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入地整改方案
Ⅰ 因为三线整改后电话信号就不好了怎么办
三线整改的要求是: 一、通信机房的整体改造标准 1、对机房平面布局要进行整体规划,各种设备应按功能和规划分区集中排列。格局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多层走线架方式,尾纤用槽道方式敷设。 2、机房设备、机柜要有统一明显的标识牌,标签应位置一致、整齐、字迹清晰、端正、均匀、名称统一、含义简明。 3、通信设备排列整齐,垂直度误差不超过机架高度的0.1%。 4、每一条设备的地线必须根据设备要求使用合适的导线与接地铜线直接相连,不得以机架、走线架等设施代替接地连线。设备间严禁进行底线串联连接。 5、机房接地引入线线径应大于16mm2(当机房市电引入线相线截面积大于35mm2时,机房接地引入线线径应大于市电引入线相线截面积的一半),布放时尽可能短,少弯折曲。 6、凡引入交流电供电设备,其机壳必须作保护接地。 7、凡交流配电设备的机架应接地,设备应有相应的分级防雷及浪涌吸收装置。交流配电屏的中性线应与机架绝缘。 8、机架与部件接地底线要牢靠。 9、电源专用走线架一般采用宽度不小于300mm走线架;尾纤采用槽道方式敷设,槽道宽度一般采用100mm—200mm;信号专用走线架采用不小于400mm—600mm的走线架。走线架的具体宽度根据机房种类选择。单层走线架最好选用600mm宽走线架。 10、上层电源走线架与下层信号线走线架采用交错式悬挂方式,以避 免电源线下线时与下层的信号线形成垂直交叉。 11、水平走线架应与列架保持平行或垂直相交,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5mm。 12、走线架吊挂的安装应符合三线整改设计要求,吊挂安装要牢固、整齐、无歪斜现象。走线架吊挂安装间距原则上应为1.5-1.8米,施工时应避开消控烟感、烟管,楼层间弱点管及监控管线。吊挂在安装时应尽可能的安装在房梁上。 13、电缆走线架穿过楼板或墙洞时,应加装子口保护。电缆放绑完毕后,应有盖板封住洞口子口,盖板应采用阻燃材料,漆色应与地板或墙壁颜色一致。 14、沿墙安装单边或双边电缆走线架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沿水平方向的间隔距离均匀。安装后的走线架应整齐一致,不得出现起伏不平或歪斜现象。 二、电缆竖井、孔洞封堵标准 15、通信机房内电缆竖井、电缆孔洞用防火阻燃材料封堵,封堵的厚度应不低于楼板、墙壁的厚度,托板采用防火板。 16、通信机房内的交流电源线和其他线路分竖井、孔洞敷设;确实不能分开的电源线和信号线靠孔洞两侧敷设,距离不得少于20cm,间隔部分用防火材料封严。 17、机房内的空调、上下水等孔洞要封严封实。 18、通信机房有预防老鼠等小动物进入机房的措施。 三、电源线布放标准 19、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必须采用上走线方式,且与信号线分开敷设,电源线一般走最上层电源专用走线架。考虑到部分接入机房的特殊情况,分多层、单层两种情况: 19.1 采用双层或多层线架时,线架的长、宽及架间隔距离与线缆的多少相适应,并留有扩容空间。交、直流电源线、信号线分上下层敷设,交、直流电源线分别布放在上层走线架两侧,且布放捆扎整齐,有线缆走向标示。 19.2 采用单层线架时,直流电源线、信号线在同一线架内分两侧敷设,间距不少于5公分,交流电源线采用墙壁敷设的方法,没墙壁走时,电源线假装PVC槽道。 20、机房内的电源线使用铜线,线径与设备的用电量要匹配,并有足够的富余量。布放的每根电缆必须是整条线料,不得使用断芯或中间接头的线缆。 21、对于交、直流电源线在同一层走线架上的情况,要采用“O”型布线方式避免线缆交叉。对设备列数较多的机房采用“S”型布线方式避免线缆的交叉。 22、走线架敷设的电缆应顺直排列,转弯应均匀圆滑,弯弧起点以外应保持平直。外径不大于12mm的各种电缆作弯曲率半径不得小于60mm,外径大于12mm的各种电缆作弯曲率半径不得小于其外径的10倍。 23、走线架上敷设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
Ⅱ 跪求!哪个有给力的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全套的!包含各方面的,比如路基,路面,桥涵,模板,用电等等),感谢!
