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业环境污染
1. 农业环境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农业环境由气候、土壤、水、地形、生物要素及人为因子所组成.每种环境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都有质量问题.当前中国农业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①工业、城市和乡镇企业污染.据调查,中国5.5万公里河段有23.7%的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4.3%的河段严重污染、鱼虾绝迹;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亿亩.②农用化学物质污染.中国化肥流失量约占使用量的40%左右,引起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在大气中扩散和流失及部分农畜产品中残留也较严重;地膜年残流量近千吨.③畜禽粪便污染.目前,畜禽粪便已成为城郊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①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1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0.29%;土地沙漠化继续加剧,面积已达19.5亿亩;盐碱地1亿多亩.②农业资源有所衰退.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6亩,并逐年减少,现有耕地中有近一半的耕地条件较差或存在某些障碍因素.③农用水源短缺,特别是北方农用水源严重短缺.④草原继续退化.中国有可利用草地面积3.12亿公顷,草地累计退化面积已达6670万公顷;并且沙化、碱化、退化的状况有加剧趋势.
农业环境保护就是利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各种手段,使农业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维持良好的状态,防止其遭受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是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空气等,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区域性的特点,是农业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环境保护不仅对发展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而且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农业环境的两个突出问题.农业资源衰退,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田、牧场受工业(包括乡镇企业)“三废”污染严重.不合适地大量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和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过量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引起蔬菜、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环境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危害农业生产,导致农业减产、绝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环境破坏还会降低农业环境的生产力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会对气候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进而危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有:①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制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②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三废”污染.③防治农药、化肥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复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④制定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经济政策.⑤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建设.
农业环境监测指间断或连续地测定农业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的一项工作.农业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分为三类:①对土壤、农用水、农田大气及农作物的例行监测,目的是掌握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②农业环境污染的事故性监测,目的是为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③对农业环境污染源的监视性监测,目的是防止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督促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农业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农用水质监测,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农村家畜家禽用水和水产养殖等.②农田土壤监测,包括用来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的农业用地土壤.③农作物监测,以中国常见的水稻、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和水果、蔬菜、菜叶、烟草等作物为主要监测对象.④农田大气监测.包括农田大气监测和乡镇村落大气监测.⑤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监测,主要是对危害农业区的工业“三废”进行监测.⑥背景值调查测定,包括水体、大气、土壤、作物、沉淀物背景值的测定.农业环境监测的内容,取决于监测的目的.一般来说,具体的检测项目应根据所在地区已知的或预计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质和环境的特定情况来决定,为了评定测定结果和估计污染扩散情况,还必须测定一些气象或水文参数.农田大气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灰尘(即降尘和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酸性降雨等;水质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温度、PH值、浑浊度、导电率、悬浮物、溶解氧、生化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某些有机毒物、重金属毒物和卫生指标等;土壤和植物的监测内容包括:有毒的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和有机物等;农畜水产品的监测内容包括:重金属、农药、亚硝酸盐、黄曲霉素、有机化合物等.
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对损害农业环境质量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影响,使经济发展与农业环境相协调,达到既发展农业经济又改善农业环境的目的的工作,称为农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农业环境管理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与许多行业的生产密切相关.加强农业环境管理要综合协调农业内部各个产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各地农业环境的背景值、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开展农业环境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③农业环境具有特殊性,一旦遭到污染或破坏,往往很难恢复和治理,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农业环境管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必须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农业环境管理的内容,按其管理的范围可划分为农田环境管理、草地和牧业环境管理、渔业环境管理、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农村居住环境管理;按管理的性质可划分为农业环境计划管理、农业环境质量管理、农业环境技术管理.
2.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肥农药污染
农民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剩余的三分之一则留在土壤中。在生产中为降低成本,使用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农药,据农业植保部门调查,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二、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近年来,在畜牧业规模养殖迅速崛起的同时,牲畜粪便造成的农业污染也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
三、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污染
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农业用水污染。运用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行灌溉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一个重要路径。重金属进入土壤的另一条路径是随大气沉降落入土壤,对人类有较大的潜在损害。
(2)治理农业环境污染扩展阅读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科学地使用农药能够有效地消灭农作物病虫害,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合理选择不同农药的使用范围、喷施次数、施药时间以及用量等,使之尽可能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科学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业废水可能是无毒的,但与其他废水混合后,即变成了有毒废水。
3、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为了既能有效地防治农业病虫害又能减轻化学农药对的污染,需要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益鸟、益虫和某些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农林病虫害。
4、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5、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进行污水灌溉和使用农用污泥。
3. 农业生产过程为什么会引起环境污染,它对生态环境有哪
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水废气、农膜等。
参照:环保部解读:《培育回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答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方案》http://www.gepresearch.com/86/view-366522-1.html
4. 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在保护农业环境方面,我国已颁布的有关条例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专全使用标准》属、《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此外,在《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等法规中也有有关规定。内容主要包括对污染物的净化处理、排放标准以及排放量和浓度的限制等。除立法手段外,还常辅以行政措施和经济制裁,如排污收费、污染罚款等。
5. 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1.在雨水冲刷作用下化肥农药的流失
2.蓄禽养殖污染
3.开垦产生的水土流失
4.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污染
5.农村生活污染
6. 中国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复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制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方面: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植物无法生存。在工业方面: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大量排放,破坏了整体环境的自然形态。在城市建设方面:布局混乱,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人为破坏了区划功能。在资源产业方面:矿业盲目开采,森林乱采滥伐,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7. 我怎么就弄不明白呢,1.为了预防和治理农业环境污染
A的话不对,日本式农来业自注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先计算出农田需要量,然后才施肥,没说禁止使用化肥。 植树造林是缓慢的效果,不是一下子就有效果的。价格因素,你想啊,反季节蔬菜价格高,自然就有更多的人种植,因此,南北蔬菜运输也是同样的道理,是自然条件决定了供求关系不平衡,继而价格不平衡,然后才会出现生产格局的变化,所以说此题选择价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