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如何治理
㈠ 如何积极治理,共同关注
三峡工程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历时10多年建设,目前已经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但其近几年所面临的“水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经过科学家、环境学家等有关专家学者几年的考察研究,已经初步探明了“水华”发生的一些机理。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全面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经过多年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环境保护基础比较薄弱,环保投入有限,库区仍然面临着库区废水达标率低,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水体污染趋势加重的问题。
调查显示,在三峡库区建设的多个污水处理厂,根本就没有除氮脱磷的技术,这或许是三峡库区“水华”肆意生长的原因之一。
有关专家指出,国家为三峡水环境保护投入巨资修建污水处理厂,然而效果有限。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总投资392.2亿元,在库区及其上游建成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50座,垃圾处理场40座。由于是国家出绝大多数的费用,很多地方不顾实际情况的需要,肆意扩大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建成以后才知道运行经费要污水处理厂自收自支,因此,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都几乎没有运行。有关人士透露:“国家环保总局在2005年到库区去检查时发现,有接近70%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有运行,或者只是偶尔运行。”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建立检测预警机制,实时对污水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或是对库区内的水源状况进行定期的抽查评定,将国家的污染防治规划落到实处,真正为库区“水华”的改善治理把好关。
第二,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努力减少污水的直接排入。
经调查发现,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只进行过简易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7%,大部分垃圾是沿岸堆放,这样极易掉入江中,污染江水。而工业固体废物多数就地堆积,部分直接排入江河。大量的船舶将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长江,污染水质,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据环保部门测算,重庆市的各类运输船舶每年产生垃圾4.2万吨,生活污水1500多万吨,含油废水100多万吨。这些污水,只有约1%经过处理……此外,库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到10%。库区次级河流污染严重,56%的河段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的要求。同时,重庆主城区、涪陵区、万州区等城市江段已经形成岸边污染带。
面对如此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景象,长江沿岸各地政府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有效、可行性高的方案,管理和号召当地人民、当地工厂、过往船只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爱护长江。必要的地区可加大对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对江水的污染问题。
第三:采用水库调度的办法来加强水的波动、变动。
藻类得以大量繁殖的条件之一就是水体的不流动,因而可以采用水库调度的办法来加强水的波动、变动,破坏藻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此达到减缓或是控制藻类的生长繁殖。
第四,抑制藻类的生长。
针对大量藻类的快速繁殖,可以通过生态操控的办法抑制藻类的生长。比如,通过生态操纵的办法,在水中放置吃这些藻类的鱼类,以此对藻类进行控制。
但是这种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进行,因为大量吃藻类的鱼类的入江,会增加水中的氧气需求量,在缺氧的环境下,会对江中原来的鱼类生存构成威胁,而且还会破坏生态平衡。
第五,退耕还林,增加长江流域的水源涵养。
由于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其中库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1.7%。长江流域大量的天然林遭到砍伐,涵养水源功能呈明显下降趋势,进而保土拦沙能力也会下降。由于多年来对草地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方式,退化的草地已达750万公顷,沙化草地已达5万公顷。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河流年径流量减少。另外,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陡坡的垦殖现象十分普遍,仅库区坡耕地就占耕地面积的74.3%,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造成大量的面源污染进入江河,加剧了水污染。
三峡库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近几十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库区的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污染,如今,全面保护、综合治理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迫在眉睫。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相关部门应加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力度,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对水源的浪费及污染。
随着库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的安置,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污染防治措施,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排污量还将大量增加,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会继续存在,将会对三峡库区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量大面广,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鉴于三峡库区的特殊性,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按照三峡电站的受益省市和长江上、中、下游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三峡库区污水、垃圾项目的运行进行补偿,确保建成项目能正常运行,切实改善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问题。
三峡库区所贮存的水资源是我国的主要战略资源,解决好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保护环境能力的差异,需要由国家加以引导,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调控手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库以及半封闭水体,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水质问题仍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共同关注,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献计献策,为三峡库区的环境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㈡ 怎样治理水华
水华还是预防为主。因为一旦发生,多是一些微生藻类,无法打捞,而投加抑制剂又过于昂贵和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以上,个人意见。
㈢ 请问,什么是水华现象,如何防治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要防治,主要是减少排入水体的氮、磷。
㈣ 国内治理湖泊蓝藻水华方面有哪些主要会议
2016年10月23日举行的第十届国际产毒蓝藻大会。这是国际产毒蓝藻大会首次在亚洲召开,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35个国家近250名专家学者齐聚湖北武汉,共同“会诊”蓝藻水华。
