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城市治理展

城市治理展

发布时间: 2021-01-16 06:36:47

①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城市治理和管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过去的几年间,我国近三百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郑州、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让城市更智慧,生活更便利,郑州要对标世界一流,走在全国前列。郑州市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透露,郑州正在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瞄准2018年建成全国一流、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以提升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为重点,通过建设十大工程,努力在2020年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一、提出“六个一”发展目标

根据正在制定并征求意见的方案,郑州提出了到2020年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的“六个一”发展目标:

“一图全面感知”——建成全面感知城市安全、交通、环境、网络空间的感知网络体系,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社会运行态势;

“一号走遍郑州”——建成电子公共服务体系,个人通过身份证号+生物识别、企业通过社会信用代码+数字证书可以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

“一键可知全局”——建成基于大数据、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的决策辅助体系,在一个地方鼠标一点即可获取所需的来自全市各部门、各系统的所有数据,并能提供各类定制化决策支撑报告;

“一体运行联动”——在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的各领域通过信息化手段建成反应快速、预测预判、综合协调的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军地联动;

“一站创新创业”——通过数据开放平台和大数据交易平台,释放数据红利,打造成基于开源数据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产业经济活力;

“一屏智享生活”——融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的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类服务,建设一体化市民服务平台,市民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方便快捷获得高品质生活服务。


二、重点推出“十大工程”

据悉,围绕“六个一”目标,郑州将重点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工程、全面感知体系工程、城市大数据工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工程、智慧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工程、智慧城市治理优化工程、智慧产业发展工程、网络安全保障工程、标准规范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

其中,智慧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将以贯穿服务市民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为主线,优化整合各级各部门服务内容,建成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民生服务体系,包括构建新型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建设面向社会需求的教育智慧服务体系、建立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气象服务新模式、构建口岸智能化便捷化通关体系等等,市民和企业服务体验和便利程度将极大提升。

三、创新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作为河南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将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建立以大数据驱动政务创新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新模式,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可100%网上申报,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推进至少500个事项实现全城通办,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郑州将实现100项高频服务眨眼办,申请人刷脸眨眼后即完成申请;自助终端机提供超过100项政府服务;100项服务主动推送办理;每一项便民举措,全年必须完成100万次的业务量,才算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同时,郑州将建设全市统一政府移动应用APP,实现政务服务贴身随行,整合超过500项服务内容,下载量超过100万次。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更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② 为何说城市发展的同时需要治理大城市病

近些年,一线城市被“大城市病”困扰,准一线城市也正在或即将面临大城市病,比如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等,专家表示,城市发展的同时需要治理大城市病。

最后对于一些人口拥挤的准一线城市,应疏散中心区的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的空间均衡配置,转变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将离心疏散确立为未来主要的空间发展方向。

希望城市发展的同时,大城市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③ 请各位大神,根据你们自己城市社会综合治理、社区经济发展、治安、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提出5条建议.

1:引进外资时 污染企业尽量不要或少要 排污要治理管理好
2:加强各街道社区文化的宣传 科普是重要的一课
3:加强各个有关食品企业 零售店 超市的卫生监督
自己看着写吧 多少能写出来点的

④ 治理城市湖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必须提高防洪能力太湖流域虽然刚刚建成了流域的防洪骨干工程,可是由于社会、经济、人口、城市化等因素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有的防洪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防洪形势,相对于流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来说防洪的能力仍然偏低,这将是制约水利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说,提高防洪能力是流域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支撑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调整产业体系,拓展水利产业的业务范围随着太湖流域区域现代化发展,水资源紧缺尤其是水质性缺水越来越成为流域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太湖流域应该适应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调整原有的产业体系。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过去一直以防洪为工作重点,主要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工作。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业已不能满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供水、水污染治理等业务以日益突显其的重要性。太湖局必须不断拓展水利产业的业务范围,才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迎合体制改革与流域统一管理的趋势区域现代化带来了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和流域水务一体化。随着我国水利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流域水利管理一体化趋势加快,意味着流域时代的来临。必须通过严格的流域管理,使举国上下都意识到流域是一种自然存在,只有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某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太湖局作为流域水利管理机构,应当把流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协调流域圈与行政圈、交通圈、经济圈之间的矛盾,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就是要把流域管理机构从目前的水系管理升华为真正的流域管理。

⑤ 城市更新的关键趋势是什么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成为未来巨大风口。城市发展面临产业升级的新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GDP增长贡献率呈递增趋势,而一、二产业贡献总体呈下降趋势。预计2019-2020年第三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

在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上,各部门也陆续推出政策支持城市更新。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河流人类破坏的影响更加严重。那么河道治理的意义有哪些

