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整治方案
Ⅰ 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2011年11月)
第一部分 应急预案基本内容与工作组织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
模拟在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有效检验各小组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体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建设平安东坪,构建和谐社会。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的诱发,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后缘裂缝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情况十分紧急。按《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群众,尽快采取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演练背景
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东坪镇政府西北方向18公里处,2007年9月,经地质专家评估确定,属于要尽快治理的小型地质灾害滑坡隐患点,受威胁群众72户276人,潜在经济损失202万元。遇连续大雨和强降雨极易引起大面积滑坡。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东坪镇人民政府。
六、演练时间
2011年11月4日上午:10:00—11:00(10:00在茶山口村集合)。
七、演练地点
(1)灾害隐患点: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
(2)撤离安置点:茶山口村晒谷坪。
八、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各小组协调的一体性,演练于11月4日上午召开各小组负责人会议。
会议内容:
(1)介绍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方案;
(2)讨论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任务落实。
总指挥:李加武(镇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赵财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莫胜华(镇党委副书记)
赵伟华(东田村委会主任)
(二)各职能组及工作职责
1.避让、抢险、救灾指挥组
组长:李加武(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赵财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莫胜华(镇党委副书记)
赵伟华(东田村委会主任)
成员:赵才福(东田村支部委员、副主任)
赵天银(东田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赵观娣(东田村委委员)
主要职责:按规定上报灾情、请示启动预案,组织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地质灾害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赵伟华(东田村委会主任)
成员:赵才福(东田村支部委员、副主任)
赵天银(东田村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赵观娣(东田村村委委员)
主要职责: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数据记录、资料整理上报,按指挥组的命令传达预警信号。继续全方位监测,及时确定灾害等级并上报。
3.群众疏散、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赵伟胜
副组长:赵国辉
成员:邵来娇、赵晓明、陈玉华、林梓阶、余锦华、林秀玉、吴醒城、赵书养、
谢小花、赵天明
主要职责:
及时组织群众立即转移、疏散撤离到指定的临时安置点。负责对受困群众的救援,实行每个干部包三户。
4.安全保卫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白宜安
成员:周继龙、林伟坚、袁伟坚、张文、盘安杏、赵志顺、杨观太、周学连、马云安、张顺榕、吴贻双、许炳华、廖其昌、文华、赵兴养、廖严明、杨婷、盘才胜、赵良才、江群英、叶色明、赵晓英、许新兰
主要职责:疏散、抢险、救灾工作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疏散过程中的秩序及撤离后的安全巡逻,撤离区的清场和搜救,交通管制,维护社会稳定。
具体分工:
1)灾区清场和搜救组
组长:白宜安
成员:周继龙、林伟坚、盘安杏、赵志顺、杨观太、周学连、马云安、张顺榕
2)安置点
吴贻双、许炳华、廖其昌、文华、赵兴养、廖严明、杨婷、盘才胜、赵良才、江群英、叶色明、赵晓英、许新兰
3)茶山口村交叉路口
袁伟坚、张文
5.医疗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刘文斌
成员:林伟、肖细芬、刘晓汝、张美群、张家庆、赵秀珍、余文干、马志勇、黄细玉、李勇军、邝伟华
医疗救治小组职责:
对因灾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和安置点的消毒防疫。
具体分工:
安置点:林伟、肖细芬、刘晓汝、张美群
现场救护组:张家庆、赵秀珍、余文干、马志勇、林玉清
担架组:李勇军、邝伟华
6.灾民安置组成员及职责
安置点:
组长:黄静莉
副组长:黄细玉
成员:杨永兰、刘永祥、邓清华、李美秀、赵丽莉、赵秀丽、饶玉城、周战开、杨利松、吴宗耀
职责:负责安置点的帐篷搭建,受灾人员安置,救灾物资发放。
7.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赵良军
成员:赵立新、刘森、林永松、谢荣历
主要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提供和后勤保障工作。
各小组如果出现领导缺位时,实行依次递补的办法。
(三)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和紧急撤离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部分 应急预案演练实施程序
灾情总体设想: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因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影响,滑坡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据气象预报,强降雨天气还将持续,极易引起大面积滑坡,直接危威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十分紧急!
10:00
东田村委会会议室
指挥部成员和会议代表在会议室集中开会
东田村委会
疏散、抢险、救援组、安全保卫组、医疗卫生组、受灾安置组、后勤保障组等各工作组集中等待出发。
10:05
东田村委会会议室
在会议讨论其他话题时,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赵伟华打进电话向东坪镇人民政府镇长赵财保报告灾情。
赵伟华(监测员):“赵镇长,我是赵伟华,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滑坡监测点出现紧急情况,滑坡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坡,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的各种征兆比较明显,直接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赵财保镇长:“请你们继续作好监测工作,我们马上向上级汇报。”赵财保镇长挂断电话,立即向李加武书记报告情况。
赵财保镇长:“李书记,接监测员紧急报告,我镇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紧急情况,滑坡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的各种征兆比较明显”。
李加武书记:“我马上向上级汇报。”
挂断电话后,立即向周志军副县长报告。
李书记:“周副县长,我是东坪镇党委书记李加武,我东田村委茶山口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紧急情况,受昨夜强降雨影响,滑坡于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缘局部发生小滑塌,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的各种征兆比较明显,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否立即启动预案,请指示,并请求县委、县政府派员支援”。
周志军副县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一,同意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开展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工作,我们马上组织人员支援。”
10:10
东田村委会
李书记挂断电话后,立即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李书记:“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地质灾害临灾险情,经请示县委、县政府,指示我们立即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按预案各领导立即分别通知各小组负责人到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大家立即行动。”
10:15
东田村委会内
参会代表到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现场观摩疏散群众的演练。
10:15
东田村委会
各行动小组负责人到指挥部集中开会。
10:20
东田村委会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李加武:县委指示:“立即启动预案疏散群众”。现在,地质灾害监测组开展灾害调查工作并继续跟踪观察;抢险、救援组立即组织群众转移,疏散撤离到临时安置点;安全保卫组负责交通管制,维护好秩序;医疗卫生组搞好伤员救治;后勤保障组搞好后勤保障。各小组立即行动,请马上执行!”
各组长齐声:“是!”
10:22
指挥部
紧急抢险组组长李加武向应急分队下达命令。
李加武:“现在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出现地质灾险情,各小组成员和包户责任人组织群众撤离到指定的安置点;立即行动!
