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周报
A. 对近现代史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曹操的评价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汉献帝至许都,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24年,可谓“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一位没有名号的皇帝。我认为曹操是一个伟人,至少也像鲁迅先生说的是一个英雄。就我看来曹操的伟大体现在政治、军事和文学三方面,他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
首先曹操是一名十分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在战斗时,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辅助他成就了一番霸业。无论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怎样出色,如果其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吕布的军队号称骁勇;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经过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曹操所败,说明曹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曹军战斗力之所以强,乃由于操一贯采取精兵、简政、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曹操军队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曹操治军带兵,比较重视纪律,赏罚比较严明,结果打败了袁军。一次在行军途中,操传令不得让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于是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了麦子。可是曹操自己所骑的马却因受惊而踏了麦田。于是曹操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作为处罚,这虽只是做做样子,但也可说明曹操在军中执法是比较认真的。曹操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就是因曹操治军严整,而且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也能较好地配合和支持军事。所以终能转危为安、变弱为强。由此,我说曹操可以称得上古代卓越的军事家。
同时曹操喜文学,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留传至今,初中时他的《观沧海》、《龟虽寿》便被选入了课本。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伟大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虽然历代文人对曹操都颇有微词,可有了三点曹操还是可以称为一个英雄,即使不是一个伟人。
B. 七年级下册,语文,周报第六期作文,题目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文指导(分单元共六套)
第一单元:成长的版烦恼
题解权
1.成长的过程中,有开心的经历,也有许多小烦恼.生活中、学习中,你碰到过怎样的烦恼呢?想一想,把它们写成一篇作文.
2.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一定要写出你真实的感受.
范文
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
题解
1.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也许你没有见到过黄河,但是在电视上、书本中、歌曲里,相信你也一定听到过黄河的故事,目睹过黄河的风采.以“我心中的黄河”为话题,表达你对黄河的感情.
2. 求: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写出你真实的看法.
第三单元:我也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