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沙漠治理
㈠ 如何参与中国沙漠治理,我想负责一块沙漠,通过我的努力想让它也成为一片绿洲。
我认为国家来林业主管单位自应该制定一个发动全民植树的机制,专门划定天津防护林建设全民植树认养多个区域,在各种植地常年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鼓励全市居民以各种主题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比如,各户家庭夫妻结婚纪念日、孩子降生纪念日、孩子生日纪念日、家庭成员去世纪念日、各大法定节日都可以由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市绿化造林主管部门组织全民性质义务植树活动,改善天津的生态环境造福百姓,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目前,我个人有出资义务植树的想法,但无法从网络等媒体获知找谁可以完成这个愿望。我相信每一个热爱家乡的天津市居民也同样有这样的心愿。
沙漠治沙恢复植被,水源紧缺以及沙漠土质保水能力差使得植树治沙称为一个很头疼的大问题。前不久我在给儿子换尿布时突发奇想,可不可以在沙漠土中参加尿布中的那种保水材料,改良植被生存环境尽快促成旺盛生长,为树木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呢?希望中国治沙站的工程技术人员理论实践检验一番。
㈡ 寻一部关于沙漠记录片的名字
森林之歌第六季大漠胡杨
㈢ 请说出宁夏人民是如何治理这段沙漠的
中卫防沙林场职工与中卫第一代治沙人挺进沙漠。从东起胜金关、西至迎水桥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平整沙地,植树造林,为这片荒漠播撒下了绿色的种子。经过多次实践,终于创造了中国人治沙的“魔方——1米X1米麦草方格”,结束了人类在沙害面前无能为力的历史。
经过长期治理,沙漠表面沙结皮和植被覆盖度逐渐扩大,使地面流沙移动速度不断降低,为沙漠铁路构建了一道绿色屏障。1958年包兰铁路通车以后,中卫固沙林场几代人结合当地实际,解决了高大流动沙丘的治理难题。
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的治理沙漠的专家学者都去过那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沙漠铁路两侧植被覆盖度保持在70%左右。有柠条、猫头刺、黄刺玫、沙拐枣、珍珠梅、沙漠锁阳、兔丝子、沙葱、沙米、花棒——有些植物好像在内蒙时见过或者也听说过。
中卫沙坡头被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其实我至今还没闹机密,可能就是不许外国人再去开发和利用吧?那里有大漠、黄河、高山、绿洲,在沙漠铁路的南场是江南的秀美,沙山下就是奔腾的黄河,因为有水,所以植被特别好。在沙漠铁路的北场就是西北大漠风光的雄奇。那里有为人类征服沙漠树立典范和震惊世界的沙漠成果,她不仅赢得了“世界环保500佳”的殊荣,还为闻名遐迩的沙坡头锦上添了花。
这里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这里有中国四大响沙之一的“沙坡鸣钟”,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滑沙场,而且还很独特,那些百米高的沙坡,突兀挺拔,登到最高顶,再乘着松软的细沙自然滑下,就能听到如钟似磬“嗡”的声音, 滑的越快“嗡”声越大,这就是那个有名的四大响沙“沙坡鸣钟”。这里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沙漠自然保护区。
当年这里曾被人们称为“魔鬼城堡”,留给世人的也许只是灰色的记忆和毁灭的痛苦,可是现在那里已经是大自然瑰丽的交响乐的沙坡头了。
㈣ 我想找一部关于沙漠改造的纪录片 最好能够使 BBC 拍摄的
planet earth第五集--奇幻沙漠
森林之歌第六集大漠胡杨
在迅雷上都能搜到
㈤ 中央台曾播出过一部现代剧,背景为毛乌素沙漠,大概讲述种树治理沙漠。
沙漠情深之五月花开 (2013)?
