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国内治理蝗虫

国内治理蝗虫

发布时间: 2021-01-12 06:08:01

A. 中国古代多次发生蝗灾,古人都有哪些治理蝗灾的办法呢

最近巴基斯坦因为两件事情引起了国人的注意,第一件事情是因为此次对中国的大力援助,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因为巴基斯坦陷入了严重的蝗灾危机。

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次巴基斯坦发生的蝗灾,这次蝗灾最早出现于2019年的非洲,因为蝗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经过几个月的繁衍,它们种群的数量达到了数亿只,所到之处所有的农作物都被一扫而空。

人工防治

提到人工防治,不得不介绍一下唐朝的做法。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亲身示范吃蝗虫,并且号召全国的百姓捕捉蝗虫食用,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危害。可是面对这么多的蝗虫,肯定不会取得太大的成效,只是能够增强人民抗击蝗灾的决心。

所以后来宰相姚崇发明了一种办法,叫作筹火诱杀法。他利用蝗虫趋光性的习性,在晚上的时候让老百姓燃起篝火,然后把蝗虫聚集起来,再用火烧死这些蝗虫,然后把蝗虫埋进提前挖好的坑,边埋边烧。这种方法虽然也不能根治蝗灾,但是比起捕食它们,确实进步了一些。

到了宋朝,人们的认识更先进了一点,开始通过挖掘虫卵的方式来根治蝗灾。宋朝政府更是用奖励的方式鼓励人们挖掘虫卵,人们先是找到蝗虫经常产卵的地方,然后挖出它们的虫卵并直接消灭。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患于未然,也算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生物防治

此外,人们还找到了一种更加方便高效的方式,那就是通过保护蝗虫的天敌来消灭蝗虫。根据唐人的记载:“开元中,贝州蝗虫食禾,有大白鸟数千,小白鸟数万,尽食其虫”。所以人们就保护这种鸟类,通过它们消灭蝗虫。

到了清朝的时候,人们发现鸭子吃蝗虫的速度很快,所以就把鸭子赶到地里去捕食蝗虫。据记载:“蛹米能飞时,鸭能食之。如置鸭数百于田中,倾刻皆尽。” 这种生物防治的方式其实直到现代仍然还在使用,本世纪之初新疆曾爆发蝗灾,就出动了数万只的鸭子,组成浩浩荡荡的鸭子大军,解决了这些蝗虫。所以说这种办法在落后的后代,还是相当实用的。

就这样,通过不断的摸索,我们的古人掌握了很多防治蝗虫的方法。但是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却不能根治蝗灾。到了今天,虽然小规模的蝗灾仍时有发生,但是在现代治理措施的防范之下,已经很难成大气候了。

B. 怎么治理蝗虫

蝗虫农业防治:(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2)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3)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生物防治:(1)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2)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C. 中国蝗虫治理责任单位是哪个

主管农业的,现在好象叫农业农村部。

D.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蝗虫

人工捕杀 栽培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E. 应该怎样治理蝗虫

‍‍

多种措施防蝗治蝗,蝗灾的再次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李照会说,战胜蝗灾其实并不难,最现实的做法是,吸取过去在防蝗治蝗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李照会说,现在有些地方领导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他建议,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有关部门曾在东营搞过培育蝗虫天敌---中华雏蜂虻的实验,取得了一定效果。新疆等地采取牧鸭、牧鸡等方式消灭蝗虫,效果也比较明显。从短期看,药剂防治还是最为主要的手段。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有效控制,近几年人们对蝗虫防治越来越不重视,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少。据了解,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的治蝗药剂系统研发活动已基本停顿,造成关键控制技术和特效药剂匮乏。李照会曾参加过省里组织的治蝗药剂的政府采购,在比较过程中,他发现除了有机磷类药剂外,基本没有什么新型药剂。倒是有一种国外厂家的产品,不但药效好,而且污染小,但由于价钱太贵,最后中标的量很少。他说,研制治蝗药剂并不应单纯是农药企业的市场行为,政府部门应加大在研发、引进方面的引导和投入,新农药的开发任重而道远。

‍‍

F. 中国治理蝗虫第一人叫什么

中国历史治蝗虫第一人应该是唐代的姚崇!

G. 古代对蝗虫的防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隐帝乾祐年间,鉴于鹆鸟能吞食蝗虫,曾敕令禁捕,以加强或创造有利于作物回生长发育、不利答于虫害繁殖的环境条件。

古代用于防治害虫的药物种类范围颇广:植物性的有嘉草、莽草、牡蘜等;动物性的有蜃灰、蚕矢、鱼腥水等;矿物性的有食盐、硫黄、石灰、砒霜等。

施用方法也多种多样,用饵诱方法除虫的记载,包括混入种子收藏,拌同种子种植,浸水或煮汁洒喷,点燃熏烟,直接塞入或涂抹虫蛀孔等。

此外,古代还有许多通过收获物处理等方法以防虫害,如汉代王充《论衡》提到麦种,必须烈日晒干然后收藏;《农政全书》提到棉子用腊月雪水浸可以防蛀;《豳风广义》和《农圃便览》等提到用沸水和雪水冷热交替浸种可以防病防虫等。

总之,我国古代人民对蝗害有一定的认识,历代政府不仅在防治技术上采取了多种措施,说明已知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进行防治,而且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治蝗的法规,如选择抗虫品种、精耕细作、清除杂草、轮种间作到药物防除等。其中的很多经验,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H. 4000亿只蝗虫“大军”集结!要如何治理

