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小结
① 农村环境社会调查和农村环境整治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这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是到我们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首先我去了我们村委会了解了我们村的实际情况。
花园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地植被覆盖较好,整体生态环境优良,但公共绿地缺少,绿地系统不完善,规划村西北部规划17.58公顷的果木基地,与黄兴大道两侧绿化带,组团级绿化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环境保护规划如下:1)坚持实施同步规划,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等方针,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模式,力求从源头控制污染,严禁引进重污染企业,搞好环境综合质量。3)保护好村内的主要山塘,水库,植被,保护基本农田,合理利用自然系统和地形做到可持续发展。4)加强环境管理,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环境进行管理。 环卫设施规划:1)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环境,造福人民”卫生工作方针。2)按环境卫生设置标准规划建设,做到全面规划,分步实施。3)公共厕所规划:村庄集中建设区布置公共厕所一处。4)按照100-120米设置垃圾桶,在集中建设区内按每150米设置一个废物箱,在集中活动场地可适当加密布置。垃圾收集站设施:在村庄集中建设区设置一个垃圾站,垃圾通过收集转运纳入到榔梨镇垃圾处理系统中去。
为促进我村清洁工程建设,美化我村村容村貌,经村民代表大会讨
学生寒假生活计划小学生寒假计划中学生寒假计划大学生寒假计划寒假实践总结寒假生活总结
论决定,特制定本村规民约:一,全村农户必须做到清洁生产,掌握生态施肥技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全村稻田必须做到稻草还田,禁止焚烧稻草。二,全村村名要树立卫生文明新风,搞好野景卫生室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要彻底根除不卫生的陋习,确保村民生活文明健康,村民遵纪守法,风尚好。三,卫生工作要持之以恒,各自责任区内勤打扫,三天一大扫,搞好门前三包,做到室内洁净卫生,庭院环境优美。四,所有农户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必须分类倾倒在隐蔽的地点,分别进行回收,火化或作堆肥等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乱扔乱放,并且做到处理要及时等。五)全村村民要遵守社会公德,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共同保证村庄整洁美观,为创建文明卫生的新农村做出应有的努力。
这些措施都是通过广大群众的智慧收集而来,及科学又民主。我相信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村的生态环境一定能得到保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为了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吧
② 农村拉网式环境整治存在问题
百日会战降“乌龙” ——山东、江苏合力治理邳苍分洪道水污染纪实日期:2009-05-22 作者: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雁凌 季英德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4月22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设在江苏省邳州市的砷污染应急处置指挥部现场传出:经过鲁苏两省环保部门的联合监测,城河7个监控断面连续3次监测全部达标。至此,历经百日的一场砷污染治理大会战随着城河断面的水质达标全面告捷。
今年年初,山东省临沂邳苍分洪道发生突发性砷超标水污染事件,环境保护部、山东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及两省环保等部门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山东省临沂市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全力以赴,采取积极、科学的治理措施,使污染水体全部得到拦蓄和妥善处理,下游中运河和骆马湖未受水污染影响。
经山东、江苏两省环保部门联合监测,3月29日,邳苍分洪道东偏泓受污河段5个监控断面连续3次监测全部达标;4月4日,纲河全面达标;4月22日,城河7个监控断面连续3次监测全部达标。至此,被污染的水体全部恢复正常,圆满完成了环境保护部4月25日北方汛期到来之前全部治理达标的任务要求。
面对突发性跨界污染事件,鲁苏两省协作治污,确保了这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胜利。这场攻坚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和总结?日前,记者深入治污一线进行了采访调查。逐一排查,确定事故污染源
砷化物污染源在哪里?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山东省临沂市本着“不放过一个企业、不放过一条支流、不放过一个断面”的原则,对辖区内9条支流、15条二级支流、126家可能排砷企业逐一排查。
1月5日,淮委水保局与山东省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对鲁苏边境出境断面的4个断面进行取样。1月7日,淮委水保局测出在邳苍分洪道出境断面采集的样品中发现砷化物超标,立即上报并通知临沂市。
