路线路未来发展的趋势 铁路大发展,进一步突出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自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铁路的发展突飞猛进,《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并实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我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铁路最大限度缓解了我国煤电油等运能的紧张状况,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在过去的几年的时间了,中国铁路已经是实现了阶段性的跨越。铁路未来将向更快,运量更大发展,运输量也将越来越繁忙,这就向铁路的基础线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一定会使得线路质量更高,病害被预防在未然,维修量将越来越少,以致达到少维修或者免维修,那样铁路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3. 如何利用改造的轨距杆整治尖轨拱腰
问这问题的相当专业了啦。你应该是学相关专业的吧?书上不找到这儿找答案来啦?十害之首:尖轨尖端不密贴。剩下的自己总结吧,在道岔上施工如何设防护?在站内道岔上施工,如何使用减速信号防护?在轨道电路区段维修道岔时应注意什么?道岔转辙部分的主要病害有哪些?转辙部分病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如何整治?道岔直、曲基本轨产生方向不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校正基本轨方向及转辙部位框架尺寸?什么是道岔的“三道缝”病害?道岔基本轨产生横向移动的原因是什么?道岔基本轨磨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治尖轨不密贴?普通道岔尖轨跳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整治道岔尖轨跳动?道岔尖轨产生拱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整治道岔尖轨拱腰?怎样使用弯轨器矫直尖轨拱腰?道岔尖轨产生横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整治尖轨横弯?道岔尖轨尖端第7、第8号岔枕发生移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道岔尖轨轧伤和非正常磨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治尖轨轧伤及非正常磨耗?改尖轨部位轨距应遵循哪些基本程序?哪些道岔尖轨禁止使用?更换道岔尖轨时应注意什么?试述更换护轨的作业程序试述更换滑床板的作业程序试述更换尖轨跟端间隔铁的作业程序怎样正确测量单开道岔横支距的起点?道岔导曲线为什么会形成反超高?怎样整治道岔导曲线反超高?导曲线钢轨被挤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防治道岔导曲线病害?怎样整治道岔导曲线处岔枕中部低洼?道岔护轨高起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整治道岔护轨高起和严重磨耗?怎样防治道岔辙叉和护轨部分的病害?哪些道岔护轨螺栓折损会危及行车安全?在站内铺设或拆除道岔必须经哪一级机构批准?辙叉心轨磨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道岔伤损检查的重点部位有哪些?道岔辙叉部分有哪些缺陷时应禁止使用?试述辙叉、尖轨、基本轨折断时的应急通车方法怎样加强辙叉和转辙连杆部分的捣固?为什么辙叉部轨距和间隔超限时不宜用移动叉心的方法改道?
4. 铁路线路冻害的整治办法
1曲线设置的要求
在线路上设计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单曲线,仅在困难条件下才设置复曲线。在曲线地段,应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选择一定的曲线半径和角度,转向角越小,列车运行条件就越好;反之,转向角越大,列车运行条件就越差。所以铺设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小转向角曲线。但是,同时也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半径太大,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行车速度;半径太小,难以保持正确的位置。因此《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不同等级的线路,用不同半径的曲线。如:一级铁路的一般地段的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400m;二级铁路一般地段不得小于8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400;三级铁路一般不得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350m。
2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
列车的运行由轨道来导向,车体在运行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是不会改变方向的。尤其是在铁路线路上,而在曲线地段,轨道却不断的转变方向,迫使车体也不断的改变方向。因此,车体运行方向和曲线轨道的方向总是相互矛盾着的。曲线地段是铁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之一,在一般的地形条件下,铁路曲线约占正线延长线的30%,提高曲线的养护质量,对均衡提高线路的质量,延长轨道各部的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3曲线病害的分类
