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扶贫整改方案
1. 产业扶贫一领办三参与是什么
1、创新体制机制,保护行业免受扶贫。
我们将努力发挥政策效果,加强政策联系。我们将使用为该项目准备的一系列综合农村援助政策,将其生活化,良好地使用它们,并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改进,将具有良好实施效果的政策制度化,以形成长效机制。
2、根据当地情况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该国贫困地区的资源end赋差异很大。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扶贫需求不同。确切的扶贫应“因地制宜”。特定于所有县,乡镇,有必要“适应团体制度,适应住户”。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在对当地文化和聚集进行管理上的了解,将领导领导者保护起来,以保护薄弱地区的长远发展。
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创新发展有机农业。
鉴于国内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安全评价低,国际竞争力差,贫困地区可以通过横向结构改革,在返乡还乡的基础上节省土地负荷,减少农药和化肥。农田成林。申请量,以质量取胜,以有机取胜。
(1)农业产业扶贫整改方案扩展阅读:
一、注重培育“造血”机制,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符合各村资源特点、符合产业导向的帮扶项目,在当地培养和集聚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保障薄弱地区的长远发展。
二、注重规划引领,做好薄弱地区规划与整体区域规划的衔接和适应,在镇级层面建立“造血”单元,搭建区镇联合发展平台,防止走“村村冒烟”、分散低效发展的老路。
三、注重发挥政策效应,加强政策衔接,把本次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农村综合帮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并及时加以评估完善,将实施效果好的政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四、注重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农民收益分配权,帮助村级组织逐步增加收入,增强村内公共服务支出能力,从多方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坚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进行,帮扶方和受帮扶方做好充分的沟通协商,统筹各类帮扶资源,细化帮扶工作方案,思想统一,责任到位,以更大的决心和工作力度,共同为经济相对薄弱村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2. 扶贫政策和项目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是什么
改进的问题
1、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截至2018年9月,全国仍有670多个贫困县没有摘帽,其中有23个地市州贫困人口超过30万,5个地市州超过50万,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高达14.6%。
2、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
截至2017年年底,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分别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2.3%、14.4%,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6.6%。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陈规陋习尚未根本转变。
随着贫困人口总数减少,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占比从2015年底的11.3%上升到2017年底的13.2%,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
建议:
1、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
对深度贫困村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培育壮大集体经济。
2、提高精准扶贫的精准度有效性。
在精准识别方面,要继续完善建档立卡,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加强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为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支撑。
(2)农业产业扶贫整改方案扩展阅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4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3. 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中按照什么原则
一是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不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还多次率先垂范,亲自深入一线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开展。4月17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完省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动员会后,第二天立马分别带队到自己所联系的贫困村和结对帮扶对象进行走访,对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查自纠,提出整改意见。4月20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会上研究通过了《新邵县脱贫攻坚“春季行动”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暨“夏季攻”实施方案》。4月22日-23日,全县所有县级干部利用双休日带队到所联系的贫困村进行走访,现场解剖,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乡镇和驻村工作队全面落实整改措施。
二是提前部署。年初,制定出台了《关于成立新邵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通知》《新邵县2017年-2019年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新邵县2017年-2019年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新邵县发展产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新邵县2017年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9个指导性文件,在全县成立23个工作推进小组和15个战区,将全县的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人,为全县未来三年的脱贫攻坚工作确定了方向、任务、措施、目标。并将脱贫攻坚全年工作任务分解为“春季行动”、“夏季攻势”、“秋季突围”和“冬季总攻”四个主题,每个季度一个主题。在“春季行动”中,开展了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大走访活动。4月7日-14日,县委、县政府又组织60余人对15个乡镇、23个工作推进小组、134个帮扶责任单位、115个县直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了一季度督查考核,全面查摆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
三是行动迅速。省市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动员会议召开后,4月21日,我县马上组织召开全县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动员会议。会议开到全县副科级以上单位主要负责人,15个乡镇全体班子成员及扶贫办主任,134个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23个县工作推进小组正、副组长,127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及队员以及贫困村支部书记,共1000余人。会上,传达了省、市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动员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县一季度脱贫攻坚绩效考核情况。并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查摆、分析突出问题,全面动员、督战落实整改,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会议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专项行动,6月份进行回头看。
当天下午,又马上开展脱贫攻坚业务培训,对15个乡镇的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扶贫专干,驻村帮扶责任单位分管领导,127个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及队员共计500余人集中进行了业务培训,重点就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贫困户基础数据和档案管理、精准识贫脱贫程序、发展扶贫产业、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进行了培训。会上要求全县上下认真学习,把握政策,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正视问题,强化措施,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成效;转变作风,落实责任,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4月22-23日,我县酿溪镇、雀塘镇、严塘镇已召开全体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会议,其他乡镇在4月24日召开脱贫攻坚集中整改会议进行具体部暑安排。
