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塌陷治理
1. 神话故事的四字成语
开天辟地
kāitiānpìdì
[释义]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语出] 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乞君为我多方访之;冀得当以报我;此开天辟地第一吃紧事也。”
[正音] 辟;不能读作“pǐ”。
[辨形] 辟;不能写作“劈”。
[近义] 史无前例 筚路蓝缕
[用法] 常用来比喻创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是~的大事。
[英译] sincethedawnofhistory
[成语故事]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所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天地也跟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他发怒的时候,天空阴沉;他哭泣的时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他叹气的时候,大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现闪电;他发出鼾(han)声,空中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不知经过多少年,盘古还是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头部隆起,成为东岳泰山;他的脚朝天,成为西岳华山;他的肚子高挺,成为中岳嵩山;他的两个肩胛,一个成为南岳衡山,另一个成为北岳恒山。至于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2. 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对策
山东省矿产资源丰富,在开采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地质灾害也具多样性、复杂性。比如说,即使同类矿产,由于成矿条件和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矿山开采阶段的不同,产生的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危害程度等也各具侧重性。我们进行矿区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规律及危害程度调查研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更好地保护矿区地质环境,这也是进行矿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目前,矿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尚处于研究、摸索阶段,本次矿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主要依据各主要矿山实践经验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一)采空塌陷防治对策
采空塌陷是矿区地质灾害中发生规模及危害最大、影响最广的主要地质灾害。因此,前人在其防治对策方面也颇有研究。
1.探索科学的采矿方式
(1)充填法采矿
预防采空塌陷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充填法采矿。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充填材料,具有充填速度快、强度高且较稳定等特征,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连砂带水一起固化成高结晶水充填体,其强度1d可达3MPa,3d可达4~5MPa,最终可达5MPa以上。该充填材料不需脱、排水且有一定膨胀性,充盈系数优于混凝土,在招远金矿进行充填试验效果良好。
充填法采矿防止采空塌陷,在目前开采的铁、金矿山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这类矿山矿体多呈脉状或条带状发育,相应采空区也呈条带状,便于充填,所需充填材料相对较少,经济上不需投入太大而且效果明显。充填法开采铁、金矿目前在全省已进行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其中莱芜铁矿区及招远金矿区基本上都采取了此种采矿方式。而煤矿等沉积型矿产开采采空区范围广,如果实行充填,花费巨大且效果不明显,从煤矿开采经济效益上分析也不合算,因此,目前煤矿开采以顶板陷落法为主。
(2)“自下往上”异向开采
煤矿开采一般是从上层煤起自上而下采,这样对煤矿建设来说,具有见效及投资回收快等优势,但对于采空塌陷来说,是愈采愈烈,许多塌陷区是反复塌了再塌,同时浅部采空塌陷也构成对深部采矿的威胁,比如,在汛期,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塌陷坑进入巷道,增加矿坑排水量乃至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等等。
湘潭矿业学院与煤炭部门立项研究煤矿开采方式,提出具有多层煤的煤田,采用由深部至浅部开采的方式,可有效地减轻采空塌陷危害。目前,这一研究已通过国家正式鉴定,如果这种开采方式可行的话,在鲁西南及黄河北远景煤田区开采应该参考、借鉴。
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采煤技术水平
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井下采煤矸石不出井,用来充填井下采空区,既可以减轻采空塌陷又可避免排矸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如此可谓一举两得。而省内煤矿的采煤方式与我国大多数煤矿一样,使得利用煤矸石充填井下采空区变得复杂化且费用较高,这在新汶矿务局张庄煤矿及国内其他煤矿都已得到证明。这就是,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欲使矸石不排向地表直接充填采空区是不现实的,因此,需加强科学研究,努力改进采煤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煤矿开采为减轻采空塌陷危害,根据各矿实际条件,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同一煤层多工作面协调开采,减少地表不均匀下沉,减少倾斜和水平变形对民房的影响;
