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河治理
1. 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怎么样
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2. 梅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怎么样
梅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梅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3. 河流综合治理一般原则和措施是什么
⑴规划原则
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城市景观、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原则,将洪水河治理成花园式风景观赏河道;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创造高质量的城市河道滨水景观及优美的人际交往空间,营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境界;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争取“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的协调统一。
⑵治理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洪水河防洪标准按五十年一遇标准设防,行洪流量为779m3/s;远期可通过百年一遇洪水。
⑶治理的总目标
结合安阳城市历史及洪水河自然环境,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基础上,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的城市水系公共空间,让自然舒展的河流游走于高楼大厦之间,珠玉般的湖泊构筑出都市的诗情画意,清洁的水质、优美的周边环境让市民得到生活的享受和自然的赐予,以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安阳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努力将安阳市建设成为“人水和谐”环境优美的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4.3综合治理规划
4.3.1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洪水河干流从安阳县马投涧乡郭家村至高庄乡汪流也入羑河,全长32 km,其中黄张村以上长约10km,实际上是一条山洪排水沟,沟壑交错,蜿蜒曲折,经复核其现状已满足排泄要求,不需治理。
本次规划拟从黄庄村渡槽(0+000)至汪流屯入羑河口(21+700)长21.7km,其中市区段长12.3km(自宗村西至经珠高速公路)。
市区段以满足50年一遇,可过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其余河段以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控制挖河槽,保持原河道中心线,对洪水河进行相应的规划建设与治理。
4. 整治河道有几种方法
河道湖泊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承载着各自然要素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河道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通道功能,与交通干线等人工廊道相类似,河道起到不同板块间运输和连接通道的作用。②生境功能,即栖息地作用,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③“源”的功能,能够提供水源,生命的根本。④“汇”的功能,吸收、聚集和积累了大量的物质。
一旦外界对于河道湖泊水体的干扰超过了河流自身的环境恢复功能之后,河流就会出现水质变差、颜色变暗、溶解氧下降等问题,使河道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破坏,从而使食物链上与之密切联系的其他水陆两栖及陆地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水体的生态平衡是其他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恢复生态系统整体的平衡,就要认真考虑平衡的基础条件——河道湖泊水体的生态平衡。城市内河特别是中心区域城区河道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渠化”和“硬化”等工程手段及污水直排到水体,造成了自然生态破坏、环境质量恶化、服务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具体表现在:①减少了河道植物成分,降低了水体的环境承载力和自净能力;②河道形状“直线化”、“平面化”严重,减少了生境的空间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③河道的三面硬质衬砌阻断了水陆间物质、能量交换,破坏了生境条件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严重时导致河道所在的局部生态系统瘫痪;④景观协调性差,不能满足现代人类期望亲近自然的要求。因此,城市河道湖泊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我国中长期城市环境治理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5. 世界河道治理经历了哪些阶段,我国河流生态治理现状如何
因人们需求和社会经济环境不同,我国的河道治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依附自然被动阶段,该阶段基本是在原有自然条件下进行,河流防洪效益不高;与河争地的阶段,该阶段是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修建了提水灌溉、河道治理、堤防建设等工程,但治理方法落后、单一、不科学;经济治河阶段,主要是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河道整治以保护耕地、道路设施和排放污废水;和谐治理阶段,在我国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首先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考虑到提高生活品质和创造优美环境,河道治理工程保持了河道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坦白说,我国河道治理理念仍相对滞后,导致了我国的河道系统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防洪能力下降、堤防功能单一、基流减少、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可见,生态水利建设迫在眉睫。
6. 河流的治理措施: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
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2、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3、生物群落多样性恢复
恢复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其对象包括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恢复。按照河流生态系统整体恢复的理念确定生物群落恢复任务,难点在于如何选择指示物种。具有操作性的方法是把重点恢复濒危、珍稀和特有生物物种以及保护和恢复重要生物资源。此外,还应加强土著物种的保护,防止生物入侵。
4、河流污染治理
截污分流。截污是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建设雨、污水管网,将原本直接排入城市河流的污水收集至城市污水处理厂或者人工湿地,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从而削减了排入河流的污染物总量。截污分流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河流水污染的问题,但实施难度较大,涉及到水利、市政、道路等多个部门,因此一般需要通过行政手段辅助。
(6)中心河治理扩展阅读: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减少洪灾损失,促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对农村河道进行整治已势在必行。
通过河道整治使其城镇、基础设施等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保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为新农村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共建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
为了实现江我国水系规划总体目标,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快确定河网水系整治及防洪排涝规划,全面提升片区河网水系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创建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和管理体制,从而为加快推进我国的水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7. 温瑞塘河的综合整治
温瑞塘河的综合整治:
一、目标定位
1、温瑞塘河整治以治水为中心,以水污染防治、改善水质为根本,通过清障、清淤、截污、治污、护岸、绿化、景观建设等综合整治措施,使温瑞塘河真正成为温州的“城市塘河、生态塘河、文化塘河、景观塘河”,为温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河道水环境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治污为本的原则。水环境最严重的问题是污染,必须把解决污染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要通过污染源的普查,搞清各类污染源对河道水污染的贡献率,从而对症下药,截住污染源。
2、生态治水的原则。要重视水生态环境的研究,运用先进的生态手段治理河道,努力削减污染负荷。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良好的水域,特别是农村河道和三垟湿地重点保护水域等。
3、山水并治的原则。治水必然要治山,防止因水土流失而破坏河道水环境。对河道周边的山体要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美化山川,防治水土流失,对人为的水土流失更要强化治理。
4、突出景观的原则。沿河建设绿色通道和若干水环境景观精品工程,保护好文物古迹,真正把河道建设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从而达到人居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位提升的整治目标。
5、持久治水的原则。现代化河道水环境的形成与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民众文明意识提升直接关联,在温瑞塘河综合整治上,必须树立持久治水的原则,防止急功近利。
6、建管并举的原则。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必须防止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在当前我市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河道面貌难以用工程措施一下子改观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力度应该成为减轻河道水环境压力的重要手段。
三、技术要求
1、水利方面。要求达到温州城市防洪规划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河道宽度、河床底标高、河岸高度满足规划的要求。
2、环保方面。近期(2002年)基本消除主河道黑臭现象,远期(2010年)按总体规划要求,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
3、绿化方面。要求结合护岸工程建设绿化带,绿化带宽度主干河道两侧原则上控制30米,至少不少于15米,主干支流两侧原则不少于8米。
4、航运方面。满足内河航运规划要求,主河道要满足7级航运,主要支流满足8级航运要求。
5、沿河城市景观方面。沿河建筑在立面和高度上均应进行严格控制,各城镇在塘河河岸建设时应划定建筑控制区。
(7)中心河治理扩展阅读: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温州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
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
温瑞塘河是温瑞平原48.2万亩农田主要灌溉和排涝河道,也是沿河100万居民生活用水和城乡工矿企业的主要水源,更是温州至瑞安内河航运的重要水道。
航运能力为20—30吨左右,河道有机动客货小轮船及驳船70艘。温瑞塘河河水流向,以帆游为界,帆游以北,水北流通瓯江;帆游以南,水南流,除部分由沿海浦沥入江外,经流在九里、瑞安壕河入飞云江。
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8. 中心城市运河沿线综合整治何时开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