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治理规范
1.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交质监发[2009]174号)文件
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
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交通部 交质监发[2009]174 号)
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影响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已成为制约结构工程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裂缝超限、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混凝土结合面处理不当、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实等。这些通病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其可靠性和有效使用年限。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下大力气治理影响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质量隐患,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为此,部决定开展以提高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为重点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二、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公路工程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
1.治理范围。
在建高速公路、国省一于线公路工程项目的桥涵(通道)、隧道、混凝土支挡工程。
2.主要内容。
(1)管理通病: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2)施工工艺通病:钢筋锈蚀,施工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
(3)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偏差大,蜂窝麻面及露筋。
(二)水运工程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
1.治理范围。在建大中型水运工程项目(航道为三级及以上航道整治项目)。
2.主要内容。
(l)管理通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审查不规范,商品混凝土指标控制不严,混凝土施工控制、保证资料可追溯性差,工地试验室管理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较乱,分包工程和劳务队伍管理薄弱。
(2)施工工艺通病: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振捣和养护不规范,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规范,混凝土工艺要求不符合施工条件,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偏差大,混凝土修补质量欠佳。
(3)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表面缺陷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较大,混凝土松顶现象比较普遍,保护层厚度偏差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型尺寸控制不严、外观粗糙。
三、有关要求及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部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对各省(区、市)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进行表彰。
2.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部治理方案及本地区工程特点负责制定本地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建设管理要科学。建设单位应坚持“合理标价、合理工期、合理标段”的原则,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落实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责任,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及时总结交流治理经验,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
2.勘察设计水平要提高。勘察设计单位要深化勘察,优化设计,使勘察设计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且安全可行。要加强现场服务和技术交底工作,特别要加强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交底。
3.施工管理要精细。施工单位应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监理职责要强化。监理单位应细化监理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要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要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孔道压浆必须确保密实。
5.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切实做到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9 年6 月底前,部制定并印发《 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动员和部署,制定省内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报部备案。
各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重视典型引导,抓点带面,确定1个高速公路项目为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每个在建公路项目应确定1个合同段作为项目的典型示范标段。有在建水运工程的省(区、市),同时确定1个水运工程项目为质量通病治理示范项目。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检查。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各自职责,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质量责任到人,通病治理取得实效。
(三)第三阶段:经验总结。2011年4月至2011年6月,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2. 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标准化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
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维护消费者权益。
1、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
2、科学管理的基础;
3、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需要;
4、扩大市场的必要手段;
5、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
6、推动贸易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7、提高质量和保护安全。
(2)质量治理规范扩展阅读: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
技术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对产品性能做出具体的规定,而且还对产品的规格、检验方法及包装、储运条件等相应地做出明确规定。
严格地按标准进行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质量就能得到保证。标准的水平标志着产品质量水平,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
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操作过程标准化。
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标准和对贯彻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生产者依据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察和督导。
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它是企业基础工作和基层工作,是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
3. 选煤厂质量标准化标准中对文明生产的规定是
北京市和周边5省区市主要在扬尘、机动车、工业和燃煤污染方面采取治理和控制措施。奥运期间,北京采取部分机动车限行、停止在施工地污染工序、重点企业限排等措施,天津和河北部分地区也相应采取部分临时减排措施。通过6省区市的联动,实施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确保了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良好。
一是六省区市火电机组脱硫项目按计划进行。、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并投入运行脱硫装机容量占总任务的75%。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
北京、天津、河北提前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重污染、工艺落后的水泥、土焦、小钢铁企业,完成率在70%以上。
三是机动车污染控制取得新进展。
北京、天津两市淘汰老旧公交、出租车1.5万辆;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化企业从2008年1月1日起,向北京地区全面供应国IV汽柴油;经国务院批准,北京从2008年3月1日起,分两个阶段执行国家机动车第四阶段排放标准。
四是工业治理项目全面推进。
北京燃煤电厂燃气脱销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污染治理等项目提前完成,河北工业重点治理项目已完成50%。
五是加油站等储运油设施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取得进展。
北京、天津、河北重点地区完成治理任务的25%。六是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大,协调机制和调度机制已基本建立。
jing22020
4. 国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和《植被护坡工程技术》的质量要求
到当地水利局查吧,或者那些专门做水保方案的单位也可以。
5. 室内装修污染治理的质量标准
前言
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联合起草小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环境工程所。
本标准于2002年11月1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
GB/T 14582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4668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6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516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28居住区大气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6129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6147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 17095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 18204.13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
GB/T 1204.14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5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8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示踪气体法
GB/T 18204.23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
GB/T 18204.24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
GB/T 18204.25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
GB/T 1820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204.27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室内空气选题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6. 怎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管理
滑坡防治工程来勘查规范源(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102I9—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170220—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17022-200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10222—2006)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1:50000)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_)(DZ0238—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l-2004)
7. 室内环境治理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前言 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联合起草小组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环境工程所。本标准于2002年11月1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 11737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 12372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GB/T 14582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 14668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1466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 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526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516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6128居住区大气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6129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 16147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 17095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8. 水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地漏水封高度抄大于50,电管过于集中 ,影响板裂缝,建议设计师考虑,开关插座开工前久定死30 厘米20厘米,省的主体后改 拉墙,墙轻体砌块线管应先固定,挂网抹灰,收缩变形后 整体挂网 抹灰,室内电箱找个懂行的开会时候就说 分包单位就知道你懂 久按图纸施工了,,分户箱的A数 位置 线 位置 根数 要符合设计要求 ,不说了 伤不起 先打了 好多 尼玛 停电了 。。。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