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长江的治理和开发上游

长江的治理和开发上游

发布时间: 2021-01-17 22:44:32

A. 长江上中下游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黄河:水土流失和地上河。上游修建水利工程;中游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长江:洪涝灾害。中上游植被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中下游加固大堤、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B. 长江上,中下游的问题和措施是什么

长江:


1上游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2中下游 支流多导致洪涝,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河道弯曲泄流不畅,洪涝。


治理:


1上游 多植树,建防护林,保持水土。


2中下游 河道整治,建水库,加固大堤,退耕还湖. 航道疏通,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建防洪蓄洪工程。

C. 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情况是怎样的

  • 长江经济带整体开发不但重视长江中下游的开发开放,还加大上游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环境保护力度,充分利用上、中、下游流域的区位优势条件,因地制宜的重点发展经济。
    具体来说,上游利用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优势,主要发展生态经济,如保持水土植被,发展利用水能的电力、矿产的开发,及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
    中游利用劳动力、天然水道等优势,重点发展航运水产和旅游业等;
    下游则利用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商贸、航运、金融等服务业。

  • 上游地区:开发任务:水能资源开发。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气候:巫峡以上的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 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 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 长江三峡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3千米的河段。是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三峡险滩相间,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 长江三峡地区和横断山区水能资源都丰富,为什么目前把长江水能资源开发的最大工程放在长江三峡而不在人口相对稀少的横断山区建设?

  • 自然因素:两区域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且都处于山区,河谷狭窄,具备筑坝条件。但横断山区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为频繁,而山峡地区地质相对稳定。三峡地区的筑坝条件要优于横断山区。

  • 社会经济因素:(1)水电站建设的条件不同:三峡地区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处于我国大陆腹心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而横断山区处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建坝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2)电力市场不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电力市场广阔,辐射远。而横断山区地处偏僻落后的西南地区,电力市场狭小。(3)水电站的综合效益不同:横断山区建水电站的效益单一。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D. 长江上中下游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问题:上游都是说冰雪消融快,水源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中游的话水质受到工业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染及自然影响,由由中游地区水流较急大多为山区,而树木砍伐过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除了受工业污染外还由于下游水流平缓而造成河道堵塞,河床上升. 治理:
上;植树造林,防止上游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有利于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
中;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下;加强长江沿岸水污染的管理,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固下游的堤坝。

