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合伙人
A. 合伙企业的治理层是谁是普通合伙人么还是有限合伙委员会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在有版限合伙企业中的利益受到侵权害时,向有责任的合伙人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诉讼。在执行事务合伙人怠于行使权利时,督促其行使权利或者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B. 合伙人制度
合伙的前提,
也是最高级的顶层设计,
那就是股权控制。
公司股东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合伙关系?
这需要辨析,公司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股权合伙与事业合伙的概念。
狭义的合伙人制度,是指合伙制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广义的合伙人制度,是一种公司治理方式,比如黄晓明、邓超主演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合伙创业,以及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都属于合伙人的形式。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合伙人是指合伙制企业的参与者,但在实际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合伙人制度,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阿里巴巴、腾讯、万达、永辉超市等等。
而这些上市公司,毫无疑问是公司制企业。
那么,合伙人制度和合伙制企业究竟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异同?
1、合伙人制度和合伙制企业
首先需要区分的是“合伙人制度”和“合伙制企业”,这两个概念是高度重合但又存在区别的。在很多时候,都将其混为一谈,但其实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合伙人制度指得是企业的一种治理机制,是企业管理层的一种权力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股权合伙、事业合伙、生态链合伙;
合伙制企业指得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相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的,有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特殊普通合伙企业三种;
之所以大家常常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是因为采用合伙人制度的绝大部分都是合伙制企业,这个多存在于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特征是企业的股东就是合伙人,同时又是公司的管理层。股东跟合伙人是相等的关系,企业属于全体合伙人。
但是仍然存在公司采用的是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但是却采用合伙人制度的;这个多见于股权投资(VCPE)行业。绝大部分VC/PE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制的,但是他们最高级的管理层对外的时候都是宣传自己是公司的合伙人,比如九鼎投资、达晨创投等等。在这里,合伙人制度其实是公司的一种权力结构;在VC/PE行业,都会存在一个类似“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机构,他们是公司投资决策的最终裁决者,都是由公司的最高层管理者构成,一般而言,能够入选这个机构的公司管理层,在对外的时候都是企业的合伙人。
C. 如何评价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发表了一篇名为《阿里巴巴为什么推出合伙人制度》的文章,以回应昨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投资者保障杂谈》,解释阿里为何坚持用合伙人制度在香港上市。文章中写道,“我们提出了一个合伙人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个机制能够使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阿里巴巴为什么推出合伙人制度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多次与香港监管讥构探讨,如何把我们的管理创新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治理对接。作为一家主要业务都在中国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们上市的优先选择。我们提出了一个合伙人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个机制能够使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有传言说,阿里巴巴的提案威胁到了香港监管讥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从未提议过采用双重股权结构(DualClass)的方案。一个典型的双重股权结构,是允许那些拥有更高投票权的人在公司任何事务的投票上享有这种权利。而我们的方案则充分保护了股东的重要权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选举独立董事的权利、重大交易和关联方交易的投票权等。我们为何要坚持这种合伙人的治理结构?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公司的文化传承。在过去的1年里,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努力帮助者和小企业去成功。明确的使命、对长期目标的追求,以及对介值观的坚持,才真正定义了“阿里巴巴文化”,并使得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不少优秀的公司在创始人离开后,迅速衰落,但同样也有不少成功的创始人犯下致命的错误。我们最终设定的机制,就是用合伙人取代创始人。道理非常简单: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比一两个创始人更有可能把优秀的文化持久地传承,发扬。我们相信合伙人制度可以让我们基业长青:合伙人是平等的,他们会摈弃官僚作风和等级制度,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合伙人不仅仅是管理者,他们同时也是企业的拥有者,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合伙人制度通过每年接纳新的合伙人,注入新鲜血液,不断焕发活力。通过这个机制,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保持持续的创新、不断的提升阿里巴巴的人才力量。没有理解我们合伙制真正意图的人,很可能会批评我们的方案仅仅是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想保持控制权。我们其实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1年来,我们从没想过用股权结构的设置来控制这家公司,此时此刻,我们更不会!我们只想建立并完善一套文化保障机制,让这家公司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我们希望公司的未来远远超越任何一位创始人的寿命,我们是在寻求一种可以保障公司持续发展10年的机制。我们坚信,在这个不断变化和颠覆的世界中,保持公司的创新能力、文化和使命,是成功的关键。合伙人制是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在保证股东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坚守着“我们是谁”——这一点我们不能,也不会改变。
