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黄河治理之父

黄河治理之父

发布时间: 2021-01-06 23:39:23

『壹』 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故事

您好!

大禹——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内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容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满意请采纳!

『贰』 历史上哪对父子曾经治理过黄河

治理黄河,抄最早可追溯到传袭说中的鲧、禹治河,随后创建了堤防,秦代已统一了下游堤防体系。西汉贾让、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末潘季驯和清代的靳辅、陈潢等,对防洪的理论和实践均有重要贡献,其中以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略影响最大。近代水利学者李仪祉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张在上中游广修水利,植树造林,建拦洪水库;在下游整治河槽,淤滩冲槽和开辟减河排洪。德国水利学者H.恩格斯多次为黄河进行河工模型试验。较早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大型灌溉工程是战国时期在当时的黄河支流漳河上兴修的引漳十二渠,以后历代修建的著名灌区有郑白渠、汉延渠、唐徕渠、枋口堰和近代的泾惠渠灌区等。历史上黄河水运也曾一度较为发达,盛极时,可南达江淮、北通蓟津。

『叁』 中国历史上第1位成功的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是谁

黄河在古代的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平静,历史上,黄河几度泛滥,洪水成灾,百姓苦不堪言,那么,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是谁呢?
毫无疑问,自然是大禹。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大家都听过,最一开始,尧帝派鲧治理水患,鲧用了九年的时间,采用堵的方法,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尧帝很生气,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之后,他的儿子接替了他的工作,就是大禹。



大禹治水是将治水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在他治理黄河水患的时候,还知道人们恢复农业发展和生产,帮助人们重新建立家园,美志力好一个地方,都会帮助他们恢复农业发展,让当地的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大禹治水成功以后,舜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德,把自己的天子位禅让给了大禹。

『肆』 历史上对黄河治理作出重大贡献的有谁

治理黄河,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鲧、禹治河,随后创建了堤防回,秦代已统一了下游堤防体答系。西汉贾让、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末潘季驯和清代的靳辅、陈潢等,对防洪的理论和实践均有重要贡献,其中以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略影响最大。近代水利学者李仪祉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张在上中游广修水利,植树造林,建拦洪水库;在下游整治河槽,淤滩冲槽和开辟减河排洪。德国水利学者H.恩格斯多次为黄河进行河工模型试验。较早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大型灌溉工程是战国时期在当时的黄河支流漳河上兴修的引漳十二渠,以后历代修建的著名灌区有郑白渠、汉延渠、唐徕渠、枋口堰和近代的泾惠渠灌区等。历史上黄河水运也曾一度较为发达,盛极时,可南达江淮、北通蓟津。

『伍』 古代治理黄河的是谁尧舜禹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陆』 谁治理过黄河

大禹治水的故事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 ”而传颂与后世。
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内射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杀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留下来,形成了现在滚滚的黄河.

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柒』 清康熙年间,治理黄河的功臣是谁

靳辅。

靳辅(1633年—1692年12月26日),字紫垣,辽阳州(今辽宁辽阳)人,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大臣,水利工程专家。

清顺治时为内阁中书,康熙初自郎中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年(1671年)授安徽巡抚,参与平定三藩。康熙十六年(1677年)调任河道总督。

靳辅治河继承明朝潘季驯方法,对黄河水患进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对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终使堤坝坚固,漕运无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琇诬告靳辅治河九年无功,被免职。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逝世,赐祭葬,谥文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政府允江南士民所请,在黄河岸边为其建祠。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追赠太子太保,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职。雍正五年(1727年),复加工部尚书,入祀贤良祠。生前著有《治河方略》一书,为后世治河的重要参考文献。

(7)黄河治理之父扩展阅读:

清初,黄河多次泛滥成灾,在河南、安徽一带经常决口,后来竟改道与淮河合流,从今天的苏北地区入海,既影响了漕运,又使许多良田成了沙洲,严重威胁着国库收入和人民生活。

对此,康熙帝曾把“三藩、河务、漕运”作为其时三件大事,并亲自书写成条幅,悬挂于宫中大柱上。他选派靳辅为河道总督,又对治河专家陈湟,委以重任。

经过十年(1677年—1687年)的辛苦经营,终于使黄河、淮河各归故道。永定河原名浑河,又称“小黄河”,在流经北京附近时,常常淤塞成灾。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政府招募了十几万民夫,在芦沟桥附近的良乡到东安,开掘了一条200里长的新河道,使原来的斥卤之地,成为膏腴良田。康熙曾亲自视察,并将浑河改名为“永定河”,赋予永远安定之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靳辅

『捌』 治理黄河的古代首领是谁

大禹。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回说。他是黄答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玖』 以下名人中哪一位最早治理过黄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
故选A.