E.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长江有哪些优势(最好答详细一点)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 上游地区:
(1)开发任务:水能资源开发
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气候:巫峡以上的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3千米的河段。是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三峡险滩相间,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2、长江三峡地区
指自宜昌至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包括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未端的重庆市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即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地区和横断山区水能资源都丰富,为什么目前把长江水能资源开发的最大工程放在长江三峡而不在人口相对稀少的横断山区建设?
自然因素:两区域水能资源都很丰富且都处于山区,河谷狭窄,具备筑坝条件。但横断山区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地壳活动更为频繁,而山峡地区地质相对稳定。三峡地区的筑坝条件要优于横断山区。
社会经济因素:(1)水电站建设的条件不同:三峡地区背靠大西南腹地,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和华中两大区域,西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处于我国大陆腹心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而横断山区处于我国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建坝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2)电力市场不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电力市场广阔,辐射远。而横断山区地处偏僻落后的西南地区,电力市场狭小。(3)水电站的综合效益不同:横断山区建水电站的效益单一。而三峡地区建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1、三峡工程建设的正反效应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应
(1)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防 洪
(2)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三峡水电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作用?
减少东部城市对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出现酸雨等污染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废渣的排放。
(3)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宜宾到重庆的川江航运,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河段水位上升,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万吨级轮船可从上海直达重庆。因此三峡水库建成后,航运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的是其上游的川江段。
1、三峡的交通位置:扼守长江上游河道,是西南地区联系华中和华东的重要通道;焦柳线穿越此地.是联系南北的重要站点;有重要的河港.也是公路的交会处.是货物的重要集散地。
2、长江三峡的成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3、三峡工程选址原因:从水文方面看,该地位于三峡出口处,水量大,水流急;从地质方面看,该地是由花岗岩体构成,且地震烈度小;从工程方面看,该地河面较窄,便于施工。
4、三峡工程是世界瞩目的工程:工程规模最大、淹没面积最大、移民安排难度最大、效益最大。
5、目前,三峡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生态、文物保护、泥沙淤积、投资与融资 。
效益 作用过程 受益地区
防洪 三峡水库可以调节洪峰、拦蓄洪水 中下游地区
发电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将缓解输电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华中、华东地区
航运 三峡水库可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上游
供水
养殖 三峡工程的兴建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 中下游地区
库区等
旅游 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巫山十二峰、三游洞、昭君故里等 全流域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形复杂,坡度大 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洪水威胁加大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和开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背景知识: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是指陡坡上大块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自然地质现象。可因多裂隙的岩体经强烈的物理分化、雨水渗入或地震而造成的。规模巨大的崩塌叫“山崩”。往往毁坏建筑物,堵塞河道或交通路线。
滑坡:是指不稳定边坡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及人为的不合理工程活动对边坡岩、土体稳定性的破坏经常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
泥石流:是指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突发性洪流,主要见于山地高原地区。在地形陡峻、地表多松散碎屑沉积处,遇特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流出时,极易形成。暴发时,山鸣地动,水与泥沙、石块等聚为一体,沿陡坡汹涌滚流而下。历时短暂,但来势凶猛,往往淹没农田,堵塞河道,毁坏路基桥涵等建筑物,造成严重灾害。
(1)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响:
正面效应(有利影响) 负面效应(不利影响)
发生区域 主要在中下游 主要在库区
具体影响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调节局地气候⑥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等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和耕地②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可能诱发地震,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④影响三峡自然景观⑤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⑥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⑦滋生蚊虫,影响健康等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对策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 不可逆转的,但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的生态环境问题 淹没耕地 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淹没线下耕地受淹 耕地减少,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 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大农业,解决耕地不足
淹没文物古迹 水库蓄水,水位上升,淹没线下文物古迹受淹 文物古迹受损 对被淹文物古迹实施搬迁、防护
影响珍稀水生生物 三峡大坝的阻隔作用,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产卵路线,影响白鳍豚的栖息环境 影响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①采用人工繁殖投放措施②在大坝下游江段形成新的繁殖场所③在部分江段建立白鳍豚自然保护区
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 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的 水土流失和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农村移民开发、城市迁建处理不当 河流含沙量加大,加剧水库及中下游湖区淤积;破坏库区生态环境 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生产②改造中低产坡地、“三跑地”,开发高标准水平梯田③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泥沙问题 水库蓄水后水流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导致库区和库尾回水区泥沙淤积 影响水库使用寿命;威胁重庆港通航(即碍航问题) ①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行方式,使来沙和输沙总体趋于平衡②港口整治、航道疏浚
影响较小且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把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影响大坝安全 ①三峡坝址及库区为难得的弱震区②工程设计在抗震方面留有余地
影响珍稀陆生生物 ①移植②人工培育③建立植物园和保护区

图4-1-9三峡淹没区、移民安置范围及城镇迁建规划
三峡库区淹没区呈线状分布的特点有别于一般水库淹没区的片状分布,使得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且淹没区涉及的356个乡镇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全淹,这有利于移民在本县甚至本乡就近后靠安置,避免了水库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和后遗症。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移民的方针:开发性移民
就近后靠安置的优缺点:
优点:不离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且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缺点: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
图4-1-10长江上游防护林
为了改变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量增加的局面,国家决定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计划从1989年起,用30-40年时间,在本地区11个省的200个县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的。
图4-1-11长江三峡地区的茶园
土壤呈弱酸性、排水条件较好的坡地是茶树种植的良好条件。在长江三峡地区的低坡地上种植茶树,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土,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

2、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及开发措施:
资源优势 分布地区 影响和意义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 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
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 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决定性因素)
a.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b.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②人为原因(加剧作用)
a.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节洪峰的功能消弱。
治理洪灾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
d.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背景知识:长江中游洪水的来源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长江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三股洪水出现的时间受雨带推移的影响。
时 间 雨带位置 洪水来源
一般年份各路洪水来洪时间错开 5月 长江南岸支流 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涨水,汇入长江
6月 长江干流和北岸支流 长江干流、汉江涨水
异常年份洪水同时来临 雨带徘徊于长江南北两岸 长江南北两岸洪水和干流洪水同时袭来

