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治理理解
A. 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和重大意义
中国经济全球化,别国的政治稳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也是必然!
B. 中国全球治理的战略地位包括哪些
近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二十国集团的重要一员,中国竭力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改革与创新,提出要加大金融体制的监管力度。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气候治理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暂不承担有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自觉、主动承担了量化减排目标,多次宣布自主减排承诺。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派出官兵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积极参与亚丁湾护航等国际安全行动。在反对恐怖主义、打击跨国犯罪、抗震救灾、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等全球治理和地区治理领域,中国是积极建设性的重要参与者,并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更大的力度为全球和地区提供更多经济和安全公共产品。
除了态度更加积极外,当前中国对全球治理进程的参与还呈现出明显的主动作为的倾向,包括提出理念和设想、提供议题和方案、构建制度和规则等。甚至在某些全球治理领域,中国开始发挥了某种程度的引领作用。中国提出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合作的“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并为此协调设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与金砖国家加强战略合作,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维护全球治理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积极参与苏丹达尔富尔危机、伊朗核谈判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并最终取得良好效果,等等。以上种种都可以体现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动性和引领性。中国正在努力尝试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和国际格局的调整,全球治理也开始步入转型期。在此背景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日益凸显。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呼声日涨。倘若中国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参与不力,往往会被一些国家指责为没有承担起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另一方面,当中国尝试利用自身增强的实力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时,有些国家又开始表示担忧,甚至批评中国在试图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例如,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便被有些国家解读为对现有国际金融机制的一种挑战。客观上讲,中国对全球治理进程的参与并没有脱离现有的国际机制,即便与其他国家合作新设立的一些国际制度也是对传统国际机制的一种补充而非替代和颠覆。
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和引领性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然而,在全球治理转型期,很多传统的国际制度面临改革问题(如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很多全球性问题需要依靠新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难度。中国能否有效化解参与全球治理的“两难困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国能否真正实现由地区性大国向世界性强国的转变。
C. 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在全球治理当中所承担的责任与大国担当
我们的国家作为一个非常大的国家,
那么当我们周边,尤其是和我们关系好的小国,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我们身为一个大国的良好风范。
D. 中国秉持什么样的全球治理核心理念
中国在全球治理的理念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
提出的方案有,主张包容互鉴、互惠共赢,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E. 如何认识中国在全球治理演变中的作用
中国推动国际秩序更趋合理
现今的国际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加之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加速,因此人们对国际秩序的走向更加关心,西方特别是美国关于国际秩序变化的讨论明显流露出强烈的担心和不安。
国际秩序可分为经济秩序和政治与安全秩序。就国际经济秩序而言,二战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和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世界经济呈现美日欧三强鼎立的格局,而七国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变化。第二次是21世纪初,新兴经济体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的格局为之一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显著提升,20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成为讨论世界经济的主要平台。
从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而言,冷战的终结导致了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全球层面的两极对抗宣告结束,美苏两霸主导的国际秩序进入一超多强时代。美国充分享受了冷战结束的红利,在后冷战时代大大扩展其政治与安全优势,试图打造真正的单极世界,但好景不长,进入21世纪后,美国由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而遭遇战略挫折,金融危机又使其力量优势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中俄印等在国际事务中更加活跃,一超地位下降,多强地位提升,然而国际政治与安全秩序尚未完全改变“一超多强”的形态。
国际秩序既包括全球层面,也包括地区层面。从亚太地区看,秩序的变化同样明显。在地区经济秩序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崛起为新的地区经济中心,成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中国在地区经济秩序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地区政治与安全事务中发挥越来越活跃的作用,成为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的重要塑造者。但是亚太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尚未达到变化的临界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和周边外交力度的加大,将有助于增加地区政治与安全秩序变化的动能。
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国际秩序的变迁具有新的特点。首先,20世纪的秩序变迁主要是由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或重大的政治事件(冷战终结、苏联解体)驱动的,而21世纪国际秩序的变化则是由经济推动的,经济发展导致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新的力量格局和治理秩序。其次,当下和今后的秩序变革不是完全颠覆旧的秩序、建立全新的秩序,而是通过补充、改良的手段,不断引入新的元素,丰富、发展现有秩序,秩序变革具有继承性、渐进性与和平性。第三,20世纪的国际秩序本质上是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的,这虽然是由当时的力量对比决定的,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显而易见。21世纪的秩序变革正在和将会进一步提升东方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大大增强,国际秩序安排也因之更加平衡、合理。
中国是21世纪国际秩序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力量结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对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在这一轮秩序变迁中,中国的作用是独特的:它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东方国家,又是国际体系的核心行为者,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密切的互动,这使得中国具有沟通东西南北的优势。不仅如此,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取向将使国际秩序的变化更具和平性,使新的秩序内涵更注重发展,使秩序安排更加公正。...................
F. 全球治理经历了一个从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首要条件是其能否在全球治理的规则制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西方国家依靠规则等手段治理世界,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制定国际规则的意志和能力不足,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规则制定者。 制定规则的意志取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目标,而制定规则的能力则是国家在对外关系领域中“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若只是接受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必然无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并通过更加合理的规则去约束他国。 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一直强调“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世界秩序。一些人更是乐此不疲地谈论让中国加入更多的国际规则,以便对中国进行约束。
(6)中国全球治理理解扩展阅读:
中国的全球治理战略应注重理论战略优先。目前,关于全球治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西方理论基础上,是西方中心主义的。
中国不是现存全球治理理论或全球性问题解决方案的主要来源国和生产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全球治理理论的研究,对现有的西方全球治理理论提出质疑,并贡献一些能在国际学术共同体中站得住脚的权威命题、概念和原理。
形成中国等“非西方”的全球治理理论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西方的“权力决定地位”规则未必对我们不利: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地位迟早会在国际金融机构(IFIs)中有所体现。
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还能与其他非西方大国一道,争取实现真正的“全球治理民主化”。国际制度改革不能仅仅考虑“权力”和“争权”,而必须考虑人口等其他因素,以使国际机构更加符合民主的本意,更具全球包容性和代表性。
中国曾经提倡的“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当前的“全球治理民主化”意义相近,但将“国际关系民主化”仅仅理解为落实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是不够的,须按照全球治理的原则重新定义“国际关系民主化”。
根据民主的本意,“国际关系民主化”应指人口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更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