又名: 五月花开
该剧描写北京企业家回乡寻找并开发频临灭 绝的治沙树种野樱桃,由此展开了完 全有别于上一代治沙理念
㈥ 中国治理很成功的一座沙漠,如今要消失了,你怎么看
在中国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有一片被称为“坏水”的沙漠,它是中国第四大沙漠,面积达到4.22万平方公里,同时也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治理得最成功的沙漠。
如今,在人们持续的治理下,“坏水”沙漠的面积每年都在减小,已经开始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人们在沙漠边建起了不少纪念公园,纪念“坏水”的逝去,同时也赞扬那些在治沙工作中奉献出力量的人们。
㈦ 治理沙漠有关的纪录片
《地球无限·奇幻沙漠》
㈧ 沙漠治理最好的是哪三个
库布齐沙漠: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植被覆盖度53%
库布齐沙漠坐落在版鄂尔多斯高原权北部,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等三旗境内,面积约145万公顷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平均年降雨量仅250毫米左右。
库布齐沙漠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这里生活着古代匈奴、戎狄等少数民族,此时的库布齐还是一片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的盛景,但由于气候干旱加之人为破坏等原因,在战国时期,沙漠渐渐形成。
库布齐沙漠的形成主要是气候干旱所致,几千年来,沙漠一直饱受干冷多风的气候肆虐,到明清时,因战乱期间的破坏和牧民不加节制的放牧,库布齐沙漠渐渐退化
毛乌素沙漠:600亩沙地变成了良田
天漠:从千亩大沙漠变成“世界上最小的沙漠”
㈨ 有关沙漠治理的纪录片都有哪些
现在很多纪录片都在记录沙漠治理,比如说大漠长河。
㈩ 沙漠治理事例!!!!!!!!!!!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严峻,水土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实施分区防治战略,搞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进度。
关键词 水土资源 沙漠化综合防治 水土保持
我国是一个水、旱、风沙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洪涝灾害,2002年秦岭和一些省的局部地方的特大暴雨、洪水袭击;2000年以来的沙尘暴肆虐;1999~2001年连续3年北方地区的干旱,等等,一系列的灾害给全国人民上了一次又一次生动而痛苦的教育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状况,引起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沙尘暴和土地沙漠化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一、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作为一个生态问题是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后才正式广泛采用,其内容为:“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由此可见,沙漠化与沙漠、戈壁不同,沙漠化不能抽调人为活动的实质,沙漠化的实质是人地关系矛盾造成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与丧失,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土地严重退化过程。沙漠化防治是人地关系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环境,土地生产力再恢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沙漠化,而土地沙漠化正是水土流失的危害之一。由于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造成了土地退化,丧失了生产能力,北方地区表现为土地沙化,南方地区表现为土地石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势严峻。根据全国两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对比分析,全国风力侵蚀面积由187.61万km2增加到190.67万km2,净增3.06万km2;同时,中度以上的侵蚀面积由94万km2,增加到112万km2,强度以上的侵蚀面积由66万km2,增加到87万km2。这说明沙漠化在扩展,侵蚀程度在加重,年均扩展3060km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减少速度惊人。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大,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仅有0.1hm2,为世界人均耕地的45%,不到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印度的2/3。东部沿海省份人均耕地更少,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省人均耕地已低于0.05hm2的警戒线。1996年全国共有耕地1.3亿hm2,到2000年底,全国耕地减少为1.28亿hm2,年均减少45万hm2;其中由于水土流失,北方土地沙化、南方土地石化等原因,致使全国耕地以年均6.67万hm2的速度在减少。
二、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决定性因素。水土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西北内陆河流域反映得更为突出。以新疆塔里木河为例,1972年以来,大西海子以下长期处于断流状态。根据1959年和1983年航片资料分析,24年间塔里木河干流区域沙漠化土地面积从66.2%上升到81.8%,其中流动沙丘等严重沙漠化土地上升了39%,下游土地沙漠化发展最为明显,上升了22%,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土地沙化的成因主要是干旱、少雨、风大、土壤疏松等自然因素,但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是导致沙化不断扩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一是盲目引水,扩大灌溉面积。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人口和灌溉面积分别从1950年的156万人和34.8万hm2,增加到1998年的392万人和99.67万hm2,农业灌溉用水量从50多亿m3增加到153亿m3。
二是水资源浪费严重。西北地区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平均定额为每亩580m3,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灌溉定额高达每亩1000m3左右,最高达每亩1400多m3,浪费严重,同时导致土地盐碱化。
三是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塔里木河和黑河等内陆河流域,因受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忽视生态用水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没有考虑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由于水资源短缺,首先挤占的是生态用水,其结果是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绿洲和沙漠化土地同时扩大,而处于两者之间的天然林地、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水域在缩小。
2.草原垦殖和超载放牧,造成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
西北地区草场面积大,同时,草场又是防风固沙的重要屏障。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受“以粮为纲”的影响,把一些草场开垦成耕地,耕种2~3年后,薄薄土层中的养分消耗殆尽,就撂荒了,如此发展,造成大面积草场退化、沙化。受“牲畜头数越多越好”的影响,盲目增加牲畜头数,据有关资料,我国牧区家畜由20世纪50年代的2900万头(只)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上亿头(只),掠夺式的经营导致草场严重超载过牧,许多地方超载3倍以上。草场面积因开垦和沙化破坏减少666万hm2,产草量下降了30~50%。内蒙古自治区沙化、退化草原达0.32亿hm2,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