D. 合伙人和股东的区别是什么
合伙人和股东的区别
1.身份不同
合伙人是依照《合伙企业法》成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即非法人组织的投资人;股东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即独立法人单位的投资人(股东名册置备于公司,进行工商登记)。
2.出资不同
普通合伙人除了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出资之外,也可以用劳务出资。股东是不允许用劳务出资的。
3.责任形式不同
合伙企业因不具备法人资格,故也就没有独立的责任能力,故普通合伙人对于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于公司,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的企业财产权,并以公司自己所有的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仅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
4.竞业的限制不同
对于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是绝对禁止,合伙人协议也不得排除。对于股东,公司章程可以载明,股东可以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公司相竞争的业务。如果公司章程没有规定,则股东是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股东的竞业限制是相对禁止。
5.行使经营管理权不同
合伙人中,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普通合伙人可以作为合伙企业的执行人,普通合伙人也可以委托一名或几名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股东,是通过公司治理,来实现经营管理权。参加股东会(大会),选举董事会或执行董事,成立监事会。
未上市公司股东想撤股一般有三种方法:1公司内部协商转让股份;2经董事会50%的人同意,将股份转让给外部;3公司达到一定条件,起诉公司,要求收购。
上市公司股东撤股只需报备董事会,有成熟的流程撤股的。
E. 合伙人如何管理
管理合伙人的方法
思想冲突时冷静分析处理
很多人都想知道如何管理合伙人,那么合伙人之间最常出现的就是思想上的冲突,合伙人一般在面对一项决策的时候都有很大分量的发言权,一件事可能不同合伙人会给出不同的意见,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有时甚至会引起争论。此时作为领导者绝对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让大家都冷静下来,让每个人都详细的分析一下自己为何这样决定,而他人的决定是否更好,最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清晰账目避免利益冲突
公司开始创业的时候虽然条件差比较艰苦,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凝聚力还是很强的,因为合伙人之间都在想要将公司做起来,都很拼搏努力。那么从一开始公司的账目就要做的很清晰,利益分配要明确规定好,避免当公司做大开始赢利时产生冲突。
制度要大于人情
在创业期合伙人既是朋友又是同事,甚至可以说是战友,因为大家一起拼搏才能打下一片江山。很多领导者管理不好合伙人就是因为抛不下人情,遇到事情时不好意思说、没法张口,其实这要在我们开始时就指定要规则,制度是要大于人情的,规定就是规定,违反了就要处理,做的好了就要鼓励,绝对不能碍于情面。
彼此信任不猜疑
想要管理好合伙人就要想办法让彼此信任不相互猜疑,这个看似容易其实是很难的,首先作为领导者形式要光明磊落,平时管理的时候做好上一步说的制度大于人情,这时大家就会相信你有原则,遇到事情按规矩办事,这样合伙人产生了对你的信任。同时要想办法让其他合伙人彼此信任,那么公司肯定会越做越好。
团结一致具有凝聚力
管理一个团队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彼此的凝聚力,大家拧成一股绳,努力的向一个方向奋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友谊,同时能够减少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身为领导者要注意培养团队合作共赢一起奋斗的精神。
决策分明、各司其职
公司合伙人不好管理就是因为领导者决策不分明,相互之间不能各司其职,形成了工作上的三角区,这时就容易产生责任推诿以及一事多管的现象。如果相互推人工作任务就会让公司的效率低下,而如果一事多管就会产生管理混乱,容易出现冲突,做好岗位职责在管理上来说很重要。
尽量避免家族产业
一些人创业初期因为缺人手就会找家庭的人员一起帮忙,既是亲人又是合伙人。一般建议大家避免变成家庭产业,这样容易引起纠纷,尤其是家庭矛盾和公司矛盾纠缠在一起时特别的难处理。如果公司的重要职位有家庭成员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同样的要制度大于感情,公私分明才能管理好。
F. 年轻人如何选择合伙人
1、选择谁为合伙伙伴
合作伙伴一般为经济合作伙伴、市场合作伙伴、技术合作伙伴、管理合作伙伴等,或是一人兼有几种优势的合作伙伴。
找合伙人就好像找导师一样,而且对合伙人的依赖甚至高于对导师的依赖,因此应该慎重挑选。
首先,考虑为什么真的需要合伙人——是精神上的支持?还是自己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漏洞,需要他人弥补?和不熟悉的人一起创业结果不会很好,和自己熟悉的人合作,则会有比较长时间的信任。一个人永远不能完全确定自己选对了人,但对他们越了解,则越有可能做出好的选择。
如果确定自己真的需要合伙人,要尽可能多找些关于对方的参考材料,并仔细审查。有些人合伙时往往是一方投资,另一方经营,那么谁是创始人呢?其实这两个人都是共同创始人,因为一个出钱,一个投入了时间。
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中你可以看好你的合作伙伴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判断你的合作伙伴的理念;有的人是想通过短期投资(含技术、市场等)达到快速折现的目标,有的人是想通过长期投资,目标在于一个共同的事业;所以关键是理念的认同,合作的资源其次。有了理念共同的基础合作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了。
2、如何制定有效的合作法律文本
制定有效的合作法律文本是合作事业能否持久的关键。很多合伙企业由于缺乏有效法律文本,所以由猜疑导致不信任,最终散伙。一套有效的合作文本,包括公司章程,制定公司的运营大纲和公司治理结构;重点是分清股东在人,财,物,产,供,销几个方面的责权,形成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旦治理结构的文本通过了,股东各方都要自觉遵守。切忌将权利平分,削弱核心权威,或个人独断,排斥不同意见。理想的权利分配是在公司管理标准的框架下,各自按照标准执行。
3、如何维护合作关系
维护股东关系的重点在定期召开股东会议,小企业可由总经理向股东报告公司的运行状况,并对与目标异常的情况做出详细的解释;同时重点报告财务状况。对股东的亲属的管理也应在公司管理标准框架下,一视同仁。
4、当然,合作伙伴的理念也好,法律文本也好,一个公司的良好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时不是一个人的公司了,在你的身边有不同的立场和眼光在看你,所以可操作的游戏规则就显的更加重要了。
合伙是创业一定时期的必须。创业初期总会面对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我们作为个人创业者毕竟条件有限,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合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G. 哪个污水治理厂家在招合伙人
据我所知,山西的一家名叫智仁双源的污水药剂治理厂家他们一直在招合伙人,而且他们对合伙人很负责,有从事相关行业十年经验的技术团队来设计方案,特别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