2)分煤层交错布置工作面,可减少不均匀下沉和静态变形值,使部分变形得以抵消。不同煤层开采边界交错布置,错距控制在40~80m;
3)积极推广沿空送巷、沿空留巷等采煤新工艺、新方法,实行无煤柱开采,以使地表均匀下沉;
4)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如华丰矿通过注浆减沉,取得较好的效果;汶南矿在采13层、15层煤时,采用矸石充填老空区,既减少了矿井排矸量,又减缓了顶板下沉,减轻了采动对地表的影响。
3.治理对策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预防为先。
(1)防范
1)实行预报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地面塌陷地区(重点为地下采空区)进行预测预报工作,从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到成灾范围和影响强度进行长、中、短期全方位预测预报。
2)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系统。
3)禁止年产3万t以下的小型煤矿继续开采。这类小煤矿因无力负担巨额抽水费用,通常开采煤层较浅,极易形成采空塌陷。
4)严密监测地下水动态。在采空区,今后诱发地面塌陷的因素除继续叠加开采外,就是地下水位变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因此,一切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人类工程活动,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控制方可实施。
5)采空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治理
1)界定地质灾害的责任,实行“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造成地质灾害的责任人或单位提供治理经费,制定或委托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承担或委托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2)采空区回填,推广中国矿业大学研制的高水速凝材料,该充填液只需20分钟便可使砂水凝结成高结晶水充填体,最终强度可达5MPa以上。
4.减灾措施
在山东省各类矿山中,煤矿开采产生的采空塌陷规模大、危害程度高,因此采空塌陷减灾措施主要针对煤矿而言,其他矿种可参照。
山东省煤炭资源多分布于人口多、村庄建筑物稠密的广大农村地区,压煤量大。目前,煤炭部门为减少采空塌陷危害,采矿前实行一次性征地。这些地区,往往在采空后半年至一年内发生采空塌陷,使大量耕地减产或绝产。
为减轻采空塌陷危害,除了进行村庄搬迁、重点交通和水利设施布置禁采区或留设防护煤柱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点建筑物不受损害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塌陷地区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根据实际情况,塌陷区内大部分土地可以复垦还田,少部分地区塌陷程度严重,常年积水或地形起伏过大,不能复垦,建议发展水产养殖业,亦可以修建公园,既美化环境又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
山东省治理和综合利用塌陷区做得较好的是肥城市。肥城市狠抓采空塌陷地的开发复垦,目前已累计开发复垦塌陷地2万余亩,其中建成鱼塘6000余亩,复垦土地14000余亩,创经济效益5亿元。肥城市现有采空塌陷地6.5万亩,并仍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递增,开发复垦塌陷势在必行,为此,该市规定:凡复垦塌陷地进行粮食生产的,3年内不交合同定购任务;从事林果业、养殖业生产的,从有收益之年起,3年内免征农林特产税,并适当延长承包期,种植业延长到20年,养殖业延长到30年。对4000多万元塌陷地开发资金的使用,该市实行以奖代补、规模治理的重点扶持办法,对常年较深的积水区,实行挖塘养鱼、淤泥造地、种养结合、立体开发;对塌陷变形地,削高填洼、划方整平,恢复耕种。该市湖屯镇西湖西村在复垦的500亩塌陷地上搞特色种植,亩收达千元以上,石横镇马坊村利用塌陷地养甲鱼,每亩收益超过10万多元。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资的积极性,全市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投身塌陷地开发之中。
由此看来,采空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根据塌陷程度、周围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力争使之具有新的地面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值得可喜的是,全社会正在逐步重视地面塌陷的治理工作。据悉,经国务院开发办批准国家级采空塌陷地综合治理示范区目前在山东省枣庄市设立。示范区第一期治理工程为期3年,总投资达2400万元。有关部门将对采矿塌陷地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二)崩、滑、流(渣石流)重力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避让
避让是减灾防灾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案之一,在渣堆重力危害即将发生或短期来不及治理的渣堆可采取避让措施。
2.削坡
渣堆坡度大多大于40°,未达到平衡状态,可采用削坡减重的方法减小其坡角。
3.挡土墙
挡土墙是对不宜削坡的较大型渣堆进行的一种工程治理方法。采用挡土墙可以有效地防止渣堆坍塌,保护渣堆下建筑物的安全。
4.绿化护坡
对难以治理的渣堆,可进行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植被是斜坡稳定的重要因素,植被对渣堆提供一个保护层,缓冲了雨水对渣堆的冲击。
5.综合利用