要这么多 你自己去建筑类的网站上找啊大哥,一般这东西在 建筑类的网站上都有的,像 鲁文建筑服务网 里面就有很多各种专项 安全的施工方案
Ⅲ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风景区的发展规划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将联合穹窿山、东山、旺山等景区,捆绑创建国家5A级景区,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吴中区召开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此项创建工作。据悉,集聚全区现有的旅游品牌资源,吴中区计划投入约15亿元进行全区环太湖旅游资源的整合,力争把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打造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滨湖休闲度假旅游名区。
吴中区拥有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有着让人“眼红”的休闲旅游资源:苏州最高的山,最老的村落;文物、古镇、古村、古建筑总数,均名列江苏省县(区)级单位第一;还有太湖72岛中的52岛……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心情”交给太湖山水来“打理”。 2010年,吴中区共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环太湖正散发出越来越浓的休闲味道。
吴中区确定以穹窿山、东山、旺山等景区,组成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捆绑创建,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涵盖了吴中环太湖旅游的最核心区域和最精华资源。为此,吴中区专门制定了《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方案》,根据方案,吴中区将成立苏州太湖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促销、统一保护,推进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致力于形成一个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景观丰富多彩、旅游交通快捷便利、旅游产品丰富饱满、旅游管理体系健全、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旅游经济快速发展、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型5A级旅游景区。
对照国家5A级景区创建的三大评定标准——《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游客意见评分细则》,吴中区将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网络、旅游交通体系、旅游管理体系、旅游综合品质等进行全面整改提升。建设和完善三级游客服务中心网络,通过一级游客服务中心和西山景区、光福景区、东山景区、穹窿山景区、旺山景区二级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及各分景点三级游客服务中心的提升改造,将区内游客服务中心网络建设成为水陆并用、多级服务的景区服务网络,实现信息联网、宣传联动、服务联通的旅游服务体系。并计划实行三级票务制度,联票通过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游客来本区旅游。交通方面,将通过连接周边机场及旅游集散中心、无缝对接周边高架桥及地铁线,以及开辟水上交通路线、增设旅游专线车、水陆两栖巴士等方式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在各二级景区设集团公司分部,对规划区内所有景区、景点进行统一管理。记者获悉,根据计划,创建工作力争于2013年6月前完成。
成立太湖旅游发展集团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范围内涉及多个行政区域和国资、集体、宗教、个人等多方资产主体,为最大限度整合资源、理顺机制,吴中区组建苏州太湖旅游集团公司,实施对景区的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等。
改造线路102公里
根据创建要求,创建区内建筑物要全面进行风貌整治,对部分与景区风格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拆除。根据前期调查排摸,需要改造线路总长为102公里,其中重点路段44公里,改造项目主要包括道路绿化提升和护坡改造、三线入地、建筑外立面“穿衣戴帽”等,特别要加大对景区景点周边建筑物或建筑立面的整修和改建,确保与景区风格相协调,烘托景区环境特色。
标准体系建设
完善提升游客服务中心网络、码头、停车场、公厕、垃圾桶、标识标牌、监控系统、旅游车船等功能项目。对照标准要求,吴中区还将新建一级游客中心1座和二级游客中心2座,新建停车场、码头等,同时增设旅游巴士、区间车辆和一批游船、电瓶车、自行车等。特别是充分利用太湖水系优势,将游客服务中心网络建成水陆并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服务平台。
重点项目日程表
度假区:加强与国内旅游“航母”华侨城的对接合作,加快推进华侨城旅游综合体项目的开发建设,确保年底开工。
西山景区:抓好观音园、西山游客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出特色。
光福景区:加快推进中国工艺文化城项目二期工程和香雪海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力争早日竣工,全面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东山景区:加快推进东山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
穹窿山景区:重点抓好孙武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弘扬孙子兵法文化品牌,形成国际影响力。
旺山景区:加快推进景区第五期改造工程进度,抓好牡丹园、耕岛自驾游基地等项目建设 。
Ⅳ 做土地测绘方面的工作计划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以房地局年度四项重点工作为重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1、积极配合,推进市区重点工程建设
完成中环线南段、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征地费包干协议及有关手续;
积极做好“一站三线两路一带”、“一地两管”中用地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中环线相关项目用地手续;
做好重大工程的拆迁许可证审批,完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审核;
加大区配套安置用房建设管理力度,重点做好“新造屋”等地块配套商品房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年内竣工项目2个,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2、扎实推进,确保局四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作。下半年加大对平改坡综合改造实施的监督管理,加快工程进度,年底前确保全年5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做好2006年改造计划上报和前期准备工作。