一、大量中小河道被填埋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不断扩张,导致许多中小河流被缩小甚至填平,使中小河流数量、面积急剧缩减,而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河流的萎缩致使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河道景观被破坏甚至消失,缺失了河流这一重要的生态载体,生态系统变的更加脆弱,而且河道行洪断面的缩减,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发生。
二、自然地貌被改变,河流功能简单化甚至完全丧失
自然河道受到人类的强烈干预,河流形态几何化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河流景观多样性消失。河流中各种水生动植物对水温、有机物浓度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由于堤岸采取了硬质化的护岸材料,使得原有的动植物栖息地消失,并且导致水流速度减缓,环境状况恶化,失去了城镇河道本身的景观价值,原有的社会、经济和人文价值也丧失,城镇河道演变成简单的泄洪沟和灌溉沟渠。
三、河道自净功能受损
自然河道具有良好的自净功能,丰富的好氧微生物能快速分解污染物,但重污染河道的水体都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好氧微生物无法良好的生存,河道自净功能严重受损。并且部分不恰当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河流原有的自然净化能力,如大量修建的闸坝使活水变成了死水,人工修建的护坡工程破坏了河道周围天然湿地,降低了河流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净化能力。
四、 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一方面,城镇河道水体流动性差,缺水客水,导致被污染的河道无法及时循环更新;另一方面,我国众多的中小河流位于乡镇和农村,由于监管的缺失,这些水域往往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众多居民区聚集,但排污管网与设施并未配套,污水收集率低,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即被排入了河道中,中小河流变成排污沟,另外城镇中小河流多濒临农田,氮磷营养丰富的农业面源污染被肆意排入河道,导致污染加剧,对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⑦ 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否能离开环境治理

著名城市问题专家、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铁臻断言,“在21世纪里,一座不适宜现代人生存的城市必将被淘汰,一座压抑人、限制人的创造性和发展的城市必将衰落。”他指出,“城市要选择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赢战略。”
1 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
朱铁臻教授指出,发展与环境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由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当,造成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朱铁臻认为,一个现代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能否协调,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城市环境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需要城市的发展,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需要良好的环境,这两者是对立的,又应当是相互统一的。因而,城市必须选择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的发展战略。
专家指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经济的增长点,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促进环境的发展。
2 科技是可持续的积极力量
“对于积极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史也在世界上非常突出,所以中国应该有能力准备好,有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做好转变。”几位国际环境专家在阐述应对环境问题时,都用大量的事实印证和强调了科技的积极力量。
比如,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心区圣塔莫尼卡:已将一半的车辆改为使用天然气,同时也使用其他的环保能源;建起了第一个太阳能驱动的摩天轮;现在正与南加州其他5个城市合作,一起推进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燃料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一些新建改建的公共与私人住房用上了天然气、氢气而成为绿色建筑;私人住房使用太阳能,可以降低2/3的能源消耗,并降低了污染的排放;操场的下面等地方安装了雨水收集循环系统,收集雨水冲洗厕所,而如果建设了所有这些设施的话,整个城市就不会花费40亿美元治理雨水的污染。在北京,3000辆公共汽车已经使用天然气减少环境的污染。最近,科技的一种进步就是在水过滤过程当中使用薄膜技术,这能够使水的循环更加高效和经济。
可以说,科技是构建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积极力量。
3 完善人居,公共服务是重头戏
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朱铁臻对这个问题做了以下解答。
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第一,要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为尺度,最大程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要以安全性为人居环境的突出要素。现代的城市要把安全置于重要的地位,如防洪、防震、防火、防交通事故、防突发事故,等等,都是理想的人居环境不可缺少的。都市人在享受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文明之时,又要谨慎地防御自然的报复和人为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最近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就是自然的报复,前不久英国的地铁爆炸就属于人为的破坏,这都是需要重视的安全问题。
第三,要以文化为基石,构筑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的本质就是文化,文化也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人居环境一个不可忽视的要求就是文化性。
第四,以方便的公共服务来完善人居环境。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其中包括便利的商业网点、健全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实施稳定的供电、供水和排水系统,良好的电信服务,高质量的物业管理,较为齐全的学校教育设施以及充裕的公共设施,例如停车场、文化亭设施等。
4 科学规划是改善人居的龙头
对于如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不少专家都把做好规划放在了重要位置。
朱铁臻认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追求,而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首要的问题是科学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城市的总体规划,规划的核心是搞好城市的总体布局,将城市中的各种物质要素合理地进行空间分布和组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依据。城市布局发展趋势是: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现代城市都呈现出分散化、郊区化的趋势。新城建设多是脱离旧城进行的,大城市新增部分主要由分布在主城周围的卫星城来容纳;城市中心功能多样化,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空间结构由向心结构转向离心结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指出,现在城市的高楼太高,楼房密度太大,人口的密度太大,会对我们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城市要建低密度建筑,适当地留有空间,留有发展余地是最大的节约。一些当前看来是合理的东西最后会证明我们是错误的。他还强调,在居住区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盖高层建筑,要以人为本。建了高层建筑以后,遮阳、遮风、遮视线,对广大的居民来讲是对他们居住权利的侵害,我们不应该建太多的高层,应该防止互相遮挡的现象。建高层,虽然说是节约了中国的土地,但是过多地建高层,以后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负担。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王德辉说,他参加过很多城市总体规划的论证,看过很多的文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实在城市建设、人居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不太适应。他说,我们在审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发现,以前大部分的城市和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缺乏以生态系统的方式做指导,没有把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加以规划和建设。王德辉指出,在科学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用优化生态系统做指导,及时修订社区居住建设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5 改善人居须落在社区建设上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小社会,是城市大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间和载体。正如朱铁臻所指出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落实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上。”
他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社区包括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自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以及社区服务系统。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转型期间需要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能有效地促进城市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城市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没有文明的社区,也就谈不上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朱铁臻强调,社区建设、环境建设,要避免太多的无谓奢侈和浪费,要更多地关注与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节,如近人处的建筑细节、无障碍设计、体贴人的公共设施、小尺度的绿色和公共空间、精致而舒适的步行环境等。并且要强化对社区弱者(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的支持,体现平等公正的城市生活。我们在深圳桃源居社区看到,他们就注意把居住、就业、文化、商业、娱乐、公共服务等方面综合在一起,在社区体制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社区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