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抗疫社会治理能力

抗疫社会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 2021-01-10 09:32:05

① 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鄂抗疫情对社会的发展是没有影响力的,呃,只不过是呃呃这个疫情只不过都是自然的一些规律。

② 谈谈这次成功的全民抗疫带给你哪些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的启示

1、思想警惕必须高,要有“瞬时”反应的能力

疫情从发现到大面积爆发的时间周期内,从医生、医院、卫健部门到政府,从社区、街道、区、市、省直至中央,各级都经历了发现、判断、研究、决策的过程,而且抗击效果十分明显。

这充分说明,从党中央到各级党委政府,反应是迅速的、措施是到位的。战时动员也必须像抗击疫情行动一样,随时提高思想警惕,打造“瞬时”反应的能力。

(一)要树牢爱国爱民意识。

歌唱祖国的铿锵声音、逆行救人的飒爽身影、捐款赠物的爱民情怀、众志成城的决心勇气……等等这些在抗击疫情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在战争动员时必须用到而且需更进一步升华的宝贵财富。

近几年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动作,全民爱国主义的思想素质总体上向好发展的。但是,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存在对象覆盖不全、持续增效不力、方法举措不活、突出重点不够等问题。这与战时动员对国民精神状态的极高要求不相符合,亟需抓紧纠治。

因此,必须根据国民素质现状,平时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场合,在各个不同层次展开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爱国精神、国防观念。

党员干部,特别要注重加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教育,强化当官为民作主的理念;企业家、个体实业家,特别要注重政策激励、爱国形势引导鼓励,增强为国效劳、为民出力的爱国情怀;

学生群体,特别要注重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爱民精神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普通民众,特别要注重引导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把爱国精神融入各种方法形式灵活的社会活动中。

通过平时深入、扎实、有效的教育引导,确保一旦有战事,通过简单的政治动员和思想发动,就能激发浓厚、热烈的爱国氛围,形成思想统一、全民抗敌的有利局面。

(二)要强化居安思危理念。

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定性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种不可预见、难以预料的突发性,正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科技战争的显著特征,为我们如何在平时做好随时打仗的思想准备提供了借鉴方案。

虽然目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战争的威胁并没消除甚至还不小,没有忧患就难免再吞恶果。

当前,党中央从战略层面出发,实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理念。但是,从中央延伸至地方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各地方党委政府国防理念参差不齐,对国防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尽一致,个别甚至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国防建设关注度偏低。这种现状极为让人堪忧。

因此,我们应当保持一份清醒、一丝冷静,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必须要下大气力,特别要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思路,都统一到党中央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路上来。

必须充分认识到,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自觉清除和平积弊,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明天就要打仗的思想准备,当战争真的到来时,有备无患,克敌制胜。

(三)要练就迅即行动能力。

疫情暴发后,各级党委政府反应迅速、行动高效,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接连召开会议研究制订对策措施,立即成立国家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和前方指导组,有力地推动疫情防控工作走深入细,这些也为我们如何迅速组织战时动员树立了行动标杆。

现代战争的突出特点,就是争分夺秒,快速动员、快速组织、快速研判、快速行动。然而,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真正经历重大军事演训或灾情救援行动历练的不多,这与他们要在战时担任国动委主要指挥员的现实要求很不相符,必须通过平时的训练和演练来提升。

因此,我们要根据任务实际,周期性地组织国动委相关人员参加国防动员演练。通过演练,把作战行动需要的保障任务部队过境、重要目标防卫、保交护路、后方补给、兵员补充等行动,在平时完善行动预案和展开针对性演练的基础上,以最有效的方式迅速组织起来,形成与任务、党委政府行动高度融合的有利局面,确保动员支前行动在抢时间、抢速度的战争中起到最佳效果。

2、人才力量必须精,要有“精准”行动的能力

在抗击疫情行动中,从党委政府到人民军队,从医护人员到社区职工,从警察队伍到志愿组织,都体现出了强大的领导力、执行力、战斗力,这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战时动员也必须像抗击疫情行动一样,建设一支具备过硬素质的人才队伍,打造“精准”行动的能力。

(一)要有坚强的组织指挥机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了应对疫情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疫情防控、应急保障、医疗救治、交通运输、市场供应、宣传报道、社区保障等小组,有力、有效地领导各层次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快节奏地进行。