接到报告后,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市长张少军责成相关部门排查确认,要求以最快速度切断污染源,将危害降至最低,并立刻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邳苍分洪道东西偏泓出境断面水质砷化物超标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晓担任组长,统一调度指挥。
临沂市环保局紧急下发了紧急通知,各区县成立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大规模排查行动展开。本着“不放过一个企业、不放过一个因素、不放过一条支流、不放过一个断面”的原则,先后制定应急监测方案12个,对汇水进入邳苍分洪道的东偏泓、西偏泓、武河、南涑河、汶河、沙沟河、粮田河、燕子河、五里河等河流断面24小时采样监测,对辖区内9条支流、15条二级支流、126家可能排砷企业逐一排查监测。
1月14日,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锁定为污染源。
调查证实,这家公司2008年购进的磷矿石中砷含量最高值达到106mg/kg。2008年9月底,公司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曾停止磷酸生产,在12月底恢复生产时,工人违规将富集砷化物的磷酸尾气循环洗涤水排入汇水河道形成污水团下泄。
污染源确定后,临沂市随即下达停产通知,由监察、经贸、发改委、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同时进驻企业督导落实整改。闸坝拦蓄,严防污染水体下泄
污染水体在流动,意味着污染在扩散。迅速控制污染水体至关重要,时间就是命令,刻不容缓。
与时间赛跑,与污染水体赛跑,绝不能让污水团进入中运河。
山东省临沂市在第一时间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将邳苍分洪道上游污染源排查和水质超标的情况通报给下游的江苏省徐州市和邳州市。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也于1月13日连夜赶往江苏、山东,确定了污水团拦截方案,决定截蓄导流。
根据方案,一是打通邳苍分洪道东偏泓和中泓,筑坝将东偏泓达标河水引入中泓排到中运河,将坝下存留的超标水体处理达标;二是利用武河多福庄闸闸控,对武河下游存留的超标水体进行处理,确保污染水体不下泄。
为保证污水全部截留,江苏省邳州市争分夺秒实施工程措施,对相应河段多处实施落闸截流、筑坝拦蓄。邳苍分洪道东偏泓污水严格控制在柳林至依宿闸11公里河段,进入城河的污水严格控制在邳城闸至响水溜11公里河段,纲河的污水控制在吴楼闸至邳城船闸16公里河段,3处共拦蓄300万立方米左右的受污水体。
为确保拦蓄水体稳定,临沂市对陷泥河、南涑河、邳苍分洪道、武河、沙沟河等调控闸坝全部落闸,新筑4处拦蓄坝,对上游河道实施分流。
山东临沂、江苏邳州两市联合监控,对所有闸坝实行专人全天24小时值守,严防溃坝等问题出现。春节前夕,上游沙沟河红圈坝出现险情,两市立即组织应急队伍对坝体实施加固除险,污水团在最短的时间被成功堵截,下游中运河、骆马湖水得以安然无恙。群策群力,处置方案优中选优
环境保护部多次召开协调会,专门督导;山东、江苏两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领导亲赴一线调度指挥;临沂市与徐州市、邳州市齐心协力,优选最佳处置方案。
事件发生后,环境保护部及山东、江苏两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协调处置中心专门组织召开砷超标水体处置工作协调会,根据污染水体安全控制后的实际情况,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等国内知名专家多次会审论证,共商治污方案。最后确定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活性氧化铝过滤吸附”处置方案。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要求抓紧协调,将问题彻底解决好;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赴现场调研指导,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做好现场施工的配合,确保受污染水体尽快得到处理;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率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俊、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波等人赶赴现场,听取进展情况汇报,详细分析处置措施。
临沂市市长张少军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带队赶赴邳州查看截流水体,与徐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会谈,在如何科学有效处置这起水污染事故方面达成共识,并签订了两市处置砷超标事件合作备忘录。
江苏省的徐州市、邳州市一方面积极做好超标水体拦蓄和沿河群众工作,另一方面全力配合支持工程施工;徐州市副市长、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要求“一定要把临沂的工作当作邳州的工作来做”;江苏省环保厅副巡视员胡和林在现场协调指挥,明确表态无论山东有什么问题和需求,保证全力协助解决。
为督促加快治理进度,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有关负责人先后到现场查看砷超标水体截蓄和处置工程施工情况,并派出专人常驻现场指挥处置工作,确保处置效果。
一个群策群力、两省联手的战斗集体结集在鲁苏边界,筑起了治污的铁壁铜墙。创新思路,全面提高处置效率
人员、设备到位,市委常委、副市长坐镇指挥,3座吸附坝迅速筑就,日吸附处理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左右,并创造性地实施立体拉网式移动吸附,多措并举,铁壁合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活性氧化铝过滤吸附”处置方案确定后,临沂市为确保工程在第一时间开工建设,现场施工所需的发电机、水泵、钢架材料、防水土工布、过滤土工布等工程材料在短时间内全部准备就绪,吸附所用的活性氧化铝在全国范围内不惜代价紧急采购。
