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治理平台
⑴ IT治理框架的七要素
→ 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是IT治理框架构建的理论指导方针,
→ 国外公认的IT治理方法和中国国内自主创新的IT治理方法是IT治理框架构建的工具,二者的结合是正确构建IT治理框架的前提基础;
→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IT治理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什么样的决策模式。IT治理必须要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并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
→ IT治理决策的实施是要靠规范化、精细化和主动式的IT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流程来实现,同时对IT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控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并持续改进过程与度量方法;
→ 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的核心IT能力是IT治理水平背后的决定性因素,IT治理水平是核心IT能力的表现;
→ IT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IT商业价值。
IT治理框架分类汇总表 分类 框架、知识体系 IT规划管理 ITGov信息化科学发展观理论、Zachman、TOGAF、SOA、SAM、CSF、BSP、SST、SG、ITGov-IT治理框架 IT获取与实现管理 RUP、AUP、Scrum、eSCM-SP IT服务管理 ITGov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ITIL、ISO/IEC 20000、ISPL、ITS-CMM、BiSL、eTOM、ASL、ITGov外包治理框架 IT项目管理 PMBoK、IPMBOK、iPMBOK2004、PRINCE2、MSP IT质量管理 TQM、CMM、ISO 9000、TickIT、Six Sigma、ITGov协调式咨询方法论 IT风险管理 COSO-ERM、M_o_R、AS/NZS 4360、CobiT、ITGov信息化风险管控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ISO27001、ISO/IEC 13335、ISO/IEC 15408及CC、ITGov信息安全治理框架 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性管理 GB20988-2007、BS25999、NIST SP 800-34 IT绩效管理 ITGov绩效管理九宫格、ITBSC、ITGov三位一体绩效评价框架、FEA、EAF、ITGov信息系统审计标准体系、ITGov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技术的舞弊审计模型、ITGov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ITGov运维与外包绩效评价体系 核心IT能力 ITGov核心IT能力模型及其评价体系、ITGov-IT领导力九项修炼 IT治理是各利益相关方的职责,但它首先是治理层的职责。具体内容如下:
IT治理保证总体战略目标能够从上而下贯彻执行。IT治理和其它治理活动一样,集中在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和管理执行层。然而,由于IT治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治理层必须强烈依赖企业的下层来提供决策和评估所需要的信息。为保证有效的IT治理,下层应和企业总体目标采用相同的原则,提供评估业绩的衡量方法。因此,好的IT治理实践需要在企业全部范围内推行。 董事会在IT治理方面的职责是:
l 证实IT战略与业务战略一致;
l 证实通过明确的期望和衡量手段交付IT商业价值;
l 指导IT战略、平衡支持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投资;
l 恰当决策信息资源应优先配置的地方。
董事会衡量业绩的指标和方法有:
l 定义和检查IT商业价值评估手段并加以管理
l 证实目标已经达到,
l 衡量组织绩效,减少不确定性。 l 最高管理层(董事会)通过下述指标衡量业绩
l 定义和检查IT商业价值评估手段并加以管理,
l 证实目标已经达到,
l 衡量组织绩效,
l 减少不确定性。 管理者的焦点主要是成本—效益比,增加收入,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都由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体系所推动。由于信息技术作为实现业务目标的一个集成部分,其解决办法越来越复杂(外包,第三方合同,网络化等),因此,善治成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IT治理中,
⑵ net有哪些可用的服务治理框架
ashx(一般处理程序)
WCF
WebService
ASP.NET Web API
1 ashx(一般处理程序)
一
般处理程序(HttpHandler)是·NET众多web组件的一种,ashx是其扩展名。一个httpHandler接受并处理一个http请求,类
比于Java中的servlet。类比于在Java中需要继承HttpServlet类,在。net中需要实现IHttpHandler接口,这个接口有
一个IsReusable成员,一个待实现的方法ProcessRequest(HttpContextctx)
。程序在processRequest方法中处理接受到的Http请求。成员IsReusable指定此IhttpHnadler的实例是否可以被用来处
理多个请求。
.ashx程序适合产生供浏览器处理的、不需要回发处理的数据格式,例如用于生成动态图片、动态文本等内容。
2 Web Service技术
Web
service
就是一个应用程序,它向外界暴露出一个能够通过Web进行调用的API。这就是说,你能够用编程的方法通过Web来调用这个应用程序。我们把调用这个
Web service 的应用程序叫做客户。例如,你想创建一个Web service
,它的作用是返回当前的天气情况。那么你可以建立一个ASP页面,它接受邮政编码作为查询字符串,然后返回一个由逗号隔开的字符串,包含了当前的气温和天气。要调用这个ASP页面,客户端需要发送下面的这个HTTP GET。
严格来说是行业标准,不是技术,使用XML扩展标记语言来表示数据(这个是夸语言和平台的关键)。
它使用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来实现分布式环境里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互。WSDL来实现服务接口相关的描述。
3 WCF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WCF完全可以看作是ASMX,.Net Remoting,Enterprise Service,WSE,MSMQ等技术的并集。
WCF作为微软主推一个通讯组件或者平台,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在支持和集成Web Service,因为它还兼容和具备了微软早期很多技术的特性。
它整合了.Net平台下所有的和分布式系统有关的技术,如Enterprise Sevices(COM+).Net Remoting、Web Service(ASMX)、WSE3.0和MSMQ消息队列。
以通信(Communiation)范围而论,它可以跨进程、跨机器、跨子网、企业网乃至于 Internet
WCF 支持多种通信协议 Http/Https 、TCP/UDP、MSMQ、命名管道、对等网、
消息可达性、事务流等。
WCF 可以与ASP.NET 集成、共享一个上下文(HttpContext)。
WCF 支持多种消息传输格式 :text,binary,mtom,Json 等。