10:2
安全保卫组成员带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绳到各道路口设置警戒,对公路通行车辆进行交通管制,有序指挥。
10:25
茶山口村
各应急分队进入各责任区组织群众向指定地点撤离。
10:28
茶山口村
几名小孩,行动不便,将其抱到撤离点。
10:28
茶山口村
2个群众意外受伤,医疗救护组及时处置,应急队员用担架将受伤群众抬至安置地点。
10:28
茶山口村
1个老人不肯撤离,应急队员反复做其思想工作,用担架将老人抬至安置地点。
10:29
茶山口村
搜救组长白宜安向指挥长报告。
白宜安:“李书记,搜救结束,危险区内无一人滞留,请指示”。
李加武:“加强治安保卫和警戒,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你们一定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检查”。
10:0
安置点
医疗卫生组长刘文斌向指挥长报告。
刘文斌:“李书记,两名伤员已安全送到安置点,请指示”。
应急分组组长赵国辉向指挥部报告。
赵国辉:李书记,2名小学生和1名老人已安全转移到安置点。
李加武:“一定搞好伤员救治,并协助灾民安置”。
10:35
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撤离点。
赵伟胜用对手机向指挥部汇报。
赵伟胜:“李书记,全部群众已经全部撤离完毕,各项任务已经完成。”
李加武:“好的,继续做好安置点转移人员的安置工作和危险区域的警戒工作,在警报未解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返回。”
10:35
安置点
灾民安置组成员向灾民发放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
10:35
指挥部
县委领导赶到指挥部,立即询问灾情。
周副县长:“有无人员伤亡,受灾情况怎样?”李家武:“无一人员伤亡,全部安全转移,崩塌基本稳定,财产损失较大。”
10:40
安置点
李书记陪同县委领导到安置点看望慰问灾民。
11:00
茶山口村晒谷坪
总指挥长李加武宣布解除警戒,演习结束。
附表:东坪镇东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干部包片情况一览表(制表)
2011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Ⅱ 新疆木垒县宜化东沟石灰石矿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方案
木垒县国土资源局
英格堡乡人民政府
(2013年4月)
2013年4月5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国土资源局、木垒县应急办、木垒县英格堡乡人民政府及各部门、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在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矿区开展了一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共计110余人参演。通过应急演练检验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锻炼应急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使受威胁群众明白了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应急避险场所,增强了群众防灾避险意识。
一、应急演练时间、地点及灾害类型
演练时间:2013年4月5日
演练地点:新疆木垒县新疆宜化东沟石灰石矿矿区
演练灾害类型: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二、应急演练的指导思想、目的与原则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临灾应急救援为重点,强化组织领导,通过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自救能力和防灾意识,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易发区地灾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单位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处置的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防止因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增强工作主动性,认真总结实践演练取得的效果和经验,从组织、认识、实践训练等方面做好预防和处置准备工作,提高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3.应急演练的原则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应遵照以下五项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决策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5)简捷高效、安全第一的原则。
三、应急演练措施及要求
矿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公寓楼、生活区、办公楼、厂房车间、矿井等受到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矿山应急小组及监测人员立即做出应急反应,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规定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加强地灾监测工作,并随时向英格堡乡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险情变化趋势和灾情发展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灾情险情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一)演练措施
(1)当发生险情或灾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各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并立即组建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现场指挥部。
(2)现场广播矿区人员要迅速撤离灾区,广播喇叭不断发出警报信号,紧急组织、引导职工,向矿区附近安全地带疏散、撤离。
(3)应急避险组要做好安全、迅速有序的疏散撤离工作,防止人群混乱,影响撤离效率。
(4)地质灾害监测人员要做好监测工作,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
(5)宣传报道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公众发布灾情有关信息,将有关文字、影像资料存档备查。
(二)演练要求
(1)参加应急避险演练的人员必须按照应急避险演练指挥部的要求,迅速集合,服从组织,统一指挥。
(2)参加应急避险演练的各单位、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全体集合听候命令。
(3)观摩人员按要求到指定地点观看,除参加应急避险演练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干扰和破坏应急避险演练活动,演练结束前不得离开现场,演练结束后,立即召开应急避险演练现场总结大会,总结演练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
四、参加应急避险演练的单位、人员及组织机构
(一)参加演练的单位和人员
木垒县国土资源局、县应急办、英格堡乡人民政府(包括英格堡乡武装部、公安派出所、卫生院、企业办、民政所、宣传办)、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的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单位的专、兼职人员参加演练。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应急演练的组织领导,确保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指挥部和新疆宜化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现场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急救组、后勤保障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宣传报道组共六个工作组。
1.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王鑫 木垒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副指挥:俞天刚 木垒县应急办主任,哈孜 木垒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宋建军 木垒县英格堡乡人民政府乡长,张建奎 木垒县英格堡乡公安派出所所长,张明 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经理
串词: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说:广播员,策划:哈孜,编辑:郭杰、夏元江,摄像:木垒县电视台
主办单位:木垒县国土资源局
承办单位:木垒县应急办、县广播电视局、英格堡乡人民政府等政府部门单位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
应急避险演练由各相关部门和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职工居住区全体人员参加。
2.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现场领导小组
组长:张明 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经理
副组长:田振和 副经理,刘金刚 总工,向刚 副经理,张炜 副经理,刘明强 副经理,王珊 工会主席。
3.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小组
(1)抢险救灾组。
组长:田振和 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副经理
成员:鲁春、艾金焕、余涌、陈永、夏红权、柳兴福、王义新、张兴武
任务:由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全体职工及家属等组成的模拟演练人员编为4个疏散撤离区,即公寓楼为第一片区、生产楼为第二片区、车间仓库为第三片区、采石场为第四片区。以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生产、办公、居住生活区为模拟演练场地,统一听从应急演练指挥部演练现场指导组的安排,积极配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全部过程。
(2)治安保卫组。
组长:张建奎 英格堡乡公安派出所所长
成员:公安派出所全体人员
任务:做好现场警戒和治安秩序的维护工作,对地质灾害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确保应急演练工作顺利进行;及时疏散可能危及的群众和围观人员,并负责现场应急处置。
(3)医疗急救组。
组长:朱斌 英格堡乡卫生院院长
成员:卫生院救护及防疫人员。
任务:对伤员包扎救助,及时抢救、转运和医治受伤人员;做好疫情检疫工作,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的安全性,采取有效措施防控灾区疫情;迅速调集和运送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设备。
(4)后勤保障组。
组长:王珊
成员:陈永、夏红权、柳兴福
任务:按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安全地带搭建帐篷,设置接待站、急救站、物资供应站、生活服务站、临时避险安置点等,确保后勤工作顺利开展。
(5)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
组长:侯天悦
成员:郭杰、夏元江、郭召华(宜化部分成员)
任务:在地质灾害现场对灾害的趋势进行跟踪、预测,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的职能。对地质灾害险情进行调查,确定其等级、成灾及影响范围,查明其形成条件、引发因素,对险情灾情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减缓或防止灾情加剧;对可能出现的险情隐患,分析发生前兆特征,判断发生的可能性、灾害等级和影响范围,采取有针对性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地质灾害的发生;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编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做好崩塌、滑坡隐患监测工作,及时汇报监测情况;准确掌握气象信息和汛期天气预报,为地质灾害预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做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
(6)宣传报道组。
组长:李祝虎 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
成员:金燕、郭瑞霞、李莉、方丽
任务:负责联系新闻媒体报道人员,组织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协调媒体宣传的其他相关事宜。
4.应急演练其他准备事项:
(1)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负责演练横幅布标、布置演练指挥场地等。
(2)英格堡乡政府提供播音员、胸麦、无线话筒、音响喇叭等播音设备。
(3)英格堡乡公安派出所提供警车、警力、警戒线,安置调试好报警器装置,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并对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
(4)英格堡乡卫生院提供救援医疗人员及车辆等。
(5)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在办公及职工生活区布设相关标志牌、导向牌、帐篷等。
五、应急演练背景
近年来,新疆木垒县英格堡乡南部山区不断发生地震和降雨重大天气过程,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职工公寓楼、生活区、办公楼、车间库房、矿井及生产设施等位于东沟村山体北侧狭长地带,该区域存在采区崩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若遭遇地震、强降雨等极易引发崩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区有专门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员,监测人员在监测巡查中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立即向矿领导报告,经矿领导会商决定后立即向英格堡乡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报告地质灾害险情。同时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立即通知所有矿上受威胁的人员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根据监测地质灾害险情发展的情况,要求时刻准备启动《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应急避险小组要立即响应,并赶赴突发地质灾害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县国土资源局接报后,立即上报县人民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并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随时向相关部门上报灾情,并共同研究处置方案。
六、应急演练步骤
本次应急演练分三阶段进行,即应急响应阶段、应急避险和救援阶段、演练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应急响应阶段(20分钟)
【场景一】(10:00)
【对白】总指挥:王鑫(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各参演单位请注意,下面,我宣布: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现在开始!