由临沂市副市长刘晓任总指挥的临沂市工程现场指挥部下设协调组、施工组、监测组和后勤保障组,从水利、环保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织工程人员,进驻现场施工;邳州市现场指挥部同时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各有关部门和施工驻地乡镇积极配合,处置工程顺利开展。
根据施工方案,主体工程吸附坝施工采取梯次、分组方式进行。在城河邳城闸下一级吸附坝值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坝体高3.5米、底宽50米、顶宽63米,吸附料层厚度6米,吸附坝前用透水土工布对水体悬浮物进行过滤。坝体上层以两米高的不透水沙土袋压高,坝体使用钢结构支架打桩固定,严防溃塌现象发生;一级坝下游600米处是高2.5米、宽30米、吸附料层厚3米~6米的二级吸附坝;邳苍分洪道东偏泓吸附坝为第三级坝,坝体高3米、宽30米、厚4米。3座吸附坝日吸附处理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左右。纲河段截蓄含砷水体成功翻调至城河邳城闸段以上进行处置。
水体成功截流,污染物被缓缓吸附,而指挥部所有成员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北方汛期即将来临,按照当时坝体的吸附能力和速度,要想在4月25日汛期到达之前彻底恢复河流水质,几乎是奢望。怎样才能提高处置效率?如何赶在汛期之前治理达标?这些问题像一块巨石压在大家心头。
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项目组邀请各方专家,集思广益。有专家提出,能否借鉴赤壁之战中曹操用大铁环将战船连成一体的方式,以方阵模块形式搭载吸附材料放于河内,用船来回拖动加快处置速度。方案一说,众人拍手叫绝,专家们迅速计算了这种移动吸附方式所用的材料及吸附能力,立即组织实施。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突发的奇想,为砷污染治理告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2日,记者在城河截蓄区看到,河岸边,树林里,数百名工人正忙得汗流浃背。焊光闪烁,钢排一个接一个成型;20厘米粗、两米长的吸附材料一袋接一袋装满;一辆辆小推车穿梭运送,挂满吸附袋和浮球的钢架一排排下水。几十艘小船在河内忙碌,船上人红色的救生衣、河内黑色的浮球、白色的悬浮塑料桶在阳光下格外扎眼,飘荡着的是色彩,蕴含着的是希望。
临沂市环保局副局长王精华告诉记者,在城河邳城闸上游段共使用漂浮筏116只,漂浮带15条,直径30厘米的浮球4000个,25公斤容量的悬浮塑料桶2500个,调用船只34艘。立体拉网式移动吸附方阵最大限度地加快了污水处置进度。
在工地上,记者遇到了风尘仆仆的临沂市副市长刘晓,他平日里给人印象是衣着整齐、精明干练,如今却是一身皱巴的衣裤,一脸的疲惫,看起来像瘦了一圈。作为工程现场的总指挥,一直盯在工地上的他正在岸边了解钢排焊制和活性氧化铝装袋情况,“不要告诉我定性的东西,你就告诉我今天下了多少排,装了多少袋就行”,当工作人员告诉他进展遇到的困难时,刘晓的语速明显加快:“你就直说,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去协调什么?有问题我来解决。”了解完这里的情况,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几张河里的处置情况,又急匆匆地奔向了另外一个工地。
记者了解到,从1月7日起,所有参与的人员都没有休息过,连春节也没有放假,吃住都在工地。
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波在现场向记者介绍:“这次砷污染治理,我们可以说是阵地战、阻击战、游击战3种战术并用。所谓阵地战就是靠吸附坝对截蓄区的超标水体进行稳定吸附,阻击战就是用挂满吸附剂的铁架模块形成方阵在水体中移动阻截,游击战就是针对个别浓度较高的水域,用小船拖着模块活动吸附。三措并举,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确保在汛期到来之前处置完超标水体。”联合监测,为有效处理事故奠定基础
山东、江苏两省成立现场联合监测实验室,统一人员、仪器、技术,固定点位、频次、时间,确保监测数据准确,为及时有效处理这次跨界污染事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桶桶取样监测的河水,一组组科学公正的数据,一张张翔实准确的报表,浸满了鲁苏两省环境监测人员的心血与汗水,是鲁苏两省同心合力治污的最好见证。
在环境保护部监测司的协调指导下,针对事故现状,两省制定实施了《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处置联合监测工作方案》和《邳苍分洪道砷污染事件处置联合监测技术方案》,科学布设监测断面,明确采样程序和标准。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和徐州市环境监测站共同承担联合监测任务,成立现场联合监测实验室,统一人员、仪器、技术,固定点位、频次、时间,对所涉断面实施全面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准确,为及时有效处理这次跨界污染事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月2日14点20分,记者在邳城镇的城河大桥上看到,由山东、江苏两省环境监测人员组成的联合采样监测车来到这里,对城河河道的左、中、右3个点位进行采样,然后带回设在邳州市邳城镇政府的联合实验室进行化验。
