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公司治理的问题
① 为什么说公司治理的七大问题非常重要
当前管理中的七大问题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我们不仅要能从实践中总回结出这些问题与现象答,从理论上分析这些问题与现象,还要能提供行之有效、可操作的管理辅助手段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与现象,这才能对我们社会的进步做出有效的贡献。可操作的精确管理就是专门来解决这些企业管理的问题及现象的。
② 万科股权之争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万科股权之争暴露的问题不仅在于公司治理。
首先,是万科选择了错误的企业制专度。公司适合资本密集的业属务,而且执行团队的能力是相对固化的。八十年代的背景是大力推广公司制度,压抑其它企业种类。这种背景下启动期的万科选错了企业种类。当行业转入智力密集阶段,团队成员的能力出现反转时,公司制度难以适应。
其次,万科过度适应了上一阶段的经营模式,从地产转进服务时后劲不足。内部有优质资产被低估,这才是所谓恶意收购的诱因。因为内部脱节,所以把万科分解后价值反而更高。
③ 公司治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小企业尤为活跃,但是企业家的目光往往盯在经营和生产上,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一般情况下是不关心的。原因在于,像股东会如何召集,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划分等专业性问题,在中国的企业家认为,这些东西是企业在设立时才需要考虑的,这些东西往往有自己的模板被写入公司章程,而公司章程没有企业老板去关注过它,使得公司章程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变成纸上谈兵,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在公司治理这个方面,在为企业家服务的群体有三个,一个是管理咨询公司,从管理的方面去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一个是财务公司,从财务的角度去衡量公司的治理结构;一个是律师事务所,从法律方面去预防企业所存在的治理风险。以上这三种机构,其中财务公司是自己的额外业务,不属于主项,现实中运用财务公司去搞公司治理项目的并不多。社会上主要是管理咨询公司与律师事务所在做公司治理项目。两种机构侧重点不同,管理咨询公司是想办法如何去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入激励因素,促进经济效益;而律师事务所是从法律的底线去审查和制定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一个基础层面,律师的工作在于首先保证公司经营不出问题,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合法化,避免公司僵局的出现,防止公司内部决策程序的合法化,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应先保证公司的基础法律问题,然后再谈更深一步的发展,即先找家律师事务所审核一下自己的公司章程和治理结构,指出问题,尽快改正,然后在请管理专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股东大会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它对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有最终决定权。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不少公司股东大会的实际职权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一)主要表现是:职权受到限制。有的公司章程违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对股东大会的职权加以了某些限制,职权被大大削弱,甚至处于一种被驾空的地位。 (二)运作机制不规范。有的上市公司对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资格加以严格限制,规定只有持有多少股份的人才有资格出席股东大会,或者规定只召开股东代表大会,无形中把许多股东的合法权益剥夺了。 (三)职权的行使受到刁难。如有的股份公司故意不按公司章程规定来定期召开股东大会;还有的公司千方百计阻挠股东与会,从而达到逃避股东大会有效监督的目的。 二、董事会“不懂事”。 目前,作为公司常设决策机构的董事会作用的发挥还有不少缺陷,与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董事会的要求很不适应。“董事会不懂事”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董事会议流于形式。一些属于董事会职能范围内的重大议题没有经过董事会议,甚至有些董事会往往在开会前做“工作”,先与少数人“通气”交换意见,甚至在寻求到统一意见再开会,使董事会议流于形式。 (二)董事会的选举、任免机制不规范。董事会的产生不以为股东谋利益的能力和贡献的大小等标准来挑选,而是根据代表性、资历、地位来确定的。一些国有公司的董事长甚至总经理都是直接任命的,并不是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 (三)董事的角色意识尚未转换。现在不少董事的官员意识太浓,企业家意识太淡,心里装的不是股东,而是上级,是官员型的管理者,而不是企业家型的决策者。 (四)董事的知识素养有待提高。不少董事对公司运作机制知之甚少,对市场经济茫然不知所从,缺乏洞察市场、从事公司决策与管理的知识与经验,难以正确有效地履行董事职责。 三、独立董事“不独立”。 独立董事的特殊性在于其独立性,丧失了独立性,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尽一切可能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一)监管部门和公司思想不统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而这正是监管部门和公司本身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现实情况是,中国证监会力推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本身却不积极甚至变通应付,以为设立独立董事束缚了公司手脚。 (二)大小股东立场不一致。公司大都为大股东所掌控,由于传统的非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大股东常常将公司视为自己的分支机构,这势必忽略甚至侵犯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而独立董事主要是基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设立的,由于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大股东与独立董事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于是,大股东凭借其优势地位,或者尽一切可能地排斥独立董事,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或者推荐、扶持对自己友好的独立董事,使之不反对或支持自己的观点和利益。 四、监事会“不监事”。 一些公司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事会有名无实,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一)监督机构不健全。如有的公司没有监事会,既使有也只是装点公司门面的一种摆设,还有些公司监事会的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没有职工代表,只有大股东的代表。 (二)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由于监事会本身的监督职权有限,不足以对董事会及经理层形成有效的监督。公司法规定董事会与监事会平等制约,但实际情况是监事会往往比董事会低,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人员的行为往往无可奈何。 五、新老机构“关系不顺”。 “新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是《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构架,职能明确、相互制衡的“新三会”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老三会”即职代会、党委会、工会,是我国社会主义传统企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特征之一,又是我国政治制度在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延伸和表现。“新三会”是为了保证公司运作效率,实现出资者利益最大化而作出的制度安排;而“老三会”是社会政治团体的产物,反映和代表的是党和工人群众的利益。
④ 关于公司治理的一些关键问题
一、公司产权改革:实在私有VS虚拟私有
二、公司运行方式:两权分离VS两权合一
三、公司上市功能:千王股局VS投资股市
四、公司融资渠道:银行导向VS市场导向
五、公司治理结构:日韩模式VS美英模式
⑤ 急求。。万科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图。
上它的官方网站就有吧
⑥ 宝能和万科股权之争中,宝能大笔买入万科股票属于公司治理里什么问题,用概念和理论解释
股票稀释过度,导致二级市场持股分散,容易受到狙击。
有兴趣可以看刘銮雄,早期发迹基本靠“抢”,围剿股权分散的白马公司,再高价卖回给大股东。
所以好的公司管理,原始股东应该在现金充足或股灾期间适当回购部分流通股,并积极提高分利,避免其他股东过度看重短期利益而抛售股票。另外,一般持股结构比较好的公司,都采用俄罗斯套娃形式,就是A持有B,B持有C......然后绕了一个大圈,最后H公司持有A,上下游和相关方互相都用小钱互相控制。
⑦ 结合国美之争,说明家庭企业在公司治理上有什么特点,与万科对比国美集团在公司治理上存在什么缺陷
可以从国美的公司治理机构设置来谈,国美的问题主要就是董事会的权利过大,而独立董事有没有发挥监督的职能,加上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问题!可以思考一下由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的转化问题!
⑧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你要是做得是经理,核心问题是人员管理,
要是CEO 那你应把公司发展作为核心
你说一个具体得,如果只是治理得话,就是人员分配了 我在这里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专家还写一本上万字得书呢
⑨ 公司治理方面有哪些热点问题
网络指数查找法:
打开网络指数首页--公司治理--点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