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刘邓少奇整改革

刘邓少奇整改革

发布时间: 2021-01-28 04:04:02

⑴ 开国大典的资料

http://ke..com/view/2194.html?wtp=tt

⑵ 战场上抓到的俘虏有什么用

要知道在古代战场上那些军队如果抓取敌方的一些战士的话,可以从这些俘虏中获得一些情报。对于如何对待俘虏这一件事情,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人和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人,会做出不一样的行为,当然这些人也会表现出非常大反差的态度。可以说由于受到的文化不一样,所以他们认知中对于俘虏的意义也就不一样。

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所以那些战争公约中也明确表示不能虐待俘虏。由此就可以发现在战争当中,如果敌方军队前来投降的话,成为自己军队的俘虏,那么军队的士兵不但不能虐待他们,反而还要继续维持着他们的生命,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待遇。俘虏越多就证明当前这些获胜方军队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些俘虏对于这些西方军队来说,本身就是不小的负担。


⑶ 战场上抓到俘虏怎么办

解放战争最奇葩现象,有400万国军俘虏兵调转枪口加入解放军

战场上很多看起来很奇葩的事,细究背后原因,其实发现完全是大势所趋。

比如,解放战争中,大批国军调转枪口的事情。难以理解的是,解放战争中竟然有400万国军俘虏兵加入解放军,从萎靡不振一触即溃的状态,一下子成了嗷嗷叫的强兵劲旅。

解放军万岁,人民万岁,新中国万岁!

⑷ 少奇和小平谁更具改革头脑

小 平

⑸ 刘邓大军千里越进大别山的直接领导者是谁

刘伯承,邓小平。

他们一个是中原野战军(后来的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一个版是政委。

解放权战争中期,按照中央部署,刘邓,陈谢(陈庚,谢富治),陈粟(陈毅,粟裕)三路大军主动进攻,掌握战略主动权,三路中以刘邓为主,其余两路配合

⑹ 邓小平的故事

千里跃进大别山

⑺ 守纪律的名人故事

守纪律的名人故事:
邱少云的故事
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邱少云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地威胁着刚满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关键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英明地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英雄的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并肩作战,抗击侵略。
在艰苦的反帝斗争中,中朝两国人民风雨同舟、祸福相共,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邱少云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于391高地战场上,为了完成潜伏任务,严守革命纪律,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直到最后的牺牲。

邱少云(1926-1952)出年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玉屏村邱家沟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万恶的旧社会、邱少云九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三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估逼穷人当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老板的出卖、被强迫捆邦拉去当了壮丁。
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
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指示:“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要使几百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不能有一个人暴露目标,确实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邱少云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于战斗前夕,向党支部交了一份人党申请书。他写着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
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肉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邱少云看到还在准备顽抗的敌人,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敌人。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年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梭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这一切,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了内心的高兴。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乌龟壳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几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邱少云想到要更好地打击敌人,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
在邱少云的后边,有一条小水沟,此时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个滚,还是可以把火扑灭的。但是他一滚动,敌人就会发觉,潜伏目标就会暴露。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象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同志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云和战友们深深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全都完了,将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牢记着部队首长的嘱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时间过的真慢,邱少云还是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 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凯歌声中,指战员们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视着英雄牺牲的地方。那红色的腾腾烈火中,闪现着英雄的巨大形象。

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邱少云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我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那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振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雷锋、王杰……,特别是在98年的抗洪救灾的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安全,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为党和人民又立了新功。
邱少云的舍小己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邱少云烈士将永垂不朽!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⑻ 开国大典

中央档案馆保存的194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程序表》中,记载了开国大典的三大项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

三、人民群众游行活动和焰火晚会。

庆典的场地设在天安门。

然而,在此之前,关于庆典场地的选择却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将庆典活动安排在天安门。另一种方案则是在西苑机场,理由是: 3月25日,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在西苑成功地举行过阅兵。更重要的原因是,那里地处郊区,地形开阔,万一遭到国民党空军的袭击也便于疏散和隐蔽。

兼任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的周恩来经过再三斟酌后,决定将庆典的场地定在天安门。

针对国民党空军在开国大典那一天可能进行的空袭,周恩来指示:在北平的南苑机场集中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有升空作战能力的战斗机群,在北平的四周布置用于防空的高射炮群。

清理污水坑

在得到中央的同意之后,周恩来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迅速修整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

