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害虫治理
① 怎样进行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应立足于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适期、适深播种的基础上,搞回好一拌三喷。答
(1)药剂拌种:亩用2.5%适乐时10克+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12.5克+50%辛硫磷10~15毫升,兑水100~200毫升,拌5~10千克麦种,晾干播种。
(2)药剂喷雾:第一次,小麦返青至起身前,亩用99%天达恶霉灵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30千克喷雾。第二次,小麦抽穗期,亩用20%三唑酮100毫升+10%吡虫啉20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25克,兑水15千克均匀喷雾。第三次,小麦灌浆期,亩用3%啶虫脒2000倍液+2%阿维菌素15毫升+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30千克喷雾。
② 小麦害虫的防治方法分几类
晚上好!
一般有农业防治,如收获后及时清理病虫残株,翻耕灭虫及虫卵,轮作倒茬,化学药剂防治,如拌种,喷药防治。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及生物药剂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利用杀虫灯诱杀等。
供您参考!
③ 小麦害虫的防治方法分几类
农业防治:采用种植抗虫品种减轻害虫危害(如吸浆虫等),或者调整播期错过害虫版成虫产卵高峰期等来避免权害虫危害(如皮蓟马等),或采用间种不同作物或与不同作物轮作(如小麦与水稻轮作对地下害虫有效)等。
物理防治:采用灯光(杀虫灯)来诱杀鳞翅目成虫、金龟子、步甲等具有趋光性的成虫;利用颜色(黄板)来诱杀蚜虫、吸浆虫等趋色性的害虫。
生物防治:采用昆虫天敌(寄生蜂、瓢虫、草蛉等)的大规模饲养释放和病原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的大量培养施用,能有效杀死害虫,保护生态环境。
化学防治:直接采用喷洒化学杀虫剂,控制害虫的暴发成灾。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能有效保护天敌的环境友好型农药,确保生态环境健康。
生态调控:减少小麦单一作物的连片大范围种植,采用小麦与油菜、蚕豆、蔬菜等作物间作套种,采用小麦与水稻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小麦害虫的危害。
④ 怎样防治小麦地下害虫
危害甘薯的地下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蟋蟀、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五大类,这些害版虫全是杂食性,可权同时危害很多作物。
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精耕细作,消除杂草,灌水,轮作;物理及人工防治: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糖液诱杀,堆草诱杀;生物防治:培养大黑金龟乳状芽孢杆菌,接种土壤内,使蛴螬感病致死;化学防治:可结合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进行药剂浸苗,拌施毒土,毒饵诱杀,药剂喷洒。
特别推荐采取农业措施防止地下害虫,化学防治必须符合国家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要求。
⑤ 小麦春季防治害虫
当前(4月上中旬)麦田病虫防治指导
今年小麦由于旱、寒天气导致长势衰弱,易受病虫侵染。当前小麦病害有: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虫害有:麦蜘蛛、麦叶蜂、金针虫等。尤以根腐病、麦蜘蛛为甚。
根腐病:下部有黄叶,主根顶部发黑。防治药剂:根普保(或五硝•多菌灵或三唑酮+多菌灵)+植物保护伞(或稀土圣水)。根普保防治根腐病,植物保护伞补充营养促生根。
麦蜘蛛:因为叫蜘蛛,一些人往往使用杀螨类药剂(一些书籍上也这样介绍),不管用。麦蜘蛛(麦圆蜘蛛、麦长腿蜘蛛)不同于一般螨类,它用喷打蚧壳类害虫的药剂最管用,如闪亮、高效三氟、高渗吡虫啉、七星可信等。喷药时最好加敌敌畏以增加熏蒸作用。喷药时间掌握在傍晚(下午5点后)或早晨没有露水时。
及时防治小麦吸浆虫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造成瘪粒、空壳;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40%~50%,甚至绝产失收。
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至地表2~20厘米处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时开始破茧上升,4月上、中旬小麦孕穗时,上升到土表层的幼虫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选择已抽穗而未开花的麦穗产卵,5月上、中旬小麦灌浆时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小麦颖壳内生活15~20天老熟,并在籽粒内完成3个龄期的发育,小麦成熟时,老熟幼虫入土,完成一个世代。
防治方法: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贯彻“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以蛹期防治为主”的原则。
1.蛹期(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防治:每亩3%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或者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对水2公斤,拌细土(细沙土、细炉灰渣均可)25~30公斤,顺麦垄均匀撒施,以杀死上升至地表的幼虫和蛹;施药后及时浇水或中耕,可提高防治效果,并兼治麦蚜、麦蜘蛛等害虫。
2.成虫期(小麦灌浆期)防治:每亩用4.5%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对水40公斤喷施,可兼治麦蚜、粘虫和麦叶蜂。
⑥ 目前小麦病虫害咋防治
一 锈病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和秆锈病三种。以条锈病发生为主,危害最重。
生产上选用抗锈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都有利于防止锈病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在小麦拔节和孕穗抽穗期分别喷洒一次“金镰刀”和“硕丰481”、“高能红钾”或“美多收”增产素,既可以提高麦柱抗病性,也可增粒增重,增加产量。田间发现病叶,立即施药防治。严重田块可间隔7—10天重新施药防治。孕穗末至始穗是防治关键时间。主要药剂可选25%粉锈通可湿性粉剂或敌力脱、百理通等。对重病区,实行统防统治,减少田间菌量,控制病害流行。
