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治理
『壹』 如何理解国家管理和国家治理的区别
国家管理与国家治理的区别如下:
1、主体不同
“管理”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界分,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治理”往往指“协同治理”,强调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管理。
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乃至个人。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一变化意味着,政府不再只是治理的主体,而且也是被治理的对象;社会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对象,也是治理的主体。
2、权源不同
政府的管理权,在我国从根本上说是人民授权,是通过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授权方式,实现人民间接授权。治理权当中的相当一部分由人民直接行使,是通过自治、共治方式实现的。
公民社会不仅要自身守法,更应参与立法,推动良法建设,优化法律环境;不仅要用好社会准则,更要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准则的立、改、废,补上公众社会参与意识差、参与能力低的参政议政短板。
3、运作机制不同
国家治理是制度结构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协调,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秩序的和谐治理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治理过程是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协调互动。
“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刚性模式,而“治理”则是包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横向流动的多向复合型模式,更注重协调性、灵活性。
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向的、强制的、刚性的,因而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常受质疑,其有效性常难保证。治理的运作模式是多向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治理行为的合理性受到更多重视,其有效性大大增加。
(1)党管治理扩展阅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贰』 "党要管严,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
“要让纪律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他要求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让纪律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拿起纪律这把戒尺,既要奔向高标准,以人格力量凝聚党心民心;又要守住底线,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决不越雷池一步。”
”全党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判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要以党章为基本标准;解决党内矛盾,要以党章为根本规则。”“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党章规定办事的要及时提醒,对严重违反党章规定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全党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制度治党,必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章权威。
“守纪律讲规矩检验党员的忠诚度”。守纪律讲规矩是共产党员的义务,检验着党员的忠诚度。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
(2)党管治理扩展阅读: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靠严明的纪律。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的权力来自哪里、权力如何使用的根本问题,明确指出了权力姓公、公权公用的基本属性。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
靠制度管理,凭法律治理。
『肆』 国家治理和管理的区别
现代国家治理或者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包括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国家治理理念,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仅一字之差,但是,内涵上就有了重大区别。
国家治理的主体已不仅仅是政府,而是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进行治理。
治理的方式是法治,而不是行政命令。国家管理的主体则是政府,方式则是行政命令。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我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与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同时并存,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加大。我国社会矛盾凸显,阶层分化和利益固化与人民对公平正义呼声日高同时存在,社会风险加大。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从国际看,力量转移导致国际矛盾激化凸显。在这个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考验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在制度层面来解决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和治党治国治军需要在制度层面来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体制机制层面解决问题。
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要求的不仅仅是消费需求的逐渐满足,还要求公平正义。我国已经进入现代化过程的中级时期,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更加凸显,对文化认同更加迫切,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更加明显。我国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需要的是制度化、法制化,需要的是透明、公平、公正、依法。因而,现代国家治理或者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人民的需要。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伍』 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有哪三个阶段
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的三个阶段:
专项治理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12月中旬前为深入查摆阶段,明年1月中旬前为整改落实阶段,明年2月底前为总结提高阶段。省委成立省专项治理工作协调小组,省直机关工委负责专项治理的组织实施和督查督办。各单位党组(党委)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任务分解到人、把压力传导到位,实行挂图作战、集中攻坚、盘点销号,确保高质高效完成,以专项治理的实际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陆』 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第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会决定用“六个紧紧围绕”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五,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第六,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柒』 全面从严治党,要 解决管党治党的什么问题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
从严治党,要有坚决有力的措施手段。廉政建设,反腐斗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在这个问题上,中央决心很大,态度明确,将反腐倡廉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强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要求狠抓不放、常抓不懈。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是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必须依靠严明的政治纪律,时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才能让人民看到切实成效和变化,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才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党的纯洁性先进性。
从严治党,还要高度重视着眼长远的制度建设。实践证明,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只有制度才能避免决心和手段成为一阵风、走过场。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党员意识,用党章规范言行;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现有序健康的政党治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任务,更要在“党要管党”中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从严治党”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捌』 党的治理危机六个方面
贪污、行贿、受贿、职务侵占、买官卖官和不作为是造成管理危机的六个主要现象。
『玖』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
党要管党、从严治抄党,靠什么袭管,凭什么治?
就要靠严明纪律。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决定》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极端重要性,对我们党怎么样领导和治理国家、怎么样加强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受到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必须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