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河治理局
1. 黄河为什么会呈几字形绕开陕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蜿蜒曲折奔向渤海,千百万年来为沿岸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黄河巨大而又独特的“几”字形,在世界上千千万万河流中独树一帜,不禁让人赞叹黄河的雄壮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黄河巨大的“几”字形,也形成了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和地理现象,比如每年初春季节的黄河凌汛、千里黄河一壶的黄河壶口瀑布、晋陕大峡谷,并形成了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有名的灌溉农业区,是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
2. 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的介绍
国营黄河来机器制造厂自是“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目前的黄河厂拥有职工4000余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00多人。主要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仪表4800余台,拥有大型高、精、尖电子技术武器装备及民用电子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能力,具有铸造、精密机械加工、工模具设计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电子装配、调试、CAD/CAM等多种工艺加工手段。
3. 陕西黄河集团到底怎么样哦
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由黄河机电有限公司及其多个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参股公司组成。其前身国营黄河机器制造厂是“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国家军工电子骨干企业。
目前的黄河集团拥有职工4000余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00多人。主要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仪表4800余台,拥有大型高、精、尖电子技术武器装备及民用电子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能力,具有铸造、精密机械加工、工模具设计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电子装配、调试、CAD/CAM等多种工艺加工手段。
黄河厂自建厂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子军事装备的开发、研制和生产,成为我国电子军事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黄河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刘少奇、朱德、李先念、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厂视察。
进入八十年代后,黄河厂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保军转民之路。“黄河”的声誉再度鹊起。然而,企业“过顺”滋生的各种问题,加之内外部众多因素的影响,使“黄河”在其后的几年中迅速从颠峰向下跌落。到了1995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有史以来最困难的境地。
1996年新春伊始,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黄河厂实行军品民品彻底分离。以代志军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危难之时,撑起了二次创业,重振军工雄风的大旗。新班子认真总结了工厂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了工厂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工厂发展的“三步走”战略,为此,厂领导班子大胆而果断地对军品的科研、生产、管理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对军品研制、加工、检测等手段进行了系统化改造。几次改造先后投资1亿多元,引进美国HP工作站等高、精、尖设备、仪器、仪表,使该厂的综合科研生产能力提高到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为新一轮的崛起,积蓄了雄厚的实力。
从此,黄河人在“红旗不倒,成在96”的铮铮誓言的鼓舞下,多年压抑的工作热情迸发出来了,全厂上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涌现出了省级劳模代志军、李福康、白光业;市级劳模孟文峰、杨文斌、韩淑琴和十几名厂级劳模。他们工厂科研、生产大军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和鼓舞着周围的同志,使全体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以劳模为榜样,发扬黄河精神,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在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厂的科技进步及新品开发终于“一发而不可收”,从1996年至今,共有127项科研成果获科技进步奖。产品的研制周期也大为缩短,过去需要十年研制的产品,现在只须两三年就可研制成功。
2004年5月8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黄河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近几年企业快速发展,生产连年上台阶,记录不断被刷新,军品产值与收入由1997年的1.2亿元递增到2005年的5亿多元。与此同时。在民品及其他行业的经营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目前,工模具产品、房地产开发、医疗器械产品、石油机械产品、体育器械产品、仿古文物系列产品和宾馆服务业,都具有了一定规模,黄河小学成为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和教学实验学校,黄河中学进入了陕西省重点中学行列。
为了实现企业跨度的飞跃,黄河集团正朝着“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第三步目标迈进。
4. 陕西黄河河务局的机构概况
水政水资源处(水政监察总队)、财务处、人事劳动处(党群工内作处)、防汛办容公室六个处室。下设黄河北干流管理局(陕西黄河北干流水政监察支队)、陕西黄河专业机动抢险队、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四个河务局及机关服务处、陕西黄河工程局、陕西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九个单位。
全局现有职工326人,在职职工244人,大专以上学历175人,中高级职称 58人,助理级79人。 陕西黄河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派出机构,在黄河陕西侧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管理长度为716.6公里,涉及榆林、延安、渭南三市。陕西黄河河务局履行对陕西省境内黄河干流河道统一管理职责,对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审批、落实地方匹配资金等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负责管辖两省境内黄河河道范围河段的水行政执法、水政监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及河道管理工作。
5. 陕西黄河河务局的治黄工作
1、确保了黄河安澜
作为河务管理部门,陕西黄河河务局始终把防洪保安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确保了黄河小北干流防洪安全。先后战胜了1988年、1994年、1996年龙门站超过10000立方米/秒的大洪水,战胜了1996年元月份的特大凌汛,保证了沿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3年、2005年,两次支援渭河抗洪抢险,为战胜“03.8”、“05.10”洪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渭南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为了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压力,探索降低潼关高程新途径,自2006年开始,全力配合黄委做好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工作,保证了实验顺利进行,经过试验,潼关高程累计降低56厘米,达到了预期目标。