铁路线路曲线病害主要有:方向不良,轨距不符,水平超限,轨底坡不统一,曲线钢轨侧面磨耗,剥落掉块和波浪形磨耗。由于在曲线地段车轮对钢轨产生的反向力,使曲线地段的线路承受着多方向的作用力。因此线路的曲线地段,特别是小半径的曲线地段是铁路三大薄弱环节之一,特别值得重点保护。
4曲线病害的危害
在现今时代与社会进步中,铁路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随着行车密度和轴重的提高。不少区段钢轨的侧面磨耗和剥落掉块情况十分严重,轻微的用1—2年就磨耗到限,较严重的区段8个月就需要成段更换磨损钢轨。在有的区段,钢轨波浪形磨耗已成为制约钢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钢轨波浪形磨耗一旦形成,发展下去将是十分危险的。对于曲线的超高设置应根据定期的测速资料来依次设置。在有的区域,由于多年不测速,只是凭现场经验来调整超高,致使超高与速度不相适应,存在较大的欠超高或者过超高。那样将大大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制约行车的速度。曲线地段的病害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整治,轻则影响行车的质量,使旅客感到不舒适或者列车发生晃动;重则造成列车的颠覆。因此,曲线地段的病害应当高度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在曲线地段,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列车车体向外倾斜,迫使钢轨受到冲击而变形。车轮和钢轨就会产生严重的磨耗,必然导致旅客列车上的旅客感觉到不舒适等现象。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使列车能够安全平稳的通过曲线,这就需要在曲线两头设置缓和曲线,合理设置外轨超高和加宽轨距,加强线路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保持曲线线形等。
5曲线地段的养护
曲线时线路上的病害多发地段,应加强养护,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尤其是那些病害的多发、易发地段,特别应当加强防护的事小半径曲线地段。从设备上加强曲线,使路基参数达到设计标准。路肩平整,排水良好,整治路基病害,防止路基基础变化带动上部建筑的变形,并按规定更换失效的轨枕。根据设计的曲线要素正确测定曲线位置,及时安设曲线头尾标志固定曲线位置。正确测定现场正矢,用计算机进行拨正计算,全面拨正线路。
6设置合理的曲线外轨超高
我国铁路缓和曲线和曲线的线形大多数都采用三次抛物线,这类缓和曲线正矢和外轨超高的分布呈折线梯形,缓和曲线在其终点,不能满足正矢和超高圆顺过度的要求。因此,在缓和的始终点不可避免的要出现附加动力作用,致使缓和曲线部分正矢和超高的变化较大,超限处高于圆曲线部分。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缓和曲线的养护质量,在设置缓和曲线正矢和超高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固定缓和曲线的头尾位置,曲线头尾应有正确的标记,每次起拨道前均应校对,对已经发生的异变,应采用偏角法,角圆法或者绳正法进行校核,以确定正确位置。
2)合理设置缓和曲线头尾的正矢和超高,为了消除三次抛物线形和曲线头尾离心力的突变,可在其始终点进行适当的改善,对与不同的曲线,其取值也不尽相同,在小半径曲出现负误差,在终点更不允许出现正误差。
3)为了尽量减少缓和曲线始终点的附加动力压值,该点至直线部分50m范围内的轨距应为1435±2mm。在曲线部分设置合理的曲线加宽,曲线部分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要给车轮留一定的游动空间,否则会造成列车的倾覆。
7展望铁路线路未来发展的趋势
铁路大发展,进一步突出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自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铁路的发展突飞猛进,《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并实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我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铁路最大限度缓解了我国煤电油等运能的紧张状况,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在过去的几年的时间了,中国铁路已经是实现了阶段性的跨越。铁路未来将向更快,运量更大发展,运输量也将越来越繁忙,这就向铁路的基础线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一定会使得线路质量更高,病害被预防在未然,维修量将越来越少,以致达到少维修或者免维修,那样铁路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5. 求毕业论文一份,题目是“既有线道岔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
浅谈既有线道岔病害整治
摘要:通过对既有线道岔的分析,介绍了提速道岔的尖轨侧磨、大垫板折断、基础病害等病害的成因及整治措施。
关键词:道岔 尖轨 侧磨 垫板 基础 螺钉 道床
一、概述:
作为一名铁路职工,我们最重要的职责是确保旅客的安全和铁路运输的畅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确保旅途的舒适性和快捷性,所以铁路的线路质量必须得到有力的保证。结合我段的实际情况,所有的线路都是山区铁路,也是全局车流量最大的段之一.随着第六次大提速和十一五中长期高速铁路规划网的建立.列车的高速运行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道岔是进出站的咽喉部分,也是车站和区间线路的连接部分和过度段。道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然而道岔是线路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病害比较多的地方,改善好道岔的质量将对铁路的运输非常的有利,经过我的实践和学习,我对道岔的病害与整治有一些简单的看法。