房屋拆迁工作。配合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中环线拆迁收尾和南站房屋拆迁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做好20户以内在拆基地收尾工作,确保土地储备、土地招投标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强房屋拆迁管理,继续推行“十项内容”公示制度,逐步建立今年新开拆迁基地档案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大拆迁人员培训力度,同时配合区有关部门做好拆迁公司的归并整合,切实做好拆迁信访及矛盾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物业管理工作。继续加强物业行风建设,成立我局行风推进小组,积极组织落实整改,开展新建和售后商品房“双十佳优秀小区经理”评选工作和“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树立和宣传优秀典型,促进我区物业行风再上新台阶;继续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举办“2005上海物业服务展示会”;完成维修资金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加强对22个尚未完成资金上线业委会的协调与指导;完善房屋应急抢险体系和房屋应急抢险网络,做好防汛防台;加强业委会运作指导,抓好业主大会、业委会的组建工作,按期指导业委会的换届;加大对新发生的违法搭建的查处力度。
风貌保护工作。完成25.5万平方米风貌建筑综合整修工作;开展优秀历史建筑普查,建立完整的建筑、人文档案;配合做好建业里项目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居民搬迁的收尾及相关审批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加强管理,提高住宅建设和配套水平
全年住宅建设计划新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85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05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8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住宅全装修面积50万平方米;完成创建“四高”优秀小区6个,“四新”成果集成小区3个;建设住宅生态小区2个,创建1个,争取培育1个;做好第四届优秀住宅评选工作。
下半年住宅配套道路计划新开工2条,力争3条,竣工4条。继续做好百花街中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开工。
加强住宅建设质量管理,深化新建住宅创“无渗漏”工作。组织召开我区建筑节能推进会,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4、落实调控,促进区域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优化土地供应结构,落实“两个1000万”地块的出让工作。同时按照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有序推出公开出让地块。
加强土地市场监管,积极采取措施,在房地产交易法规的框架内,对属于土地储备范围的存量房地产转让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努力为土地储备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开展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梳理全区土地资源。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房地产经纪企业备案管理、房地产经纪人执业信息卡管理,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诚信管理系统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开展执法检查和“放心售楼”活动,规范交易行为。加强房地产信息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跟踪研究,及时准确客观反映房地产市场发展动态。
强化居住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推进居住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探索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机制,促进租赁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
5、创新机制,探索旧区改造新途径
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加强管理,确保全年房屋综合整修面积53万平方米和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计划的全面完成。
加强旧住房综合改造调研,进一步梳理摸清现状,分析实施改造的重点、难点,起草我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实施意见,建立我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机制。
加大旧住房综合改造推进力度,争取下半年日晖二村试点项目开工。并确定2006年旧住房综合改造计划,为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6、结合重点,加强内部管理和课题研究
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房屋综合整修、土地招投标工作的绩效评估;组织做好政风建设检查工作,积极落实整改;加大培训力度,创建学习型组织。结合“满意在徐汇”活动,推进“文明窗口”建设。
深化ISO9001质量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和程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加强法制工作,深入推进流程再造,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充实、整理历史资料和房屋照片,完成《梧桐树后的老房子(续)》(初稿)的编写工作。
完成《商务楼建设与运营政府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形成我区商务楼建设与运营导则。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开展《房地产基金与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为我区历史风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完善GIS系统建设,加强系统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检查工作管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GIS系统在局各项业务中的应用。
继续做好处理落政代为经租房产租赁矛盾“二方一点”试点和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
编制完成2006年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对新修改的《上海市档案条例》组织全面学习,建立健全档案交接、查询等程序,做好全局各个部门档案归档工作,研究、探索依法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的尝试,拓展档案利用的多方渠道
Ⅳ 市政工程三线入地是指哪三线
市政工程三线入地的三线是指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