WCF 安全性要强:支持对称安全、非对称安全、消息安全、传输安全、
SSL 流安全、Windows 流安全等。
WCF 支持多种会话模式:单向、双向、请求/响应。
WCF 支持REST 。
WCF 支持多种格式化方式。DataContractSerializer、XmlSerializer、
DataContractJsonSerializer 等。
WCF 支持 WAS hosting、Windows 服务 hosting、Self-Hosting、IIS hosting 等。
WCF 支持多种并发模式:单例、单调、会话 。
1、统一性
2、互操作性
3、安全与可信赖
4、兼容性
4 ASP.NET Web API
官方定义如下,强调两个关键点,即可以对接各种客户端(浏览器,移动设备),构建http服务的框架。
。原因:送话器受潮,导电胶接触不良。主要是讲
⑶ IT治理框架的IT治理是什么
IT治理是指设计并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包括业务与信息化战略融合内的机制,权容责对等的责任担当框架和问责机制,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核心IT能力发展机制,绩效管理机制以及覆盖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机制。该制度安排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业务战略,促进管理创新,合理管控信息化过程的风险,建立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IT商业价值。(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根据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正式发布的中国首个自主创新的中国企业IT治理框架,该框架有七要素组成: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IT商业价值、IT治理方法、IT治理绩效、IT治理决策模式、IT风险管理控制体
系、核心IT能力。(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2008)如图所示。高水平的、可持续的IT治理,需要考虑同时到这七个要素:
⑷ 英国高等教育治理框架分哪三层
牛津、剑桥有着全球顶尖大学的光环,但也有对报读学生严格的筛选制度。内首先对学生的学校背容景有雅思成绩要求7-7.5分及以上,视报考专业对雅思单项成绩亦有更高要求,并会对学生进行非常严格的面试,以考查学生的思想深度及学术能力。
学生条件:其不仅需要优秀的雅思成绩及GPA成绩,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并有能证明学术成绩的作品,如国家级行业刊物发表的论文作品等,在思想 层面及口头表达能力上也需有相当的水平。若学生想以顶尖名校作为目标,但申请条件有所欠缺,可“曲线救国”先申请要求不那么严苛的其他名校就读,再申请牛 津剑桥的博士学位或攻读双硕士学位。
⑸ IT治理框架的介绍
IT治理是指设计并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包括业务与专信息化战略属融合的机制,权责对等的责任担当框架和问责机制,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核心IT能力发展机制,绩效管理机制以及覆盖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机制。该制度安排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业务战略,促进管理创新,合理管控信息化过程的风险,建立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IT商业价值。
⑹ 当前世界经济治理框架有哪些组织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理”思想首次进入国家高层文件,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总方针和行动纲领,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总目标是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部分构成,明确和理顺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的目的和结果,要想实现真正的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一套完整、合法、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一般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由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五大体系构成,但这种纵向治理体系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各自为政、部门化的思路,无法从根本上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治理格局。根据全球“治理”思想精髓、世界发达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视角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包括五大基本内容。治理结构体系:“党、政、企、社、民、媒”六位一体。治理结构解决的是“治理主体是谁”“治理主体之间是什么关系”两大问题。首先,要有多元化、负责任的治理主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结构应该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混合型市场企业(国有、私有;内资企业、外资企业;跨国企业、本土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科技型、公益型、服务型等;全球型、本土型等)、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六大主体,缺一不可。其次,要有边界清晰、分工合作、平衡互动的多主体和谐关系。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多元化治理主体之间的两大核心关系,关键在于厘清各自的权限边界,把本应该属于市场、社会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和社会处理,政府重点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规则等职能。治理功能体系:动员、组织、监管、服务、配置五大功能。功能体系解决的是“治理体系主要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这一体系主要发挥五大方面的作用:第一,社会动员功能。良好完备的治理体系,能够有效发挥社会动员功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中,取得最大的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合力。第二,社会组织功能。即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可以把个体化、原子化的社会主体(企业、个人等),融入特定类型、特定目的的各类组织体系之中(如党组织、单位组织、社会组织、民众自治组织等),提高国家与社会的组织化程度,谋求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第三,监管功能。即国家治理体系在帮助实现市场和社会不断走向自由、民主、发展的同时,需要一套完备的监督手段,对各类经济主体、政治主体和社会主体实施宏观监控,保持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和谐稳定。