四是措施严格。针对脱贫攻坚第一季度考核中存在的领导重视不够、对象识别不准、脱贫质量不高、帮扶工作不实、资金管理不严、工作推进不平衡等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了精准识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政策落实、资金使用清理、扶贫领域违法违规专项清理等“六个专项行动”。要求严肃追责问责,对全县这次查摆出来的问题,凡够得上处理条件的,一律按照有关规定坚决处理到位,对今后整改不力、整改成效不突出和在督查中再次发现问题的,一律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
县扶贫办针对当前整改活动中如何扎实有效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及已脱贫人口回头看、特色产业项目筛选及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重点产业方案、协议审核及贫困户花名册汇总、直接帮扶预脱贫人员核定、基础资料、挂图作战统一设计模板、与情监测及信息上报等工作出台专门的工作提示,要求所有整改的数据汇总纸质档案资料在5月15日前上报县扶贫办。整改活动期间,县扶贫办取消双休日休息,组织所有乡镇巡查指导员全部下乡指导、督战,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县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动员会的要求,在4月24日前召开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动员会,集中精力、集聚力量开展好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
下阶段,我们将以这次督查为契机,按照落实上级批示精神,精心组织、强化举措、全力以赴,确保我县如期脱贫。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脱贫攻坚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一把手负总责,定期加强工作调度,对整治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
二是认真开展整改。按照上级要求和整改方案,对照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符合上级要求不放过、群众对整改不满意不放过”,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实行台账管理、督办落实、办结销号。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完善考核机制,实行按月考核机制。月初,根据工作进度编制工作责任分解表,将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排队。对重点突出问题实行重点督查,确保问题彻底整治到位。
四是严肃追责问责。严格落实扶贫“一票否决”制。对组织不力、进度不快,没有达到目标进度的单位,由县相关领导约谈;对整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启动立案调查,严惩不迨。
4. 问题清单:产业扶贫无会议记录,有产业协议书怎么写整改措施
首先要完善产业扶贫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数据及考核的目标及责任人和单位,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其次要有分管领导及组织架构,最后相关经费和补贴以及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5. 我国的脱贫目标是什么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5)农业产业扶贫整改方案扩展阅读:
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使命: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2020年7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2020年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本次督查的主要任务是,对中西部22个省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问题排查等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开展督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与基层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督查重点关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消费扶贫、公益岗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同时关注各地克服疫情影响情况、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情况、防范洪涝地质灾害等风险情况、脱贫攻坚普查前期准备情况等。对2019年退出贫困县进行抽查,重点检查退出质量,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
6. 扶贫产业政策落实不力、推进走样 如何整改
个别地区扶贫扭曲走样
一些受访扶贫干部和群众反映,产业扶贫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在显露。部分地区产业发展随意性强,缺乏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产业扶贫探索往往效果不佳,此外,扶持资金和保障体制不健全也困扰着扶贫政策的落实。
一是产业发展随意性强。部分地区盲目整县整区推进某一项目,不计成本投入且效益差,导致一哄而上发展,最后整体失败。2014年至2015年,西部某贫困县在没有深入考察群众养殖技术、养殖成本及市场风险等情况下,在两个乡镇3000多户贫困户中硬性推广绿壳蛋鸡养殖,由于蛋鸡养殖防疫不到位、养殖成本较高、签约企业设置诸多门槛等,政府投入几百万元的养殖项目全面失败,部分农民还因为发展绿壳蛋鸡效益差,背着死鸡到政府上访。
此外,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缺乏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往往是各地产业扶贫探索失败的共性因素。《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贵州某县采访发现,近六年来,当地先后实施了核桃、天麻、养羊、党参、太子参等扶贫产业,但都不同程度地失败。由于深加工能力低、组织化程度低,分散农户难以应对市场风险。以茶叶为例,这个县近年来发展了20万亩茶园,目前存活并发展相对较好的有10万亩左右。但由于没有深加工产业链,当地只卖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低效果不明显。当地扶贫干部反思说:“农业具有高风险,如果没有熟谙市场和技术的龙头企业带动,仅靠干部和群众的一腔热情,最终是国家花了钱,农民反而受了害。”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保障体系
对于产业扶贫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应加大对产业扶贫的金融支持力度,构建开放性的产业扶贫平台,合力构建“保险+产业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在扶贫中的引领作用。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司长海波等受访干部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一是大力发展扶贫小额贷款。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的作用和优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3年期以上,3至5万元,执行基准利率,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并由财政扶贫资金全额贴息,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构建开放性的产业扶贫平台。贵州民族大学反贫困专家孙兆霞等人认为,产业扶贫中,企业、大户、农民更接地气,应由他们决定或与他们商量发展什么产业,政府着力在构建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贫困群体能力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同时,通过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群体等主体平等参与和协同行动机制,让产业扶贫决策更加科学和更具参与性,避免产业扶贫因缺乏多方能动性发展一大片,失败一大片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保险+产业扶贫”新模式。针对目前我国涉农保险严重欠缺,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较大风险等问题,基层干部建议,政府、商业保险机构、企业等利益攸关方,需创新思维,合力构建“保险+产业扶贫”新模式,保险机构可根据贫困地区地域特色和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推进大众农产品产量保险、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各类产品;并积极构建“保险+银行+政府”的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力破产业扶贫保险缺位等问题。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不少边远贫困山区需求尤为迫切。”河南一位贫困县县委书记说,部分农村没有产业、深陷贫困,与这些地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没发展思路、没号召力、没干劲等密切相关。他建议,这一轮产业扶贫要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尤其是创新模式机制,鼓励发展能带来集体收入的合作经济,将激发村级组织积极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