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聂河治理

聂河治理

发布时间: 2021-01-27 11:00:59

① 帮我找找名著简介

《名人传〉本书由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贝多芬传》组成。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内容梗概: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笛福: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这些普通人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十八世纪英国初期资本主义丰繁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海外殖民扩张意识。1719年,发表了《鲁滨逊漂流记》,标志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也奠定了这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基础。从此,小说在十八世纪英国文坛上迅速地繁荣起来,成为这一时期英文学的主要成就。《鲁》是笛福的代表作品,小说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 内容简介: 鲁生于1632年9月30日,父经商赚钱,其母娘家姓鲁滨逊,故取名为鲁滨逊·克罗索。从小脑子里就充满遨游四海的念头。1651年9月1日那个不祥的日子,瞒着父母去航海,船遇风而没,从旱路回伦敦,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第三次被土耳其海盗俘虏,幸逃被葡萄牙船解救,平安抵达巴西,经营种植园,开始庄园生活——非洲贩运黑奴。1659年9月1日遇海浪冲至荒无人烟的小岛,身上唯有一把刀,一个烟斗,一小匣烟叶。上岛的第二天他就把浅搁在岛边的那只大船上所有的食物、酒、衣物、枪支、弹药、土木工具等一一运到岛上,在岛上搭起了简易的帐蓬,为了不让自己忘记他把自己的一切经历与活动都记了下来,为怕自己忘记日期,便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来记年月,并开始记日记,用了几个月的工夫为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山洞住了进去,后来又发现了自己不小心抖落的十几颗谷种开始发芽了,这个发现让他开始种起庄稼 因为岛上发生了可怕的地震,使他把自己的住处移到平地上,不久得了疟疾,用简要的烟叶来给自己治病,并开始读《圣经》,用心观察了小岛后,发现了很多的小动物,他就开始抓鹦鹉、山羊等野禽驯为家畜,到了第三年,开始有规律…… 第23年的冬天,野人烹人肉吃,2年后,再次前来,鲁救下俘虏,取名为星期五,一年后,教会星期五英语,准备离开之际又从野人手中救下一个白人和星期五的父亲,故派他们去解救另外十六个白人,走后第八天,英国船舶附近,船长和另外两人被反叛水手抛弃岸上,助其夺船,顺利离开海岛,在此居住了28年2个月零19天。 鲁回到了英国约克城时,离家已整整35年了,谁也不认识他,父母早已去世,只剩下两个侄子和两个妹妹在家。去巴西看他的种植园,而他的朋友为他积累了五千英镑,草草结婚后,生下了三个孩子。 不久妻子去世,再次出海,来到小岛上,这里的人口大增,为他们分配好田地后,很满意地再次离开。 简要分析: 描写了鲁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岛上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文明人所必需的生活条件,经历了人类从采集、渔猎、畜牧到种植等生产发展过程,彻底改变了自己无衣无食的苦难命运。在此过程,他付出了艰辛。笛福歌颂这种劳动活动,歌颂了他对大自然的斗争。鲁的形象中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鲁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当然,鲁的身上也表现了一个私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思想特征:冒险精神和占有欲。