一方面是我国水环境污染引起的蓝藻水华问题严重,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国在水华蓝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治理经验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㈤ 太湖采用了哪些方式对水华以及水体富营养化进行治理
(1)在湖中放养水生生物(鱼、虾、蟹等),用增大物种丰富度的方法进行生物防治,版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生权态系统的成分,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的稳定性.太湖水发绿是由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根据表中几种鱼类的食性,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应该在
㈥ 水体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该如何治理
生物方法治理蓝藻原理:
利用Eama-11蓝藻生物抑制剂快速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它是从自然环境里筛选出来的对蓝藻生长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经过驯化培养而成。极易溶解在水中,能快速扩散到蓝藻细胞表面,并渗透到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功能性蛋白基团,使细胞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细胞正常代谢终止,最终控制蓝藻生长。
特点1——高效抑制
抑制蓝藻生长能力很强,针对已经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该生物制剂对蓝藻具有90%以上的抑制效果。
特点2——施工简便,原位治理
邦源环保采用生物法治理河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简单,不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打捞蓝藻,即无需将蓝藻转移出水体,即可在水体内通过生化反应消解蓝藻及藻毒素。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噪音,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特点3——产品绿色、环保、无公害
①生物产品不燃、不挥发、绿色、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该抑制剂由于无毒副作用,因此,可与其它生物制剂配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极佳,该抑制剂在水体中抑制蓝藻生长以后,不会有残留。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态—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堤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环境现状及水体功能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北京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方法及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先后完成北京、江苏、山东、海南、河北、云南等地数十个项目的水体生物修复治理工程,具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提供系统整体的解决方案,阳光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㈦ 如何治理水华呢
你好:
在我们水产的养殖当中蓝藻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如果爆发比较严重的话那也是非常不利的,首先我们要明白蓝藻并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不同的藻类集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共有名词,下面我们就对蓝藻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蓝藻的特点
1.适应性:蓝藻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强的,在极度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同时对于温度酸碱度,溶解氧等都具有比较好的耐性,但是如果池塘当中的水质比较好,营养比较均衡等是不太容易产生蓝澡的。
2.具有光合作用:虽然蓝藻具有光合作用,但是如果大量爆发,同样对于水产非常不利。容易爆发蓝藻的池塘,一般都是由于氮磷比例不协调所致。
3.绝大多数处于温度:蓝藻受温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对于温度非常敏感。一般情况下20度以下基本不会发生,在28摄氏度以上大量的爆发。
蓝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环境比较适宜,一般是发生在这个季节。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而且碱性比较高。这样就非常容易形成蓝藻。
对水产的危害
1.难以消化:蓝藻的种类非常多,但是这些藻类基本上都是难以消化的食物,而且水产利用率比较低,我们在对死亡的水产进行剖检时,发现有很多的蓝藻都未被消化。
2.抑制其他种群:当一个种群处于优势状态时,这时他会明显的抑制其他种群的发展,同时它就降低了池塘当中的生态多样性,降低了池塘自我恢复的能力。例如抑制了其他浮游生物的生长,而这些浮游生物恰恰是水产的食物。
3.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此外蓝藻大量的爆发也和水产抢夺生存的空间和资源,例如在晚上没有阳光,这些蓝藻就会吸收水中的氧气,同样也有可能造成水中缺氧,尤其是对于一些精养池塘。另外,他有可能抑制其他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的治理方法:
机能原理:蓝藻速杀清拥有强大的多链氧化系统,入水溶解后产生高能量、高活性的小分子自由基、活性氧等衍生物,通过链式反应破坏蓝藻细胞膜的通透性,干扰其DNA和RNA合成,同时分解叶绿素和藻毒素,全面立体灭杀水层蓝藻孢子。
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湖泊、河道、以及水产养殖水域的蓝藻灭杀,消除藻毒,清洁水体。
产品特点:1:除藻速度快:蓝藻速杀清能够实现最快一小时灭杀蓝藻。2:治理不反弹:适用蓝藻速杀清,不仅可以迅速杀灭蓝藻,而且水体总磷可以降到接近为0,破坏氮磷比,阻断蓝藻生长必要的营养供给。3:不伤鱼虾和水生植物:经过长时间实验测试,该产品安全无毒,可以放心使用。
使用方法:根据蓝藻密度和COD和氨、磷指标,产品添加量为十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左右,建议先做小试,确定正确加药量。
㈧ 水华微囊藻的治理
原水藻类变化特征明显,春秋季以绿藻为主,藻类含量较低;夏季由于水华微囊专藻的大幅增殖,蓝藻成属为优势类群,藻类含量较高,温度对藻类群落结构变化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预沉池放养鲢鱼对藻类去除效果,在春季和秋季不佳,在夏季去除效果好,但是对绿藻效果不佳。“效能分析表明,预沉池放养鲢鱼通过对夏季引滦原水中占优势的水华微囊藻的高效去除,达到大幅降低预沉池出水藻类含量的目的,但其对水中绿藻并无良好控制效果。”崔福义院长说道。另外,预沉池中放养鲢鱼的生物预处理对总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同时预沉池对浊度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并且在高藻期间有更好的除浊效果。
㈨ 鱼塘如何防治水华
①引进或培养优良藻类,合理施肥。引进富含硅藻、绿藻水,然后施用生物肥,并调整水体的氮磷比,通过泼洒无机磷改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来有效抑制有害藻的生长。
②根据食物链原理合理适量混养滤食鱼类,比如鲢鱼、罗非鱼等。
㈩ 藻类收集蓝藻水华治理工程需要什么环评资质
蓝藻水华的防治方法:
1、早期发生时注换新水。
2、使用回灭藻制剂答用硫酸铜或灭藻制剂,进行局部用药可以起到一定的除藻效果,但频繁使用化学制剂等容易破坏养殖水体中生态系统种群结构。所以也要注意。
3、使用高等水生植物控制氮、磷含量。通过高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抑制蓝藻的大量繁殖。做法就是在养殖水体中种植一定量的风眼莲、茭白、满江红、水花生等水生高等植物,其中风眼莲是公认的去除氮、磷效果最佳的水生植物,能够起到很好的去除氮、磷功效,同时可以改善水体水质。
4、利用食物链控制蓝藻数量。利用食物链,通过在水体中放养滤食性的鱼类可以初步达到控制蓝藻的目的。蓝藻是鲢鱼、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很好的天然饵料,为了形成一个良性的生物链,需要提前做好投放准备,预先调整好水体的养殖结构。
推荐你在湖中种植一定量的风眼莲、茭白、满江红、水花生等水生高等植物,或养一些鲢鱼,这样既不污染环境,又能很好的解决水华的问题。
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