生物平衡发展可以说才是我们如今最期待的,这样我们的生物链才会保持一个稳定的模式,而最近几天,不少的科学爱好者都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蝗灾”的问题,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蝗虫居然可能成为一个“全球性”灾难,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已经向全球进行预警,希望我们全球都要注意肆虐的蝗灾,因为它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已经是“跨海跨洲”了,从非洲,然后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目前已经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离距中国可以说仅一步之遥,很近。

综合这次的情况,非洲蝗虫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性极小,如今有过记录的就只有云南,也就只有这个省可能成为影响点,不过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些区域受到的影响可能性也降低了,因为不适合蝗虫的生存空间,那必然不会带来影响,所以也不用过于担心,如今只需要继续观察它的走向才对,如今印度,巴基斯坦也在不断的提升防御措施,还没来估计都给控制住了,后期有发展趋势我们再来看看。

I. 历史上中国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办法1:人工扑打法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的灭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民们用竹竿撑起八尺长的白布,以顺风的方向三面围追,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后,再集中力量扑打。属于自春秋战国年间起,农民们迎战蝗灾的“白刃战”。
这种方法虽说耗费体力,却工具简单方法简便,且适合大批乡民集体作战。因此两千年来,在中国农村十分普及。
办法2:壕堑掩埋法
人工扑打法虽说简单,但毕竟人力体力消耗太大。于是到了汉朝年间,累坏了的国人们,也脑筋灵光一现:何必要和蝗虫打白刃战?给蝗虫挖坑不就行了?于是“壕堑掩埋法”应运而生。
以东汉《论衡》等典籍介绍,这种方法,要先在蝗虫要经过的地区,挖出大量深宽二尺的大坑,然后在蝗虫到来后,以扑打等方法把蝗虫引入坑里,再集中力量进行填埋。这种办法的“歼敌”效果极好,通常一埋一大片。操作难度却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浅,蝗虫也能钻出来。
《晋书》里记载,河东地区当时发生蝗灾,人们采用“壕堑掩埋法”埋杀蝗虫,熟料埋进土里的蝗虫,转眼就飞出来,反而把庄稼啃了个光。
于是,一种更狠的办法,唐朝时就普及了:篝火诱杀法。
办法3:篝火诱杀法
其实,火烧蝗虫的愿望,在春秋战国年间,就是十分强烈。《诗经》里就有“秉被蟊贼,以付炎火”的呐喊。到了唐朝时,这种“火烧蝗虫”的操作,也终于成熟起来。
以《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里记载,要想“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分路设灯,用密切配合的灯光,把大批蝗虫吸引而来。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就会失去飞行能力。大批百姓趁机捕杀。还可以以将被杀的蝗虫,在壕堑处集中掩埋。

唐朝开元年间,面对席卷中原的大蝗灾,唐朝宰相姚崇果断启用“篝火灭杀法”,短时间里成功将大灾扑灭!
而发展到农业科技更发达的宋代,大规模的灭蝗烧荒也被采用:将蝗虫的滋生地一把火烧光,不但断绝灾难隐患,更可在烧荒处开荒种地,可谓一举多得。
办法4:据虫除卵法
也同样是在农业科技井喷的宋代,防灾意识也深入人心:与其在大灾时累死累活灭蝗,不如提前斩草除根。趁着冬天的机会,把蝗虫的虫卵滋生地端掉。因此,就有了“据虫除卵法”。
以《宋史》的记载,宋代的农民们,就常在冬天寻找蝗虫滋生地。《治蝗全法》也总结了宋代以来“据虫除卵”的经验:凡是蝗虫虫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无数像蜂巢一样的小孔,必须果断挖土铲除。明清年间,人们更开发出了原始“农药”,比如“百步草浓汁”和“陈醋混合液”,专用灭杀虫卵。
但这种找虫卵的办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说,简直就是累断腿。有时累死累活刨虫卵,第二年蝗灾还是汹涌而来。到了明朝年间,人们更明白一个事实:种地其实比找虫卵更能杜绝隐患——垦荒除蝗法。
严格说来,垦荒除蝗法其实起于元代,以《农书》记载,元朝的农民们,就常垦荒种植芋桑等作物,用以抵抗蝗灾。发展到明朝时,更有了系统的操作:滋生蝗虫的地方,都是“涸泽”地区,必须要将其改造成为农田,在垦殖的过程里,通过各种方式杀灭掉虫卵,同时种植绿豆豌豆等蝗虫不吃的植物,用于蝗灾时的备荒口粮。
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这种“垦荒除蝗法”不但有了完整记录,更随着《农政全书》的享誉世界,流传于欧美各国。对西方近代的病虫害防治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影响。
但话说回来,上面这几个办法,虽说各个靠谱,可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这些办法也只能做到缓解灾情,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点。一直到现代社会,世界各国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够勉强控制蝗灾。叫这个可怕灾害,看似离现代生活比较远。某些“吃货拯救蝗灾”的调侃,更可以说是对病虫害灾难的严重无知。
可是,就是在科技条件有限的古代,坚强的中国人,依然世代更新着治蝗灭蝗的经验,勇敢面对着每一次灾难。这样的智慧与勇敢,恰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J. 如何治理蝗灾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10)国内治理蝗虫扩展阅读:

灾害物种: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

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