这种现状与战时国动委必须实施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严重不符。因此,必须要通过教育、训练等措施,增强党委政府领导的国防素质,特别是要让国动委能够从平时的临时性虚化的议事机构迅速实体化。

形成以指挥控制中心为核心,下设保交护路、政治动员、后方补给、装备保障、兵员补充等各专业指挥要素的指挥机构,确保把最有利于战争的优质社会资源,以最快速、最可靠的方式送到战争一线最需要的地方。

(二)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

这次抗击疫情行动,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从全国各地和军队抽调万人规模的呼吸、重症、护理等专业的医护人员,迅速驰援医疗资源异常紧缺的湖北疫情重灾区,有效地在医疗专业层面支撑了防控工作。

这也从一个侧面指出,战时动员也必须在各专业领域有可靠的技术力量支撑,这种专业技术力量在战时的补充,主要依托各级民兵组织展开。然而,当前民兵组织整顿质量,虽然经过近两年的强力抓建有所提升,但是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大办民兵观念淡化、民兵干部履职功能弱化、基层民兵组织虚化、民兵管理制度弱化、民兵工作经费空化等问题在不同地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与战时民兵实时补充、实时形成战斗力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民兵抓建质量,以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信息主导、火力主战”的重要特征,提升动员支前行动质量。比如,医疗保障需要既有临床治疗经验还有战伤救治常识的医护人员,等等。

在当今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战争形态也加速演变的背景下,我们的战时动员也必须适应形势,让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来保障好支前任务。

(三)要有可靠的服务保障力量。

湖北省和武汉市等疫情重灾区,感染人数在几天内快速增长,而且党中央又提出了“应收尽收、全力救治”的要求。

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要有大量社区的、末端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检测、收纳、运输、治疗等一条龙服务的保障力量来上门工作、主动服务,只有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到位了,才能保证疫情不进一步扩散、才能保障已感染人群能够得到有效治疗。

战时动员的性质与之极其相似。人民战争是我们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当战争来临时,正规军是前线作战,各级国动委是支前保障。

然而,除了国家公职人员,私有企业、社会组织、普通民众,在需要他们站出来为战争服务甚至牺牲自己时,人员的数量、服务的质量能否满足战时需求,还真正难以托底。仅仅依靠正规部队和以党、政、军各部门为主要成员的国动委,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必须要通过平时的强化教育、战时的有效动员,扩大能可靠遂行服务保障任务人员的数量。战时,可依托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还要通过爱国主义宣传,发动组织诸如实业家、进步青年、爱国民众等,这样一大批思想上进、行动可靠的志愿者队伍,加入到动员支前行动中去,才能真正让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去打败敌人、赢得胜利。

3、体制运行必须顺,要有“特殊”管治的能力

疫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状态下,国家对全社会实施了超常的集中统一指挥,非常时期强大的体制优势和纪律性为迅速控制疫情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战时动员也必须像抗击疫情行动一样,采取超常态的集中指挥与控制,打造“特殊”管治的能力。

(一)要建立可操可行的法规制度。

在疫情防控的初始阶段,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继宣布进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国家把新冠肺炎疫情定性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染病进行管理。这些操作,都是平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制订详细可行的行动预案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执行的。

这对于战时动员如何依法展开,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家战略层面,国防动员领域的《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这些重要法规,正在利用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有利时机,肯定会结合国防动员领域发展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对加强对全国国防动领域的指导。

然而,在地方层面,能结合本辖区实际,出台战时动员领域法规制度的不多。因此,我们特别要着眼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加强顶层设计与末端落实的有机整合,国家、省、市、县等各个层面也可根据本地现实状况配套出台相应的实施条例、执行规程等相关措施,确保战时动员适合操作、便于执行,为作战行动提供高效率的支前保障。

(二)要驾驭可转可控的秩序状态。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九省通衢的长江中下游重镇武汉,在除夕前夜实施前所未有的“封城”行动,这对城市运转、人民生活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然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应对疫情指导组的直接指导下,在湖北、武汉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武汉人民的日常所需。这与战时社会秩序的超常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处。

然而,除了遭受过重大灾情或组织过重大军地联合军演的地区,大多数地方党委政府没有组织社会超常管制甚至军事管制的经验。如果一旦发生战事,国动委想要轻松驾驭难度很大,必须要提升这方面的素质。