『拾』 治理黄河最出色的名人有哪些办法有哪些

1.治理成就
治理黄河,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鲧、禹治河,随后创建了堤防,秦代已统一了下游堤防体系。西汉贾让、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末潘季驯和清代的靳辅、陈潢等,对防洪的理论和实践均有重要贡献,其中以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略影响最大。近代水利学者李仪祉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治理的方略,主张在上中游广修水利,植树造林,建拦洪水库;在下游整治河槽,淤滩冲槽和开辟减河排洪。德国水利学者H.恩格斯多次为黄河进行河工模型试验。较早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大型灌溉工程是战国时期在当时的黄河支流漳河上兴修的引漳十二渠,以后历代修建的著名灌区有郑白渠、汉延渠、唐徕渠、枋口堰和近代的泾惠渠灌区等。历史上黄河水运也曾一度较为发达,盛极时,可南达江淮、北通蓟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就着手提高黄河下游防洪能力,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的规划研究。1954年10月提出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
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①通过加高加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拦蓄洪水和分滞洪水工程,改进暴雨洪水预报与防洪调度等措施,初步建成了防洪体系。②全流域共建成了各类水库3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170多座;建成500kW以上的水电站 80多处,装机容量约260万kW。干流上已建骨干工程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盛公、天桥、三门峡等七座。在建的龙羊峡水电站,装机容量 128万kW(1988年开始发电)。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1200万亩增至近7000万亩。流域内工农业及城市用水已达270多亿m3,约占地表水资源的1/2,1972年后,还曾先后5次向天津市送水约16亿m3。③在黄土高原开展了以造林、种草、梯田、淤地坝等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工作,至1985年初步治理面积约10万km2。④流域内广泛利用洪水、泥沙,如引洪漫地、高含沙水流灌溉、用挖泥船放淤加固大堤等。
2.存在问题
①下游防洪任务仍很艰巨。在三门峡水库控制上游洪水的条件下,花园口仍有发生 40000m3/s以上洪峰流量的可能,远超过现有堤防抗御22000m3/s的能力,而且堤防还必须随河道淤积而不断加高。②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与经济基础薄弱。防治水土流失,开发当地煤炭和有色金属等资源,振兴当地城乡经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③水资源不足。黄河水量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输沙入海,可供工农业引用的数量有限。现在黄河调节能力较低,有些河段水质又受到污染,供需矛盾已很尖锐。今后随着工农业用水增多,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势必更加突出。流域内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需要合理部署,加快开发进程。部分河段还要考虑恢复和发展航运。
3.规划
有关黄河治理规划的主张很多,对上游开发水电,上中游水土流失区开展水土保持,下游巩固堤防及河口地区要有计划治理等看法基本一致,但对如何处理洪水泥沙则有不同见解,主要有:①着眼于上中游,如加强多沙粗沙区的治理,或把水、沙、洪全部用于灌溉和改造沙漠;②兴建中游干流大水库,在峡谷修建高坝以削洪拦沙,或主张采用调节水沙,高浓度输沙,蓄清排浑等运用方式,做到既保存水库有效库容,又使下游淤积减少;③在中下游大面积放淤和固堤,以利用洪水泥沙;④黄河下游改走新道;⑤引长江水冲刷下游河道;⑥下游多口分流,把水沙分散在郑州以东的黄河两岸。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和黄河现状,治理开发黄河的规划指导思想是除害兴利,综合利用,使黄河水沙资源在上中下游都有利于生产。主要任务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缓解黄河下游洪水威胁;防治水土流失,逐步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沙和水能资源,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
下游防洪:继续巩固堤防险工、整治河道与河口,建设滞洪区工程和洪水预报警报系统,规划近期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小浪底工程建成后,配合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可大大提高下游防洪标准,下游凌汛威胁亦可基本解除。水库拦调水沙的作用,可使下游河道在二三十年内不淤积抬高,为其他减沙措施的实现争取缓冲时间,干流龙门、碛口和沁河河口村水库,也规划陆续兴建。共同控制洪水泥沙,形成防洪体系,加强防洪安全。
合理开发水利资源:黄河水量利用率虽已较高,但平均每年入海水量仍有300亿 m3,其中非汛期为100多亿m3,尚可进一步开发。关键是要从全河出发,在上中游增建有较大调节能力的水库,协调平衡各方面对水资源的利用要求。龙羊峡至黑山峡河段可开发水电1300万kW,托克托至桃花峪河段可开发水电630万kW,近期优先安排这两河段的建设项目。规划在干流龙羊峡至桃花峪河段布置约30级枢纽工程,其中骨干工程有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龙门、三门峡、小浪底等7座,共有库容850亿m3,可长期保留有效库容400亿m3以上。7库联合运用将能有效控制黄河的水、沙、洪,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结合黄河的治理开发,应提高黄河水系的通航能力,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预测21世纪用水量将显著增加,需考虑从长江调水接济。
水土保持和支流治理开发: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保水保土同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多途径利用洪水泥沙,以收灌溉与肥田的实效;确定不同类型区的治理方向,做好农林牧水各种治理措施的配置;坚决防止各项建设与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加强粗沙地区的建设,已定为重点治理的有皇甫川、无定河、三川河等,还要加强煤田所在地区的窟野河等支流的治理。黄河其他支流,要根据抗旱、防洪与发展生产的需要,修建各种功能的水利工程,并开发约300万kW的水电资源。
多途径解决黄河下游淤积问题:除继续加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外,主要包括:①利用小浪底、龙门、碛口等干流大水库拦蓄与调节水沙的作用,使下游在几十年内,不淤积抬高;②利用小浪底、龙门水库控制水沙和抬高水位的作用,将库内泥沙有计划地送到水库下游宽阔滩地上放淤;③在干支流灌区推广引洪放淤和浑水灌溉等。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