二、具体问题以及整治措施
1、螺钉的问题及治理方案:
(1)由于螺钉所受的横向冲击力大、道岔区导曲线半径小、辙叉护轨地段横向冲击较大等原因,列车通过道岔时尤其是通过辙叉区段时,作用于钢轨的横向力偏大,进而传递给铁垫板以较大的横向冲击,螺栓承受横向力,螺栓同时承受弯曲、拉伸及剪切作用,因此螺栓易折断。
(2)组装缺陷,或制造偏差。
(3)螺钉长期缺乏养护,松动后拔起造成水汽进入螺孔使螺钉锈蚀。
(4)轨枕空吊或者道床弹性不均,在列车动力作用下螺钉受到巨大的向上的抗拔力,这种情况下在列车反复的动力作用下螺钉不断拔起。
(5)螺栓扭矩过大时内螺纹易破损。
上述原因导致了螺钉容易失效,岔枕与道岔大垫板的连接被破坏,使大垫板不能牢固的固定在岔枕上,在列车动力作用下岔枕以上结构失去牢固连接,使道岔几何型位难以保证,造成道岔晃车等问题,严重时可能造成钢轨外翻使列车脱轨。
综上所述是螺钉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整治方案。
(1)保持道岔的良好几何型位,尽量减少道岔内部以及前后100米内的小方向,保持道岔的框架尺寸及道岔支距以减少列车经过道岔是产生的横向力。
(2)安装大螺栓不能用锤打,难拧时要分析原因,修正后再耐心拧入。
(3)螺钉要经常检查,发现有松动现象要及时复紧。
(4)要定期涂油,且每年不少于两遍,及时更换失效弹簧垫圈,涂油时套管底孔不能封闭堵死。
(5)道岔应采用机械捣固,及时消灭空吊板,综合整治有病害的接头,焊接接头要打磨平整减少轮轨间动力作用。
(6)改进螺纹的结构,增加强度等等。
2、垫板出现的问题及整治措施
对于道岔大垫板折断现场分析,铁垫板和轨枕间的不密贴是造成其折断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轨部分长大垫板折断较多。此部分垫板位于长岔枕中部,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长岔枕产生一定的挠度,长大垫板随岔枕共同变形,但由于垫板与岔枕间不密贴使垫板同时受弯剪作用而损坏。
滑床板开焊既有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又有养护维修方面的原因。制造上的原因主要是焊接件质量不过关,强度不够。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曲基本轨一侧开焊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直向行车时行车速度高、密度大,直尖轨受力带动滑床板下沉,而曲基本轨则被动施加滑床板以向上的力。高频率反复振动造成曲股滑床板开焊较多。从养护原因上看,钢枕前后滑床板开焊多,主要是钢枕部不易捣固,容易形成暗坑、吊板造成滑床板开焊。道岔垫板损坏使得钢轨件失去与轨下基础的牢固连接造成道岔的几何尺寸难以保证进而影响行车。滑床台的脱焊造成尖轨扳动所需要的力矩增大,可能造成尖轨卡死无法扳动造成严重行车事故。所以我们要采取下列整治措施:
(1)对岔区加强捣固,尤其是岔心长岔枕中部,以减少岔枕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2)加强监视,对垫板上的大螺钉进行及时复紧,保持垫板与岔枕接触良好。
(3)及时更换垫板及滑床板下大胶垫,保持弹性减小列车的冲击力。
(4)保持转折部分的几何尺寸,尽量减少尖轨与滑床台间离缝。
(5)滑床台要及时涂油,减少尖轨扳动时的磨阻力。
(6)加强滑床台焊接质量等等。
3、道岔下的道床和基础所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由于地处山区,雨季较多,道岔下的基础施工难度大,天窗时间点不够用和上下结构连接不密实,过往列车造成的振动较大。这些病害情况及产生危害道床和基础的不稳定的原因都会对行车造成影响。尤其是基础翻浆冒泥,形成空吊,将造成晃车,影响旅客列车的舒适性,严重时造成行车安全事故。解决方法有:
(1)加强监控、保持道床的稳定性。
(2)勤测量、观察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随时间所残生的变形,抓好修补工作
(3)抓好排水工作、采用良好的道砟,保持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造成大范围的翻浆冒泥。
(4)更换道砟,对废旧的道砟进行即使更换,保持道床的稳定性。
(5)硬化基础,保持基础的稳定,降低维修成本和工作量等等。
4、列车对道岔的磨耗所带来的影响及整改措施
道岔尖轨磨损分为直尖轨磨损和曲尖轨的侧磨,都会带来行车不平顺,尤其直尖轨侧磨直接影响直向通过的高速旅客列车,造成行车舒适性下降。
由于曲尖轨侧磨:曲尖轨侧磨多集中在出发列车通过的侧向道岔,列车起动后逐步加速,轮轨作用下,机车轮在大功率的扭动下,形成滚动加滑动的趋势,列车进入侧向道岔时轮缘紧贴钢轨内侧的踏面圆弧,形成刨切趋势,并逐渐积累,产生钢轨侧磨。
直尖轨侧磨:直尖轨侧磨跟道岔结构及养护状态密切相关。尖轨是一个变截面钢轨件,其可动部分支承在滑床台上,与滑床台无扣件联结,尖轨上部密靠基本轨,在尖轨中部设置顶铁与基本轨贴靠。这种结构造成道岔转辙部分的线性刚度较低,结构相对松散。我认为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是造成直尖轨侧磨的重要原因。在列车动态作用下,不密靠的尖轨会形成一定的矢度,顶铁过长则尖轨向线路内部侧弯,顶铁过短则向线路外部侧弯。在列车经过时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在尖轨不密靠的地点及前后挤压摩擦尖轨,造成直尖轨侧磨。同时岔前后轨向不良使列车蛇行运动,也是造成直尖轨侧磨的原因之一。整改措施有:
(1)对曲尖轨加强监控,侧磨初期要及时进行打磨,在日常道岔养护维修中尽量消除道岔方向病害,减少尖轨附加应力,减缓曲尖轨侧磨发展,延长使用寿命,必要时可以对曲尖轨进行涂油润滑。
(2)注重顶铁的状态控制,做到不顶死不离缝。顶铁顶死会造成二动难以密贴以及尖轨向内的侧弯,恶化了尖轨平顺度;顶铁离缝较大会造成尖轨自由长度加长,尖轨由点位移转变为线位移,尖轨、基本轨受横向冲击力增加,转辙部位框架难以保持,二动部位不密贴加大,进而钢轨侧磨加大。
(3)应及时对道岔滑床板开展涂油,消除因滑床板涂油不良而造成的道岔转换力阻力过大,导致道岔不密贴的现象。
(4)减小道岔前后钢轨侧磨的发生,及时消灭轨道原始不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