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工作会
1. 工业企业多少分贝噪音可以列入职业危害 需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比如耳塞 隔音装置什么的
如果人长期在 95 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 29% 的会丧失听力;
即使噪声只有 85 分贝人,也有 10% 的人会发生耳聋; 120~130 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人曾对在噪音达 95 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 202 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占 39% ,失眠的占 32% ,头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记忆力衰退的占 27% ,心烦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压的占 12% 。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为了防止噪音,中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45~60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35~50分贝。
噪声对人的影响和危害跟噪声的强弱程度有直接关系。在建筑物中,为了减小噪声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声和吸声。隔声就是将声源隔离,防止声源产生的噪声向室内传播。在马路两旁种树,对两侧住宅就可以起到隔声作用。在建筑物中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夹层结构,也会起到很好的隔声效果。为消除噪声,常用的吸声材料主要是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材料的吸声性能决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我们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中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一)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全面落实《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以下简称“敏感区”)的高架路、快速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道路两边应配套建设隔声屏障,严格实施禁鸣、限行、限速等措施。加快城市市区铁路道口平交改立交建设,逐步取消市区平面交叉道口。控制高铁在城市市区内运行的噪声污染。加强机场周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减少航空噪声扰民纠纷。
(二)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查处施工噪声超过排放标准的行为。加强施工噪声排放申报管理,实施城市建筑施工环保公告制度。城市人民政府依法限定施工作业时间,严格限制在敏感区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实施城市夜间施工审批管理,推进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对建筑施工进行实时监督,鼓励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
(三)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严格实施《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禁止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严格控制加工、维修、餐饮、娱乐、健身、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业噪声污染,有效治理冷却塔、电梯间、水泵房和空调器等配套服务设施造成的噪声污染,严格管理敏感区内的文体活动和室内娱乐活动。积极推行城市室内综合市场,取缔扰民的露天或马路市场。对室内装修进行严格管理,明确限制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在已竣工交付使用居民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加强中高考等国家考试期间绿色护考工作,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四)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 贯彻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加大敏感区内噪声排放超标污染源关停力度,各城市应每年关停、搬迁和治理一批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到2015年年底前实现敏感区内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达标。加强工业园区噪声污染防治,禁止高噪声污染项目入园区。开展乡村地区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
2. 环境工程专业真就那么坑吗
决定了转吧
3. 聚精会神抓管理 一心一意干事业 努力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2004年1月15日)
一、2003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
(一)加强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用地保障,积极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到2003年末,全区耕地面积为6055.8l万亩,年内耕地增加49.05万亩。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面积稳定在5070万亩(338万公顷,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达到耕地总面积的85%。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并略有增加的目标。
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有效供给能力。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用地项目l 80件,总用地面积9.25万亩,保障了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日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需要。
积极为吉林台水电站、恰布其海水利工程、塔里木河综合治理、西气东输、奎一赛高等级公路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提供用地调查、审查报批、勘界等服务,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狠抓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了国务院联合督查组的好评。
大力清理整顿违法违规用地,初步遏制了违法乱批滥占耕地的势头。截至目前,共清理查出违法违规用地10756件,制止、查处和整改964 l件,正在查处1115件。清理各类园区33个,其中国务院批准的8个,自治区批准的8个,地(州、市)、县(市)越权违规批准的17个。针对清查出来的问题,各地正在进行整改。
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全面促进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工作。目前全区绝大部分市、县(市)开展了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有51个市、县(市)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42个市、县(市)设立了,土地交易大厅,实现了窗口服务、信息化自动查询、“一站式”服务办公。
2003年全区土地收益预计17.2亿元,同比2002年的10.4亿元净增加6.8亿元,增长69.9%。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机制基本形成。
(三)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矿业权市场不断健全和完善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外开放与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各方面投资探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2003年,全区实施非油气地质勘查项目681项,投入资金2.95亿元,新发现了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产地19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进展顺利,塔里木盆地地下水勘查取得重大成果。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区共有各类矿山企业2922个,开发利用矿产86种(包括石油、天然气)。生产原油2140万吨,天然气50亿立方米,固体矿产矿石产量6727.82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350亿元(石油、天然气305亿元,固体矿产45亿元),矿业产值占到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28%。民间资本开发矿产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矿山企业数占65%以上。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已签订与外商、港商合作勘查开发矿产资源项目6个,合同和协议吸引资金人民币2.35亿元。与区外合作勘查开发矿产资源项目7个,合同与协议吸引资金人民币15.84亿元。
矿业权市场开始启动并逐步完善。全区有13个地(州、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采矿权有偿使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有偿出让采矿权267个,收取采矿权价款2491.55万元。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力度加大。全年征收入库矿产资源补偿费2.5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征收任务。
(四)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防灾减灾取得新成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建立和实施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险情巡查、灾害应急调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初见成效。去年全区共发生有一定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50起,直接经济损失2252.13万元,较2002年减少8522.87万元。
认真组织、指导和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完成对伊犁等区域地质灾害调查面积195956.86平方千米,调查路线66624千米,调查235个乡(镇、场)、2910个行政村,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794个,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924个,制定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1009份,为开展减灾防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从国家争取到矿山地质治理、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10个,资金到位1915万元。