格列佛游记
[英]约拿旦·斯威夫特 著 蒋剑锋/译

--------------------------------------------------------------------------------

--------------------------------------------------------------------------------

[作者简介]
约拿旦·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靠叔父抚养长大。1686、1692和1701年分别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学士学位、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和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此间曾任邓波尔爵士私人秘书、英国国教会教士以及乡村牧师等。1710年到1714年为托利党内阁大臣主编《考察报》,托利党人失势后,他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作圣帕特尼克大教堂的副主教。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论和讽刺诗等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读者热烈欢迎。而他的讽刺小说则影响更为深广,所以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朝花夕拾》简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 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 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 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 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 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 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 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 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 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 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 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 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是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出身在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1919年加入共青团。在革命战争中,他身负重伤,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
本书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光芒、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的长篇小说。作品是以作者生活史为原型写成的,但又并非作者本人的自传,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典型化的文学珍品。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成长的历程,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十月革命、国内战斗到恢复国民经济各个时期的苏联社会特点和时代气氛,热情歌颂了为祖国而战的苏联年轻一代,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精神风貌。本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扬。它在国内被成百次地再版,并被译成50多种民族语言广泛传播;在中国、印度、巴西、蒙古、阿根廷等国都被翻译出版。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早已成为世界人民热爱的艺术典型和生活中的榜样。保尔关于“生命”的名言成了千百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
骆驼祥子》内容简介
祥子是旧时代北平城的一个人力车夫。他原来生活在乡间,18岁时,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壮健与诚实,凡是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都做过。但不久他看出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于是他拉上了洋车。祥子做事认真要强,当他拉着赁来的新车时,就在心里下了决心,他一定要有自己的车。
整整三年,他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自从有了这辆车,祥子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挣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因为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祥子心想,照这样下去,至多二年,他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慢慢就可以开车厂了。
没想到好景不长,北平城外军阀开始了混战,大兵到处抓人抓车。祥子明知危险,但为了多挣两块钱,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了。走到半路,连人带车就被十来个兵捉去了。祥子的衣服鞋帽甚至系腰和布带,都被抢了去。他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这些祥子都不怕,他只是心疼那辆自己用血汗挣来的车。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祥子喊了出来。后来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乘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骆驼,卖了35块钱。从此他落下“骆驼祥子”的外号。
祥子的铺盖一直在西安门大街的人和车厂放着。车厂老板刘四爷,年轻时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高利贷、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是土混混出身,懂得怎样对付穷人。他开的车厂有60多辆车,女儿虎妞协助他管理。虎妞长得虎头虎脑,是个三十七八岁的老姑娘。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管外、虎妞管内,父女俩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厂子里常住有20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只有祥子不愿闲着,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刘家父女很喜欢他住在车厂里,因此有时祥子虽然不拉刘四爷的车,刘四爷仍允许他一直住在厂里。祥子回到人和车厂,把卖骆驼的35块钱交给刘四爷存着,他要从头做起,再买一辆自己的车。即使今天买上,明天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祥子一天到晚思索着这回事,算计着他的钱。每天早出晚归、省吃位用。为了多挣几个钱,他甚至和那些老弱的车夫抢生意。在同行们一片骂声里,他像一只饿疯的野兽飞奔。心里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但祥子并非为了挣钱就丢失了所有的人格和尊严。在杨宅拉包月时,他不堪忍受对方牲口似的使唤,孙起赏钱摔在杨太太的胖脸上;他辞工了。从杨宅回到人和车厂时,已是深夜11点多。虎妞的屋里仍亮着灯,打扮得有些妖媚的虎妞把祥子叫进屋,强迫他喝了酒,然后和祥子同居了一夜。
自从和虎妞发生了关系,祥子心里十分憋闷,他觉得虎妞把他从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儿毁尽了。祥子开始竭力躲避虎妞了,正好老主顾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欢天喜地地搬到了曹宅。曹先生在大学教书,思想进步,夫妻两人都很和气,祥子打算长期在这过下去。年关越来越近了,祥子对新年充满了新的希望。然而虎妞出现了,她挺着肚子说已怀了祥子的孩子,威胁祥子和她结婚。祥子只好听从她的摆布。一天晚上,祥子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倒地的车夫老马。祥子为老车夫买了10个羊肉包子,老车夫只拿了两个,其他全给了自己的孙子小马。祥子仿佛从老车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祭灶那天晚上,祥子拉曹先生回家,路上被侦缉队盯上了。原来曹先生经常宣传社会主义言论,他被一个叫阮明的学生告发了。曹先生赶忙远走避难,他让祥子回家送信。一到家,祥子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敲榨去了他的全部积蓄,买车的计划又一次肥皂泡似地破灭了。
祥子没有别的路,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虎妞与祥子的关系,引起车夫们的讥笑。刘四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和臭拉车的勾搭上,他要女儿在他和祥子中间选择一个,结果虎妞要了祥子。刘四当时就与虎妞翻了脸,并把祥子撵出门去。虎妞索性自己租房子、雇花轿,嫁给了祥子。婚后,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怀孕。她在裤腰上塞了个枕头,故意诱祥子上圈套。祥子不愿陪虎妞玩乐,一心想去拉车。虎妞要他去向刘四告软服输,祥子不去。后来刘四卖掉了车厂,不知到哪里玩乐去了,虎妞打探不出消息,这才绝了回家的心。她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祥子买了一辆车。车是同院车夫二强子的,他酒后揍死了老婆二强嫂,二强嫂的娘家要打官司,二强子只好卖掉车,用钱私下了结这件事。祥子知道这车的历史,不很喜欢要它。他拉这车,总感觉像拉口棺材似的,可是虎妞图便宜,祥子也无法说什么。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祥子拼命拉车、干活儿。累得病倒了。这场大病不仅使他体力消耗过大,而且把虎妞的积蓄也用光了。为了生活,祥子硬撑着去拉车,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也帮忙买东西做饭。但虎妞还是因为难产死去了。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了车。
埋葬了虎妞,祥子一头倒在炕上,眼泪一串串流下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却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小福子对祥子有情有意,祥子也很喜欢她,可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祥子只好对小福子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来娶你。”然后离开了小福子,他又找了一个车厂,拉车去了。
过去那个要强、忠厚、努力的祥子不见了。他开始混日子。抽烟、喝酒、赌钱。在夏宅拉包月时,年轻的夏太太引诱祥子,使他梁上了淋病。祥子不再爱惜车了,他还跟巡警吵嘴打架,成了巡警眼中头等的“刺头”。
但祥子并没完全堕落。他常想照旧去努力自强,小福子的存在也常给祥子某种希望。曹先生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他把小福子接来同住。祥子高兴极了,他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却得知了小福子被卖进妓院后自尽的消息。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地走,遇见了小马的祖父老马。老人因没钱买药,眼睁睁看着小马死在自己怀里。他叹道:“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祥子从此之后彻底变了。他没有回到曹先生那里,却变看法串宅门去骗钱花。怎么能沾点便宜,他就怎么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挣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得满意。为了一点赏钱,他还出卖了阮明。最后,祥子的信用丧失得已赁不出车来,他的病也渐渐严重。于是,他又靠给红白喜事做杂工来维持生命,他成了个还有口气的死鬼。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这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路,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坟岗子去。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麽恶劣,生活多麽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SPAN lang=EN-US>,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SPAN lang=EN-US>19世纪70—90年代,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偷窃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已经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② 大禹治水主要治理的是:

