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水治理
❶ 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哪些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
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
(1)盐碱水治理扩展阅读:
惠农政策补贴
农业部发布《2014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50项政策涵盖种粮直补、农机补贴、产粮大县奖励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其中仅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四项补贴资金规模达到1600亿。
以2014年明确的资金数和2013年基数统计,四项对农民的补贴金额为1638亿元。除了对农民直补,中央财政每年会对产粮产油大县实施奖励政策;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320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奖励力度,对产猪大县的补贴预计也会达到2013年35亿的规模。仅以上这几项资金,就达到2000亿的规模。
根据公开资料,我国用于农业补贴的资金从2002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000多亿元规模,随着各种补贴政策的完善,补贴资金还会进一步增长。
参考资料:惠农政策-网络
❷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黄河曾以“害河”、“中国之患”闻名于世界。在新中国成立前历代反动统治的漫专长岁月里,属黄河的水利得不到开发,水患得不到治理,洪水、干旱、冰凌、风沙、盐碱、内涝六大灾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斑斑血泪,黄河也成了中华民族苦难的象征。
❸ 环境污染的事例
伦敦
烟雾
事件
、洛杉矶烟雾事件、日本的米糠油、日本的水俣湾事件......
以及近期的荷兰某工厂无耻的向非洲某国家倾倒有毒
垃圾
事件,导致
多人
死亡。
在一些国家,资本家或生产单位的经济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任意向
自然界
排放各种
有害物质
,
严重污染环境
,特别是
大气
和
水源
的污染,造成
社会
公害
,引起许多疾病,使广大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对水源的污染有多种,其中“水俣病”就是举世闻名的日本公害之一。“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
在日本
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俣音玉)
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渔村中,发现一些猫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自杀猫”。1953年水俣镇发现一个生怪病的人,开始只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近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1956年在这个
地区
又发现五十多人患有同样症状的病。经过对病的调查和研究,在1962年才确定水俣病的发生是由于汞的
环境污染
,特别是常期食用被污染的鱼和
贝类
引起的
甲基汞
慢性中毒
。这是从水俣镇的工厂排放的氯化甲基汞污染
海域
,使鱼和贝类中毒造成的。继水俣镇之后1963年,日本新泻县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1973年在
有明海
南部
沿岸的
有明町
等地
又发生了水俣病。据报导这三次发病人数共计900多人,实际上在日本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已有一万人左右。
汞俗称水银,它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汞及其
化合物
都是有害物质,尤其是汞的烷基化合物的
毒性
更大。汞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呼吸或消化系统进入人体。无机汞进入人身体后,含汞
浓度
最高的是肾脏和
肝脏
。有机汞在人脑中蓄积最为显著,其次是肝和肾。
汞中毒
后的临床症状即如“水俣病”症状。
造成
水污染
的
工业公害
除汞外,还有酚、氰类、铬、砷及某些重金属盐等物质。这些物质从工厂及科研单位排放出来,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加快四个现代化的
进程
中,一定要注意
保护人类
赖以生存的环境
,防止污染,使人类在优美、舒适的
环境
中生存发展。
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特性: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措施: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华北平原盐碱化的原因:1、华北气候干燥,尤其在春季。水分蒸发快。2、漫灌,黄河河床抬升等使地下水位高。 由于毛细作用使地下水上升至地表蒸发留下水中的盐分。日积月累,土壤中的盐分增多,造成土壤盐碱化。
治理措施: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2、种植耐盐植物。3、施用酸性的过磷酸钙或有机肥调节PH。4、开挖一定深度的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
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1.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势低平
2.流域面积广 汇水面积大,尤其是夏季风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量剧增.
3.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弯曲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一、 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
1、 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2、 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3、 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4、 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5、 气候异常。
二、 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1、 过度放牧2、 过度樵采3、 过度开垦4、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
❺ 华北平原旱涝盐碱和风沙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是什么
1.我国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过多,冬季降水很少,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夏涝冬旱。其实我国降水的多少主要和太平洋上的副高有关,如果某年副高过于强大,则雨带很快进入北方地区,从而导致北方降水时间过长,于是华北出现洪涝,而南方地区则降水过少,出现干旱情况。如果某年副高过于弱小,则情况正好相反。
还有华北春耕时节,庄稼需水量大,而降水少,蒸发旺盛,加剧了干旱造成的影响。
对于旱灾的处理:只有搞水利设施,选用耐旱的农作物品种,充分合理开采地下水,当然最根本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南水北调。
对于洪水的防治:退耕还湖,修筑堤坝,兴建水库等措施
2.盐碱的成因主要与当地的蒸发量大,地下水位高有关。加上华北地势低平,派水不畅,地下水位很高。
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容易顺着土壤毛管上升到土壤表面,随着蒸发,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在地表积累,从而使土壤中矿物质含量过大,就形成了盐碱土/
治理:用淡水洗盐压盐----只能解决眼前问题,不能从根本解决。
增加覆盖,减少蒸发---也是个有效的办法,
我们这里采用一个更根本的方法,修筑排碱渠----即比较深的排水沟,地下水渗到沟内,很快排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但是工程量浩大。
3.华北多风沙,与这里春季温度升高快,风大而多,蒸发旺盛。而春季又是春耕的季节,地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从而导致多风沙。
对于风沙的防治: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的覆盖,减少蒸发。
❻ 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和森林蓄积量的含义是什么
没有年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一说。
1、生长量:林木生长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林木增长的数量。其计算指标有树高生长量、直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等。影响林木生长量的因素很多,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的不同年龄、森林的不同密度和不同的立地环境,都会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
或生长量是指生物中指单个体或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质量、结构、形态指标变化的数量。它与生物特性、时间长短、空间分布、环境条件条件和管理措施有关。
2、森林蓄积量:通常包括有林地蓄积、疏林地蓄积、散生林木蓄积、“四旁”树蓄积等。一般多用于统计较大的地区范围(如一国、一地区)各种活立木的材积总量,可按树种、径级、材种等分别统计不同活立木的材积总量。木材蓄积量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随树种和立地条件等的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盐碱水治理扩展阅读:
森林蓄积量的特性:
1、生命周期及演替系列长。森林的主体成分——树木的寿命可达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如北美的巨杉,中国的银杏、红桧。森林演替系列也是植物群落中最长的。从原生演替的先锋树种(灌木)开始到成熟稳定的顶级阶段,通常要经过百年以上。如果加上先锋树种阶段的先期部分,则阶段更多,过程更长。
2、再生性。森林本身具有生产力,是可以更新的资源,如能合理利用,可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3、分布范围广。由落叶或常绿以及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或耐水湿等不同特性的树种形成的各种类型森林,分布在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山区、丘陵、平地,甚至沼泽、海涂滩地等地方。
4、再生能力强。森林是可再生资源,可进行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有很强的竞争力,能自行恢复在植被中的优势地位。但也有限,一经采伐,其生产力的提高或衰减取决于经营的集约程度。
5、生产率高。森林由于具有高大而多层的枝叶分布,其光能利用率达1.6%~3.5%,森林每年所固定的总能量占陆地生物每年固定的总能量的63%,森林的生物产量在所有植物群落中最多,是最大的自然物能储存库。
6、用途多,效益大。森林能持续提供多种林产品,如木材、食物、化工和医药原料等。同时,森林在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保持水土,减轻自然灾害,调节温度与湿度,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很大。
❼ 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是()A.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B.兴建南水北调工程C.改良盐碱地,改善生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的关键是治理水土流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
故选:A.