可利用渣堆进行铺路、制砖、回填采空区等。矸石堆主要用于以下方面:①公路建设及做砖、水泥等建材行业的辅助材料;②进行重选硫精矿及硫铁矿;③作为辅助原料进行低热发电。
(三)地面沉降及散落油污染治理对策
加强地面变形和地面沉降监测和研究,建立预测预报系统,采取减少开采量、回灌注水措施,减少地面沉降量。
对散落油污染防治的重点是防止油气开发区跑、冒、滴、漏现象。
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21世纪是山东省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时期。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为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和“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利用方式与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矿业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依据《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一)调整矿山规模结构
保持矿山开采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优化资源配置,杜绝资源分割与重复建设,实现规模经营。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按矿种及按大、中、小型矿区(床)分别限定,作为新建矿山准入条件之一。对不符合最低开采规模要求的小型矿山企业,加快改组、改制和资产重组,形成规模经营。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生产能力过小、破坏浪费矿产资源、污染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的矿山依法予以关闭。
(二)优化采、选、冶结构
按照山东省抓大扶优和促进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采、选、冶结构调整力度,改变过去盲目建设选矿厂、冶炼厂,采、选、冶失衡,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实现合理采、集中选、定点炼,资源相对集中开发,采、选、冶基本合理配套的开发建设模式。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为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研究提高采、选、冶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淘汰落后工艺。禁止使用堆浸法提金、土法炼油,关闭选冶能力小于100t/d的金矿选冶厂,关闭生产能力3万t/a以下的小钢厂、10万t/a以下的立窑水泥厂和日熔量400级以下的浮化玻璃厂。在不久的将来,力争全省采、选、冶结构基本合理配套。
1.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
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三率”考核体系,“三率”水平较低的矿种、矿山要重点考核。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冶技术装备水平,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产。金矿、铁矿等地下开采的金属矿山,应采用胶结充填采矿法,提高开采回采率,防止地面塌陷。加强铁、铜难采矿体高效采矿方法和贫铁矿开发利用研究;石膏矿开采,要积极推广房柱式-崩落采矿法,试验臂式采矿法,开展同时开采多层石膏、多层盐、多层硫技术研究;煤矿推广无矿柱开采,厚煤层可先采上分层后放顶,极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等采矿法,提高开采回采率,继续对“离层注浆”、地下气化、膏体充填等技术进行研究试验,解决“三下”煤的开采问题;铁矿、石膏矿限制使用房柱式采矿法;金矿禁止使用房柱式采矿法。
2.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通过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督管理,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投入,抓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应用,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面。重点做好铁矿中伴生的铜、钴、金,金矿中伴生的银、铜、铅、硫等元素的综合回收;同时鼓励煤矿企业综合利用与煤共(伴)生的高岭土、耐火粘土矿、硫铁矿等矿产。到2005年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的矿山数达到60%,回收率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
(三)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为优化全省矿业结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设立新建矿山企业除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准入条件:
———资质条件。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其有关规定的条件。
———资源条件。必须有经资源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相应类型的矿产资源储量。
———规模条件。应符合《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标准,并与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相适应,矿山建设须符合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的原则。