【旁白】 近期,我县南部山区发生3~4级地震,不断出现降雨等重大天气过程。2013年4月5日北京时间1:00受地震和强降雨影响,8:30,矿山安全值班监测员巡查时发现,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在位于中心地理位置东经89°58′25″北纬43°38′35″的区域,有山体崩塌、滑坡迹象,立即报告矿山领导,矿山领导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经实地踏勘会商后,决定启动《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紧急疏散撤离受威胁的矿区人员,迅速将地质灾害险情上报英格堡乡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县应急办等部门。同时矿山组织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在矿山应急抢险救灾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应急抢险救援小组立即响应,迅速投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场景二】(10:02)
【对白1】 张明(立即给县国土资源局拨打电话):“喂! 王局长,你好! 我是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经理张明,在位于我矿矿区周围,发现有山体崩塌和滑塌迹象,地理坐标东经89°58′25″,北纬43°38′35″。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启动了《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应急抢险救援小组已经迅速到位,组织矿上职工立即开展疏散撤离工作,将职工公寓楼、生活区、办公楼、车间库房、矿山等不安全区域的所有人员,迅速疏散、撤离到指定的安全地带集结,现在情况比较危机,请求县国土资源局给予紧急救援!”
王鑫(接听电话):“嗯! 知道了,你们要保证每个职工和家属的生命安全,迅速撤离到附近安全地带,我们立即将你们报告的险情、灾情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州国土资源局,同时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矿上支援你们!”
张明(经理):“好! 谢谢!”
【对白2】 张明(立即给英格堡乡拨打电话):“喂! 宋乡长,你好! 我是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经理张明,我矿发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险情,已经启动了《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现正在疏散撤离职工公寓楼、生活区、办公楼、车间库房、矿山等不安全区域内人员。现在情况紧急,请求乡人民政府给予紧急救援!”
宋建军(乡领导接听电话):“嗯! 知道了,你们要保证每个职工和家属的生命安全,我们将立即组织应急救援相关部门赶往你矿,以最快的速度支援你们!”
张明(矿山经理):“好! 谢谢!”
【对白3】 张明(立即拨打县应急办电话):“喂! 俞主任,你好! 我是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经理张明,早晨发生了地震,现在又下大雨,我矿安全值班监测员发现矿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可能要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已经启动了《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正在对受威胁人员进行撤离。请求县应急办给予紧急救援!”
俞天刚(县应急办接听电话):“嗯! 知道了,你们要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组织好疏散工作,我立即向县领导报告,同时我们马上赶往矿区,以最快的速度支援你们!”
张明:“好! 谢谢!”
【旁白】 张明(经理)放下电话后,立即组织各应急小组分别奔赴受险情威胁、灾情威胁的现场,带领和引导各片区受威胁的所有人员快速、有序的撤离危险地带,并向办公楼广场、生活区篮球场等临时安全地带集结。
【场景三】(10:05)
【旁白】 接报后,英格堡乡人民政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县国土资源局、应急办随后即到。根据灾情成立了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鑫担任,指挥部下设六个工作组即:①抢险救灾组(应急抢险队负责撤离采区人员)、②医疗救护组、③治安保卫组、④后勤保障组、⑤宣传报道组、⑥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等,并随时准备启动《木垒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县国土资源局和应急办以及英格堡乡人民政府、武装部、公安派出所、卫生院、民政所等相关部门出动的抢险救援人员,会同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在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在办公楼前广场安全地带迅速搭建避险应急帐篷,设置了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抢险救灾接待站、医疗救护站、物资供应站、生活服务站和临时避险安置点等。医院急救车、矿山救护车、治安警车等救援车辆在停车场整装待命。
指挥部下设的六个工作组,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头戴安全帽,身穿矿山救护服,迅速到宜化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第二阶段:避险救援阶段(30分钟)
【场景四】(10:20)
【旁白1】 由于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加剧,采区局部开始发生山体崩塌和滑坡,险情不断恶化,地面人员安全受到威胁,进入采区人员被困可能性加大。
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立即安排部署。
应急抢险队(李金晧负责采区部分)立即疏散转移采区工作面受威胁的其他人员,将他们安全有序的疏散、撤离到办公楼广场安全地带,在临时避险安置点集结。
在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应急救援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责、全力以赴展开抢险救灾工作。并告知所有抢险救灾人员进入紧急救援状态,确保矿山所有受威胁的人员,迅速安全有效的撤离转移到办公楼广场临时避险安置点。
【旁白2】 这时广播喇叭播出了:“各位矿工、家属们,大家请注意,由于地震和强降雨重大天气过程,发现矿山采区发生崩塌、山体滑坡等地灾险情,请大家按照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听从各救援小组的引导,进行安全有序的撤离转移到办公楼广场临时避险安置点。”
【场景五】(10:21)矿山部分
【对白1】 报告张经理:“我是应急抢险队队长李金晧,现已将矿区地面受威胁的所有人员安全疏散、撤离到广场临时避险安置点,目前,已经撤离的人员没有出现伤亡,大家情绪比较稳定。但是有3名驾驶员进入矿区转移施工车辆,现在山体崩塌堆积物将道路封闭,3人被困,请求立即开展救援工作。
【对白2】 张经理:“好! 你们辛苦了! 注意安全,你们先通知其余人员禁止靠近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区域,通知安排治安保卫组,将该区域拉上警戒线,设置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确保其他人员生命安全,你们原地待命,我马上向上级汇报,研究营救方案”。
【旁白】 在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下,治安保卫组迅速在危险区域拉上了警戒线,设置了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现场指挥部立即将灾情向上级报告,木垒县党委、政府领导接报后,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应急预案,按照预案中的职责和任务,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人员,确保每个矿工的生命安全。
【场景六】(10:30)
【旁白】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会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和应急抢险队分析现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被困人员目前状况,制定出要求被困人员转移撤离到未受到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采区东部,采取抛洒安全绳的措施开展营救工作。
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打电话和用喇叭喊话的方式引导3名被困人员向采区东部转移,救援人员用安全绳等工具将被困人员营救出采区,1名驾驶员在撤离矿区过程中因磕碰受轻伤。
【场景七】(10:35)
【旁白2】 这时救护车报警器不断发出了:“呜——呜”的急救信号
医疗急救组进行现场急救,医护人员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包扎,采取应急救护处理后,用救护车将伤员送往医院,心理医生、医护人员立即对其余2人开展了心理咨询和精神安抚。
【场景八】(10:40)
【旁白】 各应急救援小组响应总指挥的命令,按照《预案》的任务各小组(抢险救灾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应急调查组等)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向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将抢险救灾进展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对白】
1.田振和(抢险救灾组)
报告总指挥! 我们是抢险救灾组,发现险情、灾情后,我们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工作,迅速将矿区地面危险区人员疏散、撤离到广场临时避险安置点,同时将采区120名矿工安全有序的撤离到广场临时避险安置点。经全力营救,已经将被困的3人救出,其中1人轻伤,由救护车送往县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其余人员已安全到达广场临时避险安置点。目前,所有人员情绪稳定。报告完毕!
2.张建奎(治安保卫组)
报告总指挥! 我们是治安保卫组,现场已采取交通管制,在危险区设置了警戒线、警示牌,劝解围观的群众离开危险区,维持现场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报告完毕!
3.朱斌(医疗急救组)
报告总指挥! 我们是医疗卫生急救组,对1名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包扎处理后,由120救护车将伤员送往县医院。同时做好了其他2人的心理咨询和安抚工作。报告完毕!
4.王珊(后勤保障组)
报告总指挥! 我们是后勤保障组,按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部署,我们后勤保障组搭建了帐篷,设置了接待站、急救站、物资供应站、生活服务站、临时避险安置点等,确保后勤工作顺利开展。报告完毕!
5.侯天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
报告总指挥! 我们是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组,对矿山采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目前,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进一步监测,待稳定后开展其他工作。报告完毕!
6.李祝虎(宣传报道组)
报告总指挥! 我们是宣传报道组,按指挥部的要求,我们对避险应急情况进行翔实的报道。报告完毕!
第三阶段:演练总结阶段(10分钟)
【场景九】(10:50)
【旁白】 木垒县突发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各组及其成员,井然有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各小组集合在指挥台前。
【场景十】(10:51)
【旁白】 由总指挥王鑫宣布演练结束。
王鑫:“我宣布,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结束!”