从当年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天安门城楼的城墙斑斑驳驳,城楼上散落的是残砖断瓦,梁柱上积满了野鸽子的粪便。当年的广场上除了这些成片的杂草以外,还有成堆的垃圾和与垃圾为伴的苍蝇和老鼠。

1949年8月9日,北平市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代表大会,时任市委书记的彭真宣布了整修开国大典主会场--天安门广场和城楼的决议。

1949年9月10日是星期六,这一天天还没亮,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就从四面八方向天安门广场集中,到了下午的3点钟,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数就达到了6000多名。几天之后,广场上的垃圾、杂草消失了,腐臭味也消散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

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垃圾清理干净之后,接下来就是对天安门城楼的装修。这包括:在天安门上挂起红灯笼、城墙两边书写巨幅标语、在城门上方悬挂毛泽东的巨幅画像等工作。

刚刚解放的北平城是个破烂的城市,城里遍地都是垃圾。北平解放以后,北平市人民政府向古城的垃圾宣战了。当时,北平军管会有一条硬性规定:无论公车私车,汽车出城的时候,必须捎上垃圾。据统计,在开国大典之前,北平市共清除垃圾20多万吨。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49年底才告一个段落。

受阅部队

当北平人民向垃圾宣战的时候,开国大典的阅兵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1949年7月上旬的一天,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副总指挥杨成武等受阅部队负责人的汇报。汇报结束的时候,毛泽东用郑重而诙谐的口气说道:“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无论是军种、兵种,还是规模上,都是最多最大的一次,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了16万。

参加受阅的海军代表队由海军学校与华东舰队组成;陆军代表队由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组成;其中战车师包括摩托化步兵团、装甲车团和坦克车团。

参加受阅的步兵方队,则是20兵团67军的199师。

李水清,当时是199师的师长。

李水清:“我们接到这个任务以后,全体官兵非常高兴,感到很光荣,特别是讲到了,我们是要代表全国解放军,来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所以,特别高兴。”

开国大典的阅兵式盛大而又空前,负责阅兵训练的杨成武不仅查阅国内外有关阅兵的资料,他还找其他的解放军将领虚心求教。

南苑机场

7月,正是北平的盛夏,199师的一万多人马全部集结在北平市郊。按照阅兵指挥部的要求,步兵师在阅兵的时候出12个方队,每个方队由144名指战员组成。

李水清:“一万多人只要两千多人,所以大家拼命地练,都写决心书,要参加受阅,所以我们除了这个两千多人以外,我们又另外组织选了二百多人,做预备的。”

训练前的准备已经基本就绪,但是,新问题也接踵而至:已经有22年战史的人民解放军,居然没有一本关于队列训练的条文和规范动作的准则。他们拿什么作参考呢?

李万恒:“这个条例开始是国民党的,以后是苏联的,最后还是按照刘伯承那个操典进行队列训练,在队列训练期间里头,这个齐步正步,这个东西是你这一步迈出去70公分,高度15公分,这是齐步,正步30公分的高度。”

三伏时节的炎炎烈日照在天坛公园,公园围墙外的空地上是整理过的训练场,场地边沿搭着他们宿营的帐篷。199师的官兵们在这里开始了严格的分列式训练。

一转眼,就到了1949年的8月1日。这一天,阅兵总指挥聂荣臻代表中央军委给新成立的特种兵部队授旗。特种兵部队属于陆军序列,主要包括礼炮部队、骡马炮兵以和装甲兵。

杨成武

曾经担任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的李健,当时是特种兵司令部的参谋长。

李健:“选的标准基本上都是党员,另外大部分,百分之四十以上都是英雄连队,都立过大功,小伙子都比较高,一般都是一米七八、一米八零这样,确实也很标准。”

听说受阅部队的训练非常艰苦,爱兵如子的朱德总司令再也坐不住了,他亲自赶到受阅部队的驻地,去看望正在训练的指战员。回到中南海,他吩咐有关部门给参加受阅的官兵每人每天增加一个鸡蛋。

开国大典的第一个程序就是升国旗、鸣礼炮、奏国歌。特种兵司令部将鸣礼炮的任务交给了战车团参谋长韩怀志。

人和炮调集齐了,韩怀志便一门心思扑在了训练上。却把新婚不久的妻子抛到了脑后。

骑兵代表队,由华北军区骑兵三师组成,指战员多数来自内蒙古大草原。

战车团把训练场摆在了北平西郊的荒地里。

在战车团加紧训练的同时,住在北平城东单大街西总布胡同里的军乐团也在抓紧时间排练。

参加阅兵的士兵

担负着为开国大典和政协会议演奏重任的军乐团,被人们称为“礼乐之神”。

阅兵指挥部指示:将华北人民文工团的管乐队以及受阅部队军师两级的军乐队合并,组建成联合军乐队,于是,一支200多人的联合军乐队诞生了,由罗浪担任总指挥。

1937年从马来西亚回国的罗浪,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学生。1939年,他到达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后来,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第一任团长。

