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治理
❶ 唐朝治理国家的机构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是一种行政制度 不是机构
机构的意思是部门 比如 XX局 XX中心
丞相制也是制度 不是部门
军机处倒是一个具体的部门
但是那是清朝的
❷ 唐朝时怎样治理黄河的
在尚书省工部之下设水部,官员为都水监水部郎中,其助手为员外郎及主事,在河事上与地方官员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河堤谒者专司河防,以下又增添3位主事、4位掌固,进一步加强治河管理。唐代的地方官员都有治河修守的职责,治河主要依靠地方政府。
❸ 唐朝是如何对西进行治理的
唐朝设了安西来都护源府。
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安西都护府(AnxiProtectorate)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年)在西域设立的(原名西州都护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都护府。
安史之乱前,安西都护府和大都护府三易其名,其中640-658年、667-685年、689-691年为都护府,共约38年;658-667年、686-689年、693-752年为大都护府,共约71年。安史之乱后,765-778年为都护府,781年后又名为大都护府。
❹ 唐朝是如何治理食品安全的
在唐朝,相关的法律也极其严格。《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从《唐律疏议》的规定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却不马上焚烧销毁的,构成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明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变质食品,以去后患,否则杖打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须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具体说,凡故意以有毒脯肉馈送或出售,导致使用者中毒的,食品所有者要被判处徒刑一年;使人中毒身亡者,要被判处绞刑。而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未被焚毁的有害食品而造成死亡的,食品所有者以过失杀人论罪,要支付一定的金钱来对受害人进行赔偿;他人窃盗而食致中毒身亡的,食品所有者不负责任,但须杖九十。
当然,如果将有毒的食品拿给尊长卑幼食用,欲加杀害他们的,就不援引此项法律,刑罚将更重,对馈食尊长者准谋杀尊长罪,馈食卑幼者依故杀卑幼科。《唐律疏议》云:“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
《唐律疏议》中“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与《二年律令》中“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的规定是完全对应的。
❺ 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
B.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是一种行政制度 不是机构
机构的意思是部门 比如 XX局 XX中心
丞相制也是制度 不是部门
军机处倒是一个具体的部门
但是那是清朝的
所以选B
❻ 唐朝治理西域的措施有哪些
唐朝治理西域的措施有:派裴矩了解西域情况。当时河西走廊的张掖市西域商人集中的地方,隋炀帝派吏部侍郎裴矩,来往于武威、张掖一带,主管与西域的互市,并了解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民俗风情等情况。
消灭吐谷浑,设立四郡。608年,隋炀帝联络铁勒诸部,打败了甘肃、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并在此设立了四个郡。其中的鄯善郡和且末郡二郡在今新疆境内。消灭吐谷浑,设立西域东南二郡,扫清了隋朝通往西域的障碍,打开了西域的门户,取得了经营西域的初步胜利。
(6)唐代治理扩展阅读:
安史之乱爆发(755年),安西、北庭驻军内调,唐在西域的势力大为削弱。叶蕃乘机据有陇右、河西,但安西四镇仍然掌握在唐朝军政人员手中。建中二年(781),北庭留守李元忠、安西四镇留守郭昕假道回纥表奏朝廷,唐任命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四镇节度使。
贞元五年及稍晚时期,回鹘、吐蕃激烈争夺北庭,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部两千人奔西州,后为回鹘所害,安西、北庭和唐代中原的联系到此断绝。
据唐高僧圆照在贞元五年前后译成的《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载,贞元五年,郭昕仍为安西副大都护、四镇节度使,疏勒、钵浣(威戎城,约当今新疆温宿)、据瑟德(今新疆柯坪、巴楚之间)、焉耆等地都有镇守使在职,唐廷曾派出宦官段明秀为四镇北庭宣抚使进行慰问。
唐代经营西域一百五十年(640~789),这对于巩固唐代西北边防、促进民族的融合,保护东西方的内陆交通,推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❼ 唐朝是如何对区域进行治理的
1、设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2、合理安置西域原统治者
保留了西域各部及中亚诸国原来统治者的政治地位,任命原来的酉长或国王担任都督、州剌史等实职,授与中郎将、大将军、公、王等爵衔称号。各部落及诸国须定期朝贡和遣子入侍,其国王、可汗、酋长嗣位或有更迭,须经唐政府册封和承认,他们作为唐政府任命的官吏行使职权,其中有的部落首领,还由唐政府发给固定俸禄。
3、加强货币管控
在货币制度方面,西域各地遵唐钱法形制铸钱流通,伊塞克湖北岸曾出土铸有突厥文、汉文合璧的西突厥货币。
4、加强军事配置
为巩固和加强西域地区的统治,在军事设施方面,也建立了一整套机构,在安西、北庭辖境内各重要地区和交通要道,设有军、镇、守捉、烽、戌等军事单位,分布于天山南北各地,“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戌逻卒,万里相继” ,“边烽互相望”,负责守卫边疆及稽查行旅。各族人民往来交通,必须持有府、州所颁发的“过所”(即通行证)。
❽ 唐朝对西域的治理
唐太宗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640年攻破高昌以后,在高昌设立专了安西都属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公元702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
两个都护府作为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任命各级官吏,统率边防守军,推行中央政令,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这一带都得以施行。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促进西域和中原以至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唐政府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设施,充分证明了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领土。
❾ 唐朝时期是怎么治理新疆地区的
唐朝的新疆其实就是西域的突厥,虽然突厥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喜欢侵略的小国,但是它在唐朝还是非常乖的,一直比较服从大唐的管理,所以,当时大唐是在新疆地区设立了一个都护府的,也就是像现在的市政府一样负责管理的,而且当时新疆人的文化和大唐人没有什么区别,新疆人几乎和大唐人穿的没有什么差异,不仅如此,大唐还帮助新疆地区修建了很多水渠和河堤,也算是为新疆做了很多贡献的。
大唐是个包容度特别高的朝代,那时其实是有点民主制度的样子的,只不过大唐打下的江山只在李世民李渊一代有着非常好的统治,到了李隆基时代,就已经衰亡了一半了,后来武则天又篡了李家的天下,彻底将李家的天下易主了,也让大唐彻底覆灭、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