【场景十一】(10:52)
【旁白】 演练结束后,在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办公楼前召开演练总结大会。全体矿工、家属及参演人员在演练指挥部前集合。
【场景十二】(10:55)
【旁白】 总结大会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哈孜主持,首先由新疆宜化木垒县东沟石灰石矿经理做进一步加强抢险救灾工作发言;英格堡乡人民政府领导做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安置工作发言;县人民政府应急办领导做进一步加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工作发言;木垒县国土资源局领导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情况进行现场总结,要求大家在地质灾害应急避险中要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可贪恋财务等。
Ⅲ 潞城市地质灾害(滑坡)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长治市国土资源局、潞城市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本次演练由长治市国土资源局和潞城市人民政府主办,潞城市国土资源局和黄牛蹄乡人民政府承办。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任务与原则
1.目的
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检验各部门职责的分工落实、应急队伍的协调能力、技术装备的合理配置、受灾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平安潞城、和谐潞城的建设。
2.任务
地质灾害点动态监测中发现情况十分紧急。按《潞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安全地撤离危险区的住户,尽快采取防灾减灾避让的有效措施。
3.原则
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密切协作的原则。
二、应急演练的科目、时间与地点
1.演练科目
为切实搞好这次演练,通过与多部门积极沟通,向上级部门请示,本次演练设置的演练科目有报警与接警、预警与调度、应急响应、现场处置、解除与评估等5个科目。
2.演练时间
2011年8月3日。
3.演练地点
黄牛蹄乡青口村(图1)。
三、应急救援演练的参演单位与人员、组织机构与职责
1.参演单位与人员
本次演练在潞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国土资源局精心的严密组织下,参演单位有地质灾害各成员单位,黄牛蹄乡、青口村及部分群众,共涉及17家部门和单位160余人。
2.组织机构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迅速、高效和部门协调的一致性,成立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
总指挥:李晓峰(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总指挥:原恒伟(市政府办副主任)
申爱民(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黄牛蹄乡相关人员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演练现场总调度、紧急抢险组、调查监测组、后勤保障组、治安疏导组、消防抢险组、医疗救护组、宣传报道组1个现场抢险总调度和7个工作组。
3.各组组长及职责
紧急抢险组:组长李敏,成员由黄牛蹄乡武装部抽调基层民兵组成应急小分队。其任务是及时掌握和报告现场处置和险情处理情况,尽快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抢救受灾群众、帮助群众尽快进行避让。
调查监测组:组长王海亮,成员由市国土局牵头,国土、气象、水利和辛安村监测员组成。其任务是调查、核实灾情,组织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并及时准确掌握灾害区的气象及降水量等情况,保证指挥部拟订应急对策和措施。
妥善安置
Ⅳ 边阳镇罗沙新村山体滑坡治理方案,希望政府早点解决土方,好对房屋加固减轻损失,谢谢
在不合适的地方,该迁走就迁走,而不是总考虑让政府去花一些冤枉钱,治理工作要做,搬迁工作也得做。没有什么东西是100%,不要把自己置于已知的危险境地。
Ⅳ 宁南县白水河滑坡应急避险综合演练方案
凉山州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4日)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办文通知》(B[2013]0206-2号)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切实加强宁南县白水河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函》(川国土资函[2013]173号)要求,为检验宁南县白水河滑坡防灾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各工作组、乡镇的应急指挥能力,锻炼自救互救队伍,确保白水河滑坡威胁区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综合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通过模拟演练,让白水河下游威胁区的人民群众明白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险场所,临灾时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通过模拟演练,让承担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各行政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白当灾情发生后,如何启动应急预案,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二、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演练背景
白水河滑坡位于黑水河右岸、S212省道K85+600上方的斜坡上,地处宁南县与普格县交界处,上部滑坡体位于普格县黎安乡沙里村4组,下部滑坡堆积区位于宁南县松新镇上游村8组,距普格县县城约7千米,距宁南县县城约30千米,距宁南县松新镇约10千米。白水河滑坡在2012年入汛后发生20余次滑动,特别是6月28日、8月16日发生大规模滑坡,衍生的碎屑流阻断S212省道交通累计40余天,淤埋500余米,行人车辆无法通行,造成松新镇上游村8组百余亩农田被毁,堵塞黑水河河道40余米,形成堰塞湖,河水水位上涨近4米,下游河水断流近3小时,造成过往行人2人遇难、3人失踪、多人受伤。灾害发生频率历史罕见。滑坡灾害给宁南、普格2县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该滑坡已于2013年4月15日由省政府同意开展应急治理,施工单位于4月底进场施工,施工及监理人员达239人,大型机械设备43余部价值3000万元。
目前,滑坡体上有176.2万立方米尚未滑坡动的物源,加上已滑动但残留在坡面的50万立方米松散物源,在特大暴雨冲击下,可能导致整体失稳,造成宁南县与外界的生命线省道S212线阻断,阻塞黑水河,形成堰塞湖,一旦溃坝,将对黑水河下游沿河10个乡镇2万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给宁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出行及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前期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本次演练即以白水河滑坡发生,且阻断省道S212、堵塞黑水河形成堰塞湖为演练背景。
四、演练时间地点
演练时间:2013年6月19日14:00—15:00。
演练地点:白水河滑坡整个影响范围,包括滑体上方施工区、下方滑坡堆积区、黑水河上、下游影响区。
演练指挥部及观摩地设在宁南县松新中学。
五、演练组织
1.承办单位
由省政府应急办、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凉山州人民政府主办,宁南县人民政府、普格县人民政府承办。
2.参与演练的有关部门领导
(1)省政府应急办、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有关处室领导。
(2)州政府、州政府应急办、州国土资源局、州水务局有关领导。
(3)宁南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普格县相关领导。
3.参演人员
由宁南县、普格县自行确定,宁南县人数控制在500人以内,普格县控制在80人以内。
4.演练方阵
部门方队(县政府办组织30人);工矿企方队(县经信局组织40人);乡镇方队(县委组织部组织30人);学生方队(县教育局组织100人);群众方队(松新镇组织50人);应急民兵方队(县人武部组织30人);卫生方队(县卫生局组织20人);施工队伍方阵(四川华地公司组织30人);普格县电站方阵(普格县政府及花山乡组织30人)。
六、领导机构
州政府成立白水河滑坡应急避险综合演练领导小组和白水河滑坡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演练工作。
(一)综合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杨卉 州政府副州长
副组长:熊自力 州政府副州长,杨静萍 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曾宪林 省水利厅副巡视员,王军 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张硕 宁南县委书记
成员:代辉 省防汛办处长,秦启贵 省政府应急办一处副处长,吉木子拉 州政府副秘书长,张邛林 州国土资源局局长,马小林 州水务局局长,王志强 州政府应急办主任,代兵 宁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沙英 普格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邹光敏 华地公司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项目经理
(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杨卉 州政府副州长(州指挥部)张硕 宁南县委书记(县指挥部)
副指挥长:熊自力 州政府副州长,杨静萍 省政府办公厅副巡视员,曾宪林 省水利厅副巡视员,王军 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
成员:代辉 水防汛办处长,秦启贵 省政府应急办一处副处长,吉木子拉 州政府副秘书长,马小林 州水务局局长,王志强 州政府应急办主任,代兵 宁南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沙英 普格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杨洪彬 宁南县委副书记,杨兵军宁南县人武部部长,高峰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宋和远宁南县政府副县长,王金红 普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小红 普格县人武部部长,阿苏古哈 普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三)指挥部下设七个工作组
1.指挥部办公室
