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治理
Ⅰ 唐玄宗时的安西都护府和武则天时的北庭都护府,哪个治理天山以南哪个治理天山以北
北庭都护府治理天山以北.安西都护府治理天山以南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640~658年设在西州(即今吐鲁番)。都护是级别最高的行政长官。
第一任(贞观14年9月至16年9月,即640~642年)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是唐高祖的驸马乔师望。
第二任(贞观16年9月至贞观22年12月,即642~648年)为郭孝恪,原为凉州都督,于648年在攻打龟兹(今库车)的战役中阵亡。
第三任(贞观23年至永徽2年,即649~651年)为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的长子、谯国公柴哲威。
第四任(永徽2年11月至显庆3年5月,651~658年)为前高昌三弟、尚书奉御、天山县公麴智湛。658年,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西州升为都督府,麴智湛任西州都督。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平定高昌以后,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西州交河(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古城址),统辖高昌故地。天山以南,原为西突厥役属的各国先后归附唐朝,唐以其地设置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在今新疆和田)、焉耆(在今新疆焉耆)四军镇,隶属安西都护府。显庆二年(657年)平贺鲁,在西突厥故地设置羁縻蒙池、陵二都护府,各领都督府州若干;次年,安西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治所移到龟兹,并在天山以北设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为管理天山以北的西突厥故地,唐朝在显庆年间设置金山都护府,治所设在庭州,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金山以西、两河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隶属于安西都护府。龙朔元年(661年),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原为西突厥
役属的西域16国也全部设置都护府,管理80州、110县、120个军府,并由安西都护府统领。
北庭都护府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
Ⅱ 清朝前期,清政府是怎样管理新疆
对于新疆,清朝同样采取了因地制宜、分化瓦解的方针,他将新疆划分为版三个部分权,每个部分采取不一样的政治制度,使其无法形成合力。
另外,他还笼络南疆的维吾尔贵族,通过给予其特权让其成为帝国的支持者。清朝还极力培养维吾尔人与满族的亲密关系,同时又严禁汉族和维吾尔族交往,不仅杜绝了汉族与维吾尔族“串通”的可能,还让维吾尔族成为满族的坚定盟友。
新疆离内地最近的东路实行郡县制,靠近哈萨克等游牧民族的北路和东路的哈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则实行与内蒙古一致的札萨克制。由于这些地区的维吾尔领袖曾积极支持清朝对于新疆的征服、作为赏赐,清朝对其采用了和对待蒙古一样的制度,给予其充分的自治权。
(2)府治理扩展阅读
清朝统一新疆的意义
1、清朝统一新疆,它的意义可以说是巨大的,在近代史中,各民族都在为民族生存空间拼得头破血流,依旧没有获得多大的成果。
2、其次,统一新疆,稳定了西北边疆,减少了来自西北的威胁,同时促进了多民族的发展。这里是西北重要的地区,同时还是中国通向中亚和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失去这里,中原王朝都会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