(三)要把握可平可战的运转模式。

为提高收治率,疫情重灾区武汉市采取区分四类人员,分别展开不同形式救治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做的目的,让危重症、重症、轻症等有明显不同症状的患者,按需得到不同程度的救治,既避免打乱仗、又节约了医疗资源。

战时国防动员行动,实质上也是把平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采取符合战时体制的调配方式,用到打仗最需要的前线和补给线上去,这与抗击疫情分类救治患者的模式有相似之处。然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分配,考虑战时需求的不多,一旦战事来临,想要达成迅速、有序的转换难度很大。

因此,我们必须着眼战时需求,抓好平战转换的针对性演练。战时应急补充的兵员,无论是退伍军人还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可以按部队的需求,分为前线急需、后方急用、就地支援等类别,及时进行补充。

保障打仗的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资源,按等级和通行能力,按作战的需求有重点地实施保障;支撑作战的网络线路、基站、频率等资源,按信息作战和保密要求供部队使用。

等等,很多平时、战时都可用的资源,国防动员要把握好平时正常使用和战时超常调用两种模式的灵活转换,平时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战时更能支援作战行动。

(2)抗疫社会治理能力扩展阅读

这次疫情当中,除了医疗物资紧缺以外,保障武汉人民生活的粮、油、米、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也难及时、足量供应。虽然全国人民都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慷慨解囊伸以援手,但是面对城市几乎陷于停滞而又要打赢一场战斗的武汉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静下心来想一想,这还是和平时期,面临的敌人是病毒,而这个敌人虽然破坏力强,但是手段有限,经过人类的努力还是可以战胜的;而战争时期,我们面临的敌人是有思想、有战术的对手,这时的对手可能会使用各种手段对我方补给实施破坏,对我们的补给体系的考验更大。

这更值得我们深思,应该有一种危机感!因此,平时的保障和战时的补给必须要能够功能上对接、时间上衔接。要达成战时民用全面升级转为军用的目标离我们还很遥远。我们国动系统作为综合协调部门,必须深入理解认识,在本地区真正推动平衡发展。

这次疫情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国人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让全体中国人民进一步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更加坚定了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这场全民行动的抗击疫情行动,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设想为未来战争的全民动员行动,这场抗击疫情斗争给我们国动人生动地上了一课。

人民战争的法宝,始终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招。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用好这个法宝,做好动员支前保障任务,一定能够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③ 结合2020年中国抗疫取得的显著成绩你谈谈中国社会的制度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社会的制度优势体现在:

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势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坚实力量和强大支柱。我国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制度在疫情防控中立下重大功劳。新冠肺炎的诊断治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据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熊先军介绍,截至3月15日,确诊患者人均费用1.7万元,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成本则更高。

如果是自费治疗,对患者家庭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中国累计确诊8万多新冠肺炎患者,都得到了免费治疗,绝大部分都已康复出院。免费治疗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这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发展的长年积累,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体制。

经济实力更为强大的美国在疫情爆发之初却由于高昂的检测和治疗费用让许多病患望而却步,耽误了最佳的防控时机,导致疫情的蔓延扩大。

2、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中各方面力量,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高效执行、有力推进,展现了中国规模、中国速度、中国效率。

在与疫情的战斗中,全国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规模之大、力量之强,前所未有。从医疗机构接到指令到医疗队组建完成,不超过两个小时;从医疗队集结到抵达武汉,不超过24小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世所罕见。

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快的口罩生产线,只用9天,中国口罩日产能从4300多万只飙升至1.1亿只。火神山医院从设计到落成,仅历时10天。10天建成一座总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接诊区、病房楼、ICU一应俱全的高标准传染病医院,行动之神速,令人叹为观止!