主任:杨洪彬 宁南县委副书记,王金红 普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主任:周旭、邓兴涛、焦道未、李正宁、殷崇宏、勒古子发、杜建宁、何科举、秦科伟。
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气象局、县政府应急办、团县委、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李学强(宁南县)、里使(普格县)
主要职责: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负责联络交通抢险组、河道疏浚组、社会治安管理组、灾民救济安置组、灾险情调查监测组、人员抢救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工作。负责各方队、各点的标牌、吊牌、座签、会标制作、会场布置;演练所需车辆的调度指挥;协调组织指挥部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迷彩服。
2.人员抢救组
组长:赵平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周秀彬、庄凡丁(宁南县)
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卫生局、县消防大队、县公安局、县食药监局、县武警中队、应急民兵、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古代勇
主要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县消防大队负责制定白水河地质灾害点人员搜救演练方案。
3.交通抢险组
组长:邰康宁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代万聪
成员单位:县交通局、县交战办、县公路局、武警中队、民兵应急连、团县委(青年志愿者队伍)、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邓瑞元
主要职责:制定S212省道道路抢险演练方案并按照演练要求开展演练。
4.河道疏浚组
组长:高峰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殷崇宏
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水务局、县气象局、县公路局、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刘钦春
主要职责:制定河道疏浚演练方案并按照演练要求开展演练。
5.灾民救济安置组
组长:吉地你聪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胡志文 普格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勒古子发(宁南县)、期沙保安(普格县)
成员单位:县民政局、县人武部、县公安局、县红十字会、县财政局、县政府应急办、县规建局、县食药监局、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严朝军。
主要职责:制定灾民救济安置演练方案;各演练点帐篷及指挥部遮阳篷的搭建、拆装。
6.后勤物资保障组
组长:张毅 宁南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副组长:雷文樯。
成员单位: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红十字会、县政府应急办、县经信局、县食药监局、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陆林香
主要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7.灾险情调查监测组
组长:宋和远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王金红 普格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李正宁、林毅。
成员:州国土资源局,宁南县国土局、县气象局、县规建局、县环保局、县统计局、松新镇人民政府
联络员:蒲红志、殷学峰。
主要职责: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划定危险区;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演练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灾害发生
13:40:全体演练单位集中在宁南县松新中学待命。
14:00:州政府杨卉副州长宣布演练活动开始。
【同步解说】 男声:此次演练模拟主演场附近的白水河发生滑坡,130万立方米物源下滑,灾情严重,险情不断。
女声:突发的滑坡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男声: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是成功应对处置的关键。
女声:灾情发生后,宁南、普格两县立即报告灾情;接报后,州委、州政府值班室立即报告主要领导。
场景1:灾情报告
参演单位:白水河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监测人员、州白水河滑坡防治指挥部成员。
场景布置:应急救援指挥部。
演练内容:14:00,白水河滑坡施工单位监测人员监测到滑坡裂缝加大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普格、宁南县政府和州地灾办。州地灾转报指挥部:“因昨夜连续降暴雨,白水河滑坡Ⅰ、Ⅱ号滑块后缘裂缝从原来的10厘米和5厘米迅速增加到30厘米和15厘米,滑坡活动加剧,可能在近短时间内下滑。目前施工人员和设备在滑坡体上施工,请求将施工人员和设备转移避险”。
州政府杨卉副州长迅速召集州白水河滑坡防治领导小组长成员单位会商后,由熊自力副州长下达给施工单位负责人——华地公司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邹光敏“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要求你单位施工人员和设备撤离滑坡区”的指示。
【同步解说】 男声:州委州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首先想到了正在滑坡体上参加应急抢险治理工程施工的各参建单位,第一时间指示撤离。
场景2: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组织撤离
参演单位:白水河应急治理工程施工单位四川省华地公司。
场景布置:白水河滑坡体上施工工地。
演练内容:接州政府撤离命令后,正在滑坡体上施工的施工单位四川省华地公司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由华地公司项目经理邹光敏有序组织撤离。
场景3:启动应急预案
参演单位:州县相关领导。
场景布置:宁南县松新中学,州县应急救援指挥部。
演练内容:14:10,监测人员再次报告“白水河滑坡出现严重险情,滑坡体130万立方米的物源已下滑,省道S212彻底中断,黑水河河道完全堵塞,水位上涨达8米高,形成堰塞湖。”
宁南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迅速集聚指挥中心(松新中学),组织召开宁南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第一次紧急会议(代兵县长主持),听取灾情汇报。州政府接到灾情报告后迅速召集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迅速赶往指挥部。宁南县向州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14:20,代兵县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宋和远和高峰汇报险情。
14:21,宋和远副县长:报告指挥部,白水河滑坡体130万立方米的物源已下滑,省道S212彻底中断,黑水河河道完全堵塞,水位上涨达8米高,形成了堰塞湖。一旦溃坝,直接威胁我县下游沿河10个乡镇及学校、工矿企业等2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建议启动应急预案。白水河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各参建单位已按照自行制定的应急预案提前撤离。
14:23,代兵县长:县政府分管气象工作的副县长高峰汇报天气情况。
14:24,高峰副县长:报告指挥部,根据县气象部门监测,从6月18日凌晨至19日10时,白水河地质灾害点降雨量已达70毫米,预计未来3日内该处还将有持续大到暴雨,防汛任务十分艰巨,报告完毕。
代兵县长:现在险情基本明确,下面请州政府杨卉副州长做指示。
14:26,杨卉:鉴于此次白水河滑坡体堵塞黑水河并形成了堰塞湖,对宁南县下游及普格县上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现水位已上涨8米,已威胁到滑坡上游普格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命令:立即启动《宁南县白水河滑坡灾害应急预案》,请普格县立即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宁南县密切关注堰塞湖水位上涨情况及天气情况,一旦水位继续上涨有溃坝可能要紧急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滑坡体上施工的各项目承建单位要清点撤离后人员情况,有尚未撤离的要及时安排撤离。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州地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指挥部,由我和张硕担任第一指挥长,代兵、沙英同志任指挥长。在外援尚未到达之前,普格、宁南两县要全县动员,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以疏散人员、妥善安置灾民为重点,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同步解说】 女声:突发的滑坡灾害,省道S212断道,黑水河河道堵塞形成了堰塞湖,宁南下游松新镇、普格上游花山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
男声:灾情发生后,松新镇、花山乡政府立即组织群众向应急避险场所疏散转移。
场景4:普格县组织人员撤离
参演单位:普格县花山乡政府、公德房、白水河电站职工。
场景布置:普格县公德房、白水河电站。
演练内容:州政府宣布启动预案后,普格县花山乡发出预警信号,按预先安排,在听到信号后,公德房、白水河电站职工开始有序转移。
第二阶段:安排部署
场景5:安排部署
参演单位:州县相关领导、各参演单位。
场景布置:宁南松新中学指挥部。
演练内容:启动预案、队伍集结、各小组分别报告有关情况。
14:30,张硕书记:按照州指挥部安排,我宣布启动《宁南县白水河滑坡灾害应急预案》。下面,由代兵同志代表指挥部安排部署救灾工作。
14:31,指挥长代兵:按照《宁南县白水河滑坡灾害应急预案》规定,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7个工作组,下面各工作组组长立即到位,清点各组人员及物资准备情况。
【同步解说】 男声:指挥部演练工作组列队清点人数。
指挥长代兵:各组组长报告各组人员集结情况。
县政府副县长赵平(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人员抢救组70人,其中松新镇民兵应急分队40人、医疗救护分队及卫生防疫队伍30人,医疗救护车辆10台,集结完毕。
指挥长代兵:归队。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邰康宁(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交通抢险组100人,各型号装载机10台,电力抢修车辆10台,电信、移动通信抢修车辆5台,供水管道1000米,集结完毕,请指示。