有一天,阅兵指挥部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召开有苏联专家参加的部队负责人会议。会上对采用什么样的曲子作为阅兵典礼乐曲出现了分歧:第一种意见是随便找一个好听的阅兵进行曲就行了;第二种意见则是用苏联的阅兵曲。

罗浪:“我说是不是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现在已经用过的,使用过的一些革命歌曲改编的军乐曲子来作为我们这次阅兵的典礼用曲,来作为我们的阅兵用曲。”

会上对此事激烈的争论起来,鉴于意见一时难以统一,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指示罗浪,写一个阅兵和群众游行的乐曲曲目上报中央。

参加阅兵的坦克

很快,毛泽东就作了 “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的批示。决定采用罗浪所报的《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进行曲》等5首曲目为开国大典乐曲。

阅兵曲目确定下来以后,为了使其达到适合典礼使用的音乐,罗浪挑灯夜战,连夜对乐曲的旋律和配器进行了修改。

时间很快就到了1949年的9月1日,这一天,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传达中央关于开国大典阅兵的指示时说:“中央决定在新中国成立之日,除地面部队以外,空军也要出动。”

9月上旬的一天,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来到南苑机场上,随着巨大的轰鸣声,9架战斗机相继从跑道起飞,很快就在空中调整成品字队形,并两次通过机场上空。

在地面观看飞行表演的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拍手叫好,为飞行员加油鼓劲。当飞行表演结束后,朱德用企盼的口吻说:“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什么飞机都行”。

林虎:“后来他们走了以后,我们就研究了,又增加两架“蚊式”战斗机,这个飞机是英国造的,它机身什么,都是木头的,实际上就发动机是金属的,有些设备是金属的,但是这个飞机既能做轻型轰炸机,又能做战斗机。”

阅兵式里的乐队

几天以后,又有三架修复的运输机,一架通讯机,两架教练机纳入了受阅飞行队。

军委航空局最后敲定,10月1日那一天,将有17架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

九月的北平,已经进入初秋,受阅部队的训练也进入了“倒计时”。

九月份的一天夜晚,受阅部队接到了到天安门广场预演的通知。

信心十足的199师师长李水清带领训练了两个多月的部队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当正步通过天安门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训练场上走得还像样的部队这时候乱了方寸:该迈出左脚的时候,有人偏偏踢了右腿。

乐队总指挥罗浪发现,原来是战士们的步伐跟不上乐队的鼓点,他立即对军乐队的节拍做了调整。

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传出以后,报名参加的单位和群众格外踊跃。

长辛店铁路工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就来到这里,开展工人运动。毛泽东也曾经两次到过这个工厂。

北平市总工会给了长辛店铁路工人2000个参加大典的名额。

门头沟镇的西辛房村地处北平远郊山区,距离天安门30多公里。

1949年的9月,一百多名村民接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通知。焦桐兰和几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也被批准参加开国大典。为了早一点赶到天安门, 早一些见到毛主席,焦桐兰和小伙伴商量之后,凑钱买了一辆没有刹车,没有铃铛的旧自行车。

1949年的9月30日,是中国农历的八月初九。这一天晚上,许多人在兴奋和等待中度过了新中国诞生的前夜。

李水清:“都在那里不睡觉,把钢盔擦的干干净净,擦的亮亮的,好看。”

北平西苑

焦桐兰:“一宿也没睡觉,没睡觉以后就是想到毛主席那儿去,见毛主席怎么样的表达心情呢,见毛主席是什么样的,长得什么样呢。”

这天晚上的10点钟,周恩来到了天安门,对城楼的布置工作做最后一次检查。当看到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下面写有“毛泽东同志” 几个字的时候,他立即派人找来中南海俱乐部主任钟灵。

钟灵:“他说这个不能要,因为开国大典呀,要很严肃呀。”

毛泽东的这幅画像出自周令钊的手笔,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小心翼翼地用颜料把画像下面的几个字盖住。当周令钊做完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是10月1日的凌晨。

修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和它面前的广场,正迎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诞生。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