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秧治理
⑴ 黄瓜化瓜是怎么回事怎么防治
一、高温化瓜
大棚内白天温度高于32%,夜间温度高于18℃,就会导致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增加,从而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同时也会造成雌花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出现畸形瓜。
此外,黄瓜结瓜初期,茎叶生长迅速,瓜条生长缓慢,如果此时连续2-3个晚上连续出现20%以上的高温,营养成分就会向茎叶输送,瓜秧明显出现徒长,随后就会出现大量的化瓜。
二、水肥不善化瓜
光合作用是以根系吸收水肥为原料进行的丁同化物质运转也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如果水肥供应不足,光合作用产物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化瓜。反之,夜温高,湿度大,氮素等营养肥料过剩,使黄瓜徒长,也是化瓜的重要原因。
水肥条件不善化瓜,在黄瓜的一生中都可以发生,特别是在结瓜初期,土壤含水量低于20%或超过27%,都易引起化瓜。
三、低温、阴天化瓜
早春日照时数小,如遇到连续阴天,低温时,光合作用及根系吸收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大棚黄瓜营养不良从而造成化瓜。
此外,阴天如果温度高,特别是夜间温度高,黄瓜呼吸量加大,消耗养分增多,从而影响养分向瓜条的输送,使瓜条停止生长,出现大量的化瓜现象。
四、密度过大化瓜
大棚黄瓜的根系主要集中在近地表层,密度过大,就会出现根系争夺土壤养分,地上部植株茎、叶争夺空间,使棚内出现透光,透气性差,光合作用效率低现象,使养分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化瓜。
五、气体因素化瓜
棚内很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黄瓜较喜温耐光),对这些有害气体的反应又很敏感。如果棚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就会造成黄瓜化瓜。
六、压喷化瓜
大棚黄瓜开花到收瓜一般需要6-10天,此为商品瓜的最佳收获期。如果底瓜成熟不及时摘收,就会吸收大量的同化物质,使黄瓜上部雌花养分供应不足而造成化瓜。
七、病虫害与药害化瓜
病虫害发生严重,会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产物形成和养分的输送,从而引起化瓜。此外,使用农药防治黄瓜病虫害不当,会对黄瓜的生长发育声生毒害和对雌花产生刺激作用,也会造成化瓜现象。
黄瓜化瓜怎么办
1. 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在生产中使用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喷花或浸蘸瓜胎,这是目前防止化瓜最有效措施。一般在黄瓜雌花开花后1-2天浸蘸瓜胎或喷花,可以加速瓜条生长,防止低温化瓜。用苯脲型细胞分裂素处理浓度是5-10mg/L,云薹素内酯的处理浓度是0.01mg/L,PCPA(对氯苯氧乙酸)的处理浓度是100mg/L。在黄瓜7-8叶时喷0.2%的硼酸水溶液进行保瓜,也可以防止化瓜脱落。
2. 调温增光
调温具体是指提温和控温,提温是防止在冬季或早春生产中,由于棚室温度低而出现的化瓜。在生产中应该尽量提高棚室温度,特别是地温,地温不能低于10℃,一般应稳定在14℃以上。低温的提高,一方面要建造采光和保温性能良好的日光温室,完全利用太阳光吸收储存热量,另一方面简单的方法是在定植时,在行间埋入玉米秸秆或在行间铺玉米秸秆,利用玉米秸秆分解产生的热量提高地温,效果很好。控温是防止进入春季生产,由于高温引起的化瓜。要及时通风,根据温度逐渐加大通风口和通风时间。白天温度不超过32℃,夜间温度不高于18℃。增光是为了保证棚室内最低光照需要量,即使阴天也要在中午前后短时间揭帘,使植株接受散色光。有条件的可安装农用红外灯补光增温。温室北墙挂返光幕,提高光照强度增温。
3. 施肥
对因苗期温度低造成的化瓜,可以用叶面喷1%磷酸二氢钾+1%葡萄糖+1%尿素或鞍山市园艺所生产的保瓜灵15.5mg/L进行防治。因缺肥缺水化瓜的,要及时浇水追肥。
4. 植株调整
主要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针对由于采收不及时而引起生长失调,导致化瓜的现象,要及时采瓜,特别是根瓜要及时采收。及时摘除畸形瓜,疏出过密瓜,还有一种化瓜是因茎叶徒长引起的,茎叶之所以徒长,是由于菜瓜过于频繁,植株上没有旺盛生长的瓜条,是营养物质大都供给茎叶生长,结果茎叶生长过旺,植株走向了以营养生长为主的代谢途径,营养不在优先供应瓜条的生长,结果虽然营养充足,但瓜反而化掉了。如果发现有茎叶徒长现象,可推迟浇水追肥,控制植株生长,可喷施乙烯利或20mg/L的矮壮素抑制茎叶徒长。但最好的办法是注意采收标准,既要及时采收,又要让植株保存至少有一条旺盛生长的瓜,也就是菜农所说的让黄瓜植株“压着长”的方法控制茎叶徒长。
5.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
在棚室内合理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保证植株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同化作用,防止化瓜。
6. 防治病虫害
首先对已经不能坐住的瓜条要及时摘除,以免感染和传播病害。重要的是及时有效的防治各种病虫害发生、漫延,预防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而造成化瓜。
⑵ 如何防治黄瓜灰霉病
防治黄瓜来灰霉病,可用异菌脲+腐霉自利,或咯菌腈,或咯菌.嘧菌环胺,或嘧菌环胺,或啶菌恶唑,或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等药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每个地方的病害抗性情况都不大同,建议尽量选择抗性低,之前不常用或没有用过的新成分防治,交替使用或选两个不同机理的成分混一起用。6-7天打药一次,连续2次。