指挥长代兵:归队。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高峰(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河道疏浚组50人,各型号装载机10台,车辆10台,已准备就绪,请指示。
宁南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毅(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后勤物资保障组50人集结完毕,首批应急资金500万元、粮食12吨、矿泉水10万瓶、方便食品8万盒等救灾物资准备就绪,请指示。
指挥长代兵:归队。
宁南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卢建华(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社会治安管理组150人、警车20台、消防车2台集结完毕,请指示。
指挥长代兵:归队。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宋和远(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已从县国土、水务、应急办、气象局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20人组成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准备就绪,请指示。
宁南县政府副县长吉地你聪(跑向指挥长,立正):报告指挥长,灾民救济安置组100人集结完毕,救灾帐篷500顶、棉被1000床准备就绪,请指示。
指挥长代兵:归队。
指挥长代兵:各组应急处置准备已经到位,请第一指挥长做指示。
第一指挥长张硕:各应急处置组,请原地待命。
第三阶段:应急处置
场景6:应急启动
参演单位:州县相关领导、各参演单位。
场景布置:宁南松新中学指挥部。
演练内容:启动预案。
14:50,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组长宋和远向第一指挥长张硕报告:经现场调查,该滑坡体后缘裂缝发生剧烈变化,800米长的裂缝已贯穿,尚有80万立方米固体物质停留在滑坡体中部,随时可能下滑,加剧堰塞湖对下游群众的危害程度,建议对下游沿河群众进行疏散,请指示。
河道疏浚组组长高峰向第一指挥长张硕报告:经现场监测,堰塞湖水位已达9米,仍在继续增高,一时无法打通堰塞体,溃坝可能性极大,建议立即疏散下游沿河群众,请指示。
第一指挥长张硕指示:根据灾险情调查监测组和河道疏浚组两位组长报告,堰塞湖威胁一时无法解除,且水位在继续增高,我命令指挥部办公室杨洪彬主任,立即组织松新镇及相关救援队伍对群众进行疏散。
第一指挥长张硕:灾情就是命令。预案各工作组、各级领导干部、全县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一定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以抢救生命为重点,全力开展自救互救。我命令:各工作组立即出发,奔赴灾区。
【同步解说】 男声:现在通过紧急集结拉动,各支救援队伍集结完毕,正驶向抢险救援区域。
观摩团巡视路线:松新中学→白水河滑坡对面公路→松新中学。
(一)交通管制、划定安全区域
场景7:交通运输部门进行交通管制
参演地点:省道。
参演人员:宁南交通警察部门5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方式:提前预演,现场录播。
演练内容:接到宁南县政府实施交通管制的命令后,宁南县对宁南县境内的路段进行交通管制。
责任单位:宁南县交警部门。
场景8:安全区域划定
参演地点:白水河滑坡现场。
参演人员:普格、宁南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共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接险情报告后,两县国土资源系统主动作为,积极履行职责,迅速安排地环站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划定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同时对群众安置点进行危险性评估(重点拍摄设立警戒标示、拉警戒线)。
责任单位:普格、宁南县国土资源局。
【同步解说】 女声:松新镇及沿河各乡镇发出预警信号,按《宁南县白水河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确定的撤离路线组织受威胁群众到松新菜市场进行避让。
(二)疏散转移
场景9:学校紧急疏散
演练地点:松新镇中学。
参演人员:师生100人。
演练时间:2分30秒。
演练内容:听到监测人员发出的预警信息后,负责安全值日的老师吹响随身佩带的口哨,发出紧急疏散转移的命令,负责楼道疏导的老师迅速抵达预案指定的位置,帮助学生撤离。全体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向划定的安全区域撤离,民兵或武警官兵逐间教室查看是否有遗留学生。此外,在演练现场的视频播出中,穿插播出和解说松新中学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如紧急疏散线路图、楼道走向指示标志等。
责任单位:宁南县教育局、松新中学、松新镇民兵。
场景10:工矿企业紧急疏散
演练地点:松新镇水泥厂。
参演人员:水泥厂职工3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听到监测预警信息后,在办公楼、原料车间、烧成车间、成品车间等工作岗位上的工人们迅速按照预定线路向安全地点疏散转移。
责任单位:宁南县经信局、松新镇水泥厂、普格县电站。
场景11:农村居民紧急疏散
演练地点:松新镇。
参演人员:松新镇群众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方式:现场演练,视频直播。
场景布置:在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规范的标示牌、紧急疏散转移路线图,街道内设置规范的疏散转移指示牌。
演练内容:村两委会干部接到预警后立即敲响盆、锣等物品,通过喊话等方式通知大家转移,全体村民迅速有序地按照紧急疏散线路向应急避难场所转移。村干部在现场维持秩序,民兵等青壮年负责搀扶老弱病残。村民们疏散转移到应急避难场所后,村干部逐户清查是否有人员遗漏。
责任单位:松新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会。
(三)抢险救援
【同步解说】 男声:在灾难面前,我们的人民群众没有退缩,我们的基层组织没有瘫痪,他们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职责。
场景12:群众自救互救
演练地点:松新镇街道。
参演人员:镇、村干部10人,民兵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场景布置:部分群众撤离困难,需要帮助撤离。
演练内容:乡镇干部、村两委会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组织村民展开自救互救。发现撤离困难的群众后,党员干部、民兵和青壮年在乡镇、村两委会的带领下,通过搀扶、背、抬等形式顺利组织群众转移。
责任单位:松新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会。
场景13:救援队伍到达现场
演练地点:滑坡现场。
参演人员:公安消防、应急民兵、武警官兵、医疗救护队、应急保障等各支参演队伍。
演练时间:4分钟。
场景布置:各支参加现场演练救援队伍的车辆,按事先编排的顺序停放在指定位置。
演练内容:灾区群众完成自救互救后不久,紧急集结出动的各支救援队伍到达救援现场。救援车队开进演练现场后,各自进入指定位置开展抢险救援准备工作。视频直播依次展示各支参演队伍进入的画面。
责任单位:导演部。
场景14:消防官兵和民兵现场搜救
演练地点:松新镇附近的房屋区。
参演人员:武警官兵10人、民兵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消防官兵、应急民兵到达救援现场后,在松新镇展开搜索,对每户房屋居民进行清点,发现没有及时撤离的帮助紧急转移,对部分物品帮助转运。
责任单位:宁南县公安消防大队、松新镇民兵。
场景15:对滑坡体应急调查
演练地点:白水河滑坡体。
参演人员:地勘专业队伍。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险情发生后,州国土局立即邀请专业地勘单位对滑坡体开展应急调查,为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专业地勘队伍着统一服装。
责任单位:州国土资源局。
场景16:现场医疗救护
演练地点:松新镇应急避险场所。
参演人员:医护人员2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场景布置:搭建一个简易医疗救助平台。
演练内容:对受到惊吓或在撤离中受伤的群众进行救治。
责任单位:宁南县卫生局、宁南县人民医院。
场景17:堰塞湖排危——应急排危
演练地点:滑坡下游河滩空地。
参演人员:宁南县水务局3人,武警官兵20人。
演练时间:3分钟。
场景布置:河道内已有部分泥沙堵塞河道,需要进行紧急疏通。
演练内容:水务部门调集挖掘机2台,武警官兵配合清理残余的堰塞体,迅速挖出溢流口,堰塞湖水开始排出。
责任单位:宁南县水务局、宁南县武警中队。
场景18:道路抢通
演练地点:省道。
参演人员:宁南县交通运输局10人。
演练时间:2分钟。
场景布置:提前在演练的公路上堆积沙土、石块等障碍物,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自卸车1台。
演练内容:滑坡阻断主要通行道路,交通、公路等部门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和机械设备开展道路抢通工作,迅速打通被阻道路。
责任单位:宁南县交通运输局。
(四)应急保障
场景19:通讯保障——中国移动
演练地点:松新镇。
参演人员:宁南县移动公司3人。
演练时间:1分钟。
演练内容:移动公司迅速将移动通信车开至现场,开启卫星功放和基站设备。
责任单位:宁南县移动公司。
场景20:灾区群众生活井然有序
演练地点:松新镇临时安置点。
参演人员:各参演单位。
演练时间:2分钟。
演练内容:受伤群众正在接受治疗,已转移安置下游受灾群众1000余人,救援食品、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资已发放到位,灾区群众生活秩序稳定。
【同步解说】 女声:省州相关领导及第一指挥长张硕、指挥长代兵发出救灾命令后,率队赴白水河地质灾害点视察现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
第四阶段:应急结束
【同步解说】 男声:省州相关领导及第一指挥长张硕、指挥长代兵率队回到指挥部,指挥部全体成员、各工作组及相关工作人员听取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派出各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及灾害损失情况的进一步报告。
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洪彬向指挥长报告:报告指挥长,白水河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方量达100余万立方米,崩塌造成过往人员死亡2人、失踪3人,省道S212公路阻断600余米,生命线已抢通,可以观察行驶,黑水河河道40余米堵塞已疏通开始泄洪,河水水位正在下降。
失踪人员正在积极组织搜寻,受伤群众正在接受治疗,已转移安置下游受灾群众2万余人,救援食品、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物资已发放到位,灾区群众生活秩序稳定。
第一指挥长张硕:我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锁、警诫。由灾险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各演练组回主演场待命!