———技术经济条件。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矿山设计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方法、选矿工艺及采、选设备必须科学、先进、合理、安全。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能达到规定要求,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能综合开采、综合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条件。符合《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并提供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环评报告;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土地复垦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与矿山建设同时进行。
沿海及海洋矿产资源的开采,还必须符合《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规划分区条件。国家和省矿产资源规划所规定的禁止开采区、禁止开采的矿种和已规划开发利用的矿区以外的区域,是新建矿山准入的矿种地区。
3. 采空塌陷的防治
(一)采空塌陷的范围和深度的确定
1.采空塌陷的一般规律
摸清采空塌陷规律是进行塌陷预测的基础,而地表塌陷预测是进行塌陷区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防治措施、制订矿区土地复垦与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和工程设计的依据。
采空塌陷与矿层厚度、矿层倾角、采深、采厚、上覆岩层厚度和性质、松散层厚度、开采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当采矿的深厚比大于30时,地表的变形和移动在时空上是连续的、渐变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当深厚比小(一般小于30)或具有较大的地质构造时,地表的变形和移动在时空上是不连续的,没有规律性,地表可能出现较大的裂缝和塌陷坑。
开采急倾斜矿层时易出现塌陷坑。开采倾斜和浅层缓倾斜矿层时,一旦地表出现非连续性破坏,也可以出现漏斗状塌陷坑。在采深小或采厚大时,房柱式采矿或长壁式采矿(采厚不一致)也可在地表产生漏斗状塌陷坑。
浅部开采急倾斜矿层或厚矿层时,形成漏斗状塌陷坑和台阶状裂缝。这类塌陷坑常突然发生,其上方的建筑物和耕地均遭破坏。但塌陷只在局部发生,危害剧烈,但范围小。
开采深部的急倾斜矿层和开采深厚比大于20、倾角小于45°的矿层,易产生大范围平缓下沉的移动盆地,缓慢地形成塌陷,虽不剧烈,但影响范围大。
2.移动盆地边界及最大塌陷深度的确定
(1)用移动角确定盆地边界
从井下采空区边界至盆地边界之间的水平距离(q或L)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采空区往上山方向,计算公式为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式中:H为采空区边界深度(m);h为表土层厚度(m);ψ为表土移动角(°);α为煤层倾角(°);θ为采空区边界与煤层走向之间所夹的锐角(°);γ′为斜向移动角,cotγ′=cot2γcos2θ+cot2δsin2θ,其中δ和γ′分别为走向和上山方向的基岩移动角。
由采空区往下山方向,计算公式为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式中:β′为斜向移动角,cotβ′=cot2βcot2θ+cot2δsin2θ,其中,β为下山方向的基岩移动角;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2)确定移动盆地的最大塌陷深度
移动盆地的最大塌陷深度(W0)可直接根据采动前后地形图上反映的高程变化来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式中:q为地表下沉系数;m为矿层平均开采厚度(m)。
用上述公式计算塌陷盆地的边界和最大塌陷深度时,对于有实测参数的矿,可用实测参数计算;对于尚没有实测参数的矿,可根据上覆岩土性质确定参数进行计算。在矿厚比均匀且地表达到或接近充分采动的条件下,其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为10%左右。以确定走向方向的盆地边界为例,当塌陷盆地的最大塌陷深度W0>2m时,用移动角确定盆地边界的精度与用地形图确定盆地边界的精度相当,而当W0≤2m时,用移动角确定盆地边界精度较高。
另外,在盆地的边缘区,地表下沉量小、下沉均匀,形成的地面附加坡度很小。
(二)采空塌陷的防治
1.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保护矿产资源和矿山开采环境,规范矿产资源开采行为,我国已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规划开采矿产资源是有效防治采空塌陷灾害的重要手段:①要求各级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矿产管理和宏观调控,依法取缔无证开采矿山。以煤矿为例,近年来,村办、联办、个体办的小煤窑大量涌现,有些地区对小煤窑管理失控,出现大量无证开采矿井。在某矿区,有小煤窑146个,其中无证矿达73个,还有不少村民在自家院内开挖浅部煤层,有的井架相隔仅有10余米,造成塌陷坑、地面开裂随处可见,学校教学楼开裂,房屋基础下沉,连新盖的小楼也东倒西歪。②要求各级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谁诱发、谁治理”的防治原则,对矿区内已出现的塌陷坑、地面开裂进行治理,防止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发展。③应严把矿山开采的审批关,对那些无开发利用方案或方案中无有效措施防治采空塌陷等灾害的拟建矿山,坚决不予批准。
2.井下技术措施
主要是采取合理的采矿方式和采空区顶板管理方法。顶板管理方法又称为采空区处理技术,目前有充填法、垮落法、顶板缓慢下沉法和条带开采法等,如图4-9所示。
图4-9 采空区处理技术
(1)矿井充填
对采空区进行充填,是预防塌陷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在开采厚层和巨厚矿层或在开采重要建筑物下矿层时采用,可用选矿废石充填采空区,山东新汶矿务局已试验成功。