第四,服务功能。即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最大程度地提供规模化、优质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多元化物质文化与精神需求,是国家治理体系保持长久运转的基础保障。第五,配置功能。即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实现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社会服务资源的社会化配置,通过建设科学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挖掘国家发展的活力。治理制度体系:法制、激励、协作三大基本制度。治理制度体系解决的是“如何保障治理结构有效运转”的问题。建构好治理主体、明确了治理功能后,重点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保障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制度作为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成败。笔者以为,需要确立三大根本性制度体系:首先,法制体系。即在政党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领域,适时更新和建立成套的法律体系,把所有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生态活动,全纳入法律框架体系之下,严格执法,严厉杜绝非法犯罪活动的产生和蔓延。其次,激励制度体系。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体系,最大程度地调动所有领域的多元化主体,在合法前提下,激发和释放内在潜能和活力,促进国家各领域主体“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纵向流动,协同推动个人和国家不断走向进步。再次,协作制度体系。在强调各领域、各条线依法高效运转的同时,强调纵横交叉协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要义。为此,大到全球治理、次区域治理,小到主体功能区治理、地方治理、城市治理、特定问题治理等,需要一套完备的国际间、政府间、部门间、公私间的跨界协作制度体系,化解冲突和矛盾,在互动合作中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治理方法体系:法律、行政、经济、道德、教育、协商六大方法。治理方法体系解决的是“具体靠什么手段进行治理”的问题。国家治理是一个综合系统,需要多元方法和手段的协同使用。主要包括六大治理手段:第一,法律手段。这是首先需要采用的方法,对违反法律的一切行动,都要依法严厉打击和制止,创建法治型国家。第二,行政手段。作为一个拥有庞大行政体系的大国,在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适时采取高效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依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经济手段。特别是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的要采取财政、税收、货币、价格等符合价值规律的经济手段,引导宏观经济的协调高效发展。第四,道德手段。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是中华五千年总结的有益经验,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德治精髓,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引导个体加强自我约束,实现社会和谐。第五,教育手段。除了正规的学历和职业教育,更要强调各行各业开展继续教育和民众社会教育,让每个个体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潜能,激发活力。第六,协商手段。按照民主协商的总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建立健全多主体协商机制,疏通利益表达渠道,扩大民主参与,促进社会公平发展。治理运行体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互动三大运行方式。治理运行体系解决的是“治理体系采取何种方式、何种路径运转”的问题。需要三大运作方式:首先,自上而下方式。即通常所说的顶层设计,这是大国治理必须依靠的治理方式,关键在于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坚决贯彻落实有益政策,根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对抗性做法,实现政策不走样、不变味。其次,自下而上方式。即通常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诸多领域的改革创新,可依靠地方层面的先行先试,等掌握了规律、积累了经验以后,再向全国推行和推广,降低改革风险与成本。最后,横向互动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学习借鉴”,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之间通过互动、走访、学习等过程,可以实现协同效应、整合效应、创新效应。
⑺ 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现代企业的突出特征是三权分立;
决策权:股东大会,最高决策权,有对管理团队任命及任免回的权力。
经营答管理权:董事会,企业的章程及协议中约定了董事会的构成及相关人数,体现股东意愿。
监督权:监事会,行驶监督、监控的管理机构。
现代企业的三权分立外的其它重要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是一种代理关系。
以上,便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⑻ IT治理的IT治理框架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缺乏科学的IT管理观念;IT领导者最大的问题不是缺少经验和能力,而是缺乏卓越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方法。对于IT治理来说,国际上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形成了最佳业务实践,这些最佳业务实践是全球智慧的结晶,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再去从头创新,而是需要根据国情和组织的实际情况,对最佳实践加以理解、掌握并有效运用,从而为组织战略目标服务。
下图为山东省软件评测中心总结的IT治理的总体框架,描述了IT治理的出发点、IT治理的关键要素、IT治理的对象、IT治理的最佳实践。
IT治理的目的是使IT与组织业务有效融合,其出发点首先是组织的发展战略,以组织发展战略为起点,遵循组织的风险与内控体系,制定相应的IT建设运行的管理机制。IT治理的关键要素涵盖IT组织、IT战略、IT架构、IT基础设施、业务需求、IT投资、信息安全等,主要确定这些要素或活动中“做什么决策?谁来决策?怎么来决策?如何监督和评价决策?”。围绕着IT建设全生命周期过程,构建持续的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是IT治理的目标一致,因此,整个IT建设生命周期都是IT治理的对象,包括IT组织与规划、IT建设与交付、IT运行与维护、IT评估与优化。IT治理的国际最佳实践就是基于各个对象治理的成熟的方法论和工具,包括CobiT、ITIL、ISO27001、Prince2等。
按照IT治理的对象,我们将IT治理的服务划分为五类,分别是:IT规划治理、IT建设治理、IT运维治理、IT绩效治理、IT风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