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申内港线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浙江段
『壹』 中国南水北调的相关信息
和南水北调相关的工程
穿 黄 工 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最主要的工程,以河南郑州附近孤柏咀双线隧道方案为基本方案。这个方案是在黄河底下50米深处,挖掘两条直径8.5米、长7.2公里,中心距20米的巨大隧洞。洞身采用双层衬砌结构。位置在河南省郑州附近。
引江济淮工程
引长江水补给淮河兼有沟通江淮水运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总规划的4条引长江水线路之一。引江济淮工程补水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面积的11%,区内有合肥、蛙埠、淮南、阜阳、巢湖等城市。这一工程将解决淮河水源严重不足,河水污染严重,流域内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日趋紧张的问题。引江济淮工程完工后,每年将补入淮河水量7.7亿立方米,沿淮和淮北地区可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8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200万亩,年增产粮食2.5亿公斤,基本可满
足蛙埠、淮南、阜阳、等城市生活用水的需求,使城市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7%。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汉江中上游,是根治和综合开发汉江的关键工程。1958年2月批准开工兴建,并确定为引汉济黄,南水北调的水源工程,同年9月1日动工。1959年11月下闸蓄水。1968年10月1日第一台机组发电,1973年工程全面竣工。
这个工程是全国最大的“五利俱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建造和安装、管理。工程大坝长近5里、高162米,正常蓄水位157米,库容最大蓄水量20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6台,总容量90万千瓦,年均发电约40亿千瓦小时,电站承担了华中电网43%的调峰、调频任务,保证华中电网的运行安全。鄂豫两条引丹灌渠,年均引水9亿立方米,常年灌溉耕地360多万亩,灌溉效益共5亿余元,使鄂西北、豫西南成为商品粮基地。另外工程建成后,形成了深水航道200公里,水库形成的约700平方公里的水域和众多库汊,为发展淡水养鱼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已成为年产1000万公斤商品鱼的水产基地。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江苏省扬州城东10余公里的江都县境内,在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由四座大型抽水机站及10多座配套建筑物组成。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由中国自行设计、全套设备自行制造和安装的水利枢纽工程,1961年动工兴建,1969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行使用。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既是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引水口门,也是中国设计兴建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起点,东引北调工程是以引江水为主,江、淮、沂、泗水源互调互济,抽引江水与自流引江并举,江水东引北调兼施的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工程。
京杭大运河
“南水北调”的主要通道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全长1789公里,与万里长城齐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京杭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后经7世纪(隋)和13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新中国成立后,部分河段进行了拓宽加深,并建有江都、淮安等水利枢纽工程。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程分七段:北京市区至通县段称通惠河,通县至天津段称北运河,天津至临清段称南运河,临清至台儿庄段称鲁运河,台儿庄至清江段称中运河,清江至扬州段称里运河(古称邗沟),镇江至杭州段称苏南运河。京杭运河苏南段,是中国内河船舶通行密度最高、通过量最大和跨省航行船舶最多的一条航道。它北起江苏镇江的谏壁,南至苏浙交界的鸭子坝,全长208公里,途经经济较发达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4个省辖市的6个县(市),沟通长江、太湖水系,与苏申内外港、申湖线等省际河流相连,可直达上海、杭州。苏、沪、浙、赣、湘、鄂等13个省市的船舶常年航行其上,年运输量达1亿吨以上,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是苏、沪、浙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1992年苏南运河整治工程开工。工程总概算15.2亿元,沿线各地配套投入7亿元,全线208公里基本按四级航道标准整治,于1997年整治竣工。
『贰』 太湖流域水乡居民有和特色
太湖流域 一、自然地理