世有大禹治水始于岷江汉水之说,此乃就大范围而言。岷江、汉水为禹定九州之梁州之域。史载“昌意降居若水”,“若水”即今雅垄江,基本得到学术界认同。由此可知,禹及其父鲧、祖父颛顼、曾祖父昌意均应当生活在梁州之域。岷江、汉水相比之下属于较大的河流。说大禹一开始就治理这样的大江大河不免令人置疑。我们今天使用干部,总是要先到基层,到乡镇去干干,干得好就到县上,再干得好就到市上、省上;学校一毕业就到省上当干部的比较少,即使破格也要有一定的政绩作基础。

大禹出生在北川,已经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认同。而北川正处在岷江、汉水之间,是涪江的第一大干支流,其长度、流量都不及岷江、汉水。大禹从其出生到受舜帝调遣外出治水之间大约有15~20年是生活在以北川为中心的地区(姑且不说他全部生活在北川),而北川是川西北暴雨集中区之一,境内的湔江因而经常爆发洪水。因此湔江作为大禹治水的第一河是理所当然的。

本文结合相关史实、民间传说、湔江及其治理情况等进行分析,认为“湔江是大禹治水第一河”。不揣冒昧地抛出来,望能得到方家的指教。

一、湔水辨

关于湔江,现在所知不止一处。姜炳璋乾隆年间在石泉(今北川)任县令亲自主持编纂的我县历史上的第一部县志《石泉县志》里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湔江辨》指出:“旧志云,湔水出玉垒山。玉垒在茂州保县北。《汉书·地理志》绵虒县有玉垒山,湔水出焉。郭景纯云,‘玉垒作东别之标’是也。迳入灌县而递注于郫、新繁诸县。秦李冰凿离堆虎头于江中,即此,而非北川之湔水也。北川湔水去玉垒三百余里,中隔大山,风马牛不相及,而谓出于玉垒,谬矣。湔水之在北川者,源有三派。合为二流,又合为一流。其西北一派源最长,自西番草地雪山(雪山即雪宝顶)来。……经呷竹、喇嘛、生番过黄土沟,入北川白草河东寨,东南流一百六十里,众山溪水注之,至县西,此正派也。其西一派,发源于青片大山,行一百五十里至坝底堡,俗名坝底水。又西南一派,发源于茂州相公岭。行百余里至桃坪,又二十里入邑水瓮子,经铁索桥,坝底水与之合焉。又八十里,亦至县西与正派相合,乃名湔水。从前无湔水之名也。安得以灌县之湔为北川之湔乎?于是经县城东二十里至漩坪,南折三十里至曲山关,又二十里东注邓家渡,又东南五十里至通口,经江油县界黄连桥至彰明县之漫坡渡,出绵州,注大江。郡志,势如湔沸,故名湔水,亦名北川水。《元和志》作石密水。从前地志本未尝误,自彭韶《形胜》云:‘湔水自石纽出汶川。’彼不知石纽为北川之地……以致后作堤堰志者皆踵其误而不之察也。故辨之。”