二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严重病害之一,一般减产10-20%,小麦扬花期是防治赤霉病的关键时期。
防治方法:小麦扬花初期,普防一次。若小麦扬花期遇上连续三天以上阴雨,间隔7天,再施一次药。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三 白粉病
白粉病对小麦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在潮湿阴凉的情况下易大发生,主要侵害小麦植株叶片和茎秆,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严重时可导致减产20%~30%,并影响品质。
种植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提倡施用农家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同时加强管理,如雨涝地区要及时排水,干旱地区适时浇水,以增强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力。第三,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03%的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25克拌种;孕穗至齐穗期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施。
当前可以抓住有利时机,病虫兼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亩用25%科惠乳油30—40毫升、粉锈宁有效成分7克、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磷酸二氢钾150克;粉锈宁有效成分7克、加40%氧化乐果20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多菌灵有效成分40克、粉锈宁有效成分7克、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磷酸二氢钾150克;20%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或15%三唑酮粉剂100—150克;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30—50克。以上配方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选晴天下午喷施。可以有效防治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粘虫。
⑦ 普通小麦的病虫防治
小麦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矮病、红矮病、全蚀病、叶斑病等。虫害有小麦蚜虫、麦种蝇、吸浆虫、红蜘蛛、叶蝉、蛴螬、金针虫、蝼蛄、麦叶蜂、麦秆蝇等。主要是防治”两病一虫”。 小麦条锈病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后期又形成黑色冬孢子堆。夏孢子堆小型鲜黄色,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药剂防治。选用种子重量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大田病叶率达5%时,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或10%乳油50-75克兑水10-50公斤喷。 小麦白粉病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进代,闭囊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根据品种和地力,播种时合理安排播量,推迟播期,控制群体不宜过大,增施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 药剂防治。对常年秋季发病重的地区和麦田,采用粉锈宁拌种,拌种剂量同防条锈病。结合防倒伏,春季第一叶定长以前兑水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每亩40克,防止倒伏又可兼治白粉病,减轻病害早春流行速度和强度。小麦孕穗抽穗期,当病叶率达到8%-15%时,用粉锈宁喷雾防治-剂量同防条锈病。 丛矮病发病规律:丛矮病是靠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浸染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小麦播种出苗后;第二个高峰期是在小麦返青后,随气温逐渐回升,越冬代灰飞虱开始在麦苗上活动取食,传播病毒,感染愈早或显现症状愈早,对产量的影响愈大。
防治方法: 在小麦返青后彻底清除麦田及其周围的杂草,消灭灰飞虱适宜生存的环境,以减少传毒虫源。 适时浇返青水。浇返青水对灰飞虱有很大的杀伤作用,可以减少传毒虫源。 喷药防治。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时就要喷药防治。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每亩喷施药液50-75公斤,隔5-7天喷1次,连喷2次。喷药时麦田四周5米以内的地方都要喷到。对靠近路边、水沟、地头、地边更应特别注意防治。 麦蚜危害症状:叶片受害,出现黄色斑点,吸食穗部汁液,造成千粒重下降,籽粒营养品质变劣。为害严重时,常排泄蜜露到麦叶上,导致霉菌寄生,使叶片发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受害麦叶提早枯死,减少养分向穗部输送。麦蚜还传播黄矮病。防治方法:药剂防治是当前治蚜的主要措施。穗期蚜株率达50%左右,百株蚜量达到500头左右时,应立即组织防治。可选择使用的药剂和施用方法有:40%氧化乐果50-75克每亩-2.5%顺反氯氰菊酯25克每亩、5%蚜虱净40克每亩、28%抗蚜量30-40克每亩-2.5%蚜虱净40克每亩、28%抗蚜量30-40克每亩-2.5%蚜虱灭25-30克每亩-21%绿杀40克每亩或20%灭扫利50克每亩,结合叶面肥喷施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植物动力2003等的使用,兑水40-50公斤喷-防治。
麦红蜘蛛
危害症状:以成、若虫刺吸麦苗汁液,被害麦叶出现黄白色小点,受害叶以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抽穗,甚至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冬春浇水时,先振动小麦植株,使蜘蛛落入土面后再浇水,可将其淹灭。 药剂防治。播种时用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4%拌种,堆闷12小时后播种;春季当每1/3米麦垄有虫150头左右时,开展药剂防治。可选择使用的药剂和稀释倍数为:20%灭扫利2000倍液、25%辛灭利1500倍液、25%杀螨光2000倍液、34%克螨灵2500-3000倍液、10%虫达螨灵2500-3000倍液、20%扫螨净3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线虫病危害症状:发病植株在分蘖期表现为叶鞘松弛,茎秆粗、弯曲,叶片皱缩。孕穗期以后,表现为茎秆粗、弯曲,较健株矮小,除受害严重的不能抽穗外,一般仍能抽穗,但麦穗的一部分或全部不结子。病穗颖片被挤,向外张开,可从缝间看到虫瘿。虫瘿很坚硬,剖开后,内部充满白色絮状物,就是线虫幼虫。