太湖流域面积36500km2,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的南京、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二市及杭州市的一部分,上海市的大部分。其中江苏省占53%,浙江省占33.4%,上海市13.5%,安微省占0.1%。
太湖流域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4/6,水面占l/6,其余为丘陵和山地。三面滨江临海,西部自北而南分别以茅山山脉、界岭和天目山与秦淮河、水阳江、钱塘江流域为界。地形特点为周边高、中间低。中间为平原、洼地,包括太湖及湖东中小湖群、湖西洮鬲湖及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为天目山、茅山及山麓丘陵。北、东、南三边受长江口及杭州湾泥沙淤积的影响,形成沿江及沿海高地,整个地形呈碟状。
流域内太湖及主要湖泊湖底高程一般为1.0m,中东部洼地包括阳澄淀泖、青松、嘉北等区地面高程一般为3—4.5m,最低处仅2.5—3m,其他平原区地面高程为5—8m,西部山丘区丘陵高程约10—30m,山丘高程一般200—500m,最高峰天目山主峰高程约1500m。
二、气象水文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5—17℃,无霜期平均为220—240天,区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100一1150mm,降水总量414亿m3,年水资源量163亿m3。
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洪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暴雨形成。梅雨季节一般为5—7月,有时形成长历时的流域性水,灾害面广。台风暴雨多发生在8、9月,强度特别大,但范围和总量不大。对某一地区而言,地区性洪灾有时比流域性洪灾还要严重。
三、河流水系
本流域水系是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河网系统,属长江最下游的一个支流水系。
流域内面积在0.5km2以上的大小湖泊共有189个,总水面积约3159km2。太湖水面积2338km2,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平均水深1.89m,相应容积约44亿m:,是一座天然调蓄水库,也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地。
太湖主要水源来自西部山丘区苕溪和南溪等水系,通常以太湖北岸的直湖港口和南岸的长兜港口为分界点。两分界点以西(含直湖港,长兜港)为太湖上游来水区,以东为下游出流区。
流域内主要水系有:
(1)苕溪水系。发源于天目山南、北麓。东若溪源于南麓,西若溪源于北麓,在湖州杭长桥汇合后由长兜港和小梅港入太湖。
(2)合溪水系。发源于江、浙、皖交界的界岭山地,由夹浦港入太湖。
(3)南溪水系。发源于宜深山区和茅山丘陵地区,汇合于南河后入太湖。
(4)洮鬲水系。发源于茅山丘陵地区经洮湖、同湖承转后由太湖西岸娄港分散入太湖。
(5)黄浦江水系。汇集太湖及其下游淀泖、杭嘉湖平原河网来水于黄浦江,是流域最下游和最重要的排水河网。黄浦江于吴松口入长江,是一条中等强度的感潮河流。
(6)沿长江水系。沿长江有10余条主要河道沟通了流域腹地河网与长江的联系,河口均已建闸控制,承担流域向长江的排洪和引水作用。
(7)运河水系。自镇江至杭州的京杭运河江南段贯穿流域南北,沟通沿线大小河道。
各水系相互连通,没有明确的分界,构成纵横交错的河网。
流域内主要内河航线有:申张线、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杭申甲线、杭申乙线、长湖申线、杭湖线、六平申线以及江南运河、锡澄运河、锡溧漕河、丹金溧漕河等航道。
四、社会经济
太湖流域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除有特大城市上海外,尚有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杭州、嘉兴等7个大中城市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乡村。
本流域有耕地2200万亩,人口3600万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000亿元,财政收入约占全国l/8。
流域内有沪宁、沪杭等铁路干线和沪宁、沪杭高速公路,公路网已达每个乡镇。
五、物产资源
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即为“鱼米之乡”,常年粮食产量达1150—1200万吨(高产年份可达1300一1400万吨),同时又是全国蚕茧、淡水鱼、毛竹、湖羊、生猪、毛兔、茶叶和油菜籽、食用菌等多种农产品的著名产地。
『叁』 长江是怎么形成的
长江的形成:
今长江的形成发在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
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
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发生强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同时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
河流的强烈下切作用,出现了许多深邃险峻的峡谷,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归并顺折向东流。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带下沉为平原(如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阳平原、苏皖平原等)。