据历史文献记载、地面遗迹印证、专家学者考证,大禹就降生在禹穴沟(原名清泗沟)之刳儿坪,正值九龙山之第五峰下。姜炳璋《禹穴考》云:盖地为九龙山,松潘番夷草地其发轫也。至黄土沟大山,呷竹土司所辖也。入白草番寨百六十里。历三神口、马鹿坪,至关子门,九龙摩空而起,其中峰则禹穴在焉。八龙左右若护卫然。其水有二派。一派发源于番寨肉耳挂顶,名禹穴外溪。一派发源于第一龙,名禹穴内溪,溪有血石,溪之上为刳儿坪。山势忽平夷,圣母坐卧之迹宛然。二水并过九龙,至青泗口而合,折而注于湔江。群山万壑,或近或远,皆会于九龙之前,真神灵之奥区也。姜炳璋的这篇考证,从地理学、风水学的角度论证了只有这样神秘的地方才是大禹降生之地。

大禹降生的清泗沟(今禹穴沟)与湔江有关,于是便有了多处湔江之说。正如计有功在《禹庙记》中所言:“《传》曰: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所生。越之人曰,吾禹之会稽。楚之人曰,吾禹之宛委。思其人,宝其地,使蜀之人不曰,吾禹之石纽,是不知天降神地发祥人允赖也。”旨在表达人们对先祖的纪念、思念、怀念之意,也无可厚非。

湔江之名不止一处,我们暂且不去管它。而本文所言湔江,则特指白草河与青片河流经北川原县城(今禹里)西汇流后,流经漩坪、曲山、邓家、通口,到江油青莲汇入涪江的北川境内最大的河流。在北川县境长度达128.1公里(含干直流青片河),湔江水系在县境的流域面积达到2625.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1.5%。

二、湔江治理是典型的东别为沱

1、湔江是大禹治水的“试验田”

如前所述,大禹既然生在北川,其父鲧既然能被推荐为治水首领,在其出山之前,其治水本领必定已经远近闻名。大禹也不免会跟随父亲学上几招。大凡有河流,就难免有爆发洪水的可能,而发生洪水的原因则可能是多方面的:或因暴雨、或因泥石流、滑坡等导致河道淤塞等等。一旦发生洪水灾害,人们必然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法。大禹出生的时代又正是洪水多发期,大禹出生到受命出山治水,或曰15年,或曰20年。在此期间,湔江爆发洪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而大禹参与湔江洪水的治理是可信的。笔者认为,大禹将其出生地的湔江作为治水的“试验田”也应当是预料之中的事。

2、湔江——东别为沱治水第一河

(1)治理湔江势在必行。据考证,湔江在若干年前不是经曲山、邓家、通口、青莲注入涪江,而是经曲山直接南流,经擂鼓、安县安昌、花垓、界牌和绵阳永兴,在绵阳的南山汇入涪江。湔江这样汇入涪江的长度就达到约80公里,落差约200米,仅河道占用的面积就将达到约2万亩,而且北川境内擂鼓坪的近万亩良田、安县和绵阳境内的数万亩良田将随时受到洪水的威胁。

现在的北川湔江,从曲山经邓家、通口、青莲入涪江约40公里,落差大约也有200米。也就是说,整条河几乎都是在深山峡谷中穿行,河面相对比较狭窄,占用面积小,耕地损失不大;受洪水威胁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小。

(2)湔江改道确有其事。一是经地质勘探,湔江确实曾经经过擂鼓汇入安昌江再入涪江。据1987年编辑的《北川县自然地理志》矿藏中“高阶地沙金”一目中记载:“在擂鼓附近湔江古河道,其岩石是泥盆系——三迭系灰岩、白云岩,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溶蚀形成漏斗、溶洞,由河流带来的沙金渗入其中,形成洞穴型沙金。……已知矿点有救官岭(旧关岭,即曲山关)、盖头山。”二是民间流传着“二郎神杨戬擒孽龙”的故事。据说当年杨戬奉命捉拿孽龙,并将其锁在叠溪海子里,后来,孽龙在其朋友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翻过和尚头,沿青片河、湔江往外逃。二郎神发现后立即前往追赶,一面向天神报告请求支援。当孽龙逃到曲山时,本欲南行,向擂鼓、安县方向跑,此时李天王派来的天兵天将已经在擂鼓摆下阵势,并在擂鼓坪南面的狮子山上将那巨大的羊皮鼓擂得震天响。孽龙听见鼓声,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便掉头向东逃去。本想经陈家坝,翻垭上往龙安方向跑,而垭上也已经有了李天王派去的凤将把守(垭上原名龙凤场,看来就是因为龙与凤曾在此碰面)。孽龙只得返回,至邓家时,杨戬已经赶到。情急之下,孽龙只得拼死一撞,撞开了邓家渡下面的岩羊滩,经通口、青莲,入涪江而去。擂鼓狮子山上的羊皮鼓后来变成了石鼓,现在还在狮子山上。曲山原来一直叫回龙,薄薄的山脊叫龙尾山;现在我们把县城新区的主干道命名为“禹龙干道”,就些都应该是为了纪念大禹治理湔江的功绩。