(2)减少开采厚度或采用条带法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值与其最大下沉值(或开采厚度)成正比。减小矿层的开采厚度可降低地下开采对建(构)筑物的损害程度。
条带法开采具有对围岩扰动轻、地表变形小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建筑物下采矿的有效开采措施。合理确定条带开采尺寸是条带开采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进行条带开采尺寸设计时,必须遵循下列3项原则:
1)强度稳定性。在进行条带开采时,首先应保证所留设的条带矿柱的强度大于实际承受的荷载,使矿柱具有长期的稳定性。通常矿柱的深宽比不应小于2(充填条采)或不小于5(垮落条采),如图4-10所示。
2)抗滑稳定性。采用走向条采回采倾斜矿层时,随着矿层倾角的增大,向下山方向产生滑移的可能性增大,因而需要进行条带矿柱的抗滑稳定性分析。
3)变形稳定性。条带开采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地面建筑物,使其免遭开采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条带开采尺寸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质量和保护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地表变形值,并使得条带开采后地表出现的变形值小于该合理的变形值。国内外条带开采的经验表明,当采出条带宽度达到采深的1/3时,地表会出现波浪形下沉盆地。为了保证条带开采后地表出现单一、平缓的下沉盆地,采出条带宽度一般为采深的1/10~1/4 。
图4-10 水砂充填开采示意图
(3)均匀控制开采推进速度
均匀控制开采推进速度,避免工作面长期停在建筑物下方,合理进行协调开采。
4. 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
最好就是回填,像徐州这里就利用垃圾回填,保持压力平衡了就好些;另外可以的话种些草啊树啊什么的,也能起到作用
5. 徐州有哪些景点
徐州著名旅游景点如下:
1、云龙湖
云龙湖风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徐州市区南部,是江苏省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湖面波光浩渺,三面青山叠翠,现有水面5.8平方公里,陆地面积5.6平方公里。景区内风光如画,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云龙湖,东靠云龙山,西依韩山、天齐山,南偎泉山、珠山,如一颗翡翠,镶嵌徐州城南。云龙湖风景区内有汉画像石馆、汉墓、刘备泉、水上世界、生态岛、十里杏花、滨湖公园及苏公塔等许多景点。
2、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
园林占地77万平方米,院内有烈士纪念塔、战役纪念馆、总前委群雕、徐州国防园和碑林五大主体建筑,及青年湖、青年广场、中心花坛、粟裕将军墓、-同志植树处等景点。
这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自然景观赏心悦目,粗犷和秀丽熔于一炉,雄壮与典雅汇为一体,是一处闻名全国的纪念性风景游览区,也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3、彭祖园
彭祖园位于徐州市南郊马棚山,占地520亩,原为果园,1976年筹建时称南郊公园。因徐州古称大彭氏国,又有彭祖这位精通导引、善烹饪的长寿长者,故在1984年扩建时易名彭园,以象征徐州的悠久历史和古远的文明。
1985年建成开放。彭园共有五个景区二十二个景点。五个景区,即动物园区、植物园观赏区、景武湖区、游乐区和山林区。
4、悬水湖
悬水湖景区位于铜山吕梁山风景区中部,为吕梁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占地7.62平方公里,2013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史书记载古泗水、古运河曾流经于此,春秋时期,孔子曾驻足吕梁洪边,目睹“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壮观景象,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悬水湖”之名即取自此处。
5、潘安湖湿地公园
潘安湖生态湿地公园为徐州市“三重一大”项目和城建重点工程,是贾汪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工程。是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全省首创,既打造了全国采煤塌陷治理的里程碑式项目,又提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典范,在全国具有示范性作用的重大项目。
6. 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的防治
(一)采空区地面塌陷危害的预防
(1)矿山开采前应结合开采方式、开采进度,运用采动理论估算不同开采期,以及地面变形的范围和程度,做出风险评估,必要时修改原有开采方式和流程。
(2)要明确禁采区和限采区,对地表重要建筑物、水库和城镇所在地要结合采深采厚和地质条件分析,制订出危害后果最小的开采方案。
(3)开采过程中要对不同区块的地面变形进行监测预报,及时撤离人员。
(4)矿坑排水设计必须考虑地面塌陷的可能地点、规模,避免单纯追求疏干工期的做法。
(5)改进井巷顶板管理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充填法。在一般情况下,为减少地面变形造成的损失,应留有足够数量的保安矿柱,而且禁止对矿柱进行回采。
(二)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治理
(1)对破坏的土地应进行整理、平复,以防滑坡、崩塌的出现。
(2)危房改造必须到位,严重损毁的房屋必须拆除。
(3)对进入充分采动阶段(冒落带发育到地表)的地段,土地整理工作至少应在塌陷后两年进行,由于残余变形将持续很长时间,这些地段短期内一般不宜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对仍处于非充分采动阶段的地段,不宜开展正规的土地整理,以免前功尽弃,或采用钻孔灌注法,填充地下空腔,使之达到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