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起。
(3)苏申内港线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浙江段扩展阅读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km,比黄河(5464km)长9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在世界大河水流量排行中,长江也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刚果河流域跨非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
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肆』 太湖流域成为水乡的自然条件是什么(请从气候、地形等条件分析)
河水的定期泛滥,带来大量上游腐殖质,肥沃了土壤
类似于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影响
太湖流域 一、自然地理
太湖流域面积36500km2,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的南京、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二市及杭州市的一部分,上海市的大部分。其中江苏省占53%,浙江省占33.4%,上海市13.5%,安微省占0.1%。
太湖流域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4/6,水面占l/6,其余为丘陵和山地。三面滨江临海,西部自北而南分别以茅山山脉、界岭和天目山与秦淮河、水阳江、钱塘江流域为界。地形特点为周边高、中间低。中间为平原、洼地,包括太湖及湖东中小湖群、湖西洮鬲湖及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为天目山、茅山及山麓丘陵。北、东、南三边受长江口及杭州湾泥沙淤积的影响,形成沿江及沿海高地,整个地形呈碟状。
流域内太湖及主要湖泊湖底高程一般为1.0m,中东部洼地包括阳澄淀泖、青松、嘉北等区地面高程一般为3—4.5m,最低处仅2.5—3m,其他平原区地面高程为5—8m,西部山丘区丘陵高程约10—30m,山丘高程一般200—500m,最高峰天目山主峰高程约1500m。
二、气象水文
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5—17℃,无霜期平均为220—240天,区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100一1150mm,降水总量414亿m3,年水资源量163亿m3。
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洪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暴雨形成。梅雨季节一般为5—7月,有时形成长历时的流域性水,灾害面广。台风暴雨多发生在8、9月,强度特别大,但范围和总量不大。对某一地区而言,地区性洪灾有时比流域性洪灾还要严重。
三、河流水系
本流域水系是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河网系统,属长江最下游的一个支流水系。
流域内面积在0.5km2以上的大小湖泊共有189个,总水面积约3159km2。太湖水面积2338km2,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平均水深1.89m,相应容积约44亿m:,是一座天然调蓄水库,也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地。
太湖主要水源来自西部山丘区苕溪和南溪等水系,通常以太湖北岸的直湖港口和南岸的长兜港口为分界点。两分界点以西(含直湖港,长兜港)为太湖上游来水区,以东为下游出流区。
流域内主要水系有:
(1)苕溪水系。发源于天目山南、北麓。东若溪源于南麓,西若溪源于北麓,在湖州杭长桥汇合后由长兜港和小梅港入太湖。
(2)合溪水系。发源于江、浙、皖交界的界岭山地,由夹浦港入太湖。
(3)南溪水系。发源于宜深山区和茅山丘陵地区,汇合于南河后入太湖。
(4)洮鬲水系。发源于茅山丘陵地区经洮湖、同湖承转后由太湖西岸娄港分散入太湖。
(5)黄浦江水系。汇集太湖及其下游淀泖、杭嘉湖平原河网来水于黄浦江,是流域最下游和最重要的排水河网。黄浦江于吴松口入长江,是一条中等强度的感潮河流。
(6)沿长江水系。沿长江有10余条主要河道沟通了流域腹地河网与长江的联系,河口均已建闸控制,承担流域向长江的排洪和引水作用。
(7)运河水系。自镇江至杭州的京杭运河江南段贯穿流域南北,沟通沿线大小河道。
各水系相互连通,没有明确的分界,构成纵横交错的河网。
流域内主要内河航线有:申张线、苏申内港线、苏申外港线、杭申甲线、杭申乙线、长湖申线、杭湖线、六平申线以及江南运河、锡澄运河、锡溧漕河、丹金溧漕河等航道。
四、社会经济
太湖流域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除有特大城市上海外,尚有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杭州、嘉兴等7个大中城市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乡村。
本流域有耕地2200万亩,人口3600万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000亿元,财政收入约占全国l/8。
流域内有沪宁、沪杭等铁路干线和沪宁、沪杭高速公路,公路网已达每个乡镇。
五、物产资源
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即为“鱼米之乡”,常年粮食产量达1150—1200万吨(高产年份可达1300一1400万吨),同时又是全国蚕茧、淡水鱼、毛竹、湖羊、生猪、毛兔、茶叶和油菜籽、食用菌等多种农产品的著名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