在联合实验室,山东省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党支部书记冯国鸣和江苏省邳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树良正带领双方监测人员在分析样品。见到记者,双方都抢着为对方表功,冯国鸣对记者说:“你们多宣传一下江苏,尤其是邳州的工作人员,他们很勤奋,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为联合监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好的基础和条件。”王树良就拉着记者说:“山东过来的最辛苦,这里条件差,他们都快一个月没洗澡了,有的还带病坚持工作。通过这次联合治污,我们更亲密了,都成一家人了。”
记者了解到,山东、江苏两省建立的联合实验室还对处置区域进行了两次水质状况普查,对河道底泥进行了监测,共出具有效数据1500个。举一反三,构筑环境安全防线
鲁苏两省团结治污的百日会战终于告捷。痛定思痛,各级各部门举一反三,完善应急预案,总结创新经验,重筑环境安全防线。4月底,当抗砷保水的百日会战告捷后,河道恢复了往日的清流,两岸绿树繁花争奇斗艳,一张张满是疲惫的面孔绽放出笑容,一颗颗悬着的心踏实落地,从领导到基层,从专家到百姓,许多人从心底里释放出爽朗的笑声。
没有谁愿意与灾难相遇,而灾难一旦袭来,就必须坦然面对。灾难是“魔鬼”,与“魔鬼”的争斗,是对人们智慧和坚强的考验。砷污染事件过后,各级各部门痛定思痛,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强化联防机制,重新构筑起一道更加牢固的环境安全防线。对人们来说,这场抗砷保水的百日会战,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一是完善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这次污染事件,敦促各级政府、环保、水利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在跨界污染情况下如何应急响应、统一协调指挥、团结合作;明确了应急情况报告、通报制度和准确、透明、适度、科学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提出了包括应急信息与通信、监测与装备、技术与储备等亟待完善的保障性问题;
二是创造了一种水污染治理新模式。砷化物污染是水污染治理领域的难题,尤其对于较大河流、湖泊水体的污染,国内外都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这场砷污染治理攻坚战,首次创造性地实施了立体拉网式移动吸附降解法,为水污染治理探索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为又快又好地治理砷类污染物水体闯出了一条新路;
三是锻炼了一支水污染治理的专业队伍。在这场砷污染治理百日会战中,所有参战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是团队的凝聚力,还是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尤其是在实施立体拉网式移动吸附降解法时,施工队伍边摸索边实施,由生到熟,由熟到精,成为了一支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的专业突击队;
四是为跨界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从事件的发生到结束,无论是政府间的交流协调,还是环保部门的密切配合,两地群众的全力支持,融入的是情感,增进的是友谊。事实表明,只要兄弟省市互谅互让,同心协力,奔着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可以说,这场百日会战,为跨界污染治理特别是跨界突发性事件处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③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包括哪些内容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的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摒弃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落实目标责任。环保部门应不断深入农村,检查督促环保法规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监测、监察情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建立环境报告制度,促进有关部门真正把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在乡、村、组三级建立乡(镇)长、村主任、组长负责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细化任务,加强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落实问责制,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大综合治理,全面开展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如:清理积存垃圾和其他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治理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流、乱种乱养、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
四是设立环治基金,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重点解决所辖地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条件的乡镇应该征收垃圾处理费,设专(兼)职乡村环卫人员,担负一定范围的保洁和环境卫生监督职责。同时,成立专门的农村基层环保管理机构,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护饮用水水源。要积极探索农村保洁有偿收费制度,采取政府投、乡镇帮、村级为主的方式,确保农村环卫整治和保洁工作有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