地质遗迹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奇台县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和布尔津县喀纳斯湖国家地质公园前期地质调查和申报工作,可填补我区国家地质公园的空白,促进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升旅游资源的品牌和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五)测绘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基础测绘工作取得新成果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积极推进测绘管理职能到位。基础测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天山北坡与重要经济区带开展了1∶1万地形图基础测绘工作;“数字新疆”建设和新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启动;“西部大开发新疆省级政府地理信息系统试点项目”(9202项目)和省级基础测绘设施建设项目(新疆单位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主战场,组织实施了前期测绘、勘界工作;完成1∶1万地形图基础测绘1000多幅,面积2.5万多平方千米。测绘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地图市场得到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科技兴测、数字化测绘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新疆国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西部县市挂图工程”(新疆部分)分别通过国家和自治区验收。其中“新疆国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测绘工作对自治区经济的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2004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增强国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把严格保护耕地、促进集约用地,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坚决保护基本农田,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五个不准”。进一步稳定我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大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从耕地数量的保护向质量和生态管护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严把征地和土地转用审批关,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坚决落实对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的规定。加强地籍管理,完善供地政策和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经济发展用地需要。严格按法律和政策规定落实征地补偿和安置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大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力度,落实占补平衡,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开展对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全面调查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和供应情况。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二)继续抓紧治理整顿,大力规范国土资源市场
认真落实国务院联合督查组2003年对我区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的意见,加大整改工作力度。继续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进一步规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行为,严禁低价协议出让土地。要充分发挥土地登记对土地市场的监管作用,严把土地登记关口,严禁通过土地登记使非法用地合法化。
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专项治理,加大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监督管理力度。重点整顿布局不合理的小矿,严厉打击非法勘查开采的行为。
(三)积极推进矿业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力度
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对自治区重点开发建设的吐屋铜矿、大南湖煤矿等重要开发项目,提供支持,做好服务。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先期开展煤层气的潜力评价工作,并适时筹资勘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各类资金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进一步向国内外开放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积极支持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工作,对投资勘查发现可开发的矿产地,保障其优先依法申请获得的采矿权;投资勘查工作所获取的探矿权、采矿权可依法转让。
(四)认真做好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和转用中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一定要依法加强管理,督促及时落实安置政策措施,及时按规定的补偿标准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建立征地价格听证制度。注意认真调处各类土地、矿权纠纷,处理好利益关系,加大查处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妥善处理国土资源方面的群众信访问题,重点抓好集体访、重复访的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五)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国土资源工作,必须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作保障。一是始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经常性的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二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接受群众、社会和舆论媒体的监督,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落实执政为民措施。四是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人才战略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增强队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五是按照中央关于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坚决按照中央、自治区的决定和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协调衔接工作,确保全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编制、经费、人员和装备落实到位。六是对干部队伍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七是深入开展创建自治区文明系统活动。在全系统倡导刻苦学习、认真思考、用心做事、务实廉洁、开拓进取的风尚,树立为民、务实、廉洁的形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正之风,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在自治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原载《新疆国土资源》2004年第1期)
4. 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
1、成绩你高我也高,环保意识要提高
2、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他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6、贯彻环保教育,宣导环保资讯
7、生产绿色产品,节约地球资源
8、全员参与改善,持续环保社区
9、环境污染,后患无穷;珍惜生命之源水,不要让地球流泪
10、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11、保护地球,给后代一个蓝天、碧水、绿树的世界
12、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3、节能减耗,从我做起
14、种树种草,有利环保
15、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16、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7、再不保护地球,地球就是一个传说了
18、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19、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20、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
21、小草在生长,大家别打扰
22、不能踏小草,小草也会疼
23、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
24、爱护环境,就是关爱生命
25、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
5. 长期接触铝,在铝环境下工作(可能会有粉尘)有对人体的危害有什么方法预防比如吃点什么,注意事项等等
铝对人有危害,但仅限于摄入或吸收过多铝离子之后。 一、危害表现为: 1、记专忆力减退 2、注意力不太集中 3、反属映迟缓 4、中老年人长期摄入过多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 二、危害方式: 1、电解铝厂和氧化铝厂空气内的细微氧化铝粉末(还可导致尘肺) 2、使用铝制炒菜锅 3、铝粉漆调配过程中的粉末 4、其他摄入方式 三、防治方法: 1、在厂区的粉尘区内使用口罩 2、在家里换用铁制炒锅 3、多吃小米等排铝食品(排铝食品又很多)针对你的情况,建议工作的时候带上口罩、帽子,结束就餐前洗手,防止头发、手部的铝屑掉进食物,减少铝元素的摄入。 望有帮助
6. 新刷油漆的环境下工作,怎样防治已经出现了头晕流鼻涕的症状会对身体哪方面影响会得白血病不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说明挥发性有害物已经超过了允许的浓度。
处于这样的环境,除了呼版吸系统鼻喉外,权还能通过皮肤吸收、眼睛吸收,过多吸收,可影响脑、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头昏、头痛、眼花、恶心、呼吸急促等症状。造成鼻喉刺激、眼睛刺激、皮肤刺激和中枢神经系统混乱、角膜受伤等。
如果反复、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工作,会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和神经系统损伤。有的挥发性溶剂有害物还还会造成人体肝、肾损伤和听力损失。
油漆或胶水类的要通过溶剂挥发完才能完全固化,有的固化时间要多达二个多月,溶剂的挥发和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有关,越干燥挥发越快。如果周围环境不通风,当挥发性溶剂在周围空气中达到饱和时,这些溶剂又有返回油漆内的能力。所以要点是:
1、去湿
2、敞开
3、通风
空调去湿通风,和用一些干燥剂放入周围的环境吸取空气中的水分,减低相对湿度,都是好办法。但有的做法是错误的,如在抽屉内放入干燥剂又把它关上。这样没有效果的。
多避免这样的环境、少暴露皮肤、多喝牛奶可减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