⑶ 大棚黄瓜根蛆咋形成的如何防治
黄瓜根结线虫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根部,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则较矮小,发版育不良,结实不权好,在干旱条件下中午萎蔫。将病瓜秧拔起,会发现侧根或须根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有的呈现串珠状发生,使根系变粗,解剖根结,会发现病部组织内有很小的乳白色根结线虫。防治:可采用深翻晒土、闲时灌水,增施腐熟有机肥等方法,黄瓜生长期间发生根结线虫病,可采用新一代甲壳素(北京为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0-900倍液,每株灌药液0.25-0.5公斤,一般灌1次即可
⑷ 如何防治守瓜
守瓜有黄足黄守瓜、黄足黑守瓜、黑足黑守瓜。成虫食叶、食茎、食花,还咬食幼瓜。瓜秧5片真叶前是受害致死的危险期。成虫的食痕成圆形或半圆形缺刻。幼虫蛀食根茎,也从地面蛀食瓜果,引起腐烂。植株附近撒草木灰、石灰,可防成虫产卵。敌百虫药液、辛硫磷药液灌根可杀幼虫;也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乳油加水2000~4000倍,喷雾。
⑸ 黄瓜化瓜原因及如何防治
黄瓜化瓜原因主要有以下6种:
(1)瓜秧弱小
瓜秧过于衰弱,营养积累少,同时带瓜2~4个,就要化瓜。
预防办法:适量冲施生物水冲肥,亩施硫酸锌1千克,扩大叶面积,增强长势;将夜温提高到20℃左右2~3天,白天25℃左右,加快叶面积增长;疏去部分瓜,集中营养先膨大1~2根瓜。
(2)昼夜温差小
结瓜期晚上温度长时间高于20℃,昼夜温差小于10℃,光合产物被大量消耗就会化瓜。
预防办法:控制白天温度为25~32℃、晚上13~18℃;对于长势偏旺的温室,控旺促瓜;瓜条稀少的,喷施催花膨果素和高钾营养素混合液,促进坐瓜和瓜条膨大。
(3)株叶过旺
黄瓜植株边长秧边长瓜,如果株旺、叶大、柄长,营养生长过旺,必然抑制生殖生长而化瓜。
预防办法:栽苗后控水、控温、控氮肥,蹲苗促根,抑制营养生长,促进坐瓜。
(4)温度过低
白天气温低于20℃,黄瓜叶片则不能正常光合作用,连续三天营养不良,便会出现空洞化瓜。
预防办法:晚上增加覆盖物,白天适当晚揭早盖草苫,提高棚温。
(5)缺钾
黄瓜生育所需氮磷钾比例约为5∶2∶6,而且78%的钾素被瓜果吸收,钾素营养不足就会化瓜。
预防办法:基肥在施足有机肥的情况下,每亩补施优质碳酸钾25~50千克;进入结瓜期定期喷施99%高纯磷酸二氢钾,壮秧促瓜膨大效果显著;控制氮磷素肥,以防抑制钾素吸收。
(6)病害
黄瓜常由于感染霜霉、灰霉和黑斑,使植株光合能力变差易化瓜。
预防办法:防治病害。
⑹ 黄瓜的枯萎病和蔓枯病的区别和防治方法
黄瓜的枯萎病和蔓枯病都是指黑腐病;
防治方法是换气不充分的早春、晚秋及冬季的温室和内大棚栽培的番茄都容可以发病。密植及灌水过多易发病,生长衰竭,尤其是收获期脱肥时,发病率很高。作为预防对策,要栽培抗性品种,注意换气,避免过度灌水和密植。
应该及时对整株萎蔫、根系病变较重的植株应剪断其根茎,并对病穴进行重点杀菌处理。用药3天内遇大雨,应于雨后1天再次使用一次。及时铲除病株并进行药剂杀菌处理。
(6)瓜秧治理扩展阅读:
黑腐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从下部叶片逐渐扩展至上部叶片。叶片表面有部分黄变,其背面出现灰白色轮廓不分明的病斑,密生灰白色霉层。
不久之后,叶表面也生成霉层,最后,叶片卷曲干枯,导致坐果不良,果实生长不良,早期着色。温室、大棚栽培时常发病。
在拱棚栽培中,主要发生在覆盖过程中,但湿度大时,去掉塑料薄膜之后也仍继续蔓延。
⑺ 大棚甜瓜种植效益高,化瓜现象如何做才能正确防治
甜瓜因味道甜美,清香袭人而得名,因此,有些地方把甜瓜也称作香瓜。作为夏令消暑瓜果,甜瓜的营养价值可以与西瓜媲美。近年来,随着温室大棚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栽培技术的广泛普及,一部分农民朋友从大棚种植甜瓜当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前提是科学种植和精心管理,在种植甜瓜的过程中,化瓜现象是瓜农朋友常遇到的问题,但是引起甜瓜化瓜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不仔细辨别,常常会延误最佳的防治时间,从而给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引起甜瓜化瓜的原因及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在大棚甜瓜的栽培过程中,出现化瓜现象,瓜农朋友首先需要做的是回顾田间管理措施,找到引起化瓜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然后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防治,避免因为错过防治时间,造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损失。
⑻ 甜瓜主要有哪些病害,该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1)幼苗猝倒病①症状。幼苗初发病时,在幼茎接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病斑,接着病部迅速绕茎一周,渐渐变为黄褐色,使幼茎干枯收缩变细。有时发病很快,子叶仍为绿色,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而死。有的幼苗出土前胚茎和子叶已腐烂变褐而死。苗床初期只见个别幼苗发病,几天后便可向四周蔓延,引起成片幼苗猝倒。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残体表面及周围地面可出现白色菌丝。