【同步解说】 女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突发的地质灾害没有吓倒人民群众,面对困难,只要拥有一颗团结的心,互助互爱,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度过任何难关。
指挥部办公室杨洪彬主任:各演练工作组注意,根据指挥长指示,请各组迅速率队回主演场集聚待命。
【同步解说】 女声:随即,各组及参演人员陆续汇聚主演场集聚列队。
指挥部办公室杨洪彬主任:报告指挥长,各现场指挥部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灾民得到妥善安置,生命线工程恢复有力,次生灾害隐患消除,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请指示。
第一指挥长张硕:现在,我宣布,宁南县白水河滑坡应急避险模拟现场应急综合演练结束。
第五阶段:演练总结
县委张硕书记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
州政府副州长杨卉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
省政府应急办副巡视员杨静萍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
水利厅副巡视员曾宪林对本次演练做点评。
省国土资源厅调研员王军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
本次演练圆满结束。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Ⅵ 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方案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
沂水县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8日)
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检验《沂水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效果,提高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应对能力及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防灾避灾能力,完善抢险救灾体系,由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沂水县人民政府主办,沂水县国土资源局、沙沟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拟于2013年7月23日进行。为确保该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地点
沙沟镇四旺村
二、演练目的
通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面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组织、协调、处理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一旦临灾或出现重大地质灾害险情能迅速有序安全避让和撤离,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1处,对住户存在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7处,共威胁到4779口人,潜在经济损失7500万元。目前,已进入地质灾害多发的汛期,开展好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演练依据
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市专项应急预案修订演练工作的通知》(临政办字〔2013〕75号),要求在沙沟镇四旺村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四、演练任务
(1)演练地质灾害监测和信息发布。
(2)演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启动过程。
(3)演练应急指挥应急反应及组织、协调。
(4)演练各相关部门应急反应、处理。
(5)演练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有效性。
五、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六、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沂水县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县国土资源局、沙沟镇人民政府
(三)协办单位
县人武部、财政局、民政局、公安局、卫生局、气象局、新闻网络办、电视台、消防大队等职能部门。
(四)组织领导
总指挥:王永浩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主要负责:(1)全面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2)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副总指挥:牛树娟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秦照强 沙沟镇党委书记
主要负责:(1)传达联络各部门工作。
(2)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会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
执行指挥:王新伟 沙沟镇镇长
主要负责:(1)指挥应急抢险工作。
(2)负责现场布置安排等相关工作。
(五)办事机构及相关职责
1.演练综合协调组
组长:张云庆 县土地综合整治中心主任
成员:县政府应急办副主任、财政局分管领导、民政局分管领导、沙沟镇副镇长、新闻网络办分管领导、国土局办公室工作人员1名、地环站工作人员1名。
职责:(1)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送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实施;
(2)负责将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
(4)负责联络紧急抢险救灾组、应急调查监测组、医疗救护组、治安交通和通讯组、基本生活保障组;
(5)负责组织灾后重建和新闻媒体报道工作;
(6)负责演练场所的的具体实施工作。
2.紧急抢险救灾组
组长:沙沟镇武装部部长
成员:消防大队官兵5名、沙沟镇民兵应急抢险队员35人、沙沟镇国土所所长及沙沟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
职责:迅速组织消防官兵、民兵应急分队人员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措施,转移、抢救遇险人员和转移灾害现场的国家财产;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应急调查监测组
组长:张恩刚
成员:县国土局专业技术人员4名。
职责: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地质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点,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发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的意见;完成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长:沙沟镇分管领导任组长
成员:县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3名、镇卫生院工作人员3名,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2名。
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指定、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认真搞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灾情发生后不发生各种传染性疫病。
5.治安交通组
组长:沙沟镇分管领导
成员:县交警大队工作人员2名、沙沟镇派出所所长及干警2名、沙沟镇镇政府工作人员2人。
职责:迅速组建交通治安管理队伍;维护灾害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负责灾区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对地质灾害县现场实施戒严封锁;组织灾区现场治安巡逻保护。负责疏散受灾区内无关人员,协助应急抢险组转移灾区人员及财产。抢修受损毁的交通、通信设施,迅速提供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保证救灾物资运输、灾民疏散和应急指挥信息通讯畅通。完成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6.基本生活保障组
组长:沙沟镇分管领导
成员:民政局工作人员1名、财政局工作人员1名、国土局工作人员1人,沙沟镇工作人员2人。
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储存和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通讯联络的优先畅通。
七、时间及参加人员
1.时间
2013年7月23日
2.地点
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
3.参演队伍
(1)紧急抢险救灾组40人(武警消防官兵5人,沙沟镇民兵应急抢险分队35人)。
(2)应急调查监测组:国土局专业技术人员4名。
(3)医疗救护组: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3名、沙沟镇医院工作人员3名,沙沟镇工作人员2名。
(4)治安交通组:交警大队工作人员2名、沙沟镇派出所公安干警2名,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组:民政局工作人员1名、财政局工作人员1名、国土局工作人员1人,沙沟镇工作人员2人。
4.观摩领导和有关人员
(1)临沂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及有关人员。
(2)沂水县政府有关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领导。
八、演练背景
1.演练地点灾情情况
沙沟镇四旺村(属沙沟镇黄土泉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镇驻地西北方向20千米处,全村共116户278口人。该村处于山坡南侧中上部,山坡坡度约30°,山坡上覆盖0.8~4米厚的粘土及泥石混合体,下部为不透水的页岩,由于村民建房挖地基破坏了山体的应力,多年来山体不断缓慢下滑,导致部分村民的房屋出现了变形裂缝。2012年8月6日,因台风“达维”过境本区带来强降雨,该村发生了滑坡地质灾害险情,滑坡体长约60米,宽约70米,拉张裂缝宽约0.1~0.4米,严重威胁该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灾情设想情景
连日来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沂水县普降大到暴雨,从7月22日到7月23日,流域内平均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其中四旺村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的诱发,滑坡有可能产生速滑趋势,对其下方民房及44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