3、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只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上下服从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1月28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紧急行动、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抗疫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得益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广大党员干部服从指挥、令行禁止、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3)抗疫社会治理能力扩展阅读:

中国疫情防控战为世界拉响了疫情警报,中国抗疫的成就为世界防疫树立了榜样,但西方世界的抗疫行动姗姗来迟。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在电视节目中承认,美国错过了围堵疫情爆发的最佳时机,《纽约时报》刊发社论批评特朗普政府未能汲取中国成功经验,反复拖延导致疫情愈演愈烈。如今,新冠肺炎呈加速传播趋势,美国很可能成为疫情大流行的“震中”。

事实上,是美国的政党政治导致了这种应对的混乱,美国疫情失控与政府运作的低效密切相关。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面临着权力衰败的危机,不同政党、利益集团之间的撕扯侵蚀了政府有效运作的能力,使得政府难以应对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

此次疫情即是明证,疫情发现之初先是置若罔闻、其后争吵不休、相互指责,西方世界不断恶化的防疫形势表明了政府运作的低效无能。

④ 中国抗疫体现了哪些制度优势

这次抗疫斗争,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人民至上的价值优内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容的政治优势、全国一盘棋的合力优势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优势。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充分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领导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4)抗疫社会治理能力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创建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国家制度,其承载的价值必然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即坚持人民至上。

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这次抗疫斗争,生动地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立场和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也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承载的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优势。

⑤ 在抗疫当中是如何体现人民是社会变革的主体的

任何时候任何的环境当中,人民一定都是主体,任何政党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帮助,都不会维持长久,特别在疫情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伦比的。

⑥ 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经验和启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历次重大灾难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作为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这是我们战胜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一切困难风险的根本政治保证。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强大制度保证。在这场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能够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就在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在于社会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主要包括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群防群治齐动手等。

第三,家国情怀是独特文化支撑。在这场全民抗疫的伟大斗争中,中国人民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谱写感天动地英雄赞歌的同时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文化巨大优势,为最终夺取抗疫全面胜利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文化支撑。

第四,崇仁尚义是道义感召高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兑现了生命至上的诺言,展示出生命无价的情怀,彰显了中国道义的优势,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和呼吁,为全球抗疫斗争指明了方向。

(6)抗疫社会治理能力扩展阅读:

中国抗疫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赓续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担当负责的大国领袖风范。深入学习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准确领会讲话的重大意义,就必须唯实求真、实事求是,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深刻反思短板不足。

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到公共政策、评价体系、干部教育等各项工作中,让基层社会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保障;基层组织要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沟通,把服务、汇智、引领、说服、疏导结合起来,帮助群众知情明理,不做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社会治理各类主体主动性积极性,不越俎代庖,包打天下,用真情真心聚民心,实现党建跟人走、人要跟党走。

⑦ 在这次抗疫中我们继续发挥了社会动员的巨大优势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抗议我们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战胜了病毒,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⑧ 从中西抗疫的对比的视角,阐释中国社会治理在抗疫中的积极作用以及体现出的

首先,中国展现出来的强大的动员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另外,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体现了伟大的中国力量

⑨ 1、结合2020年中国抗疫取得的显著成果,分析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抗疫结果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集中,团结,管理严格,劣势是个性化程度低,全盘端,一刀切!

⑩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际中,谈谈你对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任何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都需要积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地区“守土有责因地制宜”的双向制度优势。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中央加强了对疫情防控的顶层部署,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调调度,及时解决了防控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紧迫问题,尤其是多个省份一对一支援湖北各地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危机管理的历史传统和巨大制度优势。

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发挥集中统筹的制度优势在任何危机管理中都是必要的,一个有效的“中央大脑”是形成危机应对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前提,是克服各方面信息不对称、调动全国四面八方、各系统各部门高效协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关键。

但是从此次疫情的处置全过程尤其是病毒爆发初期的情况来看,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现有国家治理体系中强化集中统一领导同疫情防控中必要的分布式管理和临机决策的需求之间,仍然暴露出一定的冲突和矛盾,面对危机,权责配置失衡的问题一度凸显。

(10)抗疫社会治理能力扩展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通常是在人接触到感染者的分泌物的时候。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需定期更换。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口罩: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口罩有破损时;

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曾使用与隔离病房或与病患接触(该口罩已被污染)。

目前,国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对 N95 口罩的最佳佩戴时间没有明确结论,我国也尚未对口罩的使用时间做出相关规定。对N95口罩防护效率及佩戴时间的研究结果显示,N95 口罩佩戴 2天,过滤效率仍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抗变化不大;佩戴 3 天过滤效率降低至94.7%。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议:在 N95 口罩供应不充足的情况下,只要没有被明显弄脏或损坏(如折痕或撕裂),可以考虑重新使用。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