笔者以为透过这个民间故事,这里所谓捏孽龙,实际就是湔江爆发洪水。我们现在一发洪水,民间仍有“走妖”之说。

(3)考古新材料提供了佐证。2004年在重庆云阳旧县坪出土的景云碑碑文中的“术禹石纽汶川之会”,联系原北川县城西的誓水柱(其上刻12字,为虫篆体,宋《淳化阁帖》释为“出令聂子星纪齐春其尚节化”,其义难懂。传为大禹治水时出的手令)分析,大禹石纽之会一是率石纽一带百姓召开治理湔江的誓师大会,二是离开祖籍到岷江、汉水去治水时召开过誓师大会。

三、治理湔江意义重大

1、保护了良田。湔江改道后仅缩短河道约40公里,就相当于万亩良田;如果湔江沿擂鼓、安县方向,河水将并入安昌河,必然增加安昌河的负载,加之这一带地势平坦,泄洪困难,洪水必将对沿岸的良田形成严重威胁。改道后,使安县安昌、花垓、界牌、绵阳永兴成为绵州重要的鱼米之乡之一,为绵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纪念大禹不仅是北川人民的大事,也是绵阳地区人民的大事。

2、顺应了自然。北川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湔江改道经邓家(由都坝、贯岭流经陈家坝的都坝河在这里汇入湔江)、通口、香泉、青莲汇入涪江,正好顺应了这一自然规律。

3、调节了水系。湔江改道经邓家、通口、香泉、青莲,正好调节了这一带原来没有大的河流的状况,使北川、安县、江油一带的水系分布更加合理。占北川流域面积91.5%的湔江水系呈叶脉状遍布全县20个乡镇的18个半乡镇,流经通口、香泉段正好是这片树叶的叶柄;而县境南面的擂鼓镇不再属于湔江水系,正好有贯穿全境最后汇入安昌江的苏宝河,县境东部桂溪乡又有发源于平武锁江、大印的平通河穿境而过。这样就使全县水资源搭配非常合理。

4、成功的范例。一说到鲧治水失败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一个“堵”字;一说到大禹治水成功的经验时都知道一个“疏”字。前者无疑是正确的,只堵不疏肯定失败。但后者就未必准确,只疏不堵也未必正确。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大禹治水成功的秘诀在于以“疏”为主,“疏”、“堵”结合。北川湔江在曲山急转180度就是疏、堵结合的结果。现在擂鼓与曲山之间的盖头山、凉风垭一带的多处小山头,使人不难联想到当年用巨量的土石堵塞洪水的情景。在二郎神杨戬擒孽龙的传说中就有一个细节说,二郎神眼看就要追不上孽龙了,他一个箭步飞将过去,正好踏在了龙尾山对面的景家山头,踩垮了一大堆巨石,后来人们叫它乱石窖。这个传说的细节里就透露出当年治理湔江时使用了“堵”的方法的影子。前面已经讲到“孽龙情急之下一头撞开了岩羊滩”的情节,这也就是“疏”的意思,也就大禹治水“随山浚川”的具体反映。

5、宝贵的经验。一是学到了“疏”与“堵”结合的治水方法。大禹父亲鲧本来就是治水的能手,才有可能被部落首领推举到中原治水。大禹从小就受到其父亲治水方法的熏陶,“堵”也是治水不可少的一种方法。我们现在的筑坝、筑堤不也是“堵”吗?同时大禹在学习其父“堵”方法的同时,还开始试用了疏的办法,凿开岩羊滩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实践证明这一方法可行,而且非常重要。二是实践了“东别为沱”的方法。相比之下,治理湔江“东别为沱”的规模相对较小,也正好符合大禹成长的实际,没有小范围实践的成功,又怎么能实施大规模的工程呢?因此,可以说大禹治水“东别为沱”始于北川湔江,应用于川西平原,发扬光大于黄河三角洲。说到鲧治水的失败,我想也不仅仅是方法问题,这与当时九州大地尚未统一在华夏部落之下有关,各个小部落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无法统一规划治水才是鲧治水失败的主要原因。大禹治水时华夏部落联盟已经基本实现了中原地区的统一,因此,时事造英雄也是大禹治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禹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作为禹生之地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者,肩负着重要职责。希望全国各地的广大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大禹文化研究,把大禹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新的阶段,取得新的突破。(转)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