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方案
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提倡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正逐渐被世界人民所接受
Ⅱ 试析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要方法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主题。在这一大背景下,超越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思维,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我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建”这个问题提出的具体方案。
二、将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作为优先方向,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周边经济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减少摩擦和冲突,增加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减少对我国战略资源的牵扯和消耗,使我国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拓展延伸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首要前提。
三、将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作为重点任务,关键是加强“一带一路”的机制建设和规则构建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作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要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突破沿线发展瓶颈;要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新动力;要推动开放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四、将构建公正合理的规则体系作为制度保障,核心抓手是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有效运转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为制度基础。着眼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应按照构建包容联动的世界发展治理格局、开放合作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安全高效的国际金融和市场治理格局的要求,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制度和规则保障。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方案扩展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世界形势作出清晰的判断。面对霸权主义、零和思维对国际格局的长期负面影响,面对世界前途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唯有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之间隔阂、社会制度矛盾,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大潮,
需要世界各国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共同努力,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全球发展的成果和收益。
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第一,深化亚非合作。亚非国家要坚持安危与共、守望相助,继续做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亚非合作新格局。 第二,拓展南南合作。亚非国家要加强同拉美、南太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密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中方支持印尼方建立亚非中心的倡议。 第三,推进南北合作。要推动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缩小南北差距。加强领域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各国人民生命安全
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在生成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凝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能够从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中找到思想根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是对“仁义”思想的继承,强调和平、利他。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是对“王道”思想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追求兼济天下的王道,反对唯我独尊与唯利是图的霸道,追求天下一体、世界大同。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对“合和共生”思想的继承。
在实践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缔造全方位外交关系的一整套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我国与大国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关系格局,可以为我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基本框架与外部条件;与发展中国家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来进一步推动团结合作,可以为我国发展争取最坚实的支持力量,有效地推动国际秩序的健康发展;与周边国家则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工作方针来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更好地承担和履行大国责任与义务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仅着眼于大国,也将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是在地域维度上着眼于缔造全方位外交关系的中国方案,摈弃了狭隘性的地域主义和冷战思维,将各国都放在相对平等的位置。受字数限制
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点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8年,全球难民人数达到2590万,比2017年增加50万。他们版因为冲突、战争或迫权害而被迫逃离自己的国家。
■由于某些西方大国奉行单边和霸凌主义,全球安全和经济风险加剧;全球地缘政治矛盾、地区局部冲突频发;恐怖主义袭击层出不穷;气候变化威胁愈加严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一面是大发展、大融合,一面是大分裂、大赤字。这种矛盾令全世界意识到,全球治理亟需方案创新。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共赢还是零和?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
■正如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所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Ⅳ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碎片化的世界提供了什么智慧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代社会特别实用,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我们的国家为世界其他提供了中国智慧,也同时也提供了中国力量。
Ⅵ 如何高质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月2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愿通过国家之努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把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天和”来看,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一系列国际机构,从不同领域承载了全球化的各类事项,但它们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治理资源太依赖于人口只占全球约10%的发达国家。随着“天时”变化,这些局限性日渐显露,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即亚太地区每年所需开发融资约8000亿美元,但传统国际开发投资机构只能提供约200亿美元。这是由于它们主要从发达国家融资,而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压力却越来越大,援外能力日益萎缩。面对此类局面,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新开发银行等新型国际金融机构,为世界注入了新能量。
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内涵:
1、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
2、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意义: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具有积极建设意义的价值指向和实践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促进全球治理的有效方案,体现了中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上的政治智慧。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外交传统的接续性创造和实践延伸,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的声音,充分彰显了我们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建构相互合作、公平竞争、和平发展的新的世界格局。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方案扩展阅读
提出背景:
1、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
2、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参考资料
网络-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民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Ⅷ 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大国担当。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是啊,在全球化的今天,‘天下一家’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人认可,每个人并非孤立的一份,而是整个人类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每个国家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中国方案,它蕴含着几千年的中国智慧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有着美好的传统思想。
我们不仅仅希望自己都过得好,也希望其他国家过得好。"一带一路”发展为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难得的机遇。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多国家正是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看到了发展的曙光,我国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为世界各地的发展助力。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早期收获,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又如在当今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中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在确保国内防疫物资充足的情况下;
无私地对世界各国伸出援手,大批地捐赠防疫物资,这就是一个大国的担当我们始终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我们深知:在疫情面前没有人没有哪个国家能超然物外,更能体现了共同体的重要性。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与实际中践行的过程必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海面平静随之海底是否有暗潮涌动?一些欧美国家的有些言行或是行为是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我对这种做法不敢苟同;
些欧美国家还并没有意识到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就算如此,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世界形势下,没有一个国家免遭一些全球性质的灾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潮流。
对此世界各国应摆脱国界的鸿沟,携手合作,所谓‘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既然同为地球村的居民,我们应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敞开怀抱,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