②发生特点。病原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有机质多的地块菌量也多。春天条件适宜时,病菌借水流、农家肥、农事操作传播。低温(10~15℃)高湿有利于发病,早春育苗和直播时,土温低,阴雨天多,管理不良,常引起该病大发生。
③防治措施。苗床要选在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以无病新土为床土。旧床土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克,或福尔马林400毫升加水10~13升泼浇,用薄膜覆盖闷4~6天,打开晾两周,待气味散尽后方可播种。加强管理,尽可能提高地温,使地温保持在16℃以上,控制浇水,适量通风,降低苗床湿度,增加光照,培育壮苗。出现少数猝倒病苗要及时拔除,然后以药土填穴,或喷施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主要喷幼苗及根际土壤。喷药后,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湿度。(2)幼苗立枯病①症状。种子萌动后出土前感染可造成烂种。出土的病苗,茎基先出现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凹陷、干缩、倒伏,病部可见白霉。大苗感病,病苗直立不倒,病部可见网状褐色霉层。
②发生特点。病原真菌能侵染多种植物,又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长期存在。病菌通过流水、菌土、菌肥、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从幼苗根茎的伤口,或直接穿皮侵入危害。偏低温(15~20℃)、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
③防治措施。同幼苗猝倒病。
提示板
幼苗猝倒病和立枯病是甜瓜苗期两种常见病害,二者病原菌不同,发病症状不同,但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从根本上解决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最好采用无土育苗。如发现局部病害,应采用提早分苗的办法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⑼ 瓜秧上裂口流红水是什么病,需要打什么药预防
蔓枯病,瓜类连作,地势低洼,雨后积水,缺肥和生长较弱,西瓜发病重,病情发展快。专温室和属大棚栽培,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易发病。病原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随植物病残组织在地表、土壤及附着在架材上越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借风、雨和浇水传播蔓延,可直接侵染或从伤口侵入。可以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福美双,嘧菌酯防治
⑽ 如何防治西瓜叶枯病,有什么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亦可危害茎蔓和果实,幼苗子叶受害;多在叶缘发生,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褐色水渍状,圆形或半圆形斑,在高湿条件下,可危害整个子叶,使之枯萎。真叶受害,多发生在叶缘或叶脉间,初为水渍状小点,在高湿下迅速合并,渗透,使叶片失水青枯。高温干燥天气,则形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褐斑,天气潮湿时,可合并成大褐斑,病斑变薄,严重时引起叶枯。茎蔓受害,产生椭圆形或梭形、微凹陷的浅褐色斑,果实受害时,产生周围略隆起的圆形凹陷暗褐色斑,严重时,引起果实腐烂。潮湿时各受害部位均可长出黑色霉状物。
(2)侵染规律
西瓜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瓜链格孢菌侵染引起的,该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表面和种子越冬,翌年播种西瓜后遇温湿度适宜,引起初次侵染,后发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次侵染。致使病害不断蔓延。该病菌在3-45℃范围内均可生长,以28-32℃最适宜。发病与湿度关系密切,雨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时,发病严重。湿度低于70%以下,很难发病。另外,连作,种植密度大,杂草多,氮肥施用量大,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西瓜叶枯病在防治上必须抓好种子消毒,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杂草,合理密植,防止瓜秧过于繁茂。加强温室通气,把空气相对湿度降至70%以下,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减少氮肥施用量,科学用药等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在化学防治方面主要用药如下:天达裕丰1000倍,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72%克露或72、2%普力克800倍液;万霉灵600-800倍液;60%防霉宝500倍液;铜高尚6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5%百菌清粉尘剂或5%万霉灵粉尘剂每50米温室500克;25%百菌清烟雾剂或20%速克灵烟雾剂,第50米温室150-200克,点燃熏蒸7-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