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倒签整改措施
1. 倒签合同的案例分析
“一到二手房买卖红火的时候,房东就频繁跳价,很多时候经过我们多次磋商,眼看着就要签合同了,房东一跳价,我们的佣金就黄了。”不少房产经纪人都有这样的抱怨。为此,省城很多中介开始“倒签合同”,通过锁定卖家的出售价格,提高成交率,最终斩获佣金。
所谓“倒签合同”,就是房产中介和卖家事先约定一个卖家单边满意的出售价格,然后中介与卖家单方面订立一份合同,在这份合同中将最终成交价格事先确定下来,然后由中介根据这一价格来寻觅潜在的买家,在这个过程中就能避免卖家频频涨价。由于这一做法有别于传统的先撮合买卖双方再签署合同的正常买卖流程,业内将其称为“倒签合同”。
21世纪不动产的房产经纪人刘金梅给记者讲了她最近操作的一个案例:山大南路一单位宿舍的业主将其一套97平方米的房源挂牌出售,报价为“60万到手价”。有多名意向客户在寻求类似房源,但报价略低于市场价位,中介遂与该业主达成一致,沟通后“倒签”了合同,锁定了“60万元”。不到一周,即有买家接受这一报价,成功交易。
“去年房产市场低迷的时候,根本不会出现‘跳价’的情况,现在市场好了也导致诚意出售减少,多数二手房业主将房子挂牌就是先试探市场的行情,一旦出现购房意向,业主随即涨价,令中介和买方都无所适从。”刘金梅说,被逼无奈,现在省城的中介大部分都尝试了“倒签合同”。
事实上,“倒签合同”的做法最受益的无疑是买家和中介公司。但记者了解到,不少卖家对这一做法还有抵触,他们担心万一中介最终以高于约定的价格成交,溢价部分不会归自己。
2. 倒签合同有哪些法律风险需要防范
(一)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回定因素,双方的权利义答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限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而一旦产生纠纷后由于证据难以取得,解决起来又比较困难,合同的事前控制作用无法体现,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二)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补签合同违反公司的合同管理规定,导致合同管理质量及效率的下降,扰乱企业正常的管理秩序。(三)存在企业内控审计风险。公司在基本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流程中明确规定了项目管理流程以及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等管理环节和流程,规定了合同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倒签合同无论是否给公司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都违反了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偏差或发生漏洞,应当避免发生。(四)存在财务信息失真风险。若不签订书面合同,则会影响财务部门的及时入账管理,在财务部门的成本、应付账款、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上无法如实显示项目相关的费用列支情况,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状况,形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容易引发成本失控、决策失误等经营风险。
3. 你好我看到您的一篇关于劳动合同补签和倒签的知道,我现在的情况是单位3个月后补签了合同,如何维权
劳动合同补签不影响劳动补偿的计算,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计算即可,?需要注意区别劳动合同的补签和倒签。劳动合同补签和倒签的法律后果区别用人单位事后补签劳动合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为“补签”,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事后签订劳动合同,把合同期限往前移,签订日期为补签合同的时间。另一种为“倒签”,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事后补签劳动合同,将合同期限往前移,同时将签订日期写成劳动关系建立之初的时间。“倒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往往拿不到用人单位未按期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因为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举证难的问题。如果“倒签”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就符合民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就是有效的。在补签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慎重,要正确理解“倒签”与“补签”的差异,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时,只有将签订日期写明为签合同的日期,才能定为“补签”,才能证明签订劳动合同的真正日期,也有利于劳动者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4. 合同签订日期可不可以倒签
倒签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已经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一内段时间后补签劳动合同的现象。容倒签不违法,但是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的过程,是双方自愿协商并达成共识的过程,无论是从用工开始就订立的合同,还是事实劳动关系成立后补签的合同(即倒签合同),只要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事实上,对于倒签合同,法律也并没有明文规定无效,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由于倒签劳动合同的期限已经涵盖了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劳动者在同意倒签劳动合同的时候,不仅仅是补签一个劳动合同,而且也意味着要对是否放弃双倍工资请求权作出决定。在补签劳动合同时,如果没有同时提出支付二倍工资的请求,即表明双方已就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劳动者原谅了用人单位的过错,已对未签劳动合同的期间进行了追认,表明劳动者已放弃了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的权利。劳动者的行为符合民法关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
5. 倒签合同的风险类别
(一来)存在源一定的法律风险。对于合同签订前的履行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法律责任界限不清,容易产生法律纠纷,而一旦产生纠纷后由于证据难以取得,解决起来又比较困难,合同的事前控制作用无法体现,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二)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补签合同违反公司的合同管理规定,导致合同管理质量及效率的下降,扰乱企业正常的管理秩序。(三)存在企业内控审计风险。公司在基本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流程中明确规定了项目管理流程以及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履行等管理环节和流程,规定了合同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倒签合同无论是否给公司造成实际的危害后果,都违反了公司内控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偏差或发生漏洞,应当避免发生。(四)存在财务信息失真风险。若不签订书面合同,则会影响财务部门的及时入账管理,在财务部门的成本、应付账款、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上无法如实显示项目相关的费用列支情况,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本状况,形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容易引发成本失控、决策失误等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