该滑坡隐患点编制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受威胁群众持有“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九、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1.召开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会议
会议时间暂定7月18日15:00,在县政府三楼会议室由县政府组织召开,县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沙沟镇政府等参加。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1)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永浩讲话,通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预案演练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要求,组建应急演练指挥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等情况。
(2)座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
(3)明确有关单位、应急指挥部各小组组成及职责。
(4)确定本次演练各单位应参加的人数。
2.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准备
(1)应急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2)交通治安和通讯组应熟悉四旺村滑坡的灾害危险性及危险区内的相关情况,制订交通管制及灾区安全保卫的措施,解决有关问题,准备封锁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进入危险区的警示标志。
(3)应急调查监测组应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设立监测标志,监测安置地点和监测记录等。
(4)紧急抢险救灾组、基本生活保障组应熟悉四旺村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情况,悉记群众撤离避让路线、灾民临时安置地点及卫生抢救所的临时设置地点的有关情况,做好抢险救灾及物资储备调运及有关设备装备与调运工作。
(5)医疗救护组熟悉灾民临时安置地的有关情况,准备救护车及相关救护医疗器材等,确保抢险救灾或演练应急之用。
(6)沙沟镇人民政府做好紧急撤离群众的训导工作,确定相关典型形象的演练。
3.应急预案演练预备工作
7月21日上午,召开演练预备会议,统一协调有关工作,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工作任务,标准及要求,制订完善公布有关演练的方案、措施、办法等。
参加人员:演练指挥部成员、县政府有关部门及沙沟镇政府领导、四旺村委干部等。
(1)总指挥、副总指挥有关领导讲话。
(2)演练指挥部作演练工作的安排:布置演练工作(时间进程安排);观摩现场定点定位及车辆安排。
7月21日11:00,沙沟镇政府在四旺村召开参加演练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训导,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确保各种形象人员落实及演练各种措施。
(二)正式演练工作程序
1.队伍集结待命
9:00,全体演练单位及观摩人员到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安置区集结待命。
2.演练
9:30,四旺村群测群防员向四旺村委负责人和沙沟国土所所长报告四旺村滑坡体出现裂缝险情。
9:32,四旺村委负责人向沙沟镇党委书记秦照强报告:“报告秦书记,我是四旺村×××,在巡查中发现,我村北山滑坡体裂缝逐渐扩大,严重威胁下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危机,请求支援。”
9:32,沙沟国土所所长田丙东向县国土局局长牛树娟报告:“牛局长,我是沙沟所田丙东,四旺村出现严重险情,滑坡体有明显下滑迹象,情况危急,请尽快派人调查。”
9:34,县国土局局长牛树娟下达命令:
“沂水县国土局应急调查监测组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进行险情评估及应急处理。”
9:34,沙沟镇党委书记秦照强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永浩报告:“王县长,我镇四旺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险情,情况紧急,建议立即启动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9:36,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永浩接到报告后,决定启动沂水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沙沟镇四旺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王永浩副县长任总指挥,沙沟镇党委书记秦照强、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牛树娟任副总指挥,沙沟镇镇长王新伟同志任执行指挥。
9:38,执行指挥王新伟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组、治安交通和通讯组、医疗救护组、基本生活保障组、紧急抢险救灾组赶赴现场集结并向各小组下达命令:“各小组注意,我是沙沟镇镇长王新伟,我县已发布沙沟镇四旺村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请你们按照职能分工立即赶赴现场。”
9:55,各小组赶到现场后,执行指挥王新伟向各小组下达抢险命令。
10:05,群众开始撤离。
10:35,群众撤离完毕。
10:40,各小组向执行指挥王新伟报告工作情况。
10:45,指挥部召开会议,下达命令:解除道路封锁、警戒。
11:00,总指挥王永浩宣布演练结束。
11:10,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市国土资源局领导讲话。
十一、现场布置
指挥中心设在沂水县四旺村安置区北侧,并设一简易观礼台,具体位置根据村中情况而定。在观礼台上设置一排桌椅席,设12~15座,后面摆放两排木凳。观礼台后侧用脚手架搭台(高3.5米),上设顶棚,顶棚前悬挂横幅“沂水县沙沟镇四旺村滑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两侧副台全部摆放木凳,解说台设置在西侧副台上。
观礼台安装放置音响一组、麦克风(3支)、望远镜(10支),矿泉水等物品。
观礼台两侧布置彩旗(约每15米1面),悬挂横幅标语多幅,如“防灾减灾重于泰山”等。
划定警戒线、观摩区、车辆集结区等功能区;车辆集结区布设救护车、警车等。
十二、其他事项
(1)演练联络统一使用对讲机进行。
(2)所有参加演练的抢险队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统一穿着迷彩服,佩戴工作牌,自备救生器材;演练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接近实战水平的紧张状态,决不能出现松垮、邋遢、嘻嘻哈哈等不良现象。
(3)所有车辆(除演练用车外)均停放在统一规划的停放区内,由专人负责指挥停放。
(4)本实施方案个别变动或本实施方案未包括的事项由演练指挥部另行通知。
附件:抢险队伍、车辆及设备物资安排
附件:抢险队伍、车辆及设备物资安排
1.防灾抢险队伍
参加本次演练共有5支抢险队,部分队员统一着迷彩服,每支队伍举一面标有自已队伍名称的旗帜,抢险队伍如下:
(1)治安交通组。派出所干警2名,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4名。
(2)紧急抢险救灾组:武警消防官兵5名、沙沟镇民兵应急分队35名。
(3)应急调查监测组:国土资源局技术人员7名。
(4)医疗救护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3名、沙沟镇医院医护人员3名、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2名。
(5)基本生活保障组:民政局工作人员1名、财政局工作人员1名、国土局工作人员1人(刘志刚)、沙沟镇政府工作人员2名。
2.演练车辆和医疗设备
(1)县卫生局:救护车2辆、担架2副、急救箱等
(2)县公安局:警车1辆
3.设备物资
(1)县卫生局落实:救护车2辆、担架2副
(2)县公安局落实:警车1辆
(3)县国土局落实:对讲机15部、望远镜6个、迷彩服67套(含鞋)、雨伞30把、音响1组、麦克风5支、毛巾20条等、手持电喇叭2把、摄像机1台、联系照相馆3台照相机。
(4)沙沟镇镇人民政府落实:石子10立方米、铜锣5面、指挥桌8张、椅50把、会标1条、宣传横幅2条(内容:预防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美好家园)、矿泉水10箱、警报器1个、摄像机1台、铁锹5把、镐头5把、。
(5)电视台:摄像机3台、摄影师3人;安排1名播音员做演练讲解员,要熟悉脚本。
4.行车路线
(1)去四旺村的路线:由野坊进四旺村,从四旺村西进,从四旺村东出,在哪里停车。
(2)回的路线:由停车点进四旺村,从四旺村到野坊,回城里。
5.生活安排
沙沟镇政府安排
6.参加人员
(1)参演人员
(2)观摩人员:市政府领导、县政府领导、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市应急办领导及县局主要领导坐主席台;其他观摩人员在观摩台两侧。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Ⅶ 边坡治理的几种方法
1、坡率法
坡率法是指通过调整和控制边坡的高度和坡度,而无须采取其他加固措施的治理方法,工程中又称为削坡(或刷坡)。
采取坡率法时应注意因势利导保持水系畅通。边坡较高时,宜采用分层开挖、折线式或台阶式放坡,也可根据边坡岩土层变化情况按不同坡率放坡,台阶式边坡中部应设置护坡道。
2、浆砌块石、挡土墙
线路工程传统护坡多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如下图所示,当支挡高度较高时需加筋处理,即为加筋挡土墙结构。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强风化岩质边坡,必须保证坡脚严格埋置在原状土一定深度内,一般对挡墙高度也有限制。
3、浆砌石回填
线路回填采用浆砌石回填,该方法在石头上很方便,开挖基坑会有很多块石,取材方便,减少块石的运输,因此,在石山地区,该方法被运用广泛。
4、抗滑桩
抗滑桩是承受侧向荷载用以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它穿过滑体在滑床一定深度处锚固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
与其他措施相比,具有抗滑能力强、适用条件广泛、不易恶化滑坡状态、施工安全简便,并能进一步核实地质条件等突出优点。同时,抗滑桩可与其他治理措施灵活配合。
5、挂网锚喷
锚喷支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岩石边坡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它是依靠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共同负荷来提高塔位边坡岩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以减少岩体侧向变形,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Ⅷ 做一个山体滑坡治理方案大概需要好多钱
主要看山体灾害级抄别,影响范围,来选择做方案的单位。可以查看一些灾害治理技术规范,或者直接去一些地质单位咨询,一般的地质单位都可以做,根据灾害级别,所需费用的不同,地质单位有的可以做,太小的有的不愿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