2、黄河小北干流河段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局以来,组织实施并完成了“八六”、“九五”两次河道整治规划,修建了韩城桥南、合阳榆林、大荔华原、潼关七里村等13处护村护岸、控导工程,工程总长度65.85公里,坝垛552座,累计完成投资4个多亿。这些工程保护了沿黄4个县(市),涉及人口15万,60万亩滩地及相关企业的安全。
2010年,为了疏导渭河洪水入黄流路,使黄河、渭河中常洪水在三门峡水库上游形成合力,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进一步缓解渭河下游防洪压力,实施并完成了渭河入黄流路调整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工程建成后,已经历了黄河、渭河三次中常洪水,观测效果非常好,如期发挥了投资效益。
3、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加强工程安全管理作为提升工程防洪能力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家标准,逐步推进工程示范段建设,共建成南谢、七里村、雨林工程及东王管护基地等全河示范工程 7处,占全局工程总长度的14%。其中,以七里村工程为主体的“潼关黄河金三角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黄河工程已成为沿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它们在发挥防洪保安作用的同时,也成为沿黄旅游的宝贵资源。
4、水政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
为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确保依法开展涉河项目建设,不断加强河道管理,协调处理水事纠纷,严格建设项目管理。建局26年来,共处理水事案件150起,协调水事纠纷10起,发放河道内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10张,在确保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正常水事秩序的同时,也为涉河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为沿黄地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资源,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水资源管理以确保黄河不断流为前提,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严格执行水量调度条例。特别是2009年和去冬今春的特大旱情,为确保农业生产用水,我局积极协调各取水单位,最大限度地满足沿黄人民生产生活用水,有力的支援了地方抗旱工作。
6. 陕西的黄河系发生过什么灾害
陕西的黄河系发生过什么灾害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黄河是中华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但自古黄河也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历朝历代斗在努力的综合治理黄河。我国劳动人民对黄河泥沙早就有认识,先秦时期就把黄河称之为浊河,西汉时有“石水六斗泥”之说。远在公元前246年修建郑国渠和公元前256-251年修建的都江堰就是以发展灌溉为目的的用水用沙和取水防洪的治河工程的光辉典范。
黄河是一条水少沙多,水沙分布不匀的河流,这一特点是由黄河流域所处的气候带和地质-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黄河干流长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有西向东跨干寒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带,流经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和0-200米的华北大平原入海。
黄河下游的水患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主河道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洪灾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km2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流域做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为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也有趣,黄河下游河段就象一条摆动的龙尾,多次改变河道。
如近代历史上的1819年及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黄河下游的开封、陈留、中牟、兰考、武陟等地多次溃决、改道,冲毁农田村舍,民众损失无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毛泽东主席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经过科学家们的多次勘察,反复研究,揭示了黄河河道改变的内在机理。原来,黄河从江苏入海改为从山东独流入海后,不再影响淮河和海河两大水系的水文变化。但对于黄河这样一条多泥沙的河流来说,下游局限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流动,河床高悬于大平原之上;加上处于气候、水文长期波动变化最显著的中纬地带;黄河中、上游又流经土壤裸露、疏松的黄土高原产沙区,一旦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便形成高含沙量洪水,有时最大洪峰输沙量可达60亿吨左右。当到达黄河下游时又因下游河道受海平面和大平原地势控制及河口延伸的影响,比降很平,输沙能力明显小于中、上游来沙量,河床淤积比平常漫流时期迅速。同时因黄河下游长期形成上宽下窄的河道格局,黄河受山东丘陵山地阻挡出现的河道大弯曲呈宽窄过渡河段。突然到来的多泥沙特大洪水往往在此形成河道堵塞,河堤漫决,河流由此寻找新的低地形成河道。由此可见,中道淤积,河道高悬,河堤管理不善,洪峰通过能力不足是形成黄河改道的原因。据此,人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清淤护堤、加大洪峰通过能力,使黄河溃决改道的现象得到抑制。
黄河以一个大S形弯曲流经中国北部,全长约4800千米(根据我国的水文资料,应为5464千米---译注)。黄河流程的最后四分之一段流过地势较低的肥活平原,那里居住着无数中国人。
由于洪水灾害,黄河有时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洪水常常夺去下游两岸许多人的生命,冲毁村庄。在4000多年中,中国人一直尝试通过筑堤和开凿水道引洪来保护这些居民区,但是,黄河继续频繁地发生洪水泛滥。
洪水泛滥时,1887年有200多万人死亡,1931年约300万人丧生,1938年50多万人被淹死。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938年,国民党军队为了迟滞日军前进,在郑州以北的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这一丧心病狂的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89万人被淹死,1200万人无家可归
7. 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的简介
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国营第七八六厂),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于1953年筹建,1958年建成投产。建厂初期,根据国家工业布局安排,黄河是国家唯一一家炮瞄雷达生产企业。五十年来,企业从仿制苏联产品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今天的军民结合的大型军工电子企业。
陕西黄河集团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现有在册职工6800人,离退休职工3830人,其中,在职科研人员800余名(中高级职称465人,享受政府津贴及省市级以上专家18人,分布在微波与电磁场、通讯工程、电子工程及应用电子、仪器仪表、计算机应用、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热处理、表面处理、铸造、电装等涉及雷达研制生产的各个专业,并在相关专业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部级奖励43项,省级奖励40项)。
陕西黄河集团(黄河厂)自建成投产以来,一直致力于军事电子装备的开发研制与生产,先后经历了仿制、改型和自我研制开发等几个阶段,是我国军事装备的重要研制和生产基地。五十多年来,企业先后为我国空军、陆军、装甲兵提供了总计40余种2800余部(套)的装备。
2011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8.1亿元,销售收入20.3亿元。
8. 陕西黄河集团的待遇情况
3500转正后2000多,绝对准确!!!
9. 陕西在黄河的什么地方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版宁夏、权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等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 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