防治方法: 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两年。 用胶泥水、食盐水或清水选种。胶泥水浓度为30%-40%,食盐水浓度为20%。选种时,将种子盛在细密的箩筐内,放在胶泥水、食盐水或清水中,使水没过种子,边搅动边捞出浮在水面的虫瘿。用清永选种,动作应迅速,以免影响效果。用食盐水选的种子宜用清水漂洗干净。 种子在54℃的水中浸泡10分钟,可杀死轻度受害种子中的幼虫。 吸浆虫危害症状: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变革,小麦品种更新及传统有机氯杀虫剂禁用等原因,吸浆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防治技术已不能控制其危害,并且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所以,选用适当的药剂品种、剂型、施药方式,并确定防治适期、防治次数等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防治方法: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时期为蛹期和成虫期。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且多为裸蛹,对杀虫剂敏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特别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药剂和吸浆虫接触的机会,使防效提高。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应注意在产卵盛期前进行防治。防治吸浆虫的药剂,蛹期以50%的对硫磷乳油、50%的辛硫磷乳油、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和6%的林丹粉剂为好,成虫期以6%的林丹粉剂、55%的林丹胶悬剂、40%的氧化乐果乳油和80%的敌敌畏乳油的缓释剂较好。吸浆虫的防治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蛹期防治效果较好,残虫量少,成虫期不必再进行防治;若蛹期漏治或防治效果较差的,成虫期需补治。
⑧ 小麦病虫害防治最好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两病两虫,即纹枯病、锈病和吸浆虫、穗蚜。
在防治上重点抓好对纹枯病的控制,可用粉锈宁、井岗霉素、禾果利等内吸性药剂,加大水量,加新高脂膜均匀喷雾,保护药效,有效杀死病菌。
对上年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要在4月中下旬吸浆虫羽化出土盛期,每亩用3%的林丹粉制成毒土,顺麦垄撒施,施药后如无雨应适当浇水,保墒防止水分蒸发,隔离病菌,抑制病虫复生。
对小麦条锈病,要积极推行“准确检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成功经验,防止大面积暴发成灾。对于麦田杂草严重的田块,要在中耕和人工拔除的基础上,注意搞好麦田化学除草。
对猪殃殃、野油菜、米米蒿、荠菜等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除草剂进行防治。猪殃殃等都是穗蚜的寄主,清除此类杂草,可有效减少穗蚜虫害。具体时间以气温稳定在10℃~15℃时为宜,并要注意掌握好施药量和施用时间。
在防御春季麦田冻害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之前及时进行麦田灌溉,预防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中耕,结合浇水补施速效氮肥,促进新生分蘖成穗,把冻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⑨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全蚀病: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前,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0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70千克,用拧掉旋水片的喷雾器顺垄喷浇小麦根部,效果十分明显,并可兼治小麦纹枯病。
小麦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20%粉锈宁40~50克,对水50~60公斤,拔去喷头对准小麦茎基部喷施,每隔15天一次,连喷两次。也可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迦姆5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对水50~70公斤,顺垄喷浇小麦茎基部。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对水60~70公斤,在发病始期喷雾。
小麦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克,对水50~60公斤喷杀。
小麦红蜘蛛:每亩用2%阿维菌素15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并兼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
地下害虫:小麦返青后,地下害虫开始上移危害,当麦苗受害株率达3%时,每亩可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拌细土50公斤,顺垄撒施,然后划锄。也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20~30毫升,对水300~500毫升,拌炒香的玉米糁、豆饼或麦麸1~1.5公斤,于傍晚撒入麦田诱杀。
⑩ 如何高效防治小麦虫害
每到了秋天的时候农民们就会辛辛苦苦的将玉米收成,等于米收完了之后就会接着种上小麦,对于小麦相信我们并不陌生,小麦可以制作成我们经常吃的面粉,还有好多食品,那么对于小麦的种植我们又能了解到多少呢?同样小麦跟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得病不舒服的时候,这就是小麦得了病虫害,那么对于小麦的病虫害我们应该怎样治理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高效的治理小麦的病虫害吧。
并害虫对于农业曾经造成过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提前防治病虫害,以上就是我对于小麦防治病虫害的一些方法还有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