阅读图4-1-14 长江荆江段(湖北枝城至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
(1)防洪的重点河段 原因:河道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河堤,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崩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荆江治理措施: 修建荆江分洪工程;进行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思考:黄河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
由于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导致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两岸河堤逐渐加高,形成悬河。
阅读图4-1-15日益萎缩的洞庭湖
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沉积,湖床抬高;工农业用水量增多,使湖水减少等。
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加剧长江洪灾。
3、下游地区
(1)开发任务:农村经济和综合性工业的发展
开发条件 经济发展概况 表现
地形 以平原为主
农业基础好 鱼米之乡
水资源 丰富,河湖密布 丝绸之乡
气候 温暖湿润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
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轻纺、机电、化纤等工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
钢铁、石化、轿车及轻工业很重要
水陆交通便利 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已具有一定基础

(2)下游地区的整治
环境问题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整治重点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措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的核心),促进技术进步并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思考: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广阔;河湖密集;土壤肥沃 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协作条件好
不利条件: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打开知识窗:浦东开发
打开知识窗:太湖水环境问题:
问题:太湖水污染严重,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正在加剧
水质下降的原因:太湖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迅速,大量污染物排入湖中
归纳总结:(P87“活动”)

发展优势 开发重点 问题 整治措施
上游 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的开发 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繁;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防护林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
中游 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洪灾严重 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下游 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人口密集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水体和大气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F. 长江上游的治理措施

问题: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封山育林、育草;
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发展旅游;
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G. 长江上游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急

问题: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内
治理:加强长江防护林和容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封山育林、育草;
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发展旅游;
开发利用水能资源。
来源于:网络

H. 治理长江上游多湍急的

长江是我国复第一大河,制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东海;长江自源头到湖北宜昌是上游,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上游从6300米下降到几百米,落差非常大,高山峡谷众多,水流湍急,由于地势险要,和经济发展情况,金沙江段的水能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长江流域主要流经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湖支流众多南北延伸,雨季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所以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故选:D.

I.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

从整体上看,上中下游有其显著特征:自然资源分布东缺西丰,对外交通联系东扬西闭,科技教育水平东高西低、经济发展水平东富西贫.就流域经济而言,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具有两大鲜明特征,即一是整体性,二是相对独立性.
上中下游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一般讲,上游地区山高、坡陡、流急,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不利于人口聚居和资源开发;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极为便捷,有利于人口聚居和经济开发,因此,流域经济开发的基本序列,应是下游、中游至上游.上游地区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加快上游地区的开发,是中下游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还有利于缩小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的差距,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属于全流域性的,如果上游地区由于资源的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不仅使自身的经济发展受损,而且还危及影响到中下游地区.
由于同饮一江水,在流域经济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高于一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流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整体性.事实上,流域经济的整体性,早在美国1933年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们遵循流域经济整体性原则,对整治田纳西河流域作全盘考虑.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致使水土破坏严重、流域水患为害的田纳西河流域已成为工农商紧密结合、旅游业兴盛的环境优美的经济发达区.
长江流域的整体开发,对社会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作为国家来说,必须加强对长江流域整体开发的领导,不但重视长江中下游的开发开放,还要加大上游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应该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上述成功经验,进行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
流域经济整体开发,可以获取一定历史条件下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统一的效益.但是,这并不排斥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也是上中下游经济开发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
首先表现在其经济开发的重点有所不同上.上游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主要是生态经济,如保持水土植被,充分利用水能的电力、矿产开发和原料失重较大的加工业等.就长江而言,其上游经济具有明显的内陆经济或山区经济特色.下游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主要是高科技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同时还应加快发展商贸、航运、第三产业等.其下游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或海洋经济的特点.而中游地区,则属于上下游经济的中间过渡带,其经济开发重点主要是水能与耗电工业、航运、商贸、水产、矿产和旅游业等.其次,表现在其开发阶段上.即总的趋势是,上游属于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中游属于经济技术次发达地区,下游属于经济技术发达地区.从进展看,下游规划较细,中游较粗,上游涉及较少.尽管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但这并不否定流域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流域经济开发的整体性与其上中下游各地带区域经济开发的相对独立性,是相辅相成